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入党故事 思赤诚初心 唐德华 6月25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退休党支部开展“重温入党那一刻,座谈入党那一天”主题党日活动。38名党员,有15位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其中1位党龄超过72年,有5位党龄60至69年,有9位党龄50至59年。会上,党员们纷纷发言,分享入党那一刻经历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作为支部书记,我介绍了策划活动的初衷:“作为一名党员,回顾入党一刻,回忆入党动机,是为了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尽管我们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党员身份没变,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永远是进行时。要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常思初心,不忘使命。” 分享自己52年前入党那一天情景。1972年的冬天,我正带领36名兵团战士在远离连队近30里的将军岭执行烧炭任务。这是我第一次负责30多人的生产、生活,一切都是陌生的。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在不长的时间里成功烧出第一窑炭。一天,连队通知我下山一趟。回到连队才得知党支部要讨论我的入党问题。当指导员把红彤彤的入党志愿书交在我手上,我激动地流下眼泪。当晚支部大会上宣读入党志愿书时,读到入党动机一栏,我自豪地说:“入党是为了更好地参加革命,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献给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为了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从一名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国家干部,也从青年步入了老年,不变的是那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心。常思初心,终身践诺! 支部委员小L从小在军营长大,成年后参过军,当过护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调入县人大机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她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热心为大家服务,退休后连续四届担任支部委员。最近在路上看到有人倒在地上喘不过气,在问清情况后,凭借临床经验,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用力拍打那人的胸腹,直至那人吐出一块面团转危为安。小L做了好事也不张扬,直到同行的同志在微信群说了此事,大家才知道此事,纷纷为她点赞。她却谦虚说,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尽力,这是我应该做的。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性使然,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追求,她用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老C是位62年党龄的老党员。1961年,正在上海中学读高中的他,毅然从学校报名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入伍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跟随部队转辗南北修建铁路,后转业复员到地方,从公社广播站到县广播站、县政府机关,从区教育局到区人大办公室、人事代表工委、研究室,他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退休后奉献余热,发挥特长主导编撰区人大志,还帮助一些镇村写志,达上百万字。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W是位老知青,早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一座小岛上执行战备守卫任务两年。夏天,野草没过头顶,蚊子成群,叮咬后奇痒无比;冬天,北风呼啸而过,滴水成冰,冻掉下巴不为奇。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他和战士们坚持军事训练,坚持战备值班,守卫祖国的疆土。1970年6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党员们深情回忆自己入党的故事,重温入党时的誓言,交流分享如同一堂特殊的党课,教育别人,也教育了自己。入党一日,奋斗一生。党员们表示要始终牢记入党时的初心,一辈子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老有所为,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