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2

马海涛:《岁月轮回/苦寒之地‌黑龙江流放史》海涛2024.10.10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7-2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5-7-29 11:39 编辑

从清朝开始,黑龙江因其偏远、寒冷、贫瘠,成为清朝流放罪犯的首选之地,尤其是宁古塔(今牡丹江市一带),条件尤为艰苦。‌清朝到民国期间,流放至黑龙江的人数达到了10余万人‌。
‌        流放至此的囚犯们面临极端的气候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许多人因严寒、疾病或劳累而丧命。流放制度不仅给囚犯带来身心折磨,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和交融。
        如今,黑龙江省已成为旅游胜地中国粮仓,昔日的流放之地已焕然一新,但流放史留下的痕迹仍值得人们深思和铭记。
        1953年,以解放四团为核心的笔架山农场和以解放二团为主力的香兰农场皆被改为劳改农场。五十年代黑龙江省共建立了包括香兰在内38个劳改农场‌,为全国之首。另有2个北京市公安局飞地劳改农场兴凯湖和双河劳改农场,不归属地黑龙江省而是归北京市直接管辖。这40个劳改农场究竟共押解省外人犯进入进行劳动改造多少人呢?以香兰农场一场为例共接收外省人犯五万多人,1953年至1968年转隶东北农学院前刑满释放留场就业四千余人(数据出自《黑龙江省香兰农场史志(1990年版》)。
        "文革"期间,黑龙江省知识青年下乡总人数约为55万人‌,共接收外省知识青年约35万人‌。这些知青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大城市。
         2017年由黑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爽等人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屯垦史(第2卷)》完整记述了五十年代黑龙江省劳改农场建立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7-2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劳改犯也有不错的,他们都很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7-2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7-29 12:07
这劳改犯也有不错的,他们都很聪明

谢谢建国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31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