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1》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13日
    老黄和他妹妹回来了,下午回家简单招待一下。只对付了一个菜,喝了点啤酒。黑龙江的情况何以这样糟,谁也说不清。南方的情况似乎好些,总不像我们这样紧张。我们还唠了一些关于空军的情况,林立果的言论,空军在林彪集团的作用。
    仓促之中,只给大华捎了一封信。
               197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收拾家务。给大华炒了一瓶咸菜,送到宁永成那里,让他明天带走。在道里转一圈,买了八尺灰布,准备给父亲做件单衣。打算给大华买些栗子,没有买到,哪里也没有。大华想吃,这个愿我是还不了了。
    又去朴乃光处。关于他返城的事,俊太已经来信,要速写一份申请寄去,大抵还需我帮忙,明天还得去。
     傍晚新诺到家换书。她已经长成大人,虽在学校,知识和见解不同于一般的中学生。可惜处在无法上进的环境中,无法发展自己的毅力和才智。
      晚上值宿,准备给俊太写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15日
      牙痛,去道外治疗。不料封闭后更痛了。原来是吃东西痛,现在是闲着也痛。真是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弄得我坐卧不安。什么都不想做,晚上要早些休息,但愿可以睡觉。几天了,后半夜睡眠不好,做梦失眠。
                     1971年11月16日
      妹妹要买的书没有买到,给她写信。
      关于写东西,问题是写什么,至于怎么写是可以学习的。在我们的时代,总有可歌颂的东西,尤其在火热的斗争中,在年轻人向上的朝气中,要学会观察,养成写作的能力,会分析,掌握一些文学基础知识。高尔基为什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是他的生活加上他的毅力和斗争。他的一生写了那么多小说,几乎概括了他生活的整个时代。他总是热情,锐利,高瞻远瞩。我们学习他的就是反映现实和揭示未来的深刻性,科学性,艺术性。语言是重要的,可也是来源于实践,靠经常地积累。列宁说要经常带一个小本,随时随地地把听到和看到的好的词句收集起来。要经常练笔,写日记就是一种十分好的办法。我现在坚持写日记,如今和过去比,过去就像我匆匆跑过的阶梯一样。重要的是善于学习,要系统的学习一些历史如通史、文学史。小说史之类。并学习鲁迅的全集,高尔基的选集,不能懒,不能望而生畏。记住中国的一句老话——积跬步以致千里。总是可以成长起来的。
     接到大华昨天写的信,估计在赵光写的马上发了出来,有三页之多,说的都是工作和生活的事,还是愉快的。还说对不起我,为在北安有一次我要去吃饭她未能陪我而道歉。她真的有些孩子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3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17日
      天气晴朗,无风,气温很好。我和大姐、二姐一起给母亲上坟。
      野外是光秃秃的,和夏日相比,真是两个世界。青纱帐的季节过去了,又是视野广阔的大地,使人感到荒凉和萧瑟。母亲的坆远远就可以看到,走近,附近又添了新坆。我们照例祭祀一番,怀念母亲的音容,很久方归。
      晚上学校开誓师会,小结批林运动,我代表中学组发了言,做了几点保证和决心。在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工作就是一般化而已,哪里认真得起来。要扭转这局面,非一个单位可以解决。这是一种社会病、传染病,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
            1971年11月18日
      学校里的年轻人,除了正式教师外,又增加了三名代课教师。尽管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转正,可是都有学习的欲望。今日和一些同志谈,看来她们的求知欲是很强的。的确,她们的知识是太差了些,不学习是无法适应教学工作的。这中有多少人是顶坑的萝卜呢?总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吧?这个矛盾不解决,空谈革命,岂不笑谈。
      我愿和大家一起学习,尤其愿意帮助别人学习,尽管我什么都不是;倘能对他人有一点点帮助,就是我的最大安慰。
    给俊太发信。给大华写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19日
     几天晚上都给父亲缝棉衣,很少读书。利用上班时间读了《列宁的故事》。列宁的学习毅力、他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对人民无限的爱,他的谦虚,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决定暂时放下高尔基的小说再读《红楼梦》四十回。
              1971年11月20日
    新春从上海回来了。
    晚上,我们长谈。对生活我们不能失去信心,我们还要不断提出为什么活着的问号,并且端正自己怎样活着的态度。对生活我们不满足,也永无奢求。无论如何艰难困苦,都要顽强地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任务。为什么现在人们的革命热情低了呢?不是别的,是因为人们追求更光明的生活,向往着革命的发展变化,实际上这种光明没能到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因此人们总是分化的,思想总是转变的。有人高升,有人隐退,有人落伍。我们反对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但并不是说我们鄙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实体。恰恰相反,我们要和整个社会一起进步,努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大众我们可以牺牲,但倘若我们不得不为谋生而活着时,我们也要敢于谋生。政治上的目标永远不能丢,生活上的毅力永远不能退,内心的世界永远大胆地追求更高尚的情操!未来的前途是属于我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6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21日
       星期天。
       新春晚上就走,正巧德胜也来,便一块去送。
       德胜是因母亲病重回来的。据说大婶的病与母亲的病很相似,心衰、浮肿  、肺气肿,很重。他现在担当政治副指导员工作,很忙,身体还可以,胖了些。但愿他不要像我一样失去亲爱的母亲,要知道他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啊。
      新春逗留的时间太短,以为他过年接爱人回连队才算是成家,没想到他们在上海已经完婚了。仓促中买些什么呢?上午陈柏苍来过,留下5元钱,我24号才开支,又没有布票,征求新春的意见,他需要一顶帽子,索性买了一顶10元零4毛的羊剪绒的帽子,算就是给他的新婚礼物吧。虽有些可笑,但还实惠。
      下午去大华家,在那吃的饺子。又给阿妈送去两件活,一是我的衬衣,一是父亲的上衣 。
                1971年11月22日
        收音机已经修理好,可以恢复收新闻。
        给平安的在君二哥写信问一下木料的事,关于结婚的家具应该有所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7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23日
    接到大华11月21日的信。她说春节一定回来。她说我总把爱写在信里叫她着急,睡不好。她说:“我不也是一样地爱你吗?同样地想你。我也感到应尽快地解决咱们的事了,但也得等到过年这个时候吧?”她还说在妈妈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同到妈妈的坟上,让她老人家放心。
    连队第二栋房子已经基本完工。小袁又调营建办工作。山上的人和山下的人互调了一下,大华因是后勤人员,仍然在山上。
    给大华回信。说真的,我现在就想见她,已经四个月了,不想是假的。过去我们有很多热情天真的理想和志向,如今的现实就让我们只有多考虑自己的事情了。我们自然不想庸碌地生活,可不为自己又有什么出路呢?生活往往是这样,要转弯的。转弯虽然是痛苦的,但既然是活着就不能不经受种种的痛苦。我有时也怕生活,但一想到过去,想到死难的先烈和渡过千百种灾难的前辈,就充满了信心。人活着不就是去克服困难吗?只要社会进步,我们解放的尺度就会不断升高。个人的最大不幸在整个社会中是微不足道的,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淹灭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充满信心,也没有理由不大胆地建设自己的生活。我们虽然嘲笑过并且还要嘲笑别人,可我们绝不怕别人的嘲笑,我们要愉快、健康、勤劳地生活,不管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考验。
    关于我们的婚期当然不会超过明年,在我看不会超过明年的“十一”现在甚至努力五月解决。当然要看条件的发展,要等她回来商量。
    说起来我不能不把爱写在信里。我不赞成总是想啊爱啊的话,但在目前,在如此毫无生气的生活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一切都那样困乏,在信中说什么呢?只有直接说心里的话,就是想,就是爱。我们不是恋爱迷,但却十分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29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24日
      晚上我值宿,给爸爸洗几件衣服。最近缝缝洗洗的事情多些,占去很多时间。好在工作就是学习,并不觉得学习有什么紧张。
      爸爸决定下月去工厂参加轻工作。就他的年龄早该如此了。当然收入会少一 些,支出困难些罢了。
              1971年11月25日
      晚上不做它事,读《红楼梦》二卷至65回。此书三卷先以读毕,情节有些参差,免不了边读边理出头绪来。泛泛地读书,自然无所评论,但纲上的东西却不能不掌握,但求有得。
      现在我无论哪方面都是困惑的,常常痛苦对现实的认识,常常不能自己折服自己。信仰的根基没有动摇,但对信仰的保护却无能为力。是责备过去的无知,还是现在的糊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9-30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26日
     下午和凤云、久珍去桂琴处。桂琴生产已经20多天,产前子痫,折腾得厉害,现在身体尤虚。谈起女人的难处颇多感慨。人就是如此,来到世界上,不完全是享乐,也不完全是痛苦,两种感受总是相辅相成的。
    《红楼梦》64至69回出现了尤二姐和尤三姐两个人和她们悲惨的命运。她们的命运不同,却都死在那残酷的社会制度下。二姐的淫奔不才,三姐的情耻刚烈,都逃不出一死的命运,就更加刻画出贾氏兄弟的淫荡无耻,凤姐为人的心狠歹毒,一应依附的小使的奴才面貌。通过凤姐训家童,大闹宁国府,弄小巧借剑杀人,淋漓至尽地把凤姐的性格,一个“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人,描绘的更加生动,使凤姐的形象塑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贾琏、贾蓉。贾珍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和邢氏,尤氏等弄权附势的人形成强烈的反照的,是大观园里的宝玉和众姐妹的生活。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讨伐罪恶与黑暗,宣扬自己的向往境界的目的。
    气温急降,下着清雪,有强冷风到来。
                        1971年11月27日
    读黛玉“桃花行”,感其重建桃花社,启之“湘云偶填柳絮词”,和两首歪诗以自慰:
        其一:寂寞空聊时水去,千红万紫又银装。
              几曾花草仍吐艳,几度寒风好情伤。
              小球自向东方转,韶华白头瞬息长。
              春夏秋冬始无尽,等闲不闲为何忙?
       其二:
              春光自然留不住,寒冬再长又春光。
              香梦酣浓终有断,千秋变幻是沧桑。
              莫道人间悲且怨,车到山前路总长。
              踏破铁鞋有觅处,有泪无泪为谁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0-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28日
      星期天。
      买了一双棉皮鞋、两双袜子、八尺灰色的咔叽布,用去将近三十块钱,一月工资所剩无几了。
      分别去了大华家和桂芝与凤云处。
                    1971年11月29日
     读完《红楼梦》四十至八十回。
     如果说《红楼梦》前两回作为引子概诉全局,那么从三回到十八回可谓贾府之概况和主要人物登场;十九回至四十回可谓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初期酝酿和试探阶段;至四十一回到七十回,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已经相互默契,出现了更多的人物和更广阔的的生活,暴露了贾府的重重矛盾;七十一回到八十回,写贾府的衰落。后续就应该是悲剧的结局和全书的结束了。
    接到郑国臣的一封信,托我为他办件事。还接到俊太的信,谈了近况,打算不日再给他寄去15元钱,凑足三十元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0-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1月30日
    父亲到工厂上班后,每天要5点到5点半到家,于是晚上的饭间或由我来做。如何安排生活,我还是个不学无术的人。过去父亲挣钱多,花钱如流水,有时我和父亲月收入一百六七,竟也不得有剩。现在父亲每月只开50多元,两个人加起来也就是九十元,不能不有所计算。父亲带饭,我也要尽量不在外边花钱,把生活支出控制在开支的百分之五十。今天又买了十斤肉,每斤一元三角,还有没有吃完的,争取吃上一个月。
   晚上老朴来,谈一阵他的事。他的返城有望了,主要是有人帮忙,俊太也在那里帮忙使劲。如今之事是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
    读青年作家王杏之所著小说《绿竹村风云》,刚刚读了三节。故事是反映合作化运动的。记得曾读过《香飘四季》,故事都是广东农村的。读这种小说一是受阶级教育,二是学习风土人情了解社会,三是学习语言和技巧,包括结构上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3 06: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