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90|回复: 0

人生的列车从这里启程……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3-6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3-3-6 18:41 编辑

https://mp.weixin.qq.com/s/leWGJTCUrD2wiyuMv5Pdeg

陈晓平 推荐

张红鸣

(原黑龙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

【作者档案】张红鸣17岁黑龙江香兰农场支边,5年知青,10年杭州光学测绘仪器厂工人,1985年起浙江省公安厅警察。1980-1984年杭州大学夜大中文学习毕业。1995年和1998年先后成为杭州市作家协会和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2005年先后通过专业学习全国位考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资质及获得“高级保健催眠师”资质证书等等。2004年成为浙江心理卫生协会会员。2006年加入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一张拍摄于半个世纪前的黑白照片,记录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趟远行的列车载着我们走向了社会,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


1969年4月14日,杭州闸口火车站,近千名杭州知识青年坐上了这趟开往黑龙江香兰农场的绿皮列车。我们就此要告别故乡告别父母家人,去“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战天斗地屯垦戍边”。

那天天气晴朗,车站没有那年头常见的锣鼓喧天群情激昂,却弥漫着离别的情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曾经做过新四军被服厂厂长的母亲,以专业的手艺把她的一件夹层呢大衣改成了我的上装带上。母亲和哥哥弟弟妹妹们都来送行,哥背着一个相机,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刻:我从车窗探出身子,母亲、妹妹、学友分别在车下与我合影。

17岁的我神情庄重,此一去,关山几重,近三千里路,再雄心壮志也儿女情长。50年后我重新端详照片,体会到母亲眼神中的不舍和无奈时,母亲已经不在了。

父亲没能来送行,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父亲此时被“如火如荼的文化革命”所运动着,行动没有自由。女儿要远行,出发前赶去告别。

父亲把一张写好的字条交到我手中:生你的是父母,抚育你成长的是共产党。孩子,去吧!到广阔天地,与贫下中农在一起,为建设边疆出力。

随后父亲从床下取出一只旧皮箱,拿出了他简单的衣物,说这是跟随他南征北战的箱子,留给我作纪念。这样子,感觉是与我诀别。当时文革运动谁都说不准今后会怎样?!

我带着父亲送给我的临别赠言和纪念箱子,默默流泪,告别了父亲。纵有千般牵挂与不舍,却是义无反顾的,坚决的。

出发的时间到了,随着一声长长的轰鸣,车轮开始滚动,节奏由慢而快,母亲和哥哥弟妹跟着火车小跑了一段路,渐渐地见他们越来越远,消失在视野中。一车人都哭了。

我的眼泪禁不住地流:再见了亲人!路远迢迢相见无期。那时我甚至带走了课本读物,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那时我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老师是这样向我们描绘的:“那里是反修第一线,你们将背着枪种地,头顶上苏修的飞机在盘旋……”,这并不合实情的宣传对青春的我们最有诱惑力!

我们向往那样的战斗生活,我们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中”!“年龄十七不算小”,那时作为经典的京剧样板戏《红灯记》这句唱词同样激励我,向往独立,天下为己任。

火车开出了一段路,大家略有平静,不约而同地想起包中的鸡蛋和糕点,这在当时是奢侈的待遇。于是纷纷掏出来吃,车厢里氛围顿时活跃起来。

时隔半个世纪,当年的日记记载了这样的心情:“1969年4月14日,列车迎着东北的新曙光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奔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北大荒的沃野等待我们去建设,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允许苏修侵犯,要我们用鲜血保卫。黑龙江虽然苦,但正是对我们的考验”。

经过3天的硬座火车,4月17日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那天的日记:“巍巍兴安岭松涛奏凯歌,滔滔黑龙江激流抒豪情,今天我们到达了祖国北大门、反修防修的最前线……今后我们将和这里的人民战斗在一起,共同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17岁那年这一腔豪情,感觉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一个真实的记录。

这是我们和原生家庭的一次重要的分离,一辆列车,数千里之外,黑龙江香兰农场,我走上了就业岗位,以独立的社会人姿态生活和劳动、思考和行事。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黑土地欢迎我们远道来的新主人。尽管三天的硬座火车,我们疲惫和瞌睡,腿也肿了,但是一到农场就被安排在总场操场上,我们捧着行李席地而坐,台上铿锵激昂的节目还是让我们感受到同志和热情。

接着我们杭四中知青坐车到了8里之外的四分场,进了大平房只见左右两边长长的大炕,可以睡下20多人,我们摊上带来的被子,脚后有一溜的木架子,放上各自的箱子,这就是我们的新家。

王连长来了,黝黑的脸慈祥的笑容,他关心地询问我们的窗户纸是否密封?……一切是如此的新鲜!东北的窗户纸糊在外,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针眼大的缝牛眼大的风”,这可是零下30多度的地方!

紧接着就是一周的学习班,学习班后我们就下地了。

我被分配到水稻连,4月的黑龙江地里还有结着薄冰,我们坚持不穿高帮套鞋,踩着冰碴子下地。记得第一次脱鞋踩上田埂因为脚底刺痛而小心翼翼,白嫩细薄的脚与黑色粗粝的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后随着在水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跋涉,多日以后,脚底痛感渐渐消失,脚掌也宽厚了不少,肤色接近黑土地。

以后的劳动春播夏收……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东北土地辽阔,长长的垄一眼望不到头。收割时我们弯腰挥镰你追我赶,都舍不得停下来喝水。比较考验的要数手捧牛粪,为什么需要这样记不得了,记得当时想起毛主席的话“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虽然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粪……”鼓励自己战胜心理障碍。


最有东北特色的要数冬季出工,零下30多度,我们穿上发给的厚厚军绿色棉衣裤,带上大棉帽大口罩,把铁锹挡在脸的一侧,在凛冽的寒风中走向田野。呼吸的热气即刻就被冻在口罩外面,一部分冻住了上下睫毛,需要不时用戴着棉手套的手擦去小颗粒的冰冻,否则眼睛就被黏住。

冬季一项重要的劳动是脱谷,北方地多人少,必须先把田里的稻谷全部收割集中堆放,冬季拉进场院三班倒脱谷。前面人把稻谷喂进脱谷机,后面人接谷装袋……脱下来的谷子,需要码垛囤放,劳动锻炼增强了体力,我居然可以肩抗一麻袋谷子走上高高的跳板,把谷粒倒到围囤里……

最寒冷要数后半夜的班,此刻往往最困,有点间隙就睡倒在冰冻的地上,这里的地寒气侵骨,来自南方的我没有戒备。睡觉的炕有时烧不好就成了冷炕,垫被会结冰。

如此,终于在一个晚上,髋关节放射性疼痛,身体沉重像被钉在炕上,翻不了身,感觉像是要瘫痪了。糟了,担心割麦起不来!熬到天亮,场卫生所的医生来了,农场的贫下中农来了,拔火罐、针灸,口水的涂抹、粗粝的双手,都是我的感动。

虽然没有预期的“背着枪,头顶上还有苏修的飞机盘旋”,但是我们的劳动和生活扎扎实实。

收工回到宿舍,夜深人静是想家的时候,在炕上的一席之地盘腿给家人写信,工作、生活、环境、气候、心情……点点滴滴与家人说,长长的信写到深夜。信封背面还不忘写上“红旗飞舞北大荒,屯垦戍边闹革命”一类的豪言壮语。这是精神,也是我们那时的时尚。

信要在路上走好几天,每发出一封信,就有长长的期待,等待亲人的回信。望着知青通讯员出现在田头远处,大家都雀跃。那时没有网络,这是我们与亲情主要连接。

农场月工资32元,平时省着用,到年底把积攒的200多元全部寄回家,很有些自豪。

东北缺蔬菜,冬季的菜来自于地窖有限的储藏,每天的菜大多是几分钱的萝卜丝汤或者大白菜汤,到节日才会去外地采购些荤蔬菜,节日可以吃到“溜肉段”、“拔丝土豆”、“地三鲜”。由于平时菜汤为主,油水少,我们都成了大胃王,我一顿饭可以吃7大两。红红的高粱米虽然粗糙,我们放上糖当成赤豆汤吃。

生活用水有一口“摇摇井”,轱辘摇水,井水看似清冽,衣服洗了却发黄。东北夏天也热,高温30多度,劳动一天回来满身汗,没地方洗澡,我们渐渐地豪放和粗狂起来,每天跳进河里洗澡,河水弯曲有草苇遮掩,男知青在那一头,女知青在这一头,双方不见人却可以歌声笑声相闻。

东北夏季的蚊子很大,当地却称之为“小咬”,每次傍晚洗澡,都是成群大蚊子会餐的时候,洗完澡,浑身包。信念不一样心情就不同,我们以苦为乐。

我的国光口琴随身带,田头休息时,口琴响起,还会打复音,歌曲就有了节奏和律动。自诩文艺爱好者!在军事拉练中,我们还编排了好些节目,一路宣传演出。

当年的日记没记几天,后面变成了各种摘录,先哲、领袖和名人的精彩语录,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学、修养等方面:高尔基的《海燕》,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朗诵诗,哲学的宇宙观、辩证法,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鲁迅言论,普希金的诗……在艰苦的环境和劳动中,这些充实和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生的营养。无论今后社会如何变化、价值追求如何不同,关注点如何转移,总有一种精神流淌在血液中,成为我们独有的密码。

夏季麦收那夜患病,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当地治疗,终于没能瞒过母亲,母亲从他处得到了信息,坚持要我避开到来的寒冬回家治病。于是回家辗转于医院,首次知道了“抗o”、“血沉”,知道了“风湿”,同时我也对治病救人的白大褂产生了敬意,并且在我因此被结束5年的知青职业、需要选择第二份职业的时候,成了我向往的神圣工作。

返城已归零 艰苦拼搏始

当然没有相应的专业和学历,只是想想而已。我进了一家光学仪器厂,每天在镜头下把两片光学凹凸镜对中心、粘合和磨边,精密仪器的片子要求高,纱布、消毒锅、酒精,具有喜剧意味的是,在这里我穿上了白大褂。

那年我24岁,按规定25岁以下为学徒工资,月工资15元、17元、19元三年后转为普工25元。在车间一年以后,先后厂企管办、宣传教育,成本会计,厂团总支副书记、民兵、工会等工作。开展职工学习,制定奖惩制度;负责黑板报宣传;协助书记、团总支活动生动有创意,被评为市级公司的先进。

成本会计要求高,为此我还专门参加学习和考试,取得了那时稀罕的会计员职称……文学的魅力总是在感召着我。在一次团市委的诗歌学习班中,听到了杭州大学中文夜大要招生的信息。

我开始补习和复习,厂里一位高三的“文豪”沈兄,拜他为师,工余时间登门求教,获益匪浅。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都顺利过关,当佩戴大学校徽走进杭州大学教室时,久违的学生生涯令我跃跃欲试。

此后在4年中,白天工作,晚上上课。下了班背上厚厚的书骑车穿城去十几公里以远的杭大中文系上课,回家还有作业和阅读等,休息日也常常被测验和考试占用,寒冬酷暑日复一日坚持不缺课。


一日晚冒风雪骑车出发,终于快到了,郊外河边灯光昏暗路面坑坑洼洼,车轮卡在石头缝里重重摔倒在水塘里,雨雪泥浆渗透了棉裤,坚持上课,教室很冷,听完课再长路骑回,透心的湿冷至今记忆犹新。

工作,上课,作业,阅读,考试,恋爱,结婚……来不及就向睡眠要时间,严重的缺觉,上课就睡意难挡,带上零食,靠不断地咀嚼打起精神。

杭州大学中文系是全国重点,师资力量雄厚,多方领先,特别是宋词研究。大学老师授课精彩、自由发挥多,上课无比享受。四年中系统学习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唐诗宋词,写作,哲学,文学概论,逻辑学,西方文论等大学中文课程,自己还加学了一门《红楼梦研究》,如饥似渴,4年系统学习,提高内涵的不仅是遣词造句,文字还是载体,牵动的是思维、情感、人际沟通等,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和把握。

接着又参加了杭大行政管理法学研究生班:公共关系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民法学,行政管理学,市场经济学等。学习成为了一种常态。

无心插柳成行 有意栽花花开

毕业后方以33岁的“高龄”怀孕做了母亲。始料未及,“无心插柳”机会垂青,中文的毕业,就此掀开了我人生第三段职业生涯。

那年,我产假,正居家潜心带孩子,一日先生下班带来信息,报上登载了一则省公安厅招考警察的信息,需凭大学中文文凭报名应考。这个信息扰乱了我原本平静的心,一面顾虑厂里的工作,有内疚;另一方面觉得报考人一定很多,招收名额仅个位数,胜算几乎没有。

但是这个机会不去试一下,会一辈子后悔的。如此纠结了几天。为了对心情有个交代,我在最后一刻赶到省公安厅大门边的报名点,一位帅气的年轻警官正要收拾桌面,我没带单位介绍信,所幸还是报上了名。回家后想复习迎考,没有任何复习提纲和范围,无从着手。

考试时间到了,根据通知,我到了小巷内的杭州十中,指定位置就坐,厚厚的考卷就发了下来。

记得古文内容有不少,作文大小2篇,其中一篇根据规定情节作文。考试结束心愿就已了,虽然自觉考得不错,但是应考者众多,肯定不乏优秀,概率小之又小,考完了就放下了,回家继续休假带宝宝。

忽一日,哥来告,称厂里小杜给他电话,公安厅通知厂里,我已初选通过,让我限期补交单位介绍信,否则自动取消资格。那时没有原单位同意就不能被接收。我开始认真对待,去厂里要求介绍信,那时我担任多项工作,厂长自然不肯放,哥帮我再登门游说,终于得以如愿,在规定时间内补上了介绍信。

接着我们就被警官带到医院全面体检,方知众多的应考者中有30多人初选入选,体检后,我们到公安厅写“自传”。接着等待,没有任何信息,似乎无望了?于是想起那天报名的警官,电话探问无果,只是说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让我觉得还有希望。接着再等待,终于在1985年快接近年底的时候,我们7名被浙江省公安厅正式录取。由此,告别了10年的工人生涯!

从警漫漫路 新闻无冕王

橄榄色的警服穿在了身上。在厅政治部学习一周,了解警察条例、警容风纪、纪律规定等,我们7人就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处,我到了厅治安处。治安处是厅里的大处,分管多项业务,一个新的领域吸引我。

那时没有电子网络,每日的治安信息以快速度汇集省厅,我在秘书科,汇集各类信息,写每月的“全省治安情况”。改革开放,新的治安问题出现,需要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和指导各地工作。那时一些女孩去南边广东一带做色情生意赚钱,因为收入不菲,成为一部分女孩的追求,我们及时掌握信息抓住动向调研对策,农村群殴械斗,黄赌毒等等,一切妨碍社会治安的都纳入我们的视线和管理。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问题凸显,国务院决定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统一管理,道路交通管理从治安处划分出来成为公安厅的独立处(后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也随之到了厅交通管理处。

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路面窄速度慢,面对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不堪重负,堵车频发;加上当时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法行车多,事故增长,死伤上万,车祸死亡平均每天可达20人,成为非正常死亡的前列,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亿论。行路难,车祸猛于虎,成为社会的一大焦点和难点。各地的交警疲于疏导交通,处理事故,成了救火兵。


为了提升人们交通法规意识,使有限的道路达到更好的利用,遏制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事故,当时担任宣传科长的我负责实施全省的交通安全宣传,开展广泛的持续的多种形式的宣传,同时对各级公安开展宣传部署指导和检查,强化交通参与者的意识,共同维护交通。

没有网络的年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主宰喉舌,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他们的关注和报道产生很大的威慑力。

十多天每天采访报道,像一把把匕首,直插道路交通的隐患和症结,呼吁全社会行动,解决交通难的问题。

那时道路条件不好,特别是丽水、温州一带,依山傍水山路崎岖,特大交通事故多发,成为省厅的重点关注。最严重的一次温州飞云江大桥客车坠江的特大交通事故,死亡记得47人。我即刻赶往现场,坐上了当地公安的快艇,察看大客坠落的地方,高高的桥栏杆被撞断,宽阔的江面瞬间吞噬了几十条生命。

驾驶员侥幸生还,但心理的折磨巨大生不如死,因为这些受难者都是他的同乡同村人,他无法面对。我在拘留所找到他,形容枯槁,眼神空洞,似乎灵魂已去,事后听说不久也去世了。

他曾20多年安全驾驶,只是这一次着急了违章超车酿成了大祸,断送了几乎一车人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给亲人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

因江水湍急,给打捞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死难者家属结集路中,把悲伤和怨气转向警察,局面紧张。我下车,拿起相机拍照,正准备与他们对话时,悲痛的亲属向我扑来,嚷着:砸她的相机!我明白,情绪需要出口,无辜的他们该向哪里讨还公道?该去哪里追回亲人的生命?!

回来后我在浙江日报发了通讯稿,后因厅《江南警界》杂志的约稿,拓展了内容,补上了照片,写成了较长篇的纪实《飞云江车难》。希望这多逝去的生命能是一个警示,让更多的交通者免于车祸。纵然是多年安全驾驶经历,也是属于过去,眼前的路永远需要每位驾驶员新手般的警觉!

《一级警司》剧 几多文学路

电视剧,也是我们的宣传手段。与百花电视制作部门合作,编写和制作反映交警的电视剧,我参与责任编辑,主角请来了有名气的冯国庆,交警妻子由奚美娟饰演。本子确定后就是一个月日日夜夜的拍摄,我每天现场,参与各种协调和帮助,需要时还客串一下。在同仁们努力下,六集电视剧(那时算是较长的电视剧了)《一级警司》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央视八套播出,该剧1994年被评上了浙江省优秀电视剧“牡丹奖”一等奖。由于拍摄现场的连续站立,脚趾间长出很多茧,减肥效果绝佳,成就了我史上最骨感腰腹。

后发现剧组人员拍摄现场着平跟老布鞋,方知跟剧组有讲究。后来又与人合作,制作拍摄了2 集电视剧《少年交警》,央视播放。

多年警察工作,没有概念中惊险悬念的刑侦破案,但也努力用心有声有色,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与生活密切,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连接,与经济建设相关,也是善莫大焉!

工作之余,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灵感乍现,文思流畅,回家就敷衍成篇。

秋风起,桂花初绽,就有了《秋风桂香第一缕》,
春节临近,整个城市沉寂下来的感觉真好,于是就有了《享受“宁静”》,

一个跨越几十年的小学同学聚会《待到叶儿黄》,

听到同伴的感触《“老”女人》,

去厦门合唱比赛《乘着歌声的翅膀》,

心理学习听课《感受李子勋》,

有感于城市不断扩大《城市边缘今安在?!》,

网络世界《天涯若比邻》,

送儿子去美国留学《存一份放飞的心情》,
邂逅王晓棠,撰文《美丽女人永远年轻》,该文被收入电影资料馆网,

又如《花好月圆正当时》,《白兰飘香》,《唱响大地》,《春天的气息》,《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感传递的奥秘》,《儿子》,《父爱》,《雕塑美丽》,《柔情天堂》,《童子功源远流长》,《人在旅途》,《我家“春晚”也精彩》,《夏夜观荷》,《与孩子面对面》,《远去的“假领”》,《约会西湖》,《阅读武夷》,《与服刑人员面对面》……,

文章每每见诸于报端杂志,作家书库收存,为一乐事。


90年代先后成为了杭州市和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参与作协采风活动,采风中还结对子资助舟山一贫困孩子多年。后曾任省作协军警文学创委会副主任。

随着心理科学日益被国人重视,2003年,我在工作之余,报名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和考试,利用每个休息日的时间,开始了又一个工余自我学习的旅程。

我们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验学,心里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成为国家首批心理咨询师,先后通过不同的学习,考取了三级和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并且在实践中予以应用。

在报上开设了我的“交通心理专栏”,定期撰稿,对交通行为心理剖析。心理科学学无止境,有各种流派和技能,心理咨询中就可以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选择使用。我又先后学习意象对话技术、短期焦点技术、压力管理、婚姻家庭咨询技术、认知行为治疗、危机干预等,参加了“高级保健催眠师”的学习并考取证书。工余时间,开车辗转杭城求学听课,各种昂贵的学习费用在所不惜。这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催眠般地吸引着我。

染指心理学 再向警营行

岁月匆匆脚步匆匆,不经意间到了退休的年龄,那一日下班后脱下警服拿着我的东西走出公安厅大门,夕阳西下,竟有些落寞和茫然,不知所向。每天这里上班下班已成习惯,这回到站了?我明白,这是列车的惯性使然,突然跳下车,必然踉踉跄跄。

未料,还没站稳,又顺势上了车。有几处有邀,我接受了公安厅的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于是回归警察服务心理,在公安厅开创警察心理健康工作:一张“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的建立,为警察开启了温馨的窗口:心灵氧吧,案例透视,心理测试,信息平台……

最主要的,我还设立了线上的心理咨询服务(可匿名咨询),全国公安都可以联网和参与咨询。

一位外省女警,情感问题不能自拔,很绝望欲走极端。通过2-3年的连续咨询,她最终走出了漩涡,而且获得了自我成长,为此她很感激。

深入基层一线警察面对面心理咨询:听说省厅心理咨询师要来,报名者踊跃。从我赶到当地一直到半夜,排队咨询。

我去基层结合警察的实际情况讲授心理课;把咨询案例归纳类别编书成册,用:《这里,或许也有您的困惑,心理对话30问》做封面题,让更多的警察学习和解决问题。

在省厅6年多的警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信任放手,我独挡一面尽情工作,辛苦而充实。后来搬家山边路太远,坚持了4个多月后,就此结束了省厅的警察心理健康工作,也告别了公安厅30 余年的工作旅程。

待到叶儿黄 片片化成诗

“工作着是美丽的”!再一次下车回归家庭,社会的舞台在召唤,列车的惯性还在。

我应邀担任省妇联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值班和电话接诊;公共场所面询,为女性和家庭提供心理帮助;
应邀去单位部门讲授心理课,针对不同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应浙江省监狱学会邀请,去女监与失足少女结对子,建立帮教关系;
应记者提问,对新闻事件提供心理分析和指导;

介入社会热点的心理援助:如,少女被迫卖淫多年社会反响巨大,被解救的受害少女急需心理援助,应记者邀请,赶赴当地。小姑娘封闭自卑戒备无助,心理扭曲,创伤性应激障碍,我用催眠、心理的干预和处理……

日后的回访,女孩通过心理援助、法律帮助、记者的鼎力支持,犯罪者给予了应有的惩罚,终于开始她新的人生。报上也对我的心理援助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更多人看到了心理咨询的力量和价值!我还应邀定期给公安杂志和《家庭教育》杂志撰写警察心理和儿童家庭心理的文章。

应邀参与了广播电台的《相约女作家》节目,这是一档省级电台和省作协合办的节目,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我们省作协的几位女作家轮流坐庄。

星空下,走进直播间,通过电波与听众娓娓道来,期间还回复听众的提问。我们以作家独特的眼光,选取各自不同经历不同特色的内容,所做节目不但文学性更有了丰富性。我则喜好把心理融入文学结合时令来感受、洞察和分享,希望听众有兴趣有所收获。如:

《女人如花-献给不再年轻的女人》,
《高考,心理的得失与成败》,
《微笑,是一种人生态度》,
《心理投射-认识另一个你》,
《给孩子一双翱翔的翅膀》,
《神奇的“视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今天你抑郁了吗?》,
《夕阳无限好-谈老人心理健康》,
《今天你“自卑”了吗?》,
《汽车表情与交通人际》,
《母爱得失间》,
《“变迁”碎谈》,

《9.11 之日话危机》等等,

因为节目,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融会贯通。直播间,是讲授、交流,同时也是自己的抒发。就这样,做了三年的“广播人”。永远的“文艺青年!”合唱团,经典的音乐,和声的美,令我陶醉;舞蹈亦我喜爱,每周和乐起舞。

还自编自导自演舞蹈《世纪春雨》、《沂蒙颂》。去疗养院、医院、院校、革命老区等地公益演出。载歌载舞,激情依然,很美好。参加了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个未完成的情结。父母新四军,生前参加研究会。

当时我们一心工作无暇顾及。父亲的随军笔记留有很多宝贵的史料,但他打算整理时已力不从心。他们走了,我们才来!

70多年前的随军笔记,为行军携带方便,密密麻麻的小字难以辨认,各种猜测无处求问,成为一大遗憾,这项工作现在还在艰难推进中。

在研究会,我参与寻觅前辈足迹,记载、整理、编撰革命史料。我们走红色之旅了解真实的历史,体验当年的艰难和不易,感受前辈的情怀和奋斗,给了我们传承的责任。

如我们42位新四军后代走访了当年父母北撤南下的路,在山东战场,怀揣父亲当年的《随军笔记》,遥想炮火硝烟、在这里曾经数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山东战场的胜利确立了我军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回来后落笔也虎虎生风。

在6年的时间里,我作为作者和编辑参与写稿、采访、编撰了《追寻》、《血染着我们的姓名》一、二、三、四册共5本书,均通过出版社发行。被研究会评为“抗战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积极分子”。


一代人走远了,革命精神不朽!这是有价值的工作.…………

知青日记摘录过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段名言,当时是我们一代人的座右铭,如今回眸,没有“碌碌无为”,也没有“虚度年华”,和众多知青朋友一样,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不懈的努力和奉献。

车轮滚滚,这个以“知青”名义开启的列车似乎还在呼啸,这其实已经是生命的旅程,载着我们不变的梦想和热情,添加岁月给我们的积淀和成熟,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节奏,收获一路的多彩绚烂。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这个始发地以它独有的标杆,在历史的风中,在我们的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20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