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74|回复: 6

教堂之城~哈尔滨

[复制链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5-1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22-5-15 11:24 编辑

                                                                                        教堂之城~哈尔滨       我经常从梦中惊醒,一切往事如云烟再现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响起,城市裹上洁白的外衣无情岁月悄然逝去,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
这是曾经侨居在哈尔滨的俄罗斯诗人涅捷尔斯卡娅的诗句。在诗中她用满含深情的文字描写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哈尔滨教堂的钟声。
哈尔滨,一座随着中东铁路开通和运营而形成的近代新兴城市,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及复杂的时代性而独具魅力。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移民们将自己的信仰带到这里。在教堂的钟声和火车汽笛的尖啸声中,哈尔滨仿佛在一夜之间,便从松花江畔的沼泽和村落中,拔地而起。
鼎盛时,哈尔滨拥有70多座各种宗教教堂,尽管这些教堂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已经消失了不少,可至今保存下来的仍有二十几座,教堂之城的美誉可谓名副其实!圣母领报教堂是哈尔滨命运最坎坷的一座教堂,1903年开始兴建,不断出现各种问题,终于1941年9月1日(俄历)落成。这是一个能容纳1200人做礼拜的亚洲最宏伟的大教堂,然而1970年又被拆毁于人祸。
从中央大街出发,穿过两条街就是始建于1907年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
红砖绿顶互相辉映,巨大的洋葱头穹顶上,金色十字架高耸入云一下雪,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据说当时每到敲钟的时候,全城的大小教堂的钟声同时敲响,雄浑的钟声飘出教堂的穹顶,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来自天堂”的钟声使当时的哈尔滨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异国情调。
行走在街道上的外国侨民听到钟声敲响,便纷纷停下脚步,面向教堂的方向,默默地在胸前划着十字。二十世纪初,有俄、德、日、意、美、英等多个国家近二十多万侨民生活在这里,使哈尔滨成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心,“一座教堂之城”。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秦家岗中心广场,即今天南岗区红博广场中心。圣尼古拉大教堂,以沙皇命名,建于哈尔滨最高处,1900年建成。整座教堂,以整齐的原木,水平叠砌成墙体,墙体交叉处互相咬合,属古典哥特式建筑。
圣·尼古拉教堂是一座木结构教堂。教堂设计方案在圣·彼得堡完成,木材是从大洋彼岸运来的加拿大红松。钟楼上的七口大钟出自俄罗斯的造钟圣地秋明。
明信片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柔美中,带着一份孤寂,浓郁的异域风情。圣尼古拉大教堂最后的时光。1966年8月23日,被红卫兵以“破了四旧”。哈尔滨圣·约瑟芬教堂
位于埠头区药铺街(今道里区中医街、上游街及无名胡同中间位置),中东铁路管理局免费拨付地皮,建设经费由教徒集资捐献。1924年9月奠基,1925年6月15日建成。教堂为木结构哥特式建筑。20世纪90年代被拆除。
哈尔滨船坞尼古拉教堂
原址位于今天的松北区太阳岛临江街东端。1924年始建,1928年竣工,砖瓦结构,欧式风格,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香坊尼古拉教堂
原址位于西香坊军官街(今香坊区香顺街),1898年由东清铁路工程局利用民房改建的简易教堂。该教堂也是俄国东正教在中国东北设立的第一所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圣母慈心院教堂
原址位于马家沟营部街24号(今南岗区营部街),1927年由涅斯托尔主教创办,水泥砖石结构。这座教堂设计的十分精巧,圆形的穹顶有如一个巨大的帽子,下方短粗的立柱支撑于下方,远望教堂如同一个小胖墩,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教堂为流落在哈尔滨的孤苦老人提供帮助,同时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幼儿童。1978年拆除。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旧址位于马家沟教堂街,今南岗区士课街47号、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汇处。原为设在公主岭的俄军随军教堂,后迁至哈尔滨懒汉屯。1912年随军队迁至阿列克谢耶夫卡村(今香坊区东部小北屯),因此而得名。1921年迁往士课街现址,堂前街道当时被命名为教堂街(今改名为革新街)。起初只有一座木结构小教堂,1930年教徒们在西侧筹建新教堂,1931年动工,1935年建成。新老教堂曾长期并存。木结构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老圣·索菲亚教堂

原址位于今天道里菜市场(八杂市)。1907年由俄国茶叶商人契斯恰科夫出资六万卢布加上希尔科夫公爵资助,在此地建设了一座木质结构教堂。
一年后,教堂重建为砖石结构,工程于1912年完工。
1932年在与老圣·索菲亚教堂一街之隔的广场上,修建了今天的新圣·索菲亚教堂,老教堂被用于神职人员居所,拆除时间不详。哈尔滨述福音约翰教堂
原址位于马家沟无线电街。建于1923年,是“俄人之家”教养院附属教堂。教堂形似古堡,造型敦厚古朴。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
建于1908年,旧址位于今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7-4号(原军官街)。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中主义建筑,砖木结构。
教堂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其建筑顶部的多个“洋葱头”状穹顶。居中为一个大的“洋葱头”状穹顶,四个小的“洋葱头”环绕分布在其十字形平面格局的端点。主入口上方有钟楼,也有一个“洋葱头”状穹顶。总共有七个“洋葱头”状穹顶。加上后面一个,总共有七个“洋葱头”状穹顶众星拱月般错落有致,十分罕见。1934年,教堂开设了救济性质的“谢拉菲姆”民众食堂,并在哈市各区设立了四所孤儿院。圣伊维尔教堂也是哈尔滨现存宗教建筑中唯一还保有附属建筑的了。哈尔滨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教堂
教堂原址位于今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1906年9月1日奠基,1907年9月27日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砖石铁盖。钟楼在前、礼拜堂在后,是當时哈尔滨市内唯一有暖气设施的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圣母安息教堂
原址位于今南岗区东大直街文化公园西南门附近。1908年9月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出资和教徒捐款修建,为砖木结构,该教堂最大特色是主体与钟楼相分离。教堂西侧有一座钟楼,建于1930年,地上三层,砖木结构,对称布局,造型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挺拔向上。后来两座洋葱顶和十字架被拆除。教堂附近(今文化公园)曾经是俄侨墓地,是当时哈尔滨及中东铁路附属地区内最大的东正教墓地。而这座圣母安息教堂,就是为死者举行祭奠活动的场所。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新老索菲亚教堂曾一度共存,南北相望。
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穿越黑白世界的富丽堂皇,这些宗教艺术之花为哈尔滨市编织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线,也构成了哈尔滨早期最美的城市标志。
岁月流逝,曾经辉煌的教堂已不复存在,以往悠扬的钟声已不再敲响,昔日虔诚的教徒们已到达了“天堂”。教堂昔日礼拜的场面,已成为昨天的故事……
而随着永远消失的祈祷声和钟声,曾经的教堂之国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5-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鼎盛时,哈尔滨拥有70多座各种宗教教堂,尽管这些教堂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已经消失了不少,可至今保存下来的仍有二十几座,教堂之城的美誉可谓名副其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5-15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非常全!可惜了很多都消失了,如果还存在,世界各地来哈尔滨旅游的人会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2-5-1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教堂真不知道,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花 发表于 2022-5-1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的教堂多,哈尔滨的教堂都很有特色,都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22-5-1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种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5-1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你好!近来还好吧!看见你回帖,就想起咱们在新华相聚的情景。啥时来哈尔滨呀?随时欢迎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7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