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1

《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海涛2025.7.1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7-1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5-7-1 08:55 编辑

  《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①》海涛2025.7.1
我描绘故乡香兰农场多有感慨,所以,常常不自觉用散文诗式的语言表达那里我所经历的我眼里的人类史。
        既然我在描述历史,它常常并不是童话般理想家园,它跟所有历史一样,常常是冰冷扭曲并不带有天方夜谈温度。岁月会让人本能少了理性用感性替代审视。如果我们用感情色彩左右判断结论,那么这种回忆就不真实,一言以蔽之地谬误历史现实。这正是像今天大多数知青们那样发生奇怪的思想折叠,心灵将拧巴如一团攥成褶皱废纸再重新解构展开成一张白纸,画成最新最美的童话。
        批判性思维是应用正确的逻辑去思考事情。通过学习优秀逻辑的基本原理,就不会再轻易地被混乱逻辑所愚弄。
        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以致有时人们错误地认为拥有自己的思想就是智力成熟的高级阶段:一旦你形成了独一无二且有趣的观点,就做好准备去面对世界及所有的挑战。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事实上,拥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开始的第一步。
        因为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际化时代,不需要为自己的想法辩护。但是,难道你不想吗?如果你对事情的思考远超过孩童时期的那种单纯的喜好和厌恶,那你应当乐于去捍卫它。
        无论身在何处,你的思考都会让你对面临的事情有自己的观点。然而,拥有自己的思想不足以完美地解决待处理的问题,还需要把你的观点转变成一种立场。观点和立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立场是用论据去支撑的。
        每个人都可举出论据来,但是不可否认,总有一些论据要优于其它的论据。
        要想找到一个好的论据,首先必须做的是应用逻辑,因为逻辑是人类思想的基石。虽然人天生就拥有理性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常常会犯各种逻辑性的错误。通过揭示和检验普通推理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就可以学会如何更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聪明的人每天都在滥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时候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你,从而得到对他们有利的结果,这在广告宣传领域十分常见。若只是诱导你去购买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倒没什么,但是这种控制性的逻辑,还常常应用在一些更重要的环境中。批判性思维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为“批判”总是否定而没有建设性自己的东西(我在日常工作交往过程中,经常见到一些同僚以批判反对见长,只否定,没自己的方案或新的替代性意见。这种人暮气沉沉百无聊赖,天天怨气很重,从没有使事情变得更好的自己的意见,你和他们交往讨论问题纯属瞎耽误功夫)。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或叫作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所以,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如果你问各种AI工具:“请将我的文章合规把关一下。”
        那么大模型训练好的AI一定会说:“好的,您的文章观点犀利,观察深刻,但部分表述在措辞和逻辑关联上可以更圆润、更具建设性,以符合更广泛的阅读规范和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我尝试在尽量保留您核心观点和独特风格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理顺和合规化调整。”
        这不是我的回忆,是他们(它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7-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②》海涛2025.7.1
        介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中间地带,在那个三百年苦寒之地‌黑龙江流放史发生和继续发生的城不城乡不乡的小而广袤的荒原,闯关东各类人黑土文化(类似于美国西部开发史形成的牛仔刁野)与旧军官世家子弟知识分子被打入大狱或底层或另类间的文化冲突,在各类不停的运动中人性的恶和弱点被唤醒发扬光大。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革命者被革命者角色常常互换。正如我父亲从17岁受旧教育的科班出身参加革命,到随大军横扫江南,又从江南押解着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失败者,建立劳改农场关押改造他们,再到文革成了被关押对象,直至死于非命(十年后又被平反昭雪)。
        大人有大人相互倾轧派性,在知识分子成堆的东北农学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从哈尔滨市象牙塔带到了香兰农场,犹如今天我常常看到菜市场被关在笼子里出售待宰的鸡鸭鹅,还在小小拥挤的笼子里吵闹斗狠交配。一千多人的教职员工队伍到达香兰农场前就死于非命的有8人。
        我们小孩有小孩的出娘胎带来的恶,欺负别人成了普遍现象。尤其是那些遗传基因带来和后天遗传外遗传出自家庭父母的坏,在小小的校园和邻里间被毫不掩饰不会掩饰释地放出来。比如我家后栋房(就是甘常林、李波他们那栋房)有一人家,把我父亲弄去开家庭批判会,打骂剃鬼头折磨我父亲。他二儿子往我脸上抹了一泡屎,本来是准备往我嘴里塞,我本能的一侧头,他把自己拉出的屎抹在了我右脸。
        我39岁的父亲终于被他们大人们关押折磨三年死在了三八妇女节妇女组织的批判大会上,家里天塌了下来,而邻居那些坏孩子们及时赶来,围着趴在我家的窗户向里看着悲痛欲绝哭作一团的我妈我们兄弟姐妹,取笑哄笑叫骂大呼小叫,还会像他家大人那样喊着口号!
        我在学校上小学初期,他们天天欺负我,就是课间休息我都不敢动地方走动,老老实实坐在原座位上,因为出去就挨打。小小的教室是我免受欺负暂时的避风港,指望老师能成为我的守护神,因为我学习好,老师们喜欢我。东北农学院同学的到来长得好看的穿着干净整洁点的女同学,成了这些从小就坏的坏孩子们欺负的对象。如果说毫无缘由也不对,动物世界,对男女之事动物本能的先天遗传和家庭潜移默化,成熟的悖逆阴暗,早早萌生。从意淫到反常的羞辱性谩骂,成了他们每天的作乐作恶内容。
        即使是过了几十年,成了上了成了重点大学二级教授学院院长我的女同学还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不堪回首。三十年后,我曾两次带着她回故乡,故地重回寻找小时候的美好,想让她修复小时候的心理创伤。我告诉她:“场校分家后,随着长大我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孩子王。他们早就臣服于我。几十年间我成了中国精英中的精英,干我那行成了尖刀中的尖刀(委里的领导评价我),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了最有出息的农场子弟,赢得他们心服口服。”
        季羡林说过:“坏人是不会变好的。”几十年后他们想到过忏悔吗?
        我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宗教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
        就以托尔斯泰的《复活》而言吧:书中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因为奸污了使女玛丝洛娃(卡秋莎),使她走向沦落。当聂赫留朵夫知道那个受到审判的妓女就是当年被他奸污的女子后,他的内心也受到一种道德的审判,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充满罪恶,于是,他一路跟随这个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的女子,以自我的流放来赎罪,使自己成为一个得到救赎的人。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巨著也是这样,写尽人的灵魂煎熬。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极端抑郁的人,内心受着种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1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