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唐德华:瓦片星光到庭院深深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9-20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瓦片星光到庭院深深
唐德华                  
清晨,收音机里传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早新闻:“闵行区正在举办好房节,要买房、来闵行,闵行有好房!”这句口号像一粒石子,在我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掐指一算,我在闵行工作生活已三十余年。从徐汇区宛平南路的唐家宅走出,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亲历了它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自己从借宿到安居的全过程。               
瓦片下的星光:初来乍到的寒与暖      
1991年底,我作为人才引进从黑龙江来到闵行。因协议限制,三年内不享受福利分房,只能借住在北桥乡黄二村的一户农民家中。                  
那是一栋普通的三层小楼。我们住在三楼,透过屋顶瓦片的缝隙,能看见冬夜的繁星。那年上海的冬天格外寒冷,呼啸的北风从缝隙灌入,屋里屋外一样冷,连从东北带来的豆油都冻成了固体。            
钥匙的重量:命运的转折         
第二年10月,原上海县和闵行区“撤二建一”,建立新的闵行区。在这个特殊时期,有好心人劝我去找找区长反映自己的住房困难,兴许能分到房子。这一夜,我思想斗争很激烈。       第二天早上,我鼓起勇气向罗区长反映了自己的住房困难。      
次日,区政府办公室通知我,分到了红旗新村的一套两居室。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终于在上海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家与事业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1996年6月,新闵行区第一次福利分房,我分到了位于莘庄的一套三房两厅。1998年3月,我从闵行区人事局副局长调任吴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翌年10月,王区长来吴泾街道调研。调研结束后,他找我个别谈话,关心地说:“你现在的住房与应该享受的标准差太多了,你打个报告。”这样,王区长批准我换了套更大的房子,搬到了莘庄地铁南广场。      
2003年5月,我调回区人大工作。在朋友建议和家人支持下,我买下了颛桥的联排别墅。2008年底,已退休的我正式搬入,在这里一住就是近17年。              
庭院里的四季:安居乐业的惬意        
每天清晨,我会在院子里打理花草。阳光透过高大的香樟树洒下斑驳的光影。我给绿植松土、剪枝、浇水,看着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然后,打一套太极,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耳畔是鸟鸣与微风。小区绿化极好,高大的香樟树四季常青。                  
周边的环境也非常宜人,走出小区大门,便是沿5号线绿道的两个口袋公园。与五号线平行的横泾河静静流淌,水质一天比一天清澈。沿着横泾河有一条红色的绿道,供市民群众散步健身。                  
生活在这里非常便捷:小区附近有大型商超——万达广场、中蔬时代,还有颛桥镇上的商业街。小区每周有两次便民集市,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蔬果、家禽活鱼等;小区与镇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每周三上午有家庭医生在居委会办公室坐诊,方便老年人就医开药。                  
公共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地铁5号线近在咫尺,多条公交线路连接各处,未来换乘机场线、嘉闵线也十分方便。“闵行是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我与闵行,共成长:情感的升华        
三十多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我从借宿者变成了扎根者,从见证者变成了参与者。那句“要买房、来闵行,闵行有好房”的口号,对我而言不仅是广告,更是三十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闵行,是我安居乐业的港湾,也欢迎每一位有梦想的人来这里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26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