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lX1_b2r4zCe3W0ApYia7mw
翻开影集,一幅黑白色的照片映入眼帘。这是一幅微微发黄的师生合影照片。看着这幅照片,我的眼角湿润了,禁不住心潮起伏,思绪飞到了58年前……那是1966年7月28日,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在那个风起云涌的特殊年代,十六七岁的我们,告别了城市,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学校和老师,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带着憧憬,带着梦幻,从哈尔滨下乡来到北方边陲江滨农场(1968年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称为二师十团),分到1队,在广阔的天地里接受洗礼。 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很新奇。在生产队的场院里,正赶上晒麦子,我们就投入了进去,与那里的老职工学着干,干得挺起劲。一会儿翻垄,一会儿扬场,大家又是乐,又是唱,欢声笑语,乐不思蜀。几天过后,腰也酸,腿也痛,体力跟不上,想家了。那时,我们一起来的 14个人中,田长海同学得了病,而且很重,转回哈尔滨疗养。在送他走的时候,女同学都哭了。 夏天很快过去,转眼到了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秋收了,我和白丽荣在玉米地里收玉米,那垄真叫长,一天才能干到头。玉米叶子把脸划得火辣辣的,一沾水就杀得慌,手和脸都裂了,这时真的是很想家啊! 那年冬日,北风呼啸,天气格外冷。下雪了,西北风夹着雪,刮起一溜儿小烟炮!冬天农活少,会议多。只有开会,队长点名,才给我们带来一点欢笑。队长是个山东人,大嗓门一口山东腔:忘(王)发财!程小惦(孝田)!狗(苟)、停顿一下才拉长调说“忠康”!大家忍不住笑出了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