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4-9-2 13:19 编辑
“岳大人”的偏见 岳岐峰书记1994年来龙江工作后,到农垦视察过几次,对农垦还是有比较客观正确评价的。但是,后来,轻信了一些“小人”的谗言,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最后将农垦作为条块分割、“国中之国”的典型,下决心要攻下这块“高寒禁区”。这期间,发表过许多偏激、错误的讲话。什么“农垦国家观念太重”、“要先唱地方歌,后唱国际歌”,“农垦是躲进边疆成一统,跑马占荒,搞国中之国”,“迎春镇’三国四方’,楼上楼下打长途电话,是条块分割的典型,”等等,不一而足。 1995年中,省委工作组在省委三楼会议室听取农垦领导班子的汇报,总局领导王锡禄、刘文举、孙勇才、戚卫东、付鹏等参加。应到会的同志都已到齐,规定的时间也过了,只等岳岐峰书记出席主持会议。 过了一会儿,只见岳书记踱着步、操着浓重的唐山话,边走边骂骂咧咧、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你们农垦他妈太不像话了,搞国中之国,搞得龙江五马分尸!”他坐下来,没等王锡禄书记汇报完,就打断了汇报说,不用听了,你们回去好好反思反思,向省委作出检讨。说着,就离开了会场。锡禄书记立即跟上岳书记说:我们一定深刻反思!付鹏副局长拉住锡禄书记压低声音说:“锡禄,岳书记骂咱们,也太不像话了!”王书记说:“骂了吗,骂什么,我怎么没听见?”付鹏说:“骂了,公开骂的,大家都听见了,你可能太紧张了吧!” 1995年末,中央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表彰了“种粮大县”、“种粮大户”。回来后,岳书记接见黑龙江受表彰的代表。当工作人员介绍到农垦的代表时,岳书记竟把手收了回来,停住脚步说:我不能与你们握手,你们农垦拿了国家那么多补贴,打了那么点粮食,有什么光荣?是耻辱啊!垦区的代表面面相觑,无奈地接受这由喜而悲、备受冷落的尴尬局面,整个接见的热烈欢乐气氛也一扫而空。 1996年6月,岳书记听说国务院调查组要来,曾布置立即将虎林试点在牡丹江垦区推开,国务院调查组及时通知要求“虎林试点维持现状,不再扩大”,才制止了这一异动。 省委工作组事先精心制定了一个“接待国务院调查组工作日程”,分成“综合组”和“走访组”两个组,调查走访的对象主要是省直部门领导、鸡西市、虎林县,基本不与农垦、森工的基层干部群众接触,其意图非常明显。 国务院调查组没有回复省里的安排,直接拟定了工作方案和日程,并设立了“综合组”、“农垦组”、“森工组”三个组,重点听取农垦、森工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使调查工作掌握了客观全面的情况,听到了群众的意愿和真实声音,为国务院的决策提供了正确、可靠的依据。 “岳大人”的偏见,使虎林试点成为一场强迫命令、自以为是、“瞎折腾”的闹剧,孰是孰非,历史已经作出了公正的评判。 (写于2017年1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