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李超:北大附中毕业照,没留下我的身影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4-1-21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qQ88rMekJadqEq3Wq1WOaQ

包满珪推荐

[color=rgba(0, 0, 0, 0.9)]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1963年北大附中初三(8)班的毕业合影,遗憾的是照片中没有我,因为我只在附中读了一年便被迫转学去了黑龙江。然而,我一直把北大附中当母校,那里是我中学时代的起跑线,是附中和附中的老师教会我如何读书与做人,如何面对挫折与烦恼。

[color=rgba(0, 0, 0, 0.9)]看到这张照片,当年在附中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就会浮上心头。虽然时光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那段关于母校、老师的记忆就像是一坛埋在地下的陈酒,愈久弥香。1960年,原104中改为北大附中,面向全市招生而且全部住宿。我那年在海淀区的羊坊店小学(现北京西客站的北面),考初中只考语文数学,我考了双百分,应该是海淀区的“状元”被附中录取,进入了初一(8)班,学号是2号,后来听说班级的学号是按入学的分数而定的,班主任是从北大调来的一位年轻漂亮的英语女教师章学淳。

[color=rgba(0, 0, 0, 0.9)]那时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为筹建北大附中还是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刚入学时,我们被告知,初中、高中一贯制,读五年就可以考大学(后来因种种原因又改为正常学制)。而且当时北大是计划打造四级火箭——附小、附中、北大、研究生院,我们是四级火箭中的第二级,如果不出意外,将直指北大,这可是万千学子魂牵梦绕的。这些都是开学典礼——1960年的8月31日,我们在新建成的饭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北大的党委书记、校长陆平给我们做的振奋人心的报告中提及的。

[color=rgba(0, 0, 0, 0.9)]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北大还特意从大学抽调了一批有朝气、有实力的年轻教师来任教;我们的教材也是实验教材,语文书有300多页,厚厚的像一部长篇小说,分为文学、语言两大部分。听到看到这些,我们真有种火箭升空的感觉。

[color=rgba(0, 0, 0, 0.9)]因为是实验班,所以学习很紧张。一下子从小学到中学,有些不适应,加之教材比普通中学更深,学习方法与小学迥异,烦恼是少不了的。好在大家都住校,有不会的同学们总是在一起交流研讨,互相帮助,老师们也常到教室里来为我们解疑释惑。附中的老师很重视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而且特注重开放教学。

[color=rgba(0, 0, 0, 0.9)]从黄庄到海淀、到颐和园都不远,于是我们到北大未名湖畔过团日,到颐和园登万寿山,并且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我还记得我的那篇《未名湖畔》得了5分,好像还被当做了范文。

[color=rgba(0, 0, 0, 0.9)]学校的图书馆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刚从小学毕业,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图书,还有好多世界名著,真让我们心驰神往。同学们课余时间都捧着图书读得津津有味,然后互相推荐,互相交换。

[color=rgba(0, 0, 0, 0.9)]那一年,除了学习,劳动是我们的重要内容。建校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们才十三四岁,但对劳动并不打怵。从宿舍楼内清理建筑材料,大家抬起就走;要平整操场、清理甬道,也是拿起铁锹就干,植树、种菜——那时学校还有一片菜园——都干得十分起劲儿,能为建校做贡献,我们觉得是一种荣耀,一种幸福。

[color=rgba(0, 0, 0, 0.9)]除了建校劳动,我们还参加附近公社的农田劳动,有一次大概集中劳动了十几天,帮助社员采摘薯叶,在那困难时期薯叶也变成了绝好的口粮。大家干得都很卖力,每天还要评比,最后评选出红旗小组。


“三年自然灾害”对共和国造成的危害我们那时还体会不深,因为是在首都,因为是在学校。现在回想起来,政府肯定是下了大气力首先要保证祖国的花朵、革命的接班人不挨饿。食堂的伙食还算过得去,尽管没有什么荤腥,基本还能吃饱。10个人一桌,到卖饭口领回各桌的饭菜回来自己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桌一位女生傍晚回家了,没来吃饭,几个男生看着那剩下的一份饭菜,忍着尚未填饱的肚皮,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退还给食堂了。

北京的学生是幸运的,每个月还有有半斤饼干和二两糕点票,可以到商店买到平价的。每月发票的时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大家拿着票直奔校外的商店,还没回到宿舍,那点可怜的东西就已全部填进肚子,剩下的就是回味着糕点的滋味,期待着下次发票可以早点到来。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不会明白,由于物质匮乏我们很长一个时期实行的是粮票制、副食供应票券制。我们住校时都要把粮油关系迁到学校,1961年的春节正在寒假期间,凭票供应的副食品在家里面就买不到了。正在我们着急的时候,学校把那个月的副食供应证明及时寄到了各家,真让人高兴、感动,看那信封都是自己糊的,全校好几百住宿生,光糊信封的工作量也是不小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还有力气在操场上跑步踢球,直累得大汗淋漓;还有兴致在校园里,望着夕阳西下,唱着新学的歌曲。有一首《船歌》(电影《两个小足球队》的插曲),至今还有印象:

唱起来吧,唱起来吧,伙伴们, 让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我们的舢板迎着晚风破海浪,亲爱的战友们要去远航。 你看那天空多么宽广,你看那海鸥展翅高翔,你看那划船的小伙子多么健壮,他就像真正的水手一样。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他就像真正的水手一样。 快快划呀,快快划呀,伙伴们,我们把舢板划向那远方。让我们访问富饶的大海, 年轻的歌声响遍海洋。在少先队里我们结成朋友,在共青团里我们一起成长,看我们团结得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心连心手挽手奔向前方。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心连心手挽手奔向前方。

学校还经常组织时事形势报告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我们的生活十分紧张充实,丰富多彩。北大校长陆平多次到附中深入同学中间问寒问暖(有一次在食堂碰到问我饭菜怎么样,后来老师告诉我他就是陆平校长),还给我们作报告,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教导处李主任给我们讲困难时期的粮食问题;北大图书馆长给我们回忆延安大生产运动,激励我们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北大生物系助教、中国登山队副书记、登上海拔8600米“第二台阶”的王凤桐给我们讲登山队英雄们的感人事迹。

最让我难忘的是章学淳老师。她那时候还不到30岁,教学自不必说,口语流利悦耳,教态亲切活泼。在培养我们做人方面更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她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写日记,周末交上去,周一发回来时就多了一段有针对性的批语:

老师的工作都是从属于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每个人的思想学习劳动得到丰收,老师不仅仅是老师,也是你们的朋友、同志和亲人,期待着你的更大的进步。要很好注意与同学的关系,要以真诚热心的态度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改掉缺点。但更主要的是多发现他们的优秀,要以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这样我们就会处处很虚心很容易和同学相处,而自己的心情也会很舒畅,生活也会很愉快。多为别人着想少考虑自己的得失,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一个人烦恼的时候,那必然是因为他多考虑了一个“我”字,我们要改正缺点一定要检查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改正缺点的途径,我们要待人以厚,这并不是自己就失去快乐,相反的你得到的东西更多,这就是千金难买的同志之间的友谊。看了你的日记,很高兴也很感动,要消除一切思想顾虑大踏步的前进。你所写的并没有使我认为你更不好了,相反的我认为你更好了,使你我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使我更能了解你的思想,你思想深处美好善良的愿望,把你的痛苦烦恼愉快告诉我,我愿和你分担、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3 0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