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岛上二座失落的地标
太阳岛上的圣尼古拉教堂、 米尼阿久尔餐厅, 如果你是地道的哈尔滨人, 想来你不会对他们感到陌生。 他们饱经沧桑始建于上个世纪, 曾经声名最盛。
作为哈尔滨的老地标, 承载了无数人回忆。 默默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 那时候,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向对岸望去,有二个精美的建筑,就会映入眼帘,一个是太阳岛大堤西端的江畔餐厅(米尼阿久尔餐厅),一个是靠近江桥方向,斜对着纪念塔的尼古拉教堂(船坞尼古拉教堂)
他们饱经沧桑始建于上个世纪,曾经声名很盛,堪称太阳岛上的二颗明珠。
江北圣.尼古拉教堂
江北圣尼古拉教堂,原址位于哈尔滨江北岸太阳岛的临江街东端,始建于1923年,落成于1928年。 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时,为了便于东正教教徒的宗教活动,俄国人在太阳岛临江街东端、太阳岛前岗与后岗中间一处平坦的绿地上修建了一座用于祷告的教堂。
那时候,太阳岛大坝上没有路灯,夜晚从江南岸望去,漆黑的夜色中,只有尼古拉教堂闪烁着灯光。
这是太阳岛第一家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居住在岛上的俄国人举行婚礼、洗礼、葬礼,过圣诞节等都在这里举行。 教堂建筑面积不大,仅为236平方米,木质结构,是一座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典雅而秀美。
教堂宽10多米、长近20米。进入教堂正门是一个方厅,方厅的东面是宽敞明亮的大厅,那是教徒们进行诵经、祈祷、祭祀等活动的地方。
大厅的中央,也有一个球体和十字架。大厅南、北两面开设旁门,东侧开设便门。东门上也装饰着灯似的球形体和十字架。门窗都是欧式半园形,三角形的窗棂上镶有透明凸面花玻璃。 尼古拉教堂也是哈尔滨几十座毁于文革的教堂之一。像许多六十年代被毁灭的一样,在许多哈尔滨人的心里,它似乎都被淡忘了。 尼古拉教堂门前右侧有一所木结构房子,面积约有50多平方米,该处为教堂更夫的居所及看护教堂、早晚鸣钟之地。
每当教堂敲响悠扬的钟声时,中国孩子便蜂拥着挤到教堂边围观驻足,看着洋人在教堂里举办对于他们来说闻所未闻的各种“西洋景”。 俄罗斯功勋艺术家油画作品欣赏)-油画
1970年。这里先是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火灾,而后被清理了残存的建筑物。
太阳岛的米尼阿久尔餐厅
太阳岛上的小餐厅米尼阿久尔(后为太阳岛餐厅),位于现在江北的江叉斜拉桥的位置。以其精巧的建筑,可口的饮料及茶点吸引了无数游客,人称江上乐园。 太阳岛江畔的米尼阿久尔餐厅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景观,“米尼阿久尔”是俄语音译,意为“精美的艺术品”。
后来又称过太阳岛餐厅,西照阁等。这座餐厅修建于1927年,座落在太阳岛岸边像一座准备起航游轮,是老哈尔滨人心中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曾经是太阳岛的标志性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遗憾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船型“木头餐厅”毁于一场大火。
太阳岛开设的“米尼阿久尔”是中央大街的一家分号,为一座俄罗斯式全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建筑式样独特,从江面望去,就像坐落在水上的一艘轮船,它也是哈尔滨早年著名景点之一。 它是太阳岛的地标,与太阳岛齐名,甚至成了太阳岛的一张名片,被列为太阳岛三大建筑景观之一(尼古拉教堂、太阳岛餐厅、青年之家塔楼)。 看江面上破浪的客轮,看垂钓的舢板、看浪漫的帆船、看落日西沉。最让哈尔滨人津津乐道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坐在这个餐厅里,凭窗欣赏太阳岛的风景,并留下了由衷的赞叹。
建国后,米尼阿久尔改名为太阳岛餐厅的,餐厅逐渐演变成以烹制江鱼为主的中餐厅。 餐厅曾经整体搬动过三次,当时搬迁时数百人围着餐厅喊着号子抬,场面相当壮观。餐厅几次搬动都是因为防洪建堤需要,越搬越高。
1997年的一把大火,让一个时代的背影烟消云散,让哈尔滨人的痛惜历久弥新。
如今太阳岛变得越来越美丽,但唯独缺少了像当年米尼阿久尔这样一座餐厅。 恢复独有的城市地标建筑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城市的文化记忆,有助于传承历史,愿我们的生活中承载更多的美好回忆!
岁月沧桑,如今 圣尼古拉教堂的钟声不再响起; 太阳岛餐厅也没有了游客的熙熙攘攘。 那一望无际的江面上, 仿佛在用历史镌刻的铭文, 低调却沉稳的写录着时代的变迁。 百年磨砺,世态变迁, 可人们依然会怀念, 那段属于太阳岛的时光, 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 转自子夜漫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