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2

唐德华:半世纪的船票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10-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世纪的船票

唐德华


五十载光阴是条河,我攥着三张印满岁月褶皱的船票回望——2018年的“下乡五秩”票根沾着黑土地的霜,2022年的“入党半百”票角印着初心的红,而今年十月,那张烫着“金婚”二字的船票,最沉,也最暖。它不是一张单薄的纸,是两个人用半生风浪,共同焐热的时光凭证。

1975年10月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连队,是这趟航程的起点。28岁的我,带着七年知青生涯的尘泥,与她搭起了“家”这个小码头。没有华服宴饮,甚至没有像样的家具,却在第二年迎来女儿的啼哭——那是码头边第一声清脆的潮声,把“我们”的轮廓描得格外清晰。只是安稳像初春的薄冰,刚托住“家”的轮廓,就被时代的风划出裂痕。1977年10月广播里那句“恢复高考”,像一颗石子投进心湖,我这个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攥着磨损的课本,把“上大学”的梦重新焐在掌心。

录取电报在上海探亲时抵达,欢喜刚漫上眉梢,就被“女儿怎么办”的难题冻住。一岁半的小丫头,若随妻子回农场,风霜会刮红她的脸蛋;若我去读书、妻子独挑大梁,生活的负担会压弯她的肩膀。是母亲伸出的援手,像码头边的灯塔,接住了我们的两难。年近花甲仍未退休的母亲,把孙女揽进怀里,“你们放心去,囡囡我来带。”后来听邻居说,女儿体质弱,经常感冒发烧。母亲常把女儿裹在棉袄里往儿童医院跑,自己后背的汗把棉絮浸得发沉,怀里的小身子却始终暖着。往往是上午打了针,傍晚烧一上来,便又得往医院跑,那些日子,上医院就像走马灯一样。母亲的臂弯成了女儿童年里最暖的岸,让我们得以各自奔赴前程——我揣着牵挂进校园,她扛着责任返农场,那条“分居”的河,我们各自蹚了两年。

1979年初的知青返城风,差点掀翻我们的船。我在大学当班长,却也被“回城”的念头缠得心慌,竟想过要退学。校长的一席话,像锚一样稳住了我:“半途而废,丢的不只是大学文凭,是你对自己的承诺。”而妻子那边,返城手续在连珠山的农管局办妥后,已没了客运车辆。我只能连夜步行回裴德的校园,四个小时的黑路,鞋里灌满了土,踩在雪壳上咯吱响。第二天回农场的家,把返城通知书递给她时,只见她亲手撕碎——“她把碎纸片拢在掌心,像扔掉一张错站的船票”,“等你毕业,我们一起回上海”,她的话比星光还亮,把“分离”的雾吹散了。原来这船从不是我一个人掌舵,她总在我要偏航时,悄悄把舵扶正。

1982年1月毕业分配,北京农机研究院的橄榄枝递到眼前,专业对口,前途光明。可校领导的话戳中了软肋:“你去北京没问题,可她们娘俩没三五年是进不了北京的,你还得两地分居。”现实就是如此,而省农场总局组织部的邀约,成了最妥帖的选择——北京的橄榄枝再亮,也抵不过“一家人同乘一船”的踏实,那里能让我们一家人靠岸。果不其然,七月的佳木斯就送来惊喜:妻子调进总局机关幼儿园工作,一间集体宿舍成了新的码头,我们终于不用在信里数着日子盼团聚。

在佳木斯的十年,是航程里最稳的一段。福利分房的钥匙,从科员到处长的成长,女儿长高的个头,妻子电大毕业的文凭,都成了船舷上刻下的幸福刻度。直到1991年,女儿执意要回上海的心愿,又让我们扬起了帆。曾因刚提拔便调走有负组织培养,婉拒过调回上海的机会。可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睛,还是厚着脸皮给老同事写了信。没想到他把这事当成自己的事办,跑人事局、找接收单位,不到两个月,调转手续就齐了。11月26日踏回上海的那天,梧桐叶正落,空气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母亲在弄堂口等我们,笑着把女儿搂进怀里,“毛豆(我的小名)走的时候,一个人拎着一只破箱子,回来却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了”。我们这船,终于驶回了最初心心念的港湾。

如今退休十多年,在宽敞的联排别墅里,我常和妻子坐在阳台晒太阳。手里的茶冒着热气,像极了当年总局机关宿舍里的那杯热水,只是当年的青涩已酿成醇厚。金婚从不是“容易”二字能轻描的——是高考时的取舍,是返城时的等待,是分配时的让步,是无数次“我陪你”“等你”“我们一起”,把五十载的风浪,都变成了船下的浪花。

这张半世纪的船票,没有华丽的图案,却盖满了“坚守”的邮戳——是她撕碎返城通知时的果决,是我放弃北京时的坦然,是母亲臂弯里的温度,是女儿眼里的期待,把一路的“我”都缝进了“我们”的针脚里。此刻阳光落在茶盏上,映出两个相靠的影子,才懂所谓金婚,原是两个人共用一张船票,从青丝到白头,把岁月的河渡成了心的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5-10-1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半世纪的船票,没有华丽的图案,却盖满了“坚守”的邮戳——是她撕碎返城通知时的果决,是我放弃北京时的坦然,是母亲臂弯里的温度,是女儿眼里的期待,把一路的“我”都缝进了“我们”的针脚里。此刻阳光落在茶盏上,映出两个相靠的影子,才懂所谓金婚,原是两个人共用一张船票,从青丝到白头,把岁月的河渡成了心的岸。

写的很好!为你的选择点赞!为你们一家人的团圆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10-1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5-10-11 10:48
这张半世纪的船票,没有华丽的图案,却盖满了“坚守”的邮戳——是她撕碎返城通知时的果决,是我放弃北京时 ...

谢谢沃土园丁的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13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