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57|回复: 14

那所大学?

[复制链接]
张莅 发表于 2013-3-1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17 13:12 编辑

我国家领导人朱德,年轻时曾去欧洲某国留学。这所大学校园内有一提鹅少女雕像,按学校的传统习惯,每一位毕业生获得学位后,都要与雕像亲吻。这是哪一所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前一阶段,电视剧中的朱德,和老外谈话时,满口的外语,他说的是哪国语,就是在哪国留学时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兰娣 发表于 2013-3-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格廷根大学乔治-奥古斯都-哥廷根大学,从1922年起朱德开始在哥廷根学习。在这里他也学会了德语。他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在1926年被驱逐出境,回到中国后,朱德被毛泽东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朱德被委以多项要职。1975年宪法改革后,他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一年后,他作为国家元首去世,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极大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兰娣 发表于 2013-3-1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3-3-17 13:11

“鹅女孩雕像”。  
在哥廷根大学至今还保存着一项有名的和有趣的传统,就是在博士生通过答辩获得学位的当天,都会头戴博士帽,在亲友的陪同下乘坐花车前往市中心的鹅女孩广场去亲吻“鹅女孩雕像”。  市政厅广场喷泉上矗立着1901年完成的鹅女孩雕像。鹅女孩微低着头,容貌姣好,神态安详,衣袂飘飘,状若仙子。
《鹅女孩》是与《灰姑娘》《小红帽》等并称的格林童话名篇,鹅女孩原本是公主,却被身边的女仆迫害,被贬去看守鹅群。她如今不仅是世界上被亲吻次数最多的女孩,而且是被博士亲吻最多的女孩。因为哥廷根大学博士班的学生取得学位时,一定会来此亲吻鹅女孩以示庆祝。这个非常罗曼蒂克的活动已成为哥廷根大学的传统,鹅女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哥廷根的精神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娣 发表于 2013-3-17 20:07
“鹅女孩雕像”。  
在哥廷根大学至今还保存着一项有名的和有趣的传统,就是在博士生通过答辩获得学位的 ...

引述完全正确。鹅女孩,大陆译为提鹅少女,比较贴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廷根大学,德国乃至世界名牌大学,教授中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2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多位名人毕业于哥廷根大学:
        数学家: 高斯, 黎曼, 希尔伯特
  物理学家: 普朗克, 海森堡, 狄拉克, 费米, 泡利, 玻恩, 赫兹.
  政治家: 俾斯麦, 施罗德.
  哲学家: 叔本华
  文学家: 海涅, 格林兄弟
  中国的校友: 朱德, 王淦昌, 季羡林
  希尔伯特曾委婉地对爱因斯坦开过一个玩笑:哥廷根的小孩对四维空间的理解都比任一物理学家要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2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22 07:11 编辑

下面的文章,摘自“朱自述传”
  
                                        留学德国
  路上花去了四十七八天,在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我们到达了柏林,感到很舒服,像疯狂了一样,身体也强,精神也有,一切目的都达到了,快乐得很。从封建窠里一下跳到资产阶级的社会里来,而且在柏林,不久就找到共产党的关系了。
  在这里,看到欧洲的形势。那时也比较有了些建设,机器、工厂、交通,都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一套,在上海、云南都见过,并没发现什么特别新奇的东西,只有外国的无产阶级及黑人这些,在从前是没有看到过的。那个理想中"外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好"是完全错了的,同样是没有衣服穿,也没有房子住。
  我就在柏林学德文。
  想去游览也不可能,每天总是想出来走走。没有翻译就买了一张柏林地图。那地图很好,房子、街道都清清楚楚,就拿着它去转。结果走路也熟了,就是电车不敢坐,硬是走路,学德文也学得快,认识街道也快。那些"老柏林"都是坐电车,不久,反而没有我这"新柏林"熟习了。那时旅行还多带着军事的眼光,一过哪里,一想就想到:"这里若是打起仗来,应该怎么办呢?"然后在脑筋中就慢慢设法布置起来了……
  现在想起来,那时逛柏林很有趣,大街小巷,城的直径有几十里,周围有几百里,我连城外几十里地以内都走遍了。
  外国人都是很忙,昼夜不停的,也没有晚上,只在深夜一二点钟停一下,接着再来,电车又出动了。黑夜白天总是听乒乒乓乓,我到柏林住下来个把月才习惯了,可以瞌睡,不怕吵了。
  柏林有新城老城,我就住了很多地方。每天除去学习德文之外,就去买书逛街,德文书存了有几箱子。在那儿的朋友相当多,中国人有好几百。但是,来往的多是学生,想好好的过共产党员生活,那些官僚都不想往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2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月后,我的德文程度就可以去买东西、旅行、出街、坐车了。这样一来,就比较舒服了。不用两只脚跑路,经常出去旅行。柏林周围一两天路程的地方,只消几点钟火车,想去的时候买一张车票,一挂(票)就去了。每天来回有几十次车,随你哪时去好了。在那时,我差不多旅行了全部的德国,到处去过了。哈尔茨的山岭,山上就很有些趣味。在柏林这几个月,就是这样过的,真是舒服极了。
  住了八九个月之后,我就到哥廷根去了。
  在哥廷根,去念学校,其实听也不大听得懂,只是想念个学校挂个名字,这样旅行起来也方便,很自由的。按时间到学校去,一到下课时就又走了,那同班的人都互不认识。那时,我听社会科学、哲学……学生都各自住在外边。我的房子主人是贵旅,从前当过军官旅长,他的老婆也是贵旅。那老头六十几岁了,常常和他谈谈贵族的事情。住了大学的学生连街上的警察都不管,干错了事,警察看看护照就算了。
  哥廷根城小,中国人多,常常接触,谈中国话,德文可就糟糕了。
  早已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柏林开支部会,那时共产党员只有七八个。周恩来到巴黎去了,另外张申府、高语罕、孙炳文、夏秀峰、雄熊、熊锐、李季、章伯钧、廖焕星,廖的老婆是个德国人。邓演达那时到德国留学,同我们在一起。我学外国语搞不习惯,没有从写从读书着手,所以结果说话差不多,而在读书的时候,就吃亏了,后来慢慢的翻字典,可以读了,读的都是马列主义。在德国当时,马列主义的书籍到处都出得很多。
  在哥廷根一年,我又回到柏林去专门做革命运动,做学生会运动,还办了报纸。在柏林有学生会的组织,里面分成两派,一派是反对革命的。一派是革命的,大家来争这个学生会。结果争来争去的,打架打官司。我们那时是想争来做一个宣传机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8 08: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