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91|回复: 2

中学往事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1-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学往事
                       文/黄振宇
      
      中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青葱岁月,也是纯真、纯朴、蓬勃向上的韶华之年。我就读的中学在我的老家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乡。这已是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了。现今的瓦房店市当年是复县,我们的中学被称为复县十九中。
     1969年,我在黄旗村小学上了一段中学(带帽)后,被划转到杨家乡读中学。杨家乡所辖15个村屯,我家居住的黄旗村位于杨家乡西部,距离杨家乡八里地左右,走到学校需四十多分钟。再往西还有个姜沙村,离黄旗村四、五里地,那里的孩子也要到杨家乡上中学,途经黄旗村再往东走,共十里多地得走一个小时以上。
那时没有闲钱买自行车,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徒步上下学。中午带饭,学校食堂有个大蒸笼给热。粮食也不够吃,能吃上包米面大饼子就很不错了,许多同学中饭带地瓜。地瓜在当地产量高,是主要食品,每天三顿饭都离不开它。村里谁家举办红白喜事,也是把地瓜切成条状或角块状后用油炸,叫地瓜甲、地瓜条,算上等美食了。但地瓜吃多了嘴发涩,胃返酸水。至今提起地瓜我的大弟还说一辈子不吃也不想它!也有个别家境好的中午带大米饭。
      那时杨家乡有很多水田种水稻,这就很令人羡慕了。记得有一次,我带了一饭盒大米饭,因不够吃,饭盒上面还绑了个包米面大饼子。没有菜,能吃饱就很满足了。菜食主要是白菜、酸菜、土豆和萝卜,很少有油腥,不到年节和杀猪是见不到肉的。同班有一名最矮的男同学叫姜广铎,长得瘦小干枯耳大,家住姜沙。我俩上下学有时同路,所以比较熟悉。一次午休,我俩一块在杨家乡内闲逛,进了一家饭店后他掏出几分钱,买了二两大米饭吃了。饭店服务员说了一句:“你哪个肚(du三声)子头少那二两饭。”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是乡办中学,农忙时节我们还经常到附近的村屯支农干农活。最脏累的活算是在水稻田里拔草了。需打赤脚在没脚脖的稀泥水里亦步亦趋低头弯腰寻找秧苗中的草再拔出来。秧苗里的草主要是水稗,都是绿色植物,混杂一起不太好辨别。水稗根部呈红色是扁体,秧苗根部呈浅綠色是圆体。不掌握这些要领在水田里拔草难度就大了。插秧、拔草、割水稻等农活我都干过。行文至此,想起一首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是水中天。心地清靜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冬季我们还修水渠,用土篮挑土筑堤坝。各种农活做过很多……我打小因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吃不好,造成肠胃功能不好,在一次支农劳动中肠炎病犯了,被同学用生产队老牛车送到杨家乡卫生院住院治疗了几天。
       当年正是备战备荒的年代,学校半军事化管理,班级编制为排,年级为连,全校为营。我所在的班级是三连四排。每名同学还配置了一把带刺刀的56式半自动步枪,系自己用木头仿照真枪制做的。部队现役官兵教我们射击、瞄准和拼刺刀。中学毕业前夕,每名同学还去靶场进行了一次实弹射击,我三发子弹未脱靶,打了多少环已记不清了。学校还组织过几次野营拉练,每人背个行李包徒步快速行走数十里路。每天出操跑步最响亮的口号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也是当年中小学的校训。
文化课有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农基、体育(军训)等。我的语文课学得很好,特别是作文成绩在班级总是前几名,字也写的不错,是班委会里的宣传委员。当年,每个班级专门配块黑板办板报,每期由我主编,用粉笔誊写在黑板上。我创作过天津快板,宣传班级支农劳动的场面,我还写过诗歌,受到老师的表扬。我那时刻钢板也可以,临近毕业前,与刘惠严等几位同学一道在语文老师王婕的倡导下,将几年来学过和掌握的成语搜集整理后,汇编成一本64开本的小册子,先在钢板上用蜡笔将成语刻在蜡纸上,然后再手工印刷,印完后裁剪装订成册,发给每名同学作纪念。政治课主要讲时事和政治;农基课讲果树。数理化我学得不够好,数学只记得勾股定理和解方程等,物理、化学印象已不多了。
      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是在复卅城照像馆拍摄的。复卅城距离我居住的黄旗村有20多里地,步行需3个小时左右。这是辽南地区的一座重镇和古城,有古朴的城墙,厚重的城门,老旧经年的古塔。踏入城门,望见古塔,一种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村里人常说:上城了!上城了!就是指这座城。
离开杨家母校返回哈尔滨后,与当年的中学同学距离远了,多年来少有联糸。近年来电讯事业不断发展,为同学们的广泛联系打开了方便之门。几年前,中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也是当年的排长韩红伟同学先建了一个“第二故乡老同学”微信群,她是全家从大连市走57道路来到杨家乡后到我们班的。班里前后有数名同学与她的境况一样,所以把杨家乡称为“第二故乡”。还有本地同学,后来将群名更为“杨家同窗”。微信群开始只有六七个人,联系到的同学越来越多,群队伍不断壮大。在她的主持倡议下,先成立了临时筹委会,经广泛联系和发动,将当年同班所有同学都找到了。2019年11月16日,原复县杨家中学71届三连四排全体同学返回母校所在地,举办了一次大型联谊活动。毕业离校时全班共54名同学,至今48年过去了,当年的班任老师和5名同学巳离世,2名在国外,还有几名因病和有事未能前来,共有41名同学参加了这次聚会活动。最远的一名同学在山西省,提前两天赶回来参加聚会。我和另一位也在哈尔滨的同学尹万富乘特快火车一早赶来。同学相见十二分的亲切!阔别母校近半个世纪的同学很多已相见不敢认了。母校变化很大,同学们的变化就更大了。好在韩红伟等本次筹委会同学将老照片提前布置在聚会会场,对照老照片再相看本人,无情岁月虽改变了容颜,但每人还是有原来的模样的,说万变不离其宗可能不够准确。同学们喜笑颜开,皆大欢喜。很多同学自离校后一面都未曾见过。这次聚会之前我曾写了一首叫《企盼》的诗发到同学群内。
       我企盼
       阔别多年的同学早日相见
       一晃别离半个世纪
       怎能不朝思暮想、心心念念
       我企盼
       在青春岁月的校园留连
       把已逝的美好时光拾起
       让风华正茂的往事重现
       半个世纪有多长
       半个世纪有多短
       接近两万个日夜哟
       早已将皱纹深刻、鬓发霜染
       ……
                   写就于 2020年元月于哈尔滨
微信图片_20220109210953.jpg [size=0.34] 黄振宇,1954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74年末“上山下乡”到尚志县帽儿山公社,1979年招工返城后曾在企业工会工作十年,后调入机关。2010年开始在市人社局史志办修志编鉴至今。曾参编《哈尔滨百科全书》及市志、局志年鉴等书籍中大量人社资料。自上世纪80年**始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报刊及网络发表并获奖。现为市人社局史志办负责人,编辑,市地方志协会和学会理事,市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22-1-1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很细腻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1-1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22-1-10 12:05
拜读了,很细腻感人。

谢谢园林姐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30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