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刘继祥:石阶上的城市灵魂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8-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程师美丽的推荐:
哈尔滨的秋意已浓,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被岁月磨得光亮,映着斜阳,宛如一部摊开的巨大史书。易闻思修书店内,人群早已挤满了讲堂,连过道也站了人,却无喧哗,只有期待的低语。
        唐家骏先生立于台前,身后投影着百年老街的新旧影像。他并非仅仅讲述建筑的风格与流派,而是将那些石头与窗棂间的故事娓娓道来。他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中东铁路的汽笛声,见证了白俄贵族的流亡岁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起与蜕变。
        阿成先生接过话筒时,全场肃静。他言语间没有高深的理论,只道:“我年轻时在这条街上徘徊,那些巴洛克式的穹顶、新艺术运动的铁艺,不只是冰冷的结构,而是一座城的皱纹与笑靥。”他的话朴实而有力,仿佛将所有人带回了那个中西交融的黄金时代。
        最令人动容的是栾芳女士的讲述。她说到自己如何在中央大街开启创业之路,如何将商业与文化糅合,如何把中央书店打造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在商业利益至上的时代,我们选择了守护文化,”她说,“因为一条街若失了魂,纵有万千商铺,也不过是空壳。”她言语平和,却字字铿锵,台下听众无不颔首称是。
       宋兴文先生展示了他收藏的老照片与文物,那些发黄的纸片上,是中央大街的往昔容颜。而韦树祥先生的摄影作品,则将建筑的光影变幻凝固于刹那,让人看见时间在砖石上流淌的痕迹。
        我坐在人群中,忽然明白了这场分享会的真意。它不只是一部新书的推介,而是一座城市在寻找自己的根脉与方向。在座的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青春面孔的大学生,他们的眼神同样炽热——那是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对文化认同的追寻。
       中央大街之于哈尔滨,犹如外滩之于上海,王府井之于北京。但它又不同,它承载的不仅是商业的繁荣,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独特印记。那些欧式建筑背后,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与奋斗。
        会后,人们迟迟不愿散去,三三两两立于书店内交谈。我步出书店,踏上中央大街的石阶,忽然觉得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鲜活起来。它们不再是无言的铺路石,而是承载了百年记忆的文化符号。
        城市的未来不在于高楼林立,而在于它能否记住自己的来路,并将这种记忆转化为向前走的力量。中央大街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它链接着过去与未来,商业与文化,东方与西方。

夜色中的易闻思修书店灯火通明,宛如一颗文化的心脏,在这条繁华大街上持续不断地输送着精神的血液。我想,这就是哈尔滨的独特之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有人愿为文化的火种守护一方净土。

而这条百年老街,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继续书写它的芳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8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