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徐安然:我们的江沿儿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4-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d9tAZEAuU4RdMSRCUMp_Sw



多年前有一次情绪非常不好,犹如阴云郁结于胸久久不散,于是一个人偷偷跑去江边,坐在斯大林公园的座椅上,看江,看江边的树。就那样在江边消磨了一个多小时,一无所得,无所思、所感、所悟,最后只好怅然起身,拍拍屁股走人——回去,继续乖乖地生活。
        相信许多哈尔滨人与我一样,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松花江边走一遭。这其实就是个情怀。倘若有一段时间没看到松花江了,心里就发慌,就惦着去见见,哪怕在江边溜达一小圈儿,抑或在江边坐上、站上那么一小会儿,发上那么一时半刻的呆,也算是了了一份心愿。                                                                               近年,我出于健康管理的需要,经常沿着道外十四道街徒步到江边。尤其是春暖花开的那段时间,几乎每次在江边都能收获到惊喜:江开了,冰排呼啸而过,江畔路边的绿化带里连翘花、榆叶梅,还有那梨、李、杏花也都依次开过了……江面愈发宽阔和平静,江边走走停停的人也多了起来。人们愿意来江边,一半是对松花江固有的情怀,一半也是享受季节赐予的如约而至的美好。      
看到有那么哥几个坐在江边的石阶上,无饭无菜,只守着一箱啤酒,正在干拉。看着他们对江豪饮的感觉,一定是没边儿地爽!        
一位遛狗的老兄脚步不歇地走过去。那只大黑狗颠颠地伴在左右,一忽儿它超到前面去,却不走远,回头伏下身子盯着主人。只见那位老兄猛起一脚,踢飞一只尚有一半水的矿泉水瓶子。狗儿眼疾嘴快,一下子就衔住了那只瓶子,颠颠再跑几步,然后放下瓶子,继续等着主人。主人走上来,再起一脚踢飞瓶子。如此游戏再度重复一番。一人一狗乐此不疲,渐行渐远。      
一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小女孩在放风筝,可她并不看风筝,只是低着头自顾自认真地转着手里的线轴。一根白线顺着线轴的放飞升上去,在白线的另一端,一只蓝色的蝴蝶风筝正在天上逍遥。                                                                        我在江边站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江上有很多江鸥,它们在那儿乱飞,一忽儿扎下去,啄破一镜江水,弄起一圈甚而几圈涟漪,有时干脆就凫在江面上不起来,许是飞得累了,需要暂做歇息。休憩中的它们,也乐得在没有烦忧中悠哉游哉。        
想到一个词:临渊羡鱼。我这不是临川羡鸟吗?可是反过来想一下,人类的生活,怕是也令这些飞禽也好,走兽也罢,反过来艳羡不已呢!每个人,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世界,专注于自己的事情,都可以自得其乐,乐得其所。                                                                        
桔红色的巨太阳向江面落下。突然想起今天是四月十一日,明天是孙长江老师去世一周年。孙长江是原哈尔滨第三中学的著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作家,退休后移居北京西郊,专心搞写作和摄影,我办谷雨文学社后,长江老师也加入进来。每天,早早地,他就在群里不是发文学作品,就是发摄影作品,每次都带上一句:“早上好!谷雨人……”       冬天他住院期间,我们在微信上聊天,约定开春后他回哈一趟,届时我组局接风,大家在一起欢聚。
过后,他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苦盼春暖花开时         回去走走、看看         看黄墙绿垂地(哈三中——安然注)         看城头飞纸鸢         看满城孩子笑         看一院邻里欢         ……         
可惜,他的“苦盼”却没有等到春暖花开。      
在他的朋友圈能看到,去年的此时,长江老师刚刚吃力地看完我们公众号里的“谷雨美文”,看完还照例转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连续按了三次,也就是重复转了三次。再过大约十几个小时,长江老师也许真的感觉到累了,看过了他钟爱的世界,剩下的,也许是他不愿去看的了。        于是,他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沿着江边,我继续向道里的方向走。  景阳广场,圆形的广场凸入江中。许多人在上面唱歌、跳舞,广场
中间是组巨大的雕塑,表现的是一家人拖家带口推车闯关东的场景。男主人赤裸的充满力感的上半身里,似乎燃烧着不尽的热情;推车里坐着位老人,我无法确认他抱着什么东西,也许是被褥,或者是包袱,很大,大得只露出老人的半个头脸。印象最突出的是老人的一只沧桑感十足,虬筋毕露的手,紧紧地抱着那包东西,那只手也因此显得硕大无比。 景阳广场与老江桥(现已被称为网红桥)之间的江畔路被改造成步行街与餐饮长廊了,各色餐饮小店造型别致,鳞次栉比。靠江一侧的人行道也改造成了沿江慢行绿道。这里也是近年冰城旅游产业兴起的一个缩影。      
  过了老江桥是防洪纪念塔广场,纪念塔塔身耸峙,抗洪人物浮雕栩栩如生,回廊环伺,塔镇江天。此处江岸人员更多,江边的石阶上甚至一层层坐满了人,安静地……眼里,只有在薄暮中缓缓而行的松花江。                   回来的时候,在江畔路旁绿化带那里,我特别留意了其中的两种树。一种是桑树,桑树长得颇伟岸,但生长在哈尔滨的桑葚个头都不是很大,果熟透后会落地,落地即化。       还有一种是梓树。以前见一种树的树身上挂着许多像豇豆角一样细细长长的豆荚,我不识此树,便请教生态学家徐辉,她告诉我那是梓树。它的花很美,黄色的钟状花型里,似乎撒入了一些芝麻粒……       桑树,梓树,它们应该很快就要开花,也快要结果了。 (初稿于2021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1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