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火鸟 于 2025-8-9 19:41 编辑
对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的思考
这是我经常想的问题,因为世界如此美好,却因为可恶的战争让它有时变得满目苍凉,人们伤痕累累,背井离乡,无家可归,甚至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葬送在炮火之中。看到这些悲惨的景象,怎能让人们不去想这个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却一直战火没断。近几年的俄乌战争,以巴战火,最近的泰柬冲突。更加让我们忧心忡忡,人类会实现永久和平吗! 其实人类关于永久和平的可能性,很早就思考过。我曾经在一本叫做《抵达》的学术著作中看到过这个问题的论述。这是一本政治演化史的学术著作,作者叫包刚升。书中提到早在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声称,其旨在确立一种永久和谐与和平的秩序。对这一问题较为系统的理论思考是来自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他在1795年的《永久和评论》谈到:和平的状态并不是自然的,相反,它是被建立起来的。要想建立和平状态或永久和平状态,主要有赖于三项条款: 第一项:每个国家的公民体制都应该是共和制。------ 第二项:国际权力应该以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度为基础。------ 第三项:世界公民权利将限于以普遍的友好为其条件。 在康德的思考中,这三个条件得以实现后,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战争,既无必要,又无可能。因此,永久和平就会成为人类社会的长期均衡状态。不能不钦佩,对一个生活在230年前的德国哲学家来说,他的思考是非常有想象力和洞察力与预见力的。但是此后的二百多年至今世界和平并没有实现,不但欧洲经历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战争,世界还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康德的思考在今天看来对世界仍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到了20世纪,政治学家们将康德的思想发展成为一项国际关系理论,即“民主和评论”,这个理论说民主国家之间更不容易发生战争。因此,随着民主国家数量和比例的增加,战争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人类就更有可能通向永久和平。但是反对这一理论者认为,即便民主国家之间更少发生战争,也未必就是民主的原因导致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这个世界号称第一大民主国家,二百多年发动了多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灾难、痛苦与思考。这是对“民主和评论”的实证批判。有研究学者甚至将他们的研究作品命名为“民主战争论”。 人类永久和平是否会有可能,目前我还很难持乐观态度,我不是研究者,但我的思考是: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绝不是仅仅是民主一个因素这么简单。但是《抵达》这本书又阐述说,这一永久和平方案既需要回答逻辑上是否可信,又要回答实践上是否可行的问题。作者认为欧盟是一个理论上的样板,也是实践上的一个案例。但是,我认为仅仅欧盟一个区域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全球的和平模式,区域性的稳定还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冲突,永久和平的实现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深层次的全球治理机制。要考虑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我认为从目前的世界政治的演变形势看。还很难论断它的可能性,因为实践的证据太少。人类永久和平需要从国家制度的、人类观念、文明成度、民族差异,宗教理念,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去考量和论证。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时间去找答案,也许还需要几百年!我不是学者,仅仅作为读书者谈了自己的认识,希望大家来探讨,因为这是个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当然,任何关于人类未来的设想都需要基于现实的基础进行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关注国际关系的动态变化,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冲突,以及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只有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才可能逐步接近这一宏伟目标。尽管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每一步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投入和期待。
2025年8月9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