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134|回复: 6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29最初的记忆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1-11-2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鹏影视 于 2011-11-23 19:49 编辑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29触电集1  
               
                    最初的记忆
   
       我这辈子的业余生活,最有趣的事儿就是“触电”。
       我说的“电”,不是“雷电”、“闪电”,与“电流”、“电线”、“电工”、“电焊”也没关系。我说的“电”,是接触“电子收音机”、“电影”、“电子数码照相机”、“电视”和“电脑”,这个“电”给我带来快乐。
       想想看,你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我最初的记忆是我和父母、两个妹妹挤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床占据了小屋的绝大部分,紧挨床放着一个薄木立柜,两只陈旧的木箱,一张从公家租来的办公桌和两把椅子(后来我看见父亲的工资条里有扣除租家具的费用),一只装有炊具的小碗柜,一只做饭取暖的小炉子。全家最重要的财产是办公桌上放着的一部外壳是木头做的老式的“电匣子”。收音时不大好使,有时声音断了,拍一拍才能接着听。
       我记得父亲常听新闻,母亲常听戏曲,我和妹妹爱听音乐、歌曲和故事。那时愚蠢的我以为“声音”像好吃的东西一样可以保存起来,慢慢品尝。有一次听到一个好故事,舍不得一次听完,就关掉了收音机。在室外玩了半天,回来打开收音机想接着听,那故事早没影了。1978年,能“保存”声音的砖头式的盒式录音机在市面上刚露面,我立即购置了一台,那是后话。
      儿时听的故事早忘光了。但有一个民间故事我至今没忘,大概意思记录如下——《没量(良)心的故事》:
      传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师傅有一个聪明的徒弟,两人在一起干活。徒弟学会了不少手艺就不告而辞离开了师傅,单干。过了一阵儿,他又想师傅了,回来一看大吃一惊:师傅竟然和一个木头制作的“人”在拉锯!徒弟自愧不如师傅,痛哭流涕地向师傅认错,师傅原谅了他。干了一阵子,徒弟趁师傅午睡时,偷偷把师傅做的木头人从头到脚量了一番,又不辞而别了。徒弟按所量的尺寸也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木头人,然而,这木头人一动也不动。徒弟后悔离开师傅,又厚着脸皮回来了,师傅又原谅了他。再过了一阵子,徒弟检讨自己的错误,忍不住求教师傅:“我按您设计的尺寸也做了一个木头人,为什么我做的木头人不会动呢?”师傅问:“你量头了么?”徒弟答到:“量了。”“你量身子了么?” “量了。”“你量胳膊、腿、手脚了么?” “量了。”
师傅笑了:“看来,你是没量(良)心啊!”
       从幼时接触收音机到现在,收听的习惯就一直未改。虽然现在电视节目十分发达,但除了我非常愿意看的新闻、电影、电视剧、体育竞赛、纪录片和综艺节目节目外,其实我多数时间是把电视机当成了收音机来听。比如现在,我可以一边用电脑打印这篇上网文章一边在听电视机,除非思考或累了时,偶尔转头瞧一瞧电视机的画面。
       收音机不仅是我的启蒙教师还是我终生的好朋友,她给我传达很多信息,教我很多知识,带给我很多快乐。
           
                       2010年3月23日大鹏报道
                2011年11月23日大鹏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1-11-2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12-2-7 20:16 编辑

    大鹏:你好!那时我家也有一个戏匣子(也就是收音机)木壳的,我爷那时愿意听戏,依依呀呀的咱也听不懂,我就想:那个人在这么小的匣子里唱戏,能放下他吗?你看那时有多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使我们结识了很多朋友、知青战友,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2-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1-11-24 10:28
大鹏:你好!那是我家也有一个戏匣子(也就是收音机)木壳的,我爷那时愿意听戏,依依呀呀的咱也听不懂 ...

尊敬的大鹏老师你好!读了你的文章,我自然地想起了小时候我家那个“电匣子”,全家人的文化生活都靠这个“电匣子”。主要是爸爸妈妈听,那时我只知道傻乎乎的玩耍,记忆中广播的内容什么也没留下。你的文章真有趣,小时候的愚蠢真可爱!我都笑出了声。《没量(良)心》的故事也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2-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电匣子: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2-2-1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收音机的故事平和而朴实,引起我童年的回忆。那个没(量)良心的故事好,传达了你文章的主旨,我们那个时代受到的最初教育是道德教育,不像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冬菊 发表于 2012-2-1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老师的这篇短文写的好像那么熟悉,好像那时的家,简朴都是一样的。一个小“电匣子”承载了我们儿时的希望,那时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孙敬修老师的:小喇叭的儿童节目了。记得,我还常参加节目里的活动,常投稿,而每一次电台的回信,都让我兴奋不已。谢谢大鹏老师!这次我还记住了你的这个“没良{量}心的故事。
回忆总是那么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陆华 发表于 2012-2-1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华 于 2012-2-14 20:48 编辑

          管大哥文章里的故事,让人深思。这位没良心的徒弟,背叛了师傅,还厚着脸皮回来套取师傅的技术,厚颜无耻。生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这个故事多么令人回味、寓意深远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7 2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