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2

黑龙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概况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8-16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龙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概况[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萨本飒 [color=var(--weui-LINK)][url=]青葱趣事[/url]
2019年06月17日 15:11
[color=rgba(0, 0, 0, 0.9)]
01
       黑龙江省香兰农场建于1953年,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地处汤原、依兰两县交界处。
        农场周围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哈(哈尔滨)萝(萝北)公路由西向东横贯农场境内。
        农场场部距省哈尔滨327公里,距佳木斯市75公里,距香兰火车站12.5公里。
     1949年时香兰农场由解放二团开发,到了1953年香兰农场就成为一个劳改农场(详见[color=var(--weui-LINK)]香兰旧事,[color=var(--weui-LINK)]香兰农场,往事如烟?)。
        大约在1967年左右中苏关系紧张,黑龙江所有劳改农场撤离。
       1968年大部份农场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而香兰农场因为一句话“农学院应该办到农村去”,这一下成为新的东北农学院。
        原位于哈尔滨的东北农学院整体搬迁到了香兰农场,这一下香兰农场和东北农学院有了不解之缘。
        之后,到了1969年4月有大批杭州知青到了香兰农场。以下是在香兰杭州知青的大概情况。


02
        因为年代久远时过境迁,尽管统计人员十分努力,但统计工作还是难以做到十分精确,所以数据仅供参考。
        据统计曾经在香兰农场工作过的杭州知青有959名,其中男性576名,女性383名。
        这些人分布在香兰农场的六个分场和三个工厂里,其中一分场201名,二分场142名,三分场151名,四分场147名,五分场98名,六分场98名,砖瓦厂77名,木材厂37名,粮油加工厂8名。
        分到香兰二分场工作的杭州第十一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陶波先生,绝对是杭州知青中的老大哥,他出生于1944年。
        也就是说这位老兄出生时,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是唯一的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然后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知青。
        陶波先生履历丰富不愧是老大哥,有一肚子故事。
        当年二分场男生宿舍还在大马房时,每晚睡觉时都会有人让陶先生讲个故事,陶先生也乐此不疲。
        住在大马房的男生许多晚睡觉前都会愉快地沉浸陶先生精彩纷呈的故事中,至今难忘。
        接下来有还有4位出生在1945年的知青,两位先生和两位女士,应该说他(她)们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出生的有8位。后面还有47,48,49年出生的人,1940年代出生的知青共计166位。
        如今这些人都是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以前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人生八十不稀奇了。
        据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8年公布的全市2017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是82.42岁。


03
        这批杭州知青中余下的人都是1950年代生人,从1950年开始到1954年出生的。这些人也在奔七的路上努力向前。
        1954年出生的人年龄最小,共有11位。这些人中有两位女生是68届初中生,分别为湖州中学和杭州四中68届初中毕业。
        两位女生开始读书年龄都很小足以令人惊叹,很可能是知识份子家庭出身。知识份子比较重视孩子教育,会让孩子尽早受教育。
        其余剩下的人全是杭州69届和70届的初中学生。
        杭州的69届和70届初中学生本应该是在1970年6月底毕业分配。
        而且到时候这批新二届生分配有四个面向,分别是插队(边疆)、浙江兵团、杭州工矿和升学读高中。
        如果条件符合或有路子则有可能分配到杭州工矿,也可能继续深造读高中的。
        一般讲在69年4月外部社会没有强行要求未毕业的初中学生黑龙江农场去。
        但是这批人在1969年4月放弃了学业,急吼吼到到了香兰农场工作。这件事对香兰农场来讲,就是雇用童工。
        在这一年,这批人都还不满16周岁,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到遥远偏僻的边疆来,一定是各有各的理由。
        也许有些人自己就是不想读书,也读不好书,于是早早走向社会。

04
        这些小孩的家长也不知是怎么考虑的,放心让未成年的儿女脱离自己的庇护远赴生活艰苦的他乡。
        当然也不排除小孩子不谙世事,听到当年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到农村去大有可为”。
        一下子热血沸腾,强烈要求跟“老三届”的人一起去边疆,根本听不进家里长辈们的劝说。
        最后家长们也拗不过,只好放手让孩子去。
        据说也有孩子从家里偷出户口本,自己报名到黑龙江。
        这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见了棺材死不及。
        等到了地方这些小朋友们看到了现实情况,才痛哭流涕,悔之莫及不听家长的话,赶紧写信要家里长辈把自己弄回去。
        幸好这些人以及家庭都挺有办法,立即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回来。
        其中有二位在1970年就回城,在香兰只待了一年多,也算见了世面。有4位1972年回城,73到75年回城也有4位,只有一位待到1978年。

05
        香兰农场的杭州知青来自杭州各个中学,主要有杭州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学。
        还有浙大附中、杭大附中,勇进中学、紫金初中。青年中学、江城初中、铁中高中、求是中学、钱江中学。
        以及清河中学、杭州之江工读中学、杭州延安中学、杭州女子中学、杭州吴山中学还有杭州外国语学校等等。
        这其中的钱江中学和杭州之江工读中学据说是专门给出身成份不太好的学生就读的。
        香兰农场杭州知青大批返城也是在78年到80年左右,这也是全国知青大返城的高潮。
        知青返城后大约有65%以上在企业工作,约有20%左右在事业单位工作。剩下的就是其他了。也有一些出国定居,一分场与砖瓦厂分别有4位和5位在美国、加拿大与香港定居。
        一般讲在企业工作的人生活比较坎坷,许多企业在改革大潮中改制、裁员甚至倒闭。
        这些企业的下岗工人就得自己再找工作,还往往找不到好工作。这批知青的生活不会轻松。倒是退休以后生活反而比较稳定了。

06
        在事业单位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收入大概也不错。一般退休后的收入也会比企业退休高不少。
        从统计看出有几位知青后来就一直生活在香兰,有二位身体不好住在佳木斯的养老院。这是属于少数不幸的人。
        曾在香兰农场砖瓦厂工作过的一位先生,在70年代中就回到了杭州,在新闻报业界工作。
        此人不仅有文才,也深谙为人处事之道。所以在浙江的报业新闻产业中发展的非常不错,可以说是仕途顺利。此人在人生的后期是蒸蒸日上,在浙江最大报业集团里达到顶峰。
        本来也算是知青中的佼佼者,眼看可以过上舒适愉快的退休生活。
        可惜的是结果犯了官员们最常见的错误,不小心栽了一个大跟斗,就是所谓晚节不保。
        总体来讲,随着国家整体经济不断发展。绝大部分回杭州香兰知青生活还不错,这也令人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8-1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厂也有去香兰农场的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8-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8-16 09:41
我们厂也有去香兰农场的知青

是的。有几个在机耕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7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