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15|回复: 2

哈尔滨有一个关东古巷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10-25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包满珪推荐


  哈尔滨有多少闯关东人的后代,没看到具体数字,估计很多。平日聚会,几乎在不经意间就会碰到几个。聊起先辈闯关东的壮举,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据资料记载,自1651年开始兴起的闯关东热潮,在300多年的时间里,有3000多万黄河中下游一代的居民,迫于生计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闯关东人的后代,已经遍布在白山黑水间,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闯关东人的后代,对于独特的关东文化,自然有一种天生的喜爱和向往。
  哈尔滨的关东古巷应运而生。
  关东古巷位于群力新城区的商业繁华地带,与山水书城比邻,右侧是一家电影院,前方不远处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群力分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提升了关东古巷的文化氛围。古巷牌楼式的大门周围挂满了红灯笼,给人古朴自然、红火喜庆的感觉。远远一望,就会感到一股巨大的吸引力,让你身不由己地迈进古巷。我就是这样迈进去的。而且是三代人一起同行。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儿子一家从南方回来,我和老伴陪他们游览哈尔滨的新城区,便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关东古巷。
  古巷第一个店铺就是马迭尔冰棍。这种100年前由俄罗斯籍的犹太人开斯普研制的冰棍一直是哈尔滨人的最爱,已成为哈尔滨著名的冷饮。我四十年前来到哈尔滨,就喜欢上了这种冰棍。老伴当即买了几根,我们一家人边品尝冰棍,边慢慢观赏古巷的景物。那天一家人的兴致都很高,第一次回家的小孙子童童更是劲头十足,几次挣脱大人的手,走在前面,不停地寻找自己喜欢的目标。很快就在一家店铺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汽车玩具,老伴当即给他买下来。手里拿着玩具,童童的精气神更足了。我当然也不甘落后,也在心里琢磨着给童童买点什么,让童童加深对家乡的印象。一家挂着“大米刻字”的小手工艺品店铺吸引了我。真是高手在民间。只见一个很年轻的姑娘坐在案前,手持一把刻刀,神奇地在一粒大米上刻着字,然后再用刻上字的大米粒做成项链。我驻足观看了一会儿,惊叹不已,立刻让姑娘为童童选了一粒大米,在上面刻上了“平安”两个字,以示对小孙子的祝福。字刻好后,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做成一个项链挂在童童的胸前。我感觉既漂亮,又别具一格。
  那天,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关东古巷游玩了很长时间,也让我喜欢上了关东古巷。送走儿子一家后,我开始不断地走进关东古巷,有事没事都过来转转,去体验去感受远去了的关东风情。
  关东古巷采取全封闭式结构,因此更像是一个陈列馆。青砖黛瓦,石砌街面,古色古香,回味绵长。沿街关东风格的小摊铺、关东大舞台,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撮罗子”等,都在彰显着关东生活的主题文化,带着游人重新回到远去的岁月,进行一次百年的穿越。
  在这里,我看到了拴着很多人童年记忆的糖画艺术。只见艺人手持一只装满糖稀的小勺,在一块白色的石板上或急或缓地移动一会儿,一幅糖画就凝固在石板上了,再粘上一个竹签,用小铲子轻轻把糖和石板剥离,就变成了立体的糖画了。糖画多是各种动物,如小猫、小狗、绵羊、公鸡,栩栩如生,闪着金色的光。拿在手里,既可观赏,又可食用,很受小朋友喜爱。我几次路过那里,都看见有小孩围在那里不肯离去。我驻足观看,对艺人的精湛技艺钦佩不已,忍不住发出赞美之声。那位女艺人轻轻回答我:“这些画都在我心里了。”我觉得这是艺术和美食完美结合。
  在一面三角形旗幌下面,是一家花生糕的店铺。吸引我的并不是案板上香气四溢的花生糕,而是打制的过程。在店铺的一侧,有一个直径足有1米的木墩立在那里,店主将调好的花生糕原料放在木墩上,两个壮汉手持木榔头,相对站在木墩两侧,有节奏的举起榔头,结结实实地砸向花生糕。动作威猛,虎虎生威。边砸边吆喝着自编的夯歌:一二三四五哇,挣钱好辛苦哇;四五六七八呀,挣钱就得花呀……每当遇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会停下脚步观看一会儿。
  走进关东古巷,还有一个摊点是应该看看的,那就是捏面人。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用面粉、糯米为原料,加上颜料、石蜡、蜂蜜等捏合而成的。多以人物、动物为造型,色彩斑斓,活灵活现。据说这种民间艺术已经于2008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观看这种捏面人的艺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用黄泥捏泥人的情景,忽然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竟然有了一种亲切感。
  关东古巷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关东剧场。看到那一排排熟悉的条凳,感觉很亲切。有一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我走出家门,在湿地公园转了一上午,中午时分来到了关东古巷,一迈进大门就听到了悠扬的唱腔。原来是紫丁香剧团和几家东北民间剧团在这里联合演出,我浑身的疲劳一扫而光,立刻找到座位坐下,看了一段《秦香莲》。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看戏,我有点兴奋,都散场了还感到意犹未尽。
  古巷里的一些关东风情的雕塑,吸引了很多游人,也让人想起了远去了的生活画面。吹糖人、剃头匠、烤地瓜等雕塑活灵活现,那个端坐在火炕上的老奶奶,更是让人感觉亲切。炕上叠放的被子、墙上挂着的玉米辣椒、艳丽的炕琴、屋角的小石磨、老奶奶手中的长杆烟袋……曾经是我们多么熟悉的生活呀。我每次来到这里,都看到有游人饶有兴致地跑过去,坐在火炕上,摆出一副和老奶奶对话的姿势,拍照留念,离开时都是满脸的欢乐。
  走到古巷的尽头,是一座大型闯关东雕塑,再现了当年闯关东的场景。苍凉悲壮,气贯千古。让人感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传承。我第一次牵着小孙子童童的手来到这里时,在雕塑前观看了好长时间,心中充满一种缅怀、一种崇敬之情。刚刚3岁多的小孙子对雕塑的内容还无法理解,等他长大时,我一定还会带他来的。
  作者陈杰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公安厅纪委退休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10-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都是山东逃荒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10-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建国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8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