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黑土地走出的“笔杆子”(5)——谢金虎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5-7-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5-7-4 11:32 编辑

黑土地走出的“笔杆子”(5)—谢金虎


    谢金虎,男,1950年6月出生于上海,上海知青,1968年8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4团(858农场),1978年入学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新华社高级记者。
    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新闻人提供了宽松的生态环境。谢金虎在《黑龙江日报》对禁锢国人思想的另一个“两个凡是”提出质疑,引起社会各界思考和讨论。他支持哈尔滨的“倒蛋部队”(倒买倒卖鸡蛋的个体户)挑战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跟踪报道黑龙江各地蛋、肉、奶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其中“千家万户养猪,一把刀屠宰(检验),千杆秤销售”,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报道,深得民心。他和同事牟维旭报道的哈尔滨郊区农民发明的冬季暖棚种菜,得到迅速推广,自古以来靠窖藏“老三样”(白菜萝卜土豆)过冬的北方人民,从此吃上了品种繁多的新鲜蔬菜。他和张持坚、陈坚发、顾万明、蒋耀波、王志刚等同事采写的哈尔滨党政分开、政企分离、政府放权的改革,《构建知识型企业》《饭碗之战》责权利分解落实到人的国企改革,《牡丹江市引进人才同时重视和发挥本地人才作用》《广州人经受住了三次冲击波》等报道,以及《齐齐哈尔十点钟下基层干部不受欢迎》《农村花架子》《讨债者说》等创新型的批评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通讯《戴红领巾的男子汉》提出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发人深省。
    奉调新华社上海分社后,他是浦东支社首任社长。他和张持坚等同事采写的《中南海和浦东开发》《深圳速度和浦东高度》《浦东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等新闻,及时地向国内外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浦东故事。他还是《上海证券报》的创始人之一。临近退休,他受命依托报社筹建《远东证券出版社》,可惜时运不再,功亏一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6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