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94|回复: 2

北大荒,一代人一生都眷恋的地方!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12-2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EuReqJsw675QXy4LPH0HUQ

来源:兵团战友 作者:成玉洁(四川籍老知青)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社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随之也掀起了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热潮。1969年春天,北京知青林京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背起行囊,与刚刚在火车站认识的小刘一起坐上了开往北大荒的专列。
刚来到北大荒时,林京生和小刘他俩去的连队正在筹建中,新修建的营房正在做收尾工作,新战士只好暂是住在苇棚里,林京生和小刘住在一个苇棚里,他俩的铺位紧挨在一起。
当时连队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苇棚很难遮挡风寒,晚间躺在铺上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用被子蒙住头还觉得寒冷。对于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新来的十几名北京知青心里很失落,有个别人甚至开始后悔了,后悔不该到荒凉的北大荒来。几天后,连队就发生了一件新兵逃跑事件。
有一天半夜,林京生起来上厕所,突然发现小刘不见了,他到厕所也没找到小刘,就赶紧报告班长李道荣:“班长,小刘不见了,他的挎包和背包都不见了。”班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马上报告了排长老胡。
胡排长紧急集合全排所有男知青,打着手电筒提着马灯出去寻找小刘。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上哪儿去找啊?连队驻地周边都找遍了,大家喊着小刘的名字又往芦苇荡深处找去。考虑到芦苇荡里面有危险,担心大家陷入水凼里,胡排长一个劲嘱咐大家注意安全,要求大家顺着小路寻找,不要到芦苇荡里去。一直快到天亮时,大家才在一个小土丘上找到了小刘。
当时小刘枕着自己的背包,脸上盖着那个挎包,睡得正香,还发出了呼噜声。排长这下气急了,上去就踹了小刘一脚,抓住他的脖领子就把他拽了起来。
这下小刘彻底清醒了,他浑身打着冷颤,就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低头不语。
胡排长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小刘身子,强忍住怒火问:“你这是要干啥?害得大家都无法休息。”“排长,我想家了,我想爹妈了,我想回北京……”小刘话没说完,竟然哭了起来。
“住口!还有脸哭?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你这叫逃跑,当逃兵是要枪毙的!”胡排长非常生气,他真想把他绑起来,送到团部去。
回到连队驻地,胡排长对战友们说:“今天这事谁都不要声张,谁要敢说出去,看我怎样收拾他。”大家都解散以后,胡排长带着小刘去找指导员,指导员又把连队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给小刘重复了一遍,再次告诫他说,当逃兵是要送军事法庭的,是要枪毙的。小刘也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他一再表示再也不敢了。
考虑到小刘年龄还小,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指导员和胡排长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小刘这一次机会,下不为例。
过后,林京生问小刘为什么半夜逃跑,小刘说想家,想爹娘,想回北京……
听了小刘的话,林京生心里也很难受,他心情沉重地说:“要说不想父母,不想北京那是假的,我天天都想回北京,回到父母身边去,回去读书。可光想有什么用啊,回不去呀!兵团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都像你这样,那还叫兵团吗?”原来,林京生是北大附中高三的学生,他还没毕业就停止了高考,上大学无望。父母又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也只好随着潮流来到了北大荒。小刘的父母都在街道工厂上班,家里兄弟姊妹三个。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是主动报名到北大荒来的。
发生了那次逃跑事件后,连队的纪律更严格了,后来听说其他连队也发生过类似的问题,逃跑战士都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和处分,有人还被送到了劳改农场。
之后的日子里,战士们修建好营房,就投入到了紧张又繁重的生产劳动中去了。林京生他们虽然不是第一批来到连队的,但他们也属于排头兵,是来打前站的,当时他们七连才组建了两个排,随后还会有新战友到来的。
因为小刘只读到初一没有多少文化,晚饭后的时间就喜欢和知青们打闹说笑。林京生却喜欢在晚上熄灯前全神贯注地看一些像砖头一般厚的书籍,他的提包里挎包里装着好几本书,有《静静的顿河》、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和《母亲》,还有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中课本。
林京生从不参与知青们的嬉笑打闹,他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转眼又是一年,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大地已解冻,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女知青们早已从每天烧的炕中扒出柴灰,再和上旱厕里面掏出的粪便从入冬前就开始沤肥了。在刨地前,女知青们把沤好的干粪,均匀地用扬铲撒在地里,男知青们就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把土翻出来。准备种植一些蔬菜。他们七连就二排一班利用业余时间种植了蔬菜。
大田里更是一片忙碌,以前是男女知青分开干活,互不认识,只有在食堂吃饭时大家才能见上一面,根本没有接触与交谈的机会。后来大家一起干活了,男知青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干起活来也不觉得乏味苦累了,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有个女知青看林京生每逢地头休息时总是埋头看书,就好奇地问他:“这么爱看书是想将来当作家吧!”
林京生顺手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书递给女知青说:“空闲时间你也看看吧!这是一本高尔基的《母亲》,写得挺好的。”
谁知这位女知青也喜欢看书,她告诉林京生她也是来自北京的一名高中生,名字叫杜莹。林京生也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北大附中高三的学生林京生,之前在班务会上跟大家介绍过的。”
就这样看书、借书、还书,两人还互相交流读书的感悟和体会,每次交谈都有相同的话题。一来二往,两人互生情愫。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渐渐有了一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杜莹是个既端庄又漂亮的姑娘,勤劳善良又朴实,她常常帮林京生洗衣服刷鞋,也帮他缝补衣服钉纽扣,林京生感到特别温暖。
看杜莹是真心喜欢自己,林京生如实地对杜莹说明了父母被下放农村改造的事情,并说我可能给不了你什么,因为我没有家。杜莹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有你那颗属于我的心就够了。”林京生眼含热泪,轻轻地把杜莹拥入了怀中。
1976年2月下旬,林京生他们所在连队撤销了兵团建制,兵团战士都成了农场工人,因为农场不像兵团要求那样严格了,林京生和杜莹就公开了恋爱关系。每天晚饭后,都能在地头、操场和小树林边看见他俩相互依偎的身影。
就这样他俩在艰苦的环境中互相帮助,互柤鼓励,互相扶持,一直到了恢复高考,林京生和杜莹才暂时放下平日里的卿卿我我,专心复习,准备迎战高考。
高考结束不久,林京生的父母调回北京恢复了工作。恰好这时林京生和杜莹也先后收到清华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林京生和杜莹离开北大荒的前两天,农场小队为他俩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小刘很羡慕他俩,他拉住林京生的手说:“京生哥,我啥时候才能回到北京、回到父毌身边啊,你们走了,我会想你们的。”
林京生安慰他说:“好好干吧,总有一天会回到北京的,到时咱们北京再见。”
林京生和杜莹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有了稳定的工作,也有了幸福的家。
1981年秋天,小刘也回到了北京,接替他母亲的班在丝染厂做了一名锅炉工。调回北京时,小刘偷看了他的档案,档案里没有当年他逃跑的案底,倒有他在连队和农场表现都很好评语。回到北京后不久,小刘就升任了班长入了党,后来当了车间主任,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他从心里感激当年的胡排长和指导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12-3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觉得挺感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12-3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建国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2 2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