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27|回复: 3

不舍的老道外

[复制链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2-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22-2-26 22:28 编辑

                                                        不舍的老道外      老道外,生态福地、人文胜地和交通要地,也是曾经的遍地美食、情怀满满的美食宝地。这块被称为“傅家甸”的土地,酝酿了一个城市的萌生。当你走过那熟悉而陌生的街道,还有那方方正正的回廊院落…恍惚间好像置身当年的繁华与热闹。透过斑驳墙皮深藏着的岁月,似乎听到那深沉往事的低语,听到了“闯关东”艰辛走过的脚步声……在中东铁路东侧道外区由于未被划入沙俄势力范围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的摇篮。随着移民的洪流,山东省德平县人傅宝善与其兄傅宝山先后到此落户,并且开了大车店,因而此地取名“傅家店”。后山东、河北两省的移民纷纷“闯关东”慢慢的这里住满了中国老百姓。
先有傅家店后有哈尔滨,老道外的历史,从这里开始。百年前,哈尔滨的道里、南岗住的大半是外国人,道外住着中国的老百姓。怀有梦想的民族工商业者,率先在道外开商铺、办实业,盖起了中西合璧的新楼房。即使后来时光荏苒,街区改造,一栋连一栋的大杂院也成为老道外独有的特征。
这里的建筑采用中古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勒,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
曾经的洋楼,中西文化的冲撞
19世纪末,中东铁路修建后大批外国人涌入哈尔滨,各种艺术风格的建筑也纷纷出现。其中,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巴洛克建筑,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老道外有着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群在老道外,不要轻视你身旁的任何一栋建筑哪怕其早已破落到不起眼。这里的每一栋百年古建无不在诉说他曾经的辉煌,诉说着老道外的历史。老道外标志性建筑——纯化医院
纯化医院前身是哈尔滨同义庆货店,成立于1916年,是老道外最大的绸缎庄。当年许多民族资本家参照华丽的巴洛克建筑,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雕刻饰物对建筑进行改造,这种建筑风格就是我们如今说的“中华巴洛克”。老道外是哈尔滨最初的繁华之地,许多大商埠云集于此。
早在光绪年间,道外区就出现了粮油加工、机械、纺织、印刷等工业,道外的三四道街,曾是哈尔滨著名的“华尔街”,遍布着银行。上世纪90年代,道外的商业依然很繁荣,虽然没有大产业,但它的小手工业非常发达。除了同济、八百商场,老道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商业街道。比如,北四道街是贩卖手套、靴子的劳保用品一条街;南五道街是五金、油漆产品一条街;东升江畔附近,是专门卖鞋的;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批发服装、贩卖旧物的各类街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汁原味的老道外正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老房子越来越少,老道外的味道也越来越淡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雕花很特别。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即使有些斑驳,依旧迷人如初。一些老房子保存的还不错,许多大院依然住满了人。老道外,是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破败的小街上,摆满了各种地道美食、蔬菜、水果还有各种肉类,在这里,日子总过得很缓慢,慢到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老道外的北三街,那时多有名气?最正宗的老哈尔滨味就在这里。南二道街遍布着哈尔滨百年老店张包铺、范记永饺子、北山酒馆等等;北六道街是有名的扒肉一条街,李家扒肉、张飞扒肉、小二扒手,一双手数不完,一张嘴吃不完!以前的老道外几乎到处可见大杂院儿,居住环境并不是很好,但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事大家互相帮忙,感情十分深厚。经过了百年沧海,如今的老道外已经破败不堪,一人宽的胡同,甚至容不下你转身,很多老字号饭店还仍在坚守,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一座永不坍塌的城堡。庭院内部空间是四合院,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圈楼。主要特点是室外木制楼梯、室外走廊,有的院里还保留着室外厕所,楼与楼之间是窄窄的胡同,大多数房子已经存在100多年,真正体现了一个“老”字。窄窄的胡同
相比中央大街,老道外更能反映出一个真实得哈尔滨。如果你不爱城市的喧嚣,渴望追寻一份宁静,这里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花上半天时间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破旧的砖瓦,淹没了以往沸腾的记忆,可是,这里分明能感觉老道外的气息仍在,就在这些断壁残垣中,这些颓败锈迹里,这泛着霉湿气味的空气中,在世世代代人们行来过往中难以忘怀的追忆里……进出院子的门洞室外公共厕所
老道外这些房子都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近些年改造居住环境,已经拆迁新建了好多小区。老房子已经越来越少,一些古老的建筑,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住宅和院落,已经开始慢慢的在消失。
这里到处刻满历史的痕迹,烙印着老哈尔滨人生活的气息,见证着哈尔滨,这片热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汇聚中西方文化,沉淀了哈尔滨百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电影院,最精致的手艺,最美味的珍馐,都藏在这甚至有些许破败的老城区。松光电影院是哈市最早的电影院和剧院,然而现在,有谁知道这里有个曾经辉煌的电影院?
老道外的新闻电影院曾为中央大戏院,是“老哈们”休闲的好去处。当年的新闻电影院堪称豪华,规模、档次难有哪家电影院可与其媲美!只要公映外国故事片,即便是半夜排长队,人们也一定要到新闻电影院看“大片”。松光电影院,以前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来这看电影。院里三轮车聚集,周边的烧烤店通宵达旦地营业。三四十年代,老道外的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繁华到令人惊叹。到处都有变戏法的、耍猴的、演杂技的、演皮影戏的、说相声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黑龙江省评剧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1954年正式更名为“黑龙江省评剧院”至今,那时候这里很热闹,人山人海。百年老巷——裤裆街
市政府打通了太古街,改造了平原巷,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路狭房陋的旧貌。曾是“断头路”的太古街,在旧平原巷小街的基础上,将直通承德街。南北两侧是拓宽取直贯通的南头道街和大水晶街。当然这样一来,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延爽街、平原巷、五柳街、天一街将不复存在了。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因为这里是哈尔滨渔村的发源地。早在200多年以前,这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麇集,是一块沉睡的宝地。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与道外区北二道街垂直交叉的有一条不足五十米的小胡同,当年因胡同里有张包铺故而得名——张包铺胡同。胡同内聚集了大量特色饭店,食客络绎不绝。与北三道街33号相对的是鱼市胡同,形成于1900年,如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热闹,胡同里冷冷清清,两侧的两层楼房内,只有二层还有三四家居民。偶尔有一些老手艺人走过,留下几句吆喝声。北三道街,老道外最早美食一条街,以前这里除了各种美味,街道两侧的胡同、大院、老街等等也都有一种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与味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北三道街上很多商家还多数是国营,尤其是夏天这些老建筑里的小吃更是生意红火,有的商家甚至每天只从11时到19时营业,对于“迟到”的客人只能下次再来了。北三道街和靖宇街的交口有一栋建筑,那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新华书店,当年的大清银行哈尔滨分号的旧址,那里曾有很多方面的书籍,故事书、小人书、美术书、学习资料、流行歌曲录音带……小时候我们经常来道外这个新华书店看书,现在早就回不去了。正阳大街,后改名靖宇街。建国前是与中央大街齐名的中心商业街,街道两侧还留有从几十栋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
曾经在“老道外”生活的人们,居住在这些建筑中间,可以看见曾经的松光电影院、曾经的人民医院、曾经的银行、曾经的百货大楼、曾经的形形色色的商铺等等,他们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老道外内的市井气息如今依旧鲜活动人。
失落的商埠
店铺林立的靖宇大街,西头更为繁华。路北五道街口的泰华西药店、世一堂、王八大院西侧的餐厅、茶叶店、金银行、宝昌源鞋帽店、百货商店、毛皮商场等。路南的五金行、同记商场、理发店、照相馆、制花行、书店、花卉、医院(文革前医大二院院址)、竹林商场等。竹林商场文革中改为向阳专业商店。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道外的标志也许只能存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是曾经繁华一个世纪的商业老街,如今见不到开门的商户。老道外正变得熟悉又陌生,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坐落在靖宇街和南头道街交口处的纯化医院,表面装饰非常纷繁华丽,其前身是哈尔滨同义庆货店。同义庆绸缎庄和同义庆杂货店成立于1916年,是傅家甸最大的绸缎庄。以前富裕点的家庭都会到绸缎商店选上好的绸缎来裁新衣,这家绸缎店在当时是比较出名的。▲北头道街上的大罗新环球货店,当时道外最大的百货商场,后来改用于哈尔滨百货公司的批发部,如今也只是记忆!
这座现在看来似乎不太起眼的小楼,在1920年可是东北最新的四层百货大楼——“大罗新环球货店”。室内有哈哈镜和电动“模特儿”,当时有“到了哈尔滨,必去大罗新,电梯送上楼,满眼西洋景”之说。
同记大罗香糖果工厂生产的永年牌小人糖曾畅销哈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儿童,每经过同记商场门前便会拉着父母进店,原来店内各售货部均备有小人糖,凡进店顾客带来的小孩,均可获赠2块。▲80年代道外的同记商场非常辉煌,许多外地人都专程直奔这里购物
同记商场,当年和南岗秋林商场齐名,许多从外地专程来的顾客从哈尔滨站下火车就换乘6线有轨电车直奔道外同记商场购物。同记商场那几面哈哈镜,小时候怎么玩都不腻,到现在还记得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那种发自心底的笑!
历史上,同记商场几乎就是哈埠商业的同义词。1903年,河北省乐亭县何新庄人武百祥,在哈尔滨道外一条热闹大街南大街(即南头道街)路西开设一家小杂货铺,即今天同记商场前身,名字叫(仝记),后改为同记。
进入上世纪20年代后,哈尔滨以“大罗新”开业,同记商场诞生为标志,东北三省的民族商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圈里,是老道外非常有名的地方。它是位于南十六道街的历史悠久的综合大市场,这个大市场是以圈里为中心横跨仁里街,兴业街,孝纯街三趟街的大市场。市场中心圈里是圈楼,解放前布满了店铺,烟馆,赌场等场所,解放后圈楼变成几十家商业店铺,后来这里成为日杂,副食,百货,蔬菜,水果,餐饮,娱乐等商业综合大市场。
五道街至七道街临近大新街的那条街叫富锦街,因卖膏药又称 王麻子街。  道外北市场  王麻子街中段有一个大院可通长春街,过道再进院门直到钱塘街。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院的两侧非常热闹。除了吃穿的,三教九流,江湖术士,打把式卖艺的应有尽有,让你眼花缭乱,这就是道外北市场。
拾掇淡然后的岁月,充实生命活力,使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北市场如今早已湮没在花鸟鱼、宠物市场,还有沿江的北五、北七市场,是那样的无声无息,难以找寻了。
穿行在古朴的老道外,恍惚间,穿越了久远的老哈尔滨,给步履匆匆的行人以慢下来的理由。老道外很老了,历尽风雨而又宁静从容,别有一番韵味。历史的车轮从这里驶过,留下了珍贵的纪念。每个大杂院都有一段历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这里每一家世世代代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经过了百年沧海,如今的老道外已经破败不堪,一人宽的胡同,甚至容不下你转身,很多老字号饭店还仍在坚守,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一座豪华城堡,即使陈旧即使渐糜,也永不坍塌。
如今的老道外早已丧失了往日的辉煌,更多的是历史和岁月留下的印记。走在这里仿佛时间退回到了二十年前,脏乱的环境、破旧的危房和拥挤的交通,这里没有很多高档的轿车,随处可见的是自行车和三轮车。老道外,终日在为生活忙碌,要活出自己的精彩。靖宇街解放前是与中央大街齐名的中心商业街,街道两侧还留有从几十栋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以前老三八饭店是多少人的骄傲,80年代还人流如织,2006年却彻底倒闭,退出江湖。如今虽然满大街的三八饭店,但再也没有当年的感觉。▲以前张包铺胡同内聚集了大量特色饭店,虽然不挂幌,但食客依然络绎不绝,如今胡同内早已萧条,张包铺也搬迁了!
日升恒百货店,百货店里什么东西都有得卖,国产的进口的,这里都有销售,算是那个时期的标志性商店了。
▲曾经北四道街口的靖宇典当行。
▲当年荣华炸鸡这一片一直热闹得很国营第一饭店
国营第一饭店,开业于1954年9月13日,开始名为道外国营第一食堂,也简称为国营食堂,是在当时的信托公司客商食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店址在景阳街168号。1987年国营第一饭店改建为丁香大厦,哈尔滨历史上第一家国营饭店因此而退出了历史舞台。60、70年代,位于景阳街168号的国营第一饭店无人不晓▲80年代的景阳街还可以看到站前旅社▲滨江站,以前候车室都挤满了等候各次列车的旅客,道外的人大都从这上火车,2006年也停办客运业务了▲想当年,北三道街菜市场可是道外人最爱逛的,热闹得很,如今已经谢幕▲以前的“天兴福”是哈尔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制粉厂,名声斐然▲曾经,道里道外跨线桥和百年东江桥相依连,如今东江桥还在,跨线桥早已随风飘散
心疼、留恋,不舍的是老道外。曾经的风华正茂,热热闹闹,如今岁月的流逝,却将老道外映衬得更加悲凉。从故乡到异乡,人们寻找的是一个叫老道外的地方,老道外,或许是回不去的地方,似乎又总是遥不可及......搬走的是家与生活 ,迁不走的是深情与记忆!难舍老道外,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底最深的执念,即使陈旧即使破败,也永不坍塌。这里的房子之前一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铁皮盖,电线老化,墙体裂缝,四处可见的盆盆罐罐,有车经过感觉房子也跟着颤。
如今这里还有久无居住的房子,未搬走的居民,还在营业的小店……看见这些褪色的墙壁,破碎的玻璃窗,眼泪会渐渐模糊了双眼,鼻尖微酸,心中泛着微微的疼!但是时代还在前进,老道外也要前进,我们也是!即使有再多的不舍、再大的留恋,也期待老道外真的能凤凰涅槃,继续被岁月与上天眷顾!
那时哈尔滨仓库基本上集中在景阳街西侧,那里还有铁路专用线。一九五七年发大水多亏了这条专线,把抢险救灾物资及时运送到江边。
从景阳街走进北马路,北马路的另一端就是小八站了。从小八站走到高出地面很高的铁道边,为行人方便,在铁道两侧铺设了台阶,时称三十六凳。过了三十六凳,穿过胡同就是道里的一面街。     
三十六凳、小八站消失了,小九站已成为道里江畔公园,九站的称谓也保留下来了。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老城区的改建和居民的搬迁,老道外的环境慢慢改变。当年知名的小吃铺,一些关门闭店,一些在扩张名气的同时,也越来越商业化。原本轻松、淳朴的商业氛围,再也找不到了。曾经的老道外,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却是很多人心中的“天堂”。院落中间永远相通,一条小巷连着一条小巷,街边没有冰冷的饭馆,都是亲民的小吃,不买东西也没什么,大家一边路过一边打个招呼,在这里,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如今,照片中的桃花巷没了,大杂院没了,那些见证过哈尔滨风云变迁的胡同和街道有一些也不在了。

许多人从小在老建筑中长大,老房子中充满了回忆,能唤醒令人感动的人情味,可惜这种味道已经渐渐丢失。
以前,它是我们的家,如今,家的味道荡然无存,让老道外最原始的味道变没了。老道外已经消失了,但道外还有很多故事……当年的洋楼和圈楼、巴洛克老建筑也今非昔比了,消失了旧社会的丑陋文化,也消失了闯关东的民俗民风,消失了新旧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然而老道外又永不会消亡,因为在这儿,你永远能找得到那久违了的人间烟火。老道外,你永久留在了历史长河和人们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2-27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记商场,当年和南岗秋林商场齐名,许多从外地专程来的顾客从哈尔滨站下火车就换乘6线有轨电车直奔道外同记商场购物。同记商场那几面哈哈镜,小时候怎么玩都不腻,到现在还记得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那种发自心底的笑!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2-2-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道外又永不会消亡,因为在这儿,你永远能找得到那久违了的人间烟火。老道外,你永久留在了历史长河和人们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胸有朝阳 发表于 2022-2-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胸有朝阳 于 2022-2-27 21:29 编辑

道外太熟悉了几乎一辈子都在道外生活。那时住在靖宇四道街,小时候常去同记照一胖一瘦的哈哈镜,看夹着钱和小票的夹子从头顶上滑到收款处。去北三看买东西的热闹人群,去松光和新闻影院看电影,到老鼎丰买包着花花绿绿糖纸的糖和五颜六色的杂拌糖。到对个的新华书店楼上楼下的跑一圈,还有隔壁的三友照相馆,出入的人都穿的很漂亮。对个是个鞋店,再往后是个文具店。后来搬到了桃花巷,原住址现在已不存在了,那里建起了高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4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