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5-7-13 15:42 编辑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九) 从黑土地走出的“笔杆子”(再版) (3)(黑龙江省部分)
冯建福,男,1946年7月生,哈尔滨知青。研究馆员。曾任企业文化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科教文卫委副主任。 1968年11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290农场)工程一连,历任副指导员、八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政治处干部股副股长、股长、290农场组织科长。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干事,科级巡视员、副处长、处长;1988年1月任海林县委副书记、副县长;1990年10月任黑龙江省画院院长、分党组书记;1996年5月任黑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在省作协第四次、第五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副主席、主席;1997年担任企业文化杂志社社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3年兼任总编。 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以来,曾围绕农村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过有益探索。著有画论、文论、散文随笔、诗歌等作品。
贾宏图,男, 1946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黑龙江省文学界、新闻界知名专家。曾任哈尔滨日报副总编;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文化厅长,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委第八、九届委员,黑龙江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0年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报社记者;1976年任哈尔滨日报记者、副总编辑;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后历任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省作协主席,文化厅长。现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中国作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常务理事。曾任第二届、第三届中国鲁迅文学奖评委。出版报告文学集、散文集十余部。所著报告文学《大洋的此岸和彼岸》(合作)、《她在丛中笑》和《大森林的回声》获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奖,所著报告文学《解冻》获“当代文学奖”,多次获东北和省文学大奖。近年,在《生活报》开辟专栏“边走边写”和“我们的故事”,广受读者欢迎。我省文学界、新闻界知名专家,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贴。中共黑龙江省委第八届、第九届委员。黑龙江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胡梦龙,男,1954年1月出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编辑,曾任哈日报报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历任后勤营农工、文书、报道员;1976年12月调哈尔滨日报社,历任政治部记者、科级记者、评论部科级记者、科教部主任、办公室主任;1995年任哈尔滨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新晚报》常务副总编;1999年起任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经理。 在《新晚报》工作期间,曾主持策划“龙博杯有奖征集革命文物”、“欢庆十五大·喜迎国庆节焰火晚会”、“情系黑土地·扶助老知青”、“’98抗洪拥军支前10大新闻人物征集评选”等多项大型社会活动。
李曙光,男,笔名松江、小江,1949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历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省出版协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会长、省记协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1968年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社知青点当工人;1969年应征入伍;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社记者、部队报道员、生活月刊编委会主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经济研究导刊编委会主任、北方文学杂志社编委会主任、企业文化杂志社编委会主任、省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省出版协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会长、省记协副会长。 著有短篇小说《军号嘹亮》、《逆境人生》等中短篇小说。曾获中国图书奖。 陈景文,男, 1952年生,笔名陈晨虹,北大荒知青,著名诗人。曾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6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为农民、教师、警察、医生、报社记者、编辑,黑龙江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文艺导演,海南省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厅助理巡视员,海南音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著有诗集《人生之歌》、《灼热的情思》、《爱在燃烧》、《家乡的土地》、《陈景文歌词一百首》,电视音乐艺术片撰稿《边塞苍芒》、《人生之歌》等。
毕国昌,男,1950年7月哈尔滨生人,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站长。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第四十二团(857农场),当过农工,修过汽车、拖拉机。1979年始新闻和文学作品见诸报纸、广播和杂志。1985年至2010年供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记者站副站长、站长。多部新闻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特别奖、中国新闻奖。其中新闻特写《大雨中走来了新长》、《大庆重现“大气包”》分别被所刊发报社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列为报社范文;1987年五六月间深入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现場,采写播发了大量的现场见闻,其中特写《大火包围下的产房》颇受新闻界同行的赞誉,我国著名播音员葛兰将此文列为其女子播音学校所用范文,逢考逢读该校学子必诵读此文。1991年6月2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像雷锋那样做人像焦裕禄那样做“官”》引起全国轰动,得到时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先后做出批示、指示、题词等六次,主人公苏宁烈士成为解放军连以上部队悬挂肖像的英模。 1979年始,先后在《黑龙江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花城》、《当代》、《人民文学》、《群众出版社》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0X之谜》、报告文学《他们正在犯罪》(合作)、《审判前的较量》(合作)、《焦土下的根》、《沿着历史的河道开拓》、《一颗宝石在闪闪发光》,散文《寻找王铁人》,《石油蜜》,长篇纪实文学《“三.—五”哈尔滨银行大盗》,长篇传记文学《何氏父子》、《何大桥学画》,著作《火的战争》(合作)、《人类的宣言》、《大医之路》、《中国的希望》,电视报告文学《第十个太阳》、《大气的呼唤》、《妈妈是老师》。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毕国顺,男,1948年2月哈尔滨生,哈尔滨第三中学老高二学生,哈尔滨知青。 中共党员,1968年9月29日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农工、团宣传干事。 1980年8月至9月长达40几天于黑龙江日报连载发表纪实文学《他们正在犯罪》,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法学界和教育界较为重视,引发《光明日报》就当时的宗族观念与法律问题专门发表文章。后此文被群众出版社收录在报告文学集《审判前的较量》,黑龙江日报社也因此文选调其为该报记者。他历任黑龙江日报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毕国顺以撰写人物通讯著称于黑龙江新闻界,他的长短篇新闻通讯塑造了各行各业大量的鲜活人物,影响较大,若干篇新闻稿件获得全国和黑龙江省的新闻奖。《活“烈士”李玉安》、《追光教授——马祖光》等不仅赢得了受众的高度评价,也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将文章编入中学教材。1995年任《黑龙江经济报》总编辑,后任深圳《焦点》杂志、《鹏程》杂志总编辑。 毕国顺作为八十年代的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在新闻工作的间隙撰写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时代的撞击》 、《纤夫在方格里拉纤》 、《诗书人生》、《墨海一生》等。 郝志宏,女, 1950年6月生,哈尔滨知青。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原任哈尔滨日报社主任记者。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后病退回哈,曾在新农公社和平大队供销社当营业员两年;1984年考入哈尔滨日报社;1998年以最多选票荣登哈尔滨市“十大女杰”榜首。 她走进城市及农村上千户百姓家,问百姓的疾苦,反映百姓的心声。除了创新闻界每月发稿2万多字的纪录外,她还尽自己所能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被哈尔滨市民称为“百姓的郝记者”,被哈尔滨日报社誉为功勋记者。任记者16年中,共发表各类新闻作品8000多篇,700余万字。其中有60多篇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她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剧《百姓记者》,她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记者称号。她多次荣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巾帼标兵、全市助人为乐模范等光荣称号。 贺平,又名贺兰月,笔名萌娘,女,哈尔滨知青。民进成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历任大学讲师、编辑,《哈尔滨文艺》杂志编辑,《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部主任、副编审,现任作家出版社副编审,《企业文化》杂志执行主编。 1975年下乡赴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务农;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秋天的钟》,长篇报告文学《源自北卡罗来纳州的河流》等。散文《有方桌的房间》获中国作协创联部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1994年《上海文学》散文奖,《秋天的钟》获1994年《人民文学》散文奖,1995年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一本打开的采访簿》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报告文学奖。
候滁声,男,笔名流溪,1952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黑龙江省机械制造学校中文班学生,哈尔滨绝缘厂技工学校教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小说集《活得自在》,散文诗集《魂牵春梦》、《感情的迷途》、《梦幻年华》、《潇洒的年龄》、《不受约束的心》、《年轻的太阳》、《青春不是梦》、《梦幻之旅》、《情韵》、《青春的花季》、《梦中的相思》、《飘爱的心河》、《梦痕》、《春潮》、《秋思》、《伴侣》、《心灵是天涯》、《人在梦境》、《浪漫》、《温情》等。《沉醉了,小城之梦》获1990年《人民日报》全国征文江铃杯大赛二等奖。
任树宝,笔名鲁人、石鸣,男,1948年生于哈尔滨,哈尔滨师大附中学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写作学会会员。省电力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黑龙江电力报》总编辑、社长等职。主任编辑。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5团(庆丰农场),后来他成为兵团“四好连队”的模范指导员,当上了团党委委员。1975年招工入黑龙江省电力系统;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夜大);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哈热电厂党委副书记,省电力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黑龙江电力报》总编辑、社长等职。主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写作学会会员。 已出版散文、杂文、随笔集《清风集》、《人生五线谱》、《笑也不轻松》、《心灵之旅》、《欧美之旅》、《放飞心灵》,报告文学集《星海扬帆》(合集)。其作品曾获省、部、国家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