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14|回复: 3

那年月 我们很年轻 (彭定青 北京知青)

[复制链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3-1-1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年月 我们很年轻   (彭定青  北京知青)

      正如我们不能选择家庭出身一样,我们也不能选择时代。然而,时代却选择了我们。当年,那些和共和国年龄相仿的一代知识青年,注定要和年轻的共和国同行------同甘苦,共患难。
     1968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运动历史地落到这一代知识青年的肩上,1700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历史,就是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命运。
      1968年6月19日,我们一批北京知识青年踏上北去的专列,继而转乘汽车,140多名青年来到北疆边陲军川农场(正在组建的十一团),在团部集训了三天,听报告、参观和学习,内容已经淡忘了,但有一件事记忆犹新,就是带领我们来到12团边防进行“反修防修”教育,隔江而望,“苏修”的铁丝网,了望塔、巡逻哨历历在目,心中激起的波涛就像脚下奔涌的黑龙江水一样,一种光荣的“屯垦戍边”的责任油然而升。
      集训的第三天,宣布分配命令,我被任命为班长,(可能我岁数最大,66届老高中)姜红为副班长,带领成建制的一个班,十二个人,六个童男,六个童女来到十六连,(后来才知道是有用意的,吸取58年转业官兵的教训,分配加自由结合,扎根边疆)连队派一名贫下中农带领我们干活。
       十六连是一个新建不久的连队,一条公路穿连队而过,沿公路两旁各有几排房子,我们住处被安排在最北面第一排第三间,进一个门后,分两间屋,挂着门帘,中间是火墙,男生西屋炕,女生东屋炕,班长睡炕头,副班长炕尾。从此,知青的生活拉开了序幕。
       在我们之前,各有一批北京和哈尔宾知青,时年秋天,来了天津知青,转年又有上海、北京,鹤岗知青等地知青。在这片刚开垦的黑土地上,魔术般地涌现出一百多名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他们来自祖国南北各地,天各一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屯垦戍边,走到一起来了。
       由大城市到边陲农村,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天壤之别,生存条件的艰苦,陌生和残酷的现实使知青一度感到苦恼、彷徨、痛苦、甚至恐慌,有的知青偷着哭,天天哭,一月、两月三月的哭,逢年过节集体哭,看着家书流眼泪,眼泪哭干了,慢慢就不哭了,和北大荒父辈一样,面对现实,勇敢地奋斗和抗争,他们学做各种农活,以惊人的毅力和超负荷体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汲取黑土地的营养,学习先辈垦荒战士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光荣传统,并用知青的优势,和广大职工一起描绘北大荒的前途,用双手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他们早已把自己融入北大荒人,在北大荒耕耘的实践中煅造自己,和北大荒人一起培育和诠释北大荒精神-----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不畏险阻、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精神。一些知青为了屯垦戍边,牺牲了鲜活的生命,长眠在为之奋斗的北大荒;一些知青为开垦黑土地残疾了,把靓丽的青春容颜奉献给了北大荒;更多的知青把青春美好年华镌刻在北大荒的丰碑上,他们用生命、用青春、用梦想、用希望和北大荒人一起开发和建设边疆,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以至于成为知青的精神财富,生生眷恋黑土地的源源动力。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四十一年弹指一挥间,现已过耳顺之年,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尤其是昔日的兵团战友聚会,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慨、相拥而抱,声泪俱下,悲喜交加,亲热有加,其感人的场面令后生感到惊讶,一帮疯老头老太何至于此?!是啊,在当年,没经历黑土地的砺炼,是很难理解的。
      回忆那蹉跎岁月,反思那摸爬滚打的经历,感召今天的幸福生活,力图串成挂在北大荒黑天鹅颈上的一串珍珠项链,熠熠闪光,告慰北大荒父老乡亲的培育之恩。文字朴实无华、真实写照,甚至还有描写当年 “左”的痕迹,也是对黑土地的忏悔,因为------那年月,我们很年轻。

                                                                          2009-9-30 16:19:00彭定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3-1-11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运动历史地落到这一代知识青年的肩上,1700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历史,就是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1-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历史,就是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命运。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3-1-12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定青,是1968年北京门头沟下乡来到军川农场16连的。他是其中年龄最大的老高三毕业生。那批知青里,有老高二的,初三毕业的,初二的,文化程度和年龄差距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6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