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75|回复: 0

赵国春:艰难的“北大荒第一犁”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9-5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PWioRsBJoNR67GMoU0i6-A
向东推荐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第二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古老的犁杖,这就是60年前北大荒人使用过的“第一犁”。

说起这“第一犁”,背后还有许多曲折的故事呢……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东北部分解放区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主持财经委员会工作的陈云、李富春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一再强调:“东北行政委员会和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以插足的地方,试办国营农场,进行机械化试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为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道路”,“在北满建立一个粮食工厂,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今天的黑龙江省在当时划分为五省一市,黑龙江省在北安县,嫩江省在齐齐哈尔市,松江省在哈尔滨市,合江省在佳木斯市,牡丹江省在牡丹江市,一市即哈尔滨市。

6月初,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根据东北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着手筹建农场,委任省政府主任秘书李在人为场长,农业科长刘岑为副场长,派了两名通信员,两名干部和一名木工,开始了建场的筹备工作。首先,在哈尔滨市汽船厂、汽车厂等单位招收了11名不同工种的技术人员。其中有看守汽船座机的工人5名,汽车司机3名,看守电影机和技术工人3名,算是建场的技术力量。没有机械设备,就在一个白俄开设的小工厂里买了伪满遗留下来的两台四铧沙克犁,两台圆盘耙及割草机、搂草机等十几件农机具,又从外县调来了日本开拓团遗留下来的“哈拉马苦”、“卡大比鲁”、“苦麻斯”三台旧“火犁”。从阿城糖厂买来了11匹役马,三台胶轮车,省政府还给了两台烧木炭的汽车。6月上旬从哈尔滨出发,来到珠河县(今尚志县)一面坡太平沟小山子,当天搭起锅灶,接着就“招兵买马”。小山子一带有很多荒地可以开垦,先遣队即派人前去勘查。当时没有经过技术人员勘测,也不懂得搞建场规划,就决定在此开荒建场。场部设在小太平沟,并在一面坡车站设立了交通站。又从当地招收了14名农业工人,于6月13日投入了开荒生产,宣告农场正式成立,省政府决定命名为松江省营第一农场。当时省内多处设有机关、部队、学校开辟的生产基地和各县办的农场牧场,后来都建成了公营农场,当时尚未建国,所以这些农场都叫公营农场,统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公营农场管理局管理。

这里群山环抱,一条条山梁之间,形成了一片片狭长的低谷平原。李在人和刘岑带领工作人员,翻山越岭,考察地势和荒原。先就近选了一片荒地作为基地。拖拉机一进荒地,问题就出现了。荒原坑坑洼洼,拖拉机一开进去,便开始“画龙”。有的挂上犁,东颠西歪,犁铧进不了土。有的犁口入土太深,负荷过大,一下就憋灭了火。有的勉强翻了一圈,不是立垡,就是回垡。一遇上堵犁误车,更是手忙脚乱,没了主意。进入8月份,雨季来临,山水顺坡而下,低谷处成了水塘,高岗地也地表饱和土质更加粘重,机车无法作业。经过40多天的艰苦奋斗,开垦出了93公顷土地,再没有荒地可开了,没有完成冯主席交给的开荒任务,只好另找荒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0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