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016|回复: 2

海参威游记

[复制链接]
刘东源 发表于 2012-11-7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2-11-7 20:48 编辑

海参崴游记
      从我16岁到东北兵团,北边那个庞然大国始终在吸引着我,出过托尔斯泰、陀耶托耶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这些文学巨匠;还有列宁、斯大林这些政治大师,那无垠广袤的土地;漫长的海岸线等等。尤其当时苏联的边境城市,哪哪都有间谍的踪迹,哪哪都有不可测知的神秘,《不可捉摸的人》、《狼獾防区的秘密》、《绿锁链》、《蛇》这些苏联反间谍小说,都曾经使我联想到在兵团的绿色原野上,那地平线上姗姗而来的是不是那位双重间谍弗拉索夫?那遥远完达山脚下黑林子边突然升起的绿色光点是不是信号弹?青年时期的神秘感驱使我到年届六旬完成了一次寻梦,这便是海参崴之行。
      
      从哈尔滨坐火车途经绥芬河出境便到了俄罗斯,我原来一直以为我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都是江面接壤,这次却有了陆地接壤的记忆。出了绥芬河边境检查站,便出了中国,从绥芬河口岸到格罗杰科沃地势起伏不断,绿树、青草、蓝天、白云使人浮想联翩,三十多公里的路程,火车走了三十来分钟,除了我们这一行三十来人,车上旅客寥寥,火车车厢与外形和我下乡时乘坐的火车差不多,车厢里列车员和旅客们聊着天,一切的一切让人感觉即原始又亲切,车厢外不时可以见到俄罗斯人进行着道路、机械的维修,总之使我感到了大自然浓郁的和谐气氛。

      边境检查站是不允许照相的,这可能是世界各国所有边境检查站的规矩,一位广东老乡在偷拍时被捉,被罚3000卢布,漏了个大怯。在格罗杰科沃经俄方边检后,我们转乘俄方大巴车朝着海参崴驶去,司机是位又高又壮的俄罗斯人,反复告诫车上的人不能吸烟、不能吃东西、不能乱丢废弃物,否则罚款1000卢布,车内的布置很讲究,地板上铺着地毯,座位上方的物品厢都用镶着花边的绒布装饰着,这也难怪车的主人近乎苛刻的要求。

      在乌苏里镇做短暂休息后,客车花了3个小时终于到达了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州首府,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为80万人,城市总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我们下榻在“海员宾馆”,宾馆客房里有失修的阳台;卫生间地面上没有地漏;宾馆不提供拖鞋和洗漱用品,用餐要到3里地外的中餐馆。总之,一切都十分简陋,但我还算适应,甚至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些。

      我住在六楼的客房里,透过窗户即可以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政府大楼上飘扬的俄罗斯国旗,也可以远眺尚未竣工的跨海大桥,从日本海上徐徐吹来的风,凉凉的,让我感到很惬意。

       在海参崴的第一宿我丝毫没有睡意,早上八点我就起来了。八点可是当地时间哦,海参崴的时间比北京时间要早3个小时呢,也就是说我在北京时间早上五点就起床了。与我同行的李杰、刘福山、赵振东、张景茹来到了列宁广场,瞻仰了列宁在1918年演说时标志性姿势的铜像;也领略了卫国战争时期战士铜像。那标志性的铜质纪念碑是西伯利亚铁路最东端,镌刻着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的距离——9228公里;火车站坐落在海滨旁边,上下火车的人们来来往往但不熙熙攘攘;相比之下,海参崴的港口是忙碌的,每天吞吐的物资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内地以及日本、韩国、中国。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一座宁静的城市,就连人们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绝没有人大声喧哗,几天来从没听到港口的轮船汽笛声,只有尾随轮船的海鸥在低鸣着,似乎也不愿意打破这永恒的宁静;火车站就在港口边,往返的趟趟火车都懒得哼一声,人们在宁静中享受着一切。

       我们的导游是位蓝眼睛黄头发具有乌克兰血统的俄罗斯姑娘,她叫卡秋莎。卡秋莎的中文说得非常流利,她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着港口的繁忙、车站的历史、人们的风俗,讲述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切。生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国人是优雅而礼貌的,人们高挑的身材白净的面庞,配置得体的红色、黑色的罩衣,加之很少的语言就越发显得清雅而高傲,这让我想起了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卓雅与舒拉以及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和聂赫留道夫。街面上那些大眼睛面露微笑的姑娘,往往会引起众多的回头客,与人相视不过莞尔一笑而已。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无论在斯维特兰那大街还是车站前的广场,来往的车辆比过往的行人要多得多,过马路的行人就是重要的交通标志,只要你有过马路的意思,任何车辆都会主动停下来,让你先过去。这与我们的人车抢去黑头最有效的产品眼霜lower abs fat红血丝好用吗卸妆左旋肉碱哪个牌子好润肤怎样去除眼袋保湿有效丰胸祛痘最好的眼影睫毛膏润唇霜有效美白祛斑产品排行榜推荐分享社区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今,和任何一个城市一样,战后几十年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人精神空虚,来往的人群中不乏“瘾君子”,在“瘾君子”群体中,居然以年轻女性为主,在她们毫无表情的脸上看不出她们内心的思绪,优雅的手指朝那樱桃小嘴送上一只雪白的坤烟,随即便吐出缕缕青烟;取代了俄罗斯传统而奔放的维亚斯托维亚舞、卡特利尔舞的钢管舞、艳舞,使我们这些来自传统国度的游者不得不掩面弃场。如果现代的东西接受不了,那就永远停留在对过去的留恋中。

       我依然欣赏着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和红旗舰队战斗光荣纪念广场上的C-56近卫军潜艇,当然我没有忘记那位由无政府主义战士转变为伟大苏维埃政权领袖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整个列宁广场上,只有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客和这位伟大领袖的铜像争相合影。踏着落日的余晖,漫步在金角湾的海堤上,俄罗斯人微笑着合影、聊天、谈恋爱、追逐嬉闹,日本海在晚风中掀起层层波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海湾要塞的那门火炮长筒直对无垠的远方,晚霞在日本海的那端飘舞着,那风景煞是好看!
      
       离开海参崴那天的上午,天阴沉沉的,这让我有种“人不留,天留”的慨叹,日本海、俄式建筑、丘陵、森林那一切的一切很快随着奔驰的客车,留在了身后的远方。在波格拉尼奇内镇,我们就要转乘绥芬河的大巴车了,天上飘起了濛濛细雨,透过雾般的雨帘,我回首望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在我的心中,那仍旧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2-11-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12-11-7 22:03 编辑









       楼主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游览陌生的国度,并能写出这么美的游记,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2-11-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海参崴离哈尔滨最近,我的好多朋友都要去旅游呢,此文给想出行的朋友做了详细的介绍,也是一个出行的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