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26|回复: 0

重返萨尔图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7-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q8WnA6uKVw7MCZt_r5sU8w
陈晓平推荐
李禾禾
(原黑龙江香兰农场上海知青)

[color=rgba(0, 0, 0, 0.9)]【作者档案】李禾禾是原香兰农场六分场上海知青,在分场当过农工、邮递员、宣传报道员等职。在回城后当过营业员、编辑等职。

[color=rgba(0, 0, 0, 0.9)]后在华师大中文系夜大学毕业后进入新闻出版局,成为一名干部。新闻出版局工作期间,他积极投身新闻出版事业。在解放日报、支部生活、文化艺术等报刊上他撰写了大量文章,是上海新闻界的一支笔。

他主编的辽宁报业传媒集团的《老同志之友》(下半月刊),由于勤奋工作,使该杂志的发行量由50万份上升到70万份。同时他曾担任过同济大学等学报的责任编辑。

[color=rgba(0, 0, 0, 0.9)]那是上世纪70年代,因为大庆油田长期采油,缺少地下水填补,会引起地面下陷,于是决定引嫩江水补充地下水源。当时,黑龙江农场局从嫩江开始到大庆油田摆开了引水队伍,我们黑龙江香兰农场是在大庆油田的萨尔图。

[color=rgba(0, 0, 0, 0.9)]那时的大庆一眼望去,就是一片荒草原。在草原中,竖着的是高高的井架,在井架的附近要么是帐篷,要么就是用很大的木槌使劲打制、压实的土坯房子,当时这种房子叫“干打垒”,算是当时最好的房子了。

[color=rgba(0, 0, 0, 0.9)]我们住的是帐篷,点的是油灯。那时场面真的很大,在百公里长的一个个工地上。白天看到的是红旗招展,几十台推土机一字排开,几百台独轮车沿着堤坝,上上下下。一台独轮车起码装两立方多泥土,上面一个人用绳子使劲拉,下面一个人挺着腿,直着腰,双手紧握着独轮车把,拼命向上推。就是严寒零下二三十度,也只穿一件衬衣,拼命地干。汗水结成了霜,连眉毛、眼睫毛都看上去白花花的。晚上看到的是推土机的灯光在闪烁。

[color=rgba(0, 0, 0, 0.9)]百里荒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买,吃的东西主要靠农场拉来。一个冬天吃的基本是土豆、白菜和南瓜,到了化冻时刻,连这些菜都吃不上。好在那时大庆油田洗澡不花钱,坐公共汽车不要钱,我们有时到萨尔图去洗个澡,打打牙祭,买点零食回来。

[color=rgba(0, 0, 0, 0.9)]其实那时萨尔图也就象个小镇,只有几家小店而已。有一次我们到副食品商店去转,发现那里猪肘子没什么人愿意吃,这对上海知青来说像发现了新大陆,于是仗着当时工资有补贴,挖土方超产有稍许奖励,每次到萨尔图,总是买不少猪肘子。回来后在放些大豆放在帐篷里的“火龙”,就是取暖的铁管子上烧。当时烧的是黑黑的原油,这原油最好着了,只要一根火柴一点就行。晚上收工回来,“火龙”上都是锅子,猪肘子和大豆发出的香味着实让人眼馋、嘴馋、心馋。有了吃的干活也有劲头,白天干活再累,补补营养,睡个好觉也就上好了发条。

[color=rgba(0, 0, 0, 0.9)]引嫩工程是很辛苦的,但是想想自己间接地为我国的石油工业作贡献,心头也着实铆着一股劲。尤其是那时工业学大庆,学铁人王进喜的“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同时仗着年轻,和榜样的力量,在引嫩工程的知青几乎都是拼命地干。终于引嫩工程渐渐地看出了概貌。一条有数十米的渠道露出了雏形。也许后来觉得还是要靠机械来施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撤回了农场。但是大庆,尤其是萨尔图一直在我心中思念着。

[color=rgba(0, 0, 0, 0.9)]这次趁下乡50周年之际,特地到大庆和嫩江去看了看。说来有意思,干引嫩工程时却连嫩江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次亲眼看到了嫩江,夏天的嫩江规模虽然不能与松花江比,但是还是感到很美很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 1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