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农场章文

王家明海外故事独家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明的第一封信

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一些轰动性的事件不断触动着世界脆弱的神经。
在世界侨界引起强烈震撼的4.13事件,由紧密联系的几件事串起,成为王家明政治活动的爆发点。
3月10日,多伦多地区部分藏独分子冲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前举行“藏独”和反对北京奥运会的游行示威。期间两名西藏青年学生非法从总领馆大楼后侧翻过铁栅栏,爬上总领馆楼顶降下中国国旗,企图升上所谓“雪山狮子旗”,被中国领事馆人员制止。
藏独分子的恶劣行径,引起多伦多华人华侨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义愤。但当地媒体却一边倒攻击中国,加拿大政府没有为这件事对中国道歉。多个华人团体酝酿着举行大规模的反藏独示威活动。在国内,3月14日,藏独分子在拉萨发动了打、砸、抢、烧,屠杀了数十位汉藏同胞。这期间,北京奥运火炬正在世界一些国家传递,遭到抢掠和围堵的电视画面不断在全世界播放。
3月16日,王家明在委内瑞拉出席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新任大使的欢迎宴会。他在电视上看到多伦多和中国西藏发生的事件,内心无比愤怒。25日,他从委内瑞拉回到多伦多,看到许多社区侨领在电视上的发言,他发现有些华人态度暧昧不明、闪烁其辞。有的则观望犹疑、明哲保身,声明这是国内的事情与己无关,有的公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动……华人的反应令王家明十分失望继而气愤。他立即想到要写一篇文章发出自己的声音。他找到青年会孙秘书长,对她说:“我们必须写一篇文章,我口述,你来写。”
“不行,我文笔不好。”
那时,王家明还不会用电脑,他对孙秘书长说,“把你的秘书借我用用。”于是,他口述,秘书打字,打完后简单修改,形成了《加拿大华人青年联合总会声明》,通过网络传给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声明中谴责了藏独分裂分子的罪恶行径及西方媒体的不真实报道,“……就在我们居住国加拿大,当年的魁北克也是搞暴力独立运动,政府也出动了军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暴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宁。否则,哪有今天加拿大的统一和稳定?难道说当年加拿大政府做错了吗?如果其他国家的政府支持魁北克独立分子的分裂活动,加拿大政府和人民能袖手旁观吗?”
3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把这篇声明以《海外华人的义愤》为题原文发表,一位侨联人士告诉王家明,这篇文章立即被中央高层看到,随即指示:“这是海外华人反对藏独的第一个声明,他们在反藏独立场上功不可没。”第二天,这篇文章迅速在加拿大的星岛、明报、世界日报、北美周报等多家华人媒体刊登和转载。
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又在同一版面以《海外华侨华人为何如此愤慨》为题,发表署名文章,文中大量引用了王家明文章中的内容,并对多伦多华人的快速反应给予肯定。
3.29多伦多反藏独集会
那几天,多伦多的留学生代表人物“黑白色”正在积极组织学生集会,他们计划3月29日在市民广场举行一场反藏独迎奥运大型示威活动。但社区一些华人,包括不少大侨领对学生的行动持犹疑、观望态度。有的说,这是中国政府内部的事务,我们不参与;有的则说,不了解情况,观察一下再说。总之大部分华人不愿意得罪上流社会。
开始时集会申请未能得到政府批准,因需要借用一个社团名称,他们找到北京同乡会,以北京同乡会的名义申请了集会。
28日,王家明给杨大姐打电话,表达了支持学生集会的想法,杨会长激动地落泪:“哎呀,家明,只有你支持我!”王家明说:“你做得对,应该支持。”
他又给留学生代表“黑白色”打电话“黑白色”早就听说过王家明的为人处事风格,但他没见过王家明,他接到电话感动地说:“您回来真好!您不在,有些事情真不知怎么办。”王家明说:“你们做得非常好!我不但支持你们,如果需要,明天我可以上台发言,还把华青联会的会标拉出来为你们助威。”
29日早晨,王家明早早开车去接另一位华侨老徐,却在半路与另一辆车相撞,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赶到时集会已经开始。王家明立即拉开会标,由于时间仓促,王家明来不及通知所有成员,但在整个集会现场,他们的横幅最显眼,人们纷纷在上面签名。
这次集会在社区引起强烈反响,4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海外学子的愤慨》报道了多伦多3.29学生集会活动。
3.29学生集会稍稍释缓了人们内心的愤怒。不料,4月2日,哈珀总理在2008年北约峰会上,第一个表示“不会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他又强调,这并非是对中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抵制。接着,加拿大国防部长说,“加拿大准备做抵制北京奥运的第一个国家。”
在自由党方面,副党魁并未对哈珀不出席奥运开幕式的决定作出评论。不过他指出,加国民众对中国的人权状况非常关注。拔旗事件后,加拿大政府不但没处理打砸抢分子,反而攻击中国,说中国政府镇压百姓……这一系列来自加拿大政府的声音,迅速引起加拿大更多华人强烈关注。
世界各地不断传出奥运圣火被阻挠的消息,王家明更加气愤。4月3日上午,加拿大各大华文报纸都报道了哈珀表示不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王家明认为,即使哈珀没有出席北京奥运会之意,亦不应在当前敏感时刻、现场有众多国家元首的情况下,高调表明自己不会出席奥运开幕式的敏感言论,“这显然已经引起极大副作用及误导效应。”

致哈珀总理公开信
华人社区虽然愤怒,但却不知如何应对。王家明想,应该让哈珀以及加拿大主流社会了解华人的真实想法。他找到几个侨领征询意见,告诉他们准备给哈珀写一封信。他把七八个侨领如黑龙江同乡会会长李国春、中华牛羊馆经理老徐、加拿大新闻商业网总裁王标,包括学生代表“黑白色”等,召集到老徐的中华牛羊馆,边吃饭边议论。但大家所说的大多词不达意,特别是学生们似乎与社区侨领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都没谈出什么有价值的观点,王家明想:还是我自己写吧。一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
李吉荣已经睡下,王家明打开灯,拉开写作的阵势。两个半小时之后,他写成《给哈珀总理的公开信——哈珀总理听听我们华人的声音》。信中阐明了对待藏独的鲜明立场;遗憾西方媒体本末倒置的不实报道;揭露藏独分子与抵制奥运混为一谈的险恶居心;客观地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脚踏实地、在矛盾中取得的成就;言明了西方民主的公正、公平的可信度,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揭露了达赖表里不一的卑劣手段;真诚希望两国政府应多了解、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求大同存小异.......
第二天上午即打印成稿,立即在媒体发表。同时,黑龙江同乡会李国春,加中企业家协会老徐等18个华人社团先后签名支持,并准备送给哈珀。
下午,王家明与王标一边商量对公开信的修改,一边联络其他社团,希望更多的社团加入,让声音更强大。当时,王家明经常约请侨领们到中华牛羊馆议事,因为几个组织者都住在饭店附近,来去方便。当天晚上,大家在中华牛羊馆最后确定了公开信细节。社团负责人的积极反应令王家明觉得很振奋,许多社团先后发出自己的声音支持王家明的公开信,响应的团体由18个增加到45个。大批网友纷纷在互联网签名支持,许多侨团建议,除了将公开信送给哈帕总理,还要送给三级政府的官员,让他们重新检讨对中国的政策。

送信未果
4月4日,公开信在华侨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几家中文媒体相继报道,有几家电视台先后采访了王家明。大家商议后,决定把这封信连同3.29学生集会签过名的横幅,一起送给哈珀。当他们找到留学生,学生们却有自己的想法,无意过多参与社区事情,一名留学生负责人对王家明说:“我们明天自己去渥太华送条幅。”
王家明问:“明天是星期六,哈珀政府办公吗?”
“没问题,我们都联系好了,星期六也有人接待。”
李国春说:“这事重大,咱们要陪家明大哥一起去。”老徐开始时担心影响生意,犹豫不决不能,李国春说服了他,于是,当场确定,总裁王标、老徐以及黑龙江同乡会会长李国春,三人陪同王家明一起去送信。
那段时间,王家明内蒙古案子的执行正在一波三折,还等着他回国处理,他已经订好4月8日回中国的机票。于是他紧急筹备,准备第二天去渥太华送信。
5日凌晨,王家明开车接上王标,到老徐餐厅门口集合。四个人一起来到渥太华,却没见到那个学生代表,打电话也不接。
他们跑到国会山庄,工作人员告诉他,今天是周六,不上班,可以下周一再来。
有点沮丧。王家明感到大家一路陪他,主动提出请大家吃饭。
王家明正好想起要与青年会渥太华分会会长张志刚商量青年会的事情,给张志刚打电话,张志刚正开会,他让王家明他们等在国会山庄广场。临近中午,张志刚赶来执意请大家吃饭,当他得知他们来给哈珀送信时,告诉他们一个重要信息:渥太华华人已经决定,将于4月13日下午在国会山庄举行大型“宣传西藏真相,维护中国统一”集会,集会申请已经获批,蒙特利尔华人也准备派出数百人参加。
张志刚说,“我们刚才开会,就是商量4月13号的具体安排。”
王家明一听,“正好,我们这封给哈珀的公开信还没送出去,干脆你就在会上替我们宣读吧。”张志刚一听,“行啊,没问题。”
大家吃饭时,王家明不断感慨地对张志刚:“你们这件事做得很好!”
张志刚说:“是啊,你们不是在3.29时集会了吗,我们觉得你们做得很好,也想把你们的经验搬过来。前几天,还专门到多伦多跟留学生们请教了一些集会的细节。”王家明这才明白,张志刚他们已经提前派人接触过“黑白色”,问清买旗子和人数等一些程序。
饭后,把公开信交给张志刚,王家明他们返回多伦多。

决定组团前往渥太华

返回的车上,大家纷纷议论:“渥太华和蒙特利尔的华人都动起来了,多伦多怎么办?”“如果咱们能带一批人,声援志刚他们,多好!”
王家明说:“是啊,应该声援!这样吧,你们几个组织一下。我已经订好8号的机票,不能参加了,内蒙古还有头疼的事等着呢。”
老徐立即说:“不行不行,家明,你若不在,我们谁也没这能力发动起来,你必须在。”
王家明说:“不用啊,你们一起商量着做就行了。”
老徐说:“没那么简单。你必须在。”
老徐、李国春、王标三人异口同声,一致认为,如果王家明不留下,这个事情办不成。三人一致挽留王家明,让他改签机票。
王家明犹豫着说,那我看看,明天能否改机票。
第二天,王家明到订票处咨询,可以改签,但让他得交400多美金的改签费,才将日期改为4月15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7日,动员令

改签机票的王家明,立即投入一场特殊的战斗。
晚上,他邀请部分侨领和媒体到中华牛羊馆聚餐,向与会者介绍了目前的形势和渥太华侨社准备13日在国会山庄举行“反藏独,声援北京奥运”的活动。他在会上提议成立组委会,发起声援渥太华集会活动,得到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和一致赞同。
王标当即起草了《致全体侨胞和侨领的公开信》,并很快就在新闻商业网全文刊登。信中说,“4月13日下午1点至4点,将在渥太华国会山庄前举行‘宣传西藏真相,维护祖国统一’大型集会。此举得到蒙特利尔、魁北克等地华人的响应。多伦多拟组织数百人到渥太华参加集会,当场宣读《致哈珀总理的公开信》,会议结束后,我们将派专人将致哈柏总理的公开信送至总理府。……我们倡议各侨团或个人,去渥太华去参加4月13日的活动!为了统一行动,保证人身安全,我们自发成立这次活动组委会,并以组委会名义租车,自费前往渥太华。”
倡议书详细注明了活动注意事项、乘车要求、乘车时间及地点、赞助与支持以及号召捐款和义工等事项。倡议书的落款是:加拿大华人青年联合总会、加拿大加中企业家协会、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各省市同乡会等45个侨团。
会上,王家明说,“作为必须的活动经费,我带头捐1000元。”在场的几位侨领也相继捐款。
倡议书就像动员令,组委会成立的消息刚刚放在网上,王家明等组织者的手机就忙碌起来,现场的几部座手机也响个不停,与集会相关的消息也在各网络快速滚动更新。
渥太华方面,张志刚告诉王家明,警方批准了他们的倡议,活动手续,停车场也已落实下来。
张志刚同时说,蒙特利尔的组织者赵振家已经与他们取得联系,4月13日当天会组织蒙特利尔的华人一起到渥太华。目前已经租用了几辆巴士,估计会有几百人一同前往。而张志刚对多伦多的估计是,多伦多方面虽然也参加,但路途比较远,加之3月29日刚刚搞过集会,估计到场人数不会太多。黑白色向王家明表达了“因为要考试,13日不能去渥太华”意愿,但他说一些朋友会去。

4月8日,留学生决定加入4.13
《致全体侨胞和侨领的公开信》在媒体上向全社会公布的第一天,其热烈程度始料未及,每个组织者的电话被打爆。8日,1300多人通过电话报名,1400多人通过网络报名,义工们忙得团团转。
    晚上,中华牛羊馆热闹非凡,这里成为组委会临时办公地点。组委会召集社区名人继续商讨一些具体方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辉萍来到现场,她作为多伦多的代表,将在国会山庄前演唱“我的祖国”和“五星红旗”等爱国歌曲。大家畅一致认为,4.13集会当天的演唱效果,一定会更加震撼。
下午,王家明被邀请参加新时代电视台的一个电视访谈,主题是华人对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看法,王家明到后发现黑白色也被邀请,同时被邀请的还有一个异见人士,据说还是骨干。
在节目进行中,王家明和黑白色二人组成一个阵营与对方辩论。辩论到最后,主持人却明显偏袒对方,王家明后来才知他的身份,对他的主持倾向恍然大悟。而这个主持人最后却说了一句咒语,王家明立即反驳:“你什么意思?”不等王家明说话,突然终止了节目。王家明和黑白色立即正告主持人:如果不把后面这句话删除,就不能播出!“我们要抗议!”王家明进一步质疑:“为什么不讲清主持人的身份?否则,我们根本不会跟这种人同台辩论。”
对方却洋洋得意,逢人便说,能与王家明辩论非常荣幸。
这次辩论会,黑白色从更多的正面近距离了解了王家明,越发敬重。王家明对他说:“现在看来,4.13这个活动非常重要,最好你们学生也能参加。”黑白色说:“我们也想参加,但要准备考试,上次他们来人取经,我们已经告诉他们了。”
王家明说:“但他们人有限,咱们这里人多,并且,你们有3.29的经验,最好一起去。”
黑白色又想了想,说:“行,我们参加。上次还结余了两万多元,这次拿来让大家送免费午餐。”
王家明一听:“那就更好了!”
晚上,在餐厅,又开组委会,黑白色也参加。王家明说,“这是一个自发的组织,我,老徐,黑白色,咱们三个做共同主席。”
组织多伦多华人参加4.13渥太华大集会的消息通过媒体传播出去之后,华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各大中文媒体热烈跟进:加拿大新闻商业网、多伦多在线、世界日报、明报、现代日报、星岛日报等近20家媒体滚动报道。这天的加拿大新闻商业网上,记者李阳以王家明的《给哈珀总理公开信》为主轴,发表了《王家明的96个小时》,详细记载了组委会前期的工作。

4月9日,组委会首次新闻发布会
这天,在活动组委会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现场聚集了多数媒体。王家明对众媒体说:“第一次在国会山庄聚会就有这么多华人参加,我们很受鼓舞。这一次的优势就是国会山庄,希望西方主流媒体能够客观公正、如实地反映真实情况,反映海外华人的心声。”
   黑白色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为有必要参加这次活动,首先3、29活动非常成功,而4、13活动的不同点是在国会山庄,我们的愿望可以直接表达给加拿大政府,这是我们的迫切需要,我们已经决定将3、29活动的剩余捐款转入多伦多声援活动组委会,为活动提供服务。”
王家明给众人做了具体分工:老徐主管捐款和报名,黑白色和李国春负责安保,杨大姐主管车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报名的人像洪水一样,三天之内征集了近8000人报名,声势势不可挡。王家明说,“干脆咱们统一租车吧。”立即有人提议:“别让大家花钱了,咱们想办法发动捐款。”
报名人数的递增是以分钟为单位的,很快突破8000人。面对这个情况,他们临时调整了计划,由原来的租20辆大巴改为租40辆到60辆甚至80辆。
华人老板王奋的举动令王家明久久难忘。王奋到印刷公司架设电缆,又聊到了周日安排。王师傅说,“忙死了,几个工地来回跑,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啊。”
这时,王家明正在旁边设计横幅,王师傅探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王家明说,“周日去渥太华示威。在奥运的问题上哈珀太狂,我们不能做缩头乌龟,要站出来让他知道我们华侨愤慨了。”
“原来你就是总指挥呀!我早就知道你呀。”
王师傅思索片刻,取出手机东南西北打起来。老板说,“这么多生意啊。”王师傅说:“不是生意,是调动几个工地的弟兄们,周日一起去渥太华。”
“那工地的生意呢?”
“不做了,周日的‘工地’就在渥太华了!”
王家明怔了一下,随即紧紧握住王师傅的手,他们又交换了名片。

4月10日,捐款 租车 横幅
由于报名电话只有12部,许多得到消息并在9日晚间致电报名的人,实际很难打进去了。
根据报名人数需要乘坐的大巴几乎达到40部,租金7万左右,急盼捐款。组委会根据预定大巴时间的限制以及经费等情况,决定报名乘坐大巴数量控制在40部,按每辆大巴可乘47人计算,即乘坐大巴人数为1880名。而40部大巴租车费用至少需要5.6万美元,还有国旗、 横幅、宣传单印刷费、吃和饮用水等总费用加起来需要7万元,因此,4月10日筹款是当务之急,组委会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呼吁社区义举人士捐款出力。
这天的第一笔捐款是一张1000元支票,来自华伦国际集团的宋先生夫妇。宋先生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他说4月13日公司会有十几人前去渥太华,“我们只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西方世界才能知道华人想的究竟是什么!”
一位年轻女士送来一张100元支票,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只留下一句“这是我的一片心意”,就匆匆去上班了。一位地产经纪商捐了500元现金,天宝旅游的张总送来2000元的支票。
一位姓袁的先生拿出20元钱说:“我正在上学,这钱虽然少,是我们全家的一片心意。我是东北朝鲜族的,坚决反对分裂中国。”一位年轻夫妇牵手而来,他们捐出100元钱,先生把手放在太太肩上说:“我太太怀孕了,我们不能去渥太华,这是我和太太还有我们未出世的孩子的一片心意。”
在20多个小时里,组委会总共接收了80多笔捐款,有2000、1000、500的支票, 200、100、50、20、10元、5元的现钞,还有2 元、1元、25分、10分、5分、1分的硬币。前来捐款的大多在20—60岁之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呀呀学语的孩童;有几十年的老华侨,有刚刚登陆的新移民,每一笔捐款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汇成一曲多伦多中华儿女护卫祖国的悲壮乐章。
刚从外地回多伦多的夏先生捐出300美元说:“ 如果你们需要,我就留下来。”此后的两天时间,夏先生在组委会做义工,直到星期六晚上才回家。多伦多声援团佩戴的几千张胸牌,以及旗帜和捐款箱都是他和其他义工一个一个做成的。华人的热情让王家明等组委会成员感动万分,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下午,王家明亲自设计的五条横幅也印刷出来。两幅一米半高,八米长,白底红、绿、蓝等字体,创意感十足。另三幅一米宽,十米长。其中一幅的上方是一行深蓝色的英文,中间由三个图案组成,四只大手紧紧搭在一起,这四只手分别从颜色上区分为白、黄、黑、混血,寓意为加拿大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为消除种族歧视,各民族各肤色应相亲相融,体现一种团结、博爱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这个四只手的图案两侧,分别是鲜红的加拿大枫叶国旗和中国五星红旗。下方则用中文写到:哈珀总理请听听我们华人的声音。
另一个横幅的主题是祝福奥运,由五个福娃和五环旗、北京奥运徽章组成,中文写着“祖国在我心中,奥运一定成功!”英文则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发展加中友谊,造福两国人民”,这是王家明的独家创意。
修改给哈珀公开信的英文版很不轻松。由于时间紧,原来的英文翻译遇到困难,有的义工还把家人拉来做英文翻译、修改英文稿。郭颖女士原本只是报名参加集会,组委会感觉她英语和形象都很好,指定她在集会现场与王家明分别宣读英文和中文稿。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则义务安排了医疗人员保证应对集会的突发医疗事件。
中华牛羊馆受到不明电话的恐吓“你的饭店还想不想开?”王家明也接到恐吓电话,并发现饭店周围出现了一些可疑人员……一连串的事件引起组委会的高度重视。为安全起见,王家明决定,把组委会临时办事处移到宾馆。

4月11日,租车受挫
上午,组委会又召开一轮准备会议,就4月13日赴渥太华集会事宜做进一步商讨。尤其是对近来华裔民众络绎不绝的相继捐款做了进一步的规划。
此时,各项准备工作已陆续开展,本地华裔民众情绪高昂,60辆巴士,8000人,将浩浩荡荡声援渥太华……正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广为传播,大家踌躇满志纷纷准备行囊时,却突然收到通知:原定出租车公司出于不明理由,拒绝租车。并称是公司总部下令,包括所有子公司一律不得租车给组委会。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犹如晴天霹雳,使得握有8000人报名表的组委会一时间束手无策,原定计划被全盘打乱。事态严重,时间紧迫,组委会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紧急通知如下:1.4月1 3日声援渥太华集会活动仍然如期举行,任何阻力无法阻挡我们合法参加集会的权利。
2.组委会对所有报名准备乘巴士去渥太华的朋友表示歉意;同时对租车公司的行为表示遗憾;对所有支持这次活动的朋友表示感谢。组委会宣布待了解真相后,将保留依法追究租车公司责任的权利。
3. 组委会倡议化整为零,动用一切力量自行去渥太华,各社团组织有能力租车的可以自行安排。
组委会发布通知后,各社团及个人立即行动,湖南同乡会、河南同乡会、维多利亚教育集团等数家社团马上租到了几十部大巴。另外,数位热心人从网上报名征集了几百部小车。
这时,赴渥太华集会的人数远远超过预定人数。车辆成为燃眉之急。留学生组织租了10部巴士,湖南同乡会租了4 部,全加中医药协会、广西同乡会等团体也各自为会员租了巴士,总数已经超过50部。
社区的侨领和义工在此次活动中立了大功。此次集会并非以侨团的名义发起,每位侨领都是以个人的身份来参加这次活动。北京同乡会会长杨大姐负责车辆安排,由于车辆不足,工作量骤然增加,但她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安排调度人员和车辆。
黑龙江同乡会李国春副会长,不但动员会里每一个成员同意以协会名义在给哈帕的信上签名,而且动员协会成员以黑龙江同乡会的名义向筹委会捐款1500加币,并负责多伦多参加大会人员的保卫工作。华青联年会则捐了2000多加币。
下午,王家明与黑白色去商店买中加国旗。王家明原想中国和加拿大国旗各半,但黑白色告诉他,要以中国国旗为主,加拿大旗没人举。王家明感叹:多伦多哪有那么多国旗卖?
黑白色说,“有”。他带着王家明来到一个印度人的旗帜商店,一口气买下中国和加拿大旗帜共2000面,乐坏了那个印度老板。
在整个活动中,网络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全世界的媒体都能及时准确地报道这一活动的动态。为了保证报道的准时性,央视和加拿大新闻商业网一直跟在组委会身边,特别是王标总裁,别人休息时,他还要回到公司发消息,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
这一天的《加华侨报》以《4、13,关注渥太华——“宣传西藏真相,维护祖国统一”大型集会将在国会山隆重举行》为题进行预热报道。
随着时间的逼近,组委会不得不进入高度警戒和“战备”状态,王家明承受着巨大压力:会不会有人故意破坏?他们还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破坏分子会不会故意制造事故,堵塞交通致使活动夭折?他们会不会混进人群中,到现场寻畔滋事、制造事端?如果活动过程中有人受伤或出现安全事故怎么办?……
只剩一天时间,王家明重申了注意事项,特别重要的一条是:听从指挥,绝不可以与异见人士发生正面冲突。并采取联保制,即一车去一车回。此外,中医药协会提供了7名医生,留学生组织了60人的纠察队,各个集合点都安排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每部大巴都安排了车长。相关旗帜、标语派发、人员登记等相关细节,都做出妥善安排。
尽管经历了租车受挫这一突发状况,却激起多伦多华人声援渥太华的信念和决心。随着人数的不断上升,活动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同时,组委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

4月12日,加油!
这天上午,王家明亲自开车,提前去渥太华“踩点”。他一路上接到200多个电话,大多是参加报名集会的,也有恐吓和冷嘲热讽的。他见到张志刚后,迅速沟通具体程序和顺序。这时出现了一个重要情况:当初张志刚申请的集会人数是2000至3000人,但此刻计算一下已经超过万人。如果超过申请人数,显然违背了当地法律,有可能惹来麻烦。
张志刚当即决定:重新申请!大家分头准备。
晚上,王家明继续整理给哈珀公开信的英语版,数易其稿,最后一稿,印刷厂老板的女儿看到指出:“你们这信中仍然不准确。”王家明当机立断,与大家一起修改返回时,到13日凌晨4点,才把这封信的英文版印制完毕。
王家明从渥太华天还没亮,他直接把车开到中华牛羊馆,分配好车辆,并规定好车的责任和义务。他让老徐跟在大部队之后断后,自己负责侦察并把央视记者拉在身边,保证全程报道。
几天来,组委会成员和义工们昼夜奋战,希望活动的行程和集会都能顺利进,期待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2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天
  13日凌晨,渥太华国会山庄广场显得异常宁静。
6点,天空乌云密布,坐落在渥太华河畔的国会大厦由三栋意大利哥特式的建筑组成,被誉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哥特式建筑的和平塔居中,肃穆、庄严、凝重。平时游人如织的广场静无一人,天刚下过小雨,地上的雨水,闪着晶莹亮光。广场周围,有三部警车停泊在几个入口,还有一部警车来回巡视。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记者李阳第一个到达广场。他曾在12日早晨到广场踩点,一直下着小雨,气温介乎3-5度。他提前预告并提醒人们:整体天气不错,不过国会山庄前一片空旷,风比较大,还是要准备好御寒的衣服,最好还有帽子。
李阳在国会山庄塔顶上拍照后,再去采访坐在警车里的女警。女警告诉他,警员们都知道周日国会山庄前将有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已经做好准备,增派了许多警察。但她不是具体负责的警官,所以不清楚到底将有多少警员和警车,一定会比普通的活动要多。
多伦多这边。凌晨5点,彻夜未眠的王家明将印好的公开信放入车内,他亲自开车,接上央视记者,先到多伦多的每一个集合点察看,每一个出发地点都要拍摄、采访。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杨大姐负责集会点的车辆和人员安排,已经得井井有条,无一差错。但是仍有许多临时参加人员没有座位,组委会反复道歉,告诉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来不及了。
8时左右,按照组委会统一安排,60多辆租用巴士、统一编号的200多辆私家车和为数众多单独行动的车辆,分别从多伦多、密西沙嘉、汉米尔顿、滑铁卢、蒙特利尔等城市和小镇按照统一号令,向首都渥太华进发。王家明驾驶着开路车,走在最前面,后面长龙似的车队相接出发。
一路上,还算顺利,没发生他们预料的最糟糕状况。当然,路上有两个醉鬼跟他们别车,但看得出并非恶意,王家明让摄像对着他们,酒鬼才离开。
沿途中不少张贴“我爱中国”和悬挂中加两国国旗的车队超车驶过。在一处高速公路休息站,临时停车的巴士和私家车几乎占据整个停车场,场面蔚为壮观。李国春说:“如果有飞机航拍,一定更震撼”。
王家明作为行动总指挥,他的车最先到达国会山广场,他主动向广场的警察沟通情况,再与临时指定的主持人黄政商定集会程序。
这一刻,渥太华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五星红旗和加拿大的枫叶旗。10点开始,在国会山庄附近就有成批的身上印有中国国旗图案的华人出现。张志刚带领渥太华组织者,提前在会场设立宣传品分发台,他们准备了200面大型中国国旗和100个标语牌。
4月的渥太华寒意未尽,人们穿着厚重的羽绒服、棉大衣。参加的人群中,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黄发垂髫的孩子,从中年妇女到职业白领,更多的则是青年人。他们的着装虽然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心怀红旗和“反藏独”“支持奥运”。“我们想表达的是,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一件被称为最时髦的广告衫上写有“藏汉一家”,旁边是一颗红色的心脏。
当蒙特利尔的华人出现在广场时,人们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脸上画上了五星红旗。私车的玻璃上也贴上了五星红旗,有的打出“支持北京奥运”的纸板,有的伸出“V”形手势。
人越聚越多。人们拉出五星红旗,摆出各种POSE,打出各种各样标语和横幅。标语大多为英文和中文,也有的用了三种语言:英语、法语、中文。王家明设计的横幅“祖国在我心中,奥运一定成功”的横幅一经拉出,立即引起轰动效应:人们呼啦涌上前来,纷纷举起国旗与横幅合影留念……张志刚震惊了,惊讶地说:“你们准备得太充分了!”王家明说:“如果没有横幅,人们不明白我们的诉求。”
此刻,广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加拿大枫叶旗和中国五星红旗交相辉映的海洋,也有少量奥运会旗和联合国会旗。广场上始终响彻《五星红旗》作为背景歌曲。
中午1点整,主持人黄政走上前台,用英语宣布集会开始:“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华人、加拿大人和与会的各界人士,在这里举行和平集会,向世界传达和平信息:世界上只有一个完整的中国,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开始唱响两国国歌。”
全场万人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加拿大国歌,各种反藏独、支持奥运的自制标语牌被高高举起,有的则举着奥运火炬模型。歌声、呐喊、口号震彻国会山庄广场上空。
渥太华加华文化中心主席黄中兴首先用英语演讲,接着蒙特利尔代表孙立、渥太华华人团体联合会主席卢洪民、陆燕先后发言。
又一波口号过后,王家明和郭颖隆重登场。时间紧,更因为王家明太忙,他们只进行过简单的演练,此刻的配合还算默契。王家明穿一件黑色中华立领,外套一件长款风衣,胸前挂着“总指挥”的牌子,神情庄重。郭颖在黑色夹克外系一条红色围巾,精致的短发,显得干练、得体,精神焕发。他们分别用中英文宣读了给哈珀总理的公开信。一万多人领略了郭颖的英文风采,扎实的功底、流畅的语调,字正腔圆。
在激昂口号的带领下,与会者一直高呼“一个中国,一个家”、“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支持中国奥运”等口号。声起声落之处红旗漫卷,四处飘扬,人们手牵手,口里反复喊着“GO,北京GO!”。
大型演唱会开始了,演唱者均来自当地华人。《我的中国心》《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翻身农奴把歌唱》《红旗飘飘》《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青藏高原》以及《奥运会会歌》,所有歌曲都是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有的虽是独唱,但场上的观众几乎参与了每一首歌的演唱,歌声、欢呼声响震天宇。许多人被歌声感染,热泪涌流,一起挥舞着双手。大家在横幅上纷纷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幕也吸引了众多中西媒体。
在一片黄皮肤黑头发的海洋中,也时而露出一些当地的面孔。这些洋面孔中,首先是媒体记者,但大多与华人有关,或者是华人的家人和朋友。一群戴着红色头饰的老外美女也活跃在现场。有的混血华人高举着五星红旗,一些洋女婿激动地亲吻自己的妻子。
一辆银灰色宝马引来大家围观,车主是一对夫妇,女方是中国人,男方酷酷的,有一半中国血统,父亲是华裔,母亲是罗马尼亚人。此车之所以“牛”,是因为车主高先生自称“雷锋”,而他的车牌干脆就是“LEI FENG”。
被采访人口音各异,一位瘦高的老外,是来自蒙特利尔的帕金森先生,他温和地微笑着面对镜头说:“我们对奥林匹克都有极大的热情,加拿大反对魁北克闹独立,却支持藏独分子,实属荒唐。”
另一位来自加尔顿大学的坎德勒先生说:“我听说这里有一个支持奥运会的大型活动,奥运会是一个和平活动,我理解你们的正义诉求,利用藏独反对北京奥运会是错误的。”
这时,人们发现在国会山庄广场外的角落里,默立着几名支持西藏独立的异见人士,他们高举雪山狮子旗和一些抗议标语。这时一部分情绪激动的华人,一度高举红旗冲过去,和藏独支持者对峙,并高呼“说谎者、说谎者”。双方身体几乎接触到一起,现场执勤的皇家骑警马上介入,将双方分开。
王立丽也参加了这次集会,她是事先自己申请了网上报名,此时她和朋友们一起活跃在沸腾的人群中。
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几名平时在街头乞讨的流浪汉,一齐走近捐款箱……一旁不明所以的警察以为他们要抢钱,迅速围拢上去。然而,他们看到的竟然是,乞讨者把一些零散钱币塞进捐款箱,警察们耸耸肩:“简直不可思议。”
整个4.13活动,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李国春。李国春毕业于大连外语学院,出国20多年,英语顶级棒。王家明的致哈珀信让国春英文把关,封面也由国春书写。国春高大魁梧,戴一副墨镜,负责安保,整个活动一直站在王家明身边,是绝对称职的保镖。李国春心有余悸,他说:“真的很担心王家明的安全,因为我们也有对立面,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在集会现场,有一些被中国大陆熟知的名人,比如《唐山大地震》作者张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辉萍、社区名人赵瑜等。
持续近三个小时的集会气氛热烈,下午3点45分,主持人宣布集会结束。大家都感到,到会的已经远远超过一万人。
“一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加拿大7月1日的国庆节,每年都在国会山有一个庆祝活动,也仅仅一万多人!”张志刚说。
王家明通过喇叭向全场讲话:“为了体现新华侨风貌,请大家自觉把用过的垃圾带走,不要留在广场上。”全体与会人员按秩序退场,并主动将场内垃圾清理干净。半个小时后,皇家警察连连惊诧,现场看不到一片纸屑,就像刚刚清扫过一般。
集会结束后,作为活动总指挥的王家明和张志刚立即被媒体记者围住。他们让激动的心情稍稍平息,对记者说:本次活动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得这么成功,有赖于华人社团的大力支持、大量义工的无私奉献、亲身参加盛会者的积极参与,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想不到”:
首先想不到的是巴士突然租不到,更加激发了广大华人社团和华侨的爱国热情。他们后来得知,租车公司隶属于美国总部,受到美国方面的指使,才终止租车合同。
其次想不到去渥太华的侨胞们素质这么高。当天在几个地点上车的几千人秩序井然,大家按照顺序上车,没有丝毫混乱,没能上车的侨胞也无怨言,原本想象的困难迎刃而解。
第三个想不到,侨胞的爱国热情完全超越了物质需要。当天自己开车去渥太华的私家车至少有几百辆,组委会一再承诺会为自驾人士提供汽油补贴,但是到结束没有一个人向组委会提出申请。
每次活动都有很多遗憾,这次活动也不例外。王家明说:“组织这么大型的活动只有一个星期,实在不容易。假如再来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在人员安排、筹款组织、车辆安排等方面做得更加有条理,捐款方面如果可以开信用卡账户,收到的捐款可能更多。”
为了这次集会,王家明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此前他甚至做好了最坏准备:被警察抓起来,有人在冲突中受伤,藏独人士制造车祸……,出现一切问题,王家明个人都要承担所有的责任,后果巨大而且非常可怕。可是为了祖国,为了真理,王家明顾不了这么多了。看到有秩序慢慢散去的人群,整洁的连一张纸片都没有留在于国会山庄广场上,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的王家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我们胜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2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音袅袅       
集会结束后,王家明没随众人回多伦多,而在渥太华租了一个套间,邀请老徐和王标都留下,准备第二天把给哈帕总理的信以及写有签名的横幅送到总理府。
14日上午10点,央视记者与他们一起来到总理府。大家见到总理府工作人员,亲手呈上信件和横幅,才感到这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这天,世界媒体密集地报道了发生在渥太华的重大集会事件。加拿大新闻商业网实行全程跟踪,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发动、通报和通知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拿大几十家媒体以及中国的新华网、人民日报等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4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特写《旅加华人的正义诉求》,文中引用王家明的话:“今天我们在这里是一万人,却代表着130万旅加华人的心声,哈珀总理应该听听我们华人的心里话。”世界日报以《渥京上万华人反藏独》做了报道,并刊出大量的现场照片。在各个媒体中,王家明宣读《致哈珀公开信》的照片无一例外醒目地放大甚至放在头条。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时政报纸《环球时报》在报道中说,“加拿大此次并不是火炬传递经过的国家,但当地华人华侨的热情却十分高涨。”
那几天的华人网站上,网民们以各种方式平息自己对4.13的激情。14日8点多,加拿大新闻商业网的电话响起,“好消息!好消息!太棒了!我们3F俱乐部大巴车上的口号‘中国大胆往前走’被刊登在中央电视台网站了,而且还放在首页的滚动图片中……”这是3F俱乐部一位女负责人打来的,编辑们惊讶,已经过去一天了,她还沉浸在4、13集会的兴奋之中。大家立即点击CCTV网站,果然看到那篇报道,编辑们纷纷赞叹:“太有才了”!
一名网友发出一条“4.13国会山,谁最可爱”的贴子,颇有意味——
主持人黄政,原多大学生会的,中英文流利,场面控制好,领喊口号不磕巴。
总指挥王家明,一身中华立领,牛逼。
开头曲,《我的中国心》,唱哭了好多人,包括我。
渥太华代表黄中兴,英文虽有口音但非常流利。
多伦多代表黑白色:3、29那天渥太华的没有去,4、13今天我们多伦多的来了……(老大,你真TM实在)
多伦多代表,夏何,气势如宏,英文好棒,不愧为发言人。
击剑冠军李华华,《走近新时代》,老歌。(她现在是我爸的梦中情人了)
小妹妹Michell Lu,奥运主题歌,她清脆的童音说的最后一句话“谢谢大家”尤在我心。
歌手张辉萍,一条大河波浪宽……豺狼来了就叫他灭亡。领唱最后一首歌《歌唱祖国》。老牛了。
中国国歌,开头结尾放两遍,全场一起唱。
加拿大国歌,磁带放错了,只放了后边一小段。我服了,DJ我爱你……

集会结束,多伦多某知名媒体主笔写了一篇总结文章《激扬过后留下什么——中国移民社区政治生态的思索》,很有水平和份量,所做的思考,颇见高度:
4.13集会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宣示,但仅是很小很小的一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来自港台的留学生,也为争取权益举行过各种抗争活动,其后逐渐组建了很多政治团体,直至今日成为华人社区的主要政治组织力量。大陆移民群体由于其独特性,更需要通过类似4.13等活动,组织起自己的政治团体,这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4.13集会后,许多参与者都口耳相传激动人心的场面,但激情过后的冷静更可贵,多些政治深思及谋略,才能将大陆移民社区的政治素质更高提升,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远,大陆移民社群终将成为加国社会中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
人们对这场集会的思索如余音绕梁,久久不去。

4.13引出的爱国话题
爱国,是一个与王家明难以分解的话题。他自称“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这是他在1991年跨出国门的那一刻始料未及的。那时,他丝毫没想过自己的脚步与爱国有关,而事实上的拉美20年,爱国二字却与他不离不弃。
王家明的黑龙江同乡、加拿大华侨李国春,讲到在国外的处境时,心情格外沉重。他说“如果在海外,我去一个地方,外国人可以不知道我的名字,但他们会说你们中国人如何如何,因为你往那里一站,就代表中国,”沉默一下,李国春含着泪花说,“中国人与外国人吵架,外国人骂中国人最狠的一句话,‘滚回中国去!’这是最伤华人的话,也是最让华人受不了的,这时,华人必跟他拼命。”
李国春移居加拿大20多年,现居北京。他说,“有时不愿意在国外待下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王家明在简单粗暴的拉美那边,他骂你一句‘契诺’,很快就过去了,而越文明的地方,对华人却是深入骨髓的轻蔑,就像英国人,高高在上,越往社会高层越是这样,真让华人受不了。”
但是他们在国外多年,许多方面却与国内脱节。李国春说自己没有归属感,就这样漂着。“有时,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要做一个行业,守着一个城市,做大了再往外发展,切忌跑来跑去,虽然生活丰富多彩,但像没有根基一样。”他说自己处于一种“夹生”人生。
国春说,“以王家明的能力,从金钱上或政治上,可以做更大的事。但他不能进入国外的主流和体制内,不能参加选举,”在加拿大,王家明还有一个语言问题,“如果他的语言好,从政没问题。在国外,语言的障碍造成无法与主流社会沟通。而政治上的沟通是深层次的沟通,不像表面上吃吃喝喝的几个单词。”
王家明一直保留中国国籍。他坦言,他不能接受入籍时的宣誓:假如入籍国与祖国发生冲突,需要你把枪口对准祖国……这是他在情感上绝对不能接受的。国春认为王家明最为突出的缺点是轻信,“当然,我也一样。”
在说起各自的不同时,国春说,“王家明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总能想出办法,这就是能力。我认为做成一笔生意就是最大的成功,而王家明不同,他一边做生意,一边还希望得到政治上的认同,做一个社会活动家。比如4.13,事后许多人跟他抢功,争也争不去,影响力摆在那里,1999、2009年两次国庆观礼应该是对华侨的最高荣誉了。”
中国侨联机关事务局的李局长,他在王家明的人生中,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人,他说王家明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我是在委内瑞拉访问的时候认识王家明的,我不懂广东话,家明给我当翻译。认识后,我就发现家明很有特点,一是爱国,不是一般的爱国,对祖国的感情一般华侨比不上;二是拥护国家的华侨政策,特别是在和平统一、与台湾交往问题上,勇敢站在第一线,这个素质一般人不具备。他在国内读大学,又在外贸部门工作多年,他对祖国的感情根深蒂固,不是现培养的;三是非常热情,除了自己生意之外,他把很大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拿出来,为和平统一事业,为华侨事业的发展,为华侨与国内的联系等做了大量工作。”
李局长说,“一般情况下,华侨出去之后,思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尽管有些华侨对国内有感情,但很少像家明这么深厚的,参加国内这么多政治活动,把所有华侨组织起来,这与他受党教育这么多年有关。再就是家庭因素,他的父亲是老革命,老干部,我到巴拿马去时,老人家在家里亲自给我包饺子,李祖沛主席当过驻外大使,是很谨慎的一个人,不轻易到华侨家里吃饭。但那次我们见到王兴亚老人,非常高兴王家明有这样一位老革命的父亲。家明在国内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但依然爱国,都与家庭教育有关。”
中国侨联外联处时处长说,90%以上的华侨出国后,比在国内爱国几倍、几十倍。这一点,没有出过国的人很难理解。她说:“我女儿出国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触动,她前后变化非常大,对问题的看法完全不同了。明显感到她非常爱国,她可以自己说中国的诸多不好,但别人在她面前说中国一个不字,她就跟人家急。”
时处长一直在侨联工作,能够准确把握华侨的这种爱国心情,“他们真心希望祖国好,国家强大了,他们在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受到的尊重就不一样了。”在时处长眼里,王家明“很男人,很正义,在华侨界,他是个另类。”她说,“华侨里也有一些派系斗争,他一个东北人,不是主流,能把事情做这么大,相当不易。一个东北人,跑到广州去,再到华侨中,搭着钱、时间和精力,不为名不为利,干完后,被骂得一塌糊涂。”
在这方面,苗大哥全程关注了王家明的成长。他说王家明最突出的两点是“不贪钱,爱国”。他说,“家明脾气不好,但心善良。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人明哲保身,光喊口号,但家明是真刀真枪,我对他的爱国情结感受太深了!”
王家明的影响渐渐在加拿大的华人社区越来越大。有一次,一个有官方背景的当地人问他:“王先生,你是否组织了反台独活动?”
王家明不卑不亢,完全承认。他反问对方,“你是加拿大人,你希望魁北克独立吗?”
“不希望。”
“那么,一样,我是中国人,我也不希望台湾独立。”
对方以异样的目光看着王家明,从此对他另眼相看。
王家明说,在国外,像他这样的“激进”人物被跟踪很正常,他不怕。他经常对加拿大人说,“你们不懂中国人的思维,我们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我虽然到加拿大来了,但我的家人还在中国。”有人指责王家明受到中国政府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支持,王家明觉得太可笑了。他说,“在组织和参加的各项活动中,我所出的每一分钱都是我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我问心无愧。花自己的钱为祖国呐喊,这样才能叫爱国!”
这也勾起他对自己前半生的痛苦回忆。他说,“要抱怨,我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但我不像某些人一样,出了国就背叛自己的祖国,同时低下头、闭上嘴在居住国做一辈子二等公民。我知道我是中国人,儿不嫌母丑,不管怎样都要时刻记住,中国是我的祖国,在海外能为我的祖国尽一点微薄的力量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再遇到攻击祖国的情况我还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2008年底,4.13大型集会被列为“2008加国华社十大新闻”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2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4.13”之后王家明的思考
集会结束,王家明回到多伦多。连日来一头扎进4.13集会活动,许多琐务等待他处理,同时又要做回中国的一切准备。
国内这边,中国华侨博物馆的黄馆长早在此前就关注了一系列藏独事件,那几天,他从媒体上看到渥太华4.13集会的消息,得知王家明是组织者,看到王家明在集会上宣读公开信的画面,很受触动。他认为这个集会在华侨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活动刚结束,黄馆长给王家明打电话:“这次集会有什么纪念物可以留给华侨博物馆吗?”王家明想了想,“有啊,给哈珀的公开信,还有横幅!”那条签满参与者名字的大型条幅蔚为壮观,多有意义!他立即把这条横幅装进行李箱,准备带回国。
16日飞机在北京首都机场落地。他住进华侨饭店,夜不能寐,深情总结了4.13。夜深人静时他奋笔疾书——
1. 团结就是力量。
2. 中国强盛,海外华人才能扬眉吐气,中国强则民族强,中国富则民族富,中国昌盛则民族昌盛,民族昌盛则我们海外华人才能挺直腰杆,扬眉吐气。
3. 海外华人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 爱祖国,也爱我们的居住国。
5. 海外华人要当好平民大使,做东西文化友谊的传播者。
当天,王家明在北京将给哈珀总理公开信的正版以及数千集会者签名的大型横幅“祖国永远在我心中,奥运一定成功”赠送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中国侨联李祖沛副主席主持举行了捐赠仪式,黄馆长、时处长、老沙等十多人参加了捐赠仪式,李祖沛副主席对这件加拿大侨界的重大举措给予高度赞赏。他说,海外广大爱国侨胞在此次活动中为祖国、为侨界做了一件大好事,体现了“祖国安危、赤子有责”的精神与胸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有责任、有义务收藏与此次活动相关的物品,以此更好的反映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的情操。李祖沛副主席还总结了此次活动三个成功的经验,一是广泛团结各界侨胞,在同一个目标下,不分彼此地反映共同呼声;二是遵守居住国当地法律,合法合理的去反映华侨华人的诉求;三是从正面角度,从促进居住国和祖(籍)国两国人民友谊的目的去反映诉求。
黄馆长对王家明组织4.13集会深为感慨,“他做这件事没有任何国内背景,意味着他顶着太大的压力和风险,是对西方不公正报道的澄清和反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倡扬,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我们感觉这非常不容易,”黄馆长还补充说,“其实,王家明不是很有钱的人,也不是闲着没事做,他完全出于正义和爱国。”
这时,王家明还是电脑盲,对打字文档一窍不通。他趁在华侨博物馆捐赠条幅的机会,打算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帮他把4.13总结打印出来发回多伦多。他在办公室口述时,博物馆的王处长目睹了他讲述的全过程。王处长事先并不了解4.13集会,对王家明的了解也很肤浅,“通过这次集会,王家明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在我们这里引起极大轰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爱国行动,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支持,完全自发,自己出钱出力。”王处长印象更深刻的是王家明的讲述,“他的整个讲述没有间断,非常流畅,他的叙述本身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根本不用修改,当时我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我对他的崇拜和了解。从那以后,我经常向别人介绍王家明,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半年后,4.13余波久久不息。王家明却在认真反思和总结这一盛大活动。他列出了4.13的五点作用——
1.打击了藏独的嚣张气焰,取得成功经验,以后火炬传递到哪里,华侨就保护到哪里。事实证明,4、13之后再也没发生过奥运火炬被抢的事件。
2.哈珀政府从此不再对中国进行无根据的攻击、指责和歪曲。
3.4、13一个月后,5.12地震中,加拿大政府的捐款居全世界第二位,用行动来证明要与中国改善关系。
4.哈珀政府开始重视华人的声音,指示国务秘书要参加华人举办的每一个活动,多倾听华人的意见。
5.中加关系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4.13活动,更让张志刚重新认识王家明。他们曾在2007年中国侨联的海外青年会上海论坛上相识,但毕竟一个在多伦多,一个在渥太华。后来他们在人民大会堂被胡锦涛和王兆国接见时才第二次见面。4.13让他们频繁接触,张志刚进一步了解了王家明,他说王家明“很正直,很愤青”。张志刚明白在加拿大华人社区里,很多人有一种投机心理,海外华人有一个特点,不团结,为何不团结?因为私心,都想自己当老大,“而王家明在这方面坦坦荡荡,他自己出时间出钱,我对他非常佩服。自身堂堂正正,这很不容易。我们在4.13当天接受的捐款剩余一万多块,都给了多伦多。因为他们组织了那么多车,费用肯定很高。更由于对王家明的信任和佩服,短短的一周,能够搞到这么大规模,组织得这么好,没差错的活动,与他的能力直接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2-11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种声音       
整个活动,从酝酿到举行共十几天,时有一种另类的声音传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传达出自己对4.13以及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思考。这些不同声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善意的担忧、提醒,担心组织者受到来自异见人士和主流社会的刁难,比如参加集会后再提出入籍时是否会被拒绝等等。另一种则是公开反对和叫板,对组织和参与者恶意诽谤攻击,说他们“出风头”,是“为中共做宣传”。早在申请集会之初,几个比较熟悉张志刚的当地议员对他说:“其实你们不需要频繁地搞游行,在这里,游行的潜台词就是‘抗议’,好像让大家认为你们中国人心态很不平和。”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收到一封署名“拉姆顿珠.葛玛”的读者来信:《去渥太华游行示威有用吗?》。
很明显,这是一个藏族名字,她在文章中说,“我感到悲哀:藏汉关系闹成这样,大家还要齐聚非祖籍国的首都大闹一场,藏汉关系是中国内部的事,关加拿大什么鸟事…如果大家真把西藏看成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就要把藏人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其中也包括那些搞藏独的人…”
还有华人社区人士警告说:向西方主流宣示要讲清道理,必须将功课做足,讲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他说,可以理解加拿大华人的爱国激情,但一窝蜂地上也要当心其中夹杂的极端民族主义,若被人利用,最终反而会让中国政府在海外再次失分,并不得不为此买单。
4月12日,集会的前一天,一位网名为“换馒头”的网友在“独立评论”中发表一篇《加拿大华人社团的尴尬困境》。文章对4.13的几位组织者以玩世不恭的口吻一一调侃、戏谑,并质疑活动本身的合法性。来自万维网的一篇《写给参加4.13活动朋友们的公开信》中,则列举了年轻时的血气方刚,慷慨激扬背后的爱国感情,如火山爆发,如灼热的岩浆,之后一切归于冰冷。这位作者说,“今天的大陆人就是被扼杀掉信仰的,连信仰的内涵、真意等等早已经不知道了。没有信仰的人群,很难有信誉的保障。众多从大陆来的我们,大多失落了这个根本。”
文中在对中国政府大量攻击之后,说,“恳请所有要参加4.13活动的朋友三思,为了你、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加拿大未来…”
在一个自由评论论坛中,一篇《醒醒吧, 你们那几个人!》不主张用极端的语言来诋毁和贬低对方:“王家明先生有权利和自由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是拥护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还是支持加拿大政府,或者任何组织,别人没有权利干涉和诋毁他。就4.13集会来说,他们作为组织者得到了绝大多数华人的支持和响应,我欣赏他们的勇气能力和成功,如果你们几位也有本事, 尽管可以以任何名义发起组织和集会, 看看有多少人响应,多少人支持?也看看你们有多大的勇气和能力?如果做不到,就请不要以浅薄之心, 去贬低别人!”文章最后写到:
我的孩子很笨,但我绝不允许别人说他笨;
我的母亲很丑,但我绝不允许别人说她丑;
我的家很破,但我绝不允许别人破坏;
中国还很落后,但我绝不允许别人说她的坏话。
任何对中国有利的行动都是好的。
王家明先生,我为你骄傲!!!
文章后面的许多跟帖中,有一位网友写打油诗赠送王家明及所有组织者——
人经险地砺英雄,
世尚爱国传盛名。
周道如砥众望归,
大旗挥处皆“家明”。
落款是,“爱国倒成了有罪了,什么逻辑!顶王家明,好汉一个!”
有的网友说,“自己做的事情理直气壮,何必在乎那些人的大呼小叫,为王先生叫好。”
有个网友说,“中国人多的地方就是麻烦。”
还有一个跟帖说,“4.13集会总体上是一个亲中国的集会,去参加的人也主要是表达对奥运的支持对中国统一的支持。美国、澳洲、欧洲都有数万华人参加了类似的亲中国集会。民愤们组织的反中国的游行、集会够多的了。他们呼吸着民主自由国家的空气,吃着西方的面包牛奶,发着东方的牢骚,为了自己的私利和失意,编造谣言谎言,把自己的祖国描绘成人间地狱,到处是器官活摘、酷刑、娼妓遍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野蛮的人……以此来博得西方人的同情和支持。这些人的人格,体现得是那样的怪异,心理是那样的变态。在这些不满、抗议和烦躁的背后,深藏的是极度的自私,是心理的扭曲和人格的分裂。我倒想看看他们组织和发动的这些反共集会能得到多少华人的参与和支持?”
4.13虽然结束,但其巨大的影响犹如一石击起千重浪,强烈的冲击波久久不能平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2-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北大荒知青”
下乡,成为王家明青少年时期的主旋律。10岁时跟着父母下乡到香兰农场,很快父亲到上海接知青,于是他身边围绕着的都是上海和杭州知青,他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知青——此时别人是他眼里的知青。高中毕业来到海林农场,他成为一名小知青。
王家明有几种情结挥之不去:知青、英雄、爱国、立领服装等,知青是诸情结中最为浓郁之一种。知青情结甚至成为他思考一切问题的基点。
对于这一点,他经常对那些没当过知青的人说,“没下过乡,你不可能体味到其中彻骨的绝望、迷茫和荒诞,那种对未来不可知、不可控的耽缅……”
“在夹杂着憧憬、兴奋和依依不舍的哭喊声中,列车还是启动了。站台上送行的父母,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含泪告别,火车满载着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懵懂少年,驶向了一个又一个远方……”多年后,这个场景成为王家明经常闪回大脑里的镜头。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从此,一场持续了12年之久、至少1600万知识青年参与的“上山下乡”运动形成浪潮。这不仅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人生道路,也在未来数十年影响到了国家政治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变迁。几十年后,他们成为散发着理想主义气质的“50后”,这一批人在青春期所受到的心理冲击,构成了“现在中国”的一部分,懵懂的青春被罩上浓郁的政治色彩,就像那一时期的中国,陷入一片亢奋和迷乱之中,持续了三年的文化大革命仍在发酵,大学停止招生,工厂停止招工,中学里的少年们到处串联、游荡,组织各种革命“组织”,互相“批判”、“武斗”,挥洒着无处发泄的荷尔蒙。
很快,“回到城市”成为一股潜流。许多人都寻找一切返城的任何机会。1970年,暂停了数年的大学招生又重新开启闸门。但此前“凭分录取”的标准不再被执行,换之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其实,最重要的是看家庭出身。为了争取到极少的上大学的名额,每个家庭都在竭尽所能……残酷的现实,激发他们做出独立的思考。他们对往日那种灌输给他们的一整套的话语和体系进行了认真的审视。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比如,诗人舒婷在1980年写的诗歌《一代人的呼声》:“我决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回忆\我推翻一道道定义\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心中只剩下\一片触目的废墟……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代人不仅仅是“失落的一代”,也是“独立思考的一代”,一种政治关怀和责任油然而生。但只有极少数人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多年后,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深切关切,并未因整个社会的“重商主义”而消失。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青春期,让这代人产生了一种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特殊的“政治关怀”。 从此之后,这支庞大的知青队伍中,陆续出现了人们耳熟能详甚至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有的成了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学者,以及政治家。
这一切,在王家明身上得到淋漓的体现,4.13集会之后,针对少数人对他的非议,他以独特的回忆串起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吃尽人间苦、一个在国内不得志、被人剽窃工作成果、自认为廉政清高、想入党入不了、想当官又当不上、不被人欣赏、褒贬不一、充满争议的我之酸甜苦辣之路,扬短避长,不懂外语干外贸,不懂广东话却在广州工作,更不懂西班牙语,却在拉丁美洲创业,一个在农村十年的北大荒知青、一个“黑帮的狗崽子”、一个9岁就敢自己到松花江游泳、一个闯荡中国大江南北、一个在中南和北美洲做国际贸易,以6000美元起步、靠着挣外国人钱起家,一个要用母语外三种以上语言在拉美做生意,参加过30多届广交会的进出口知青商人,一个在五个国家、十个城市拥有自己的产业、一个可以同时去四个国家都叫“回国”的穷知青,一个到处打抱不平、天不怕、地不怕、朋友遍天下的知青民兵连长;一个可以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给小泉写信、给陈水扁写信、给哈珀写信、给马英九写信的爱国知青华侨,一个被朋友骗、被合伙人骗却越骗越好的知青“大傻瓜”,一个没有一技之长却又闯荡世界、在墨西哥地铁抓小偷、在哥伦比亚大海救小女孩、为伸张正义大闹巴拿马机场、特拉维夫机场、拉巴斯机场、路见不平教训侮辱中国人的委内瑞拉便衣警察、在巴拿马赤手空拳勇斗持刀歹徒、用威严震住了自称是阿拉法特秘书的枪口……这,就是我王家明,一个北大荒知青所走过的路。
无论在世界何地,“知青”二字总让王家明眼睛一亮。在王家明的人生版图中,“知青”成为《国际歌》一样的沟通语言。他对当过知青的人天然亲切,立即缩短距离。他在许多重大场合,在许多人面前,首先提供的身份就是“一个知青、一个北大荒知青”。他对知青身份的看重和爱护几乎到了一种痴迷和狂热,任何人对知青稍有微词,他会挺身而出与之论战,这几乎成为王家明知青情结的沉重或昂扬的独特注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2-11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英雄崇拜
王家明的英雄情结来自两方面,一是阅读,二是与生俱来的流浪气质。
王家明的阅读从小学开始,印象最深的是《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三国演义》。少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人书,后来小人书不过瘾了,就找到小说中译本,看过多遍,他说,“英雄的保尔眼睛不好,却那么坚强……”这对他日后顽强不屈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小学时流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欧阳海之歌》《雷锋》《林海雪原》《杨家将》等等小人书,王家明几乎能倒背如流。妈妈不让他读《红楼梦》,说这本书对男孩影响不好。王家明26岁之前没关注过女孩,保持着那个时代的保守和封闭。爸爸告诉他:“人的一生在政治上可以犯错误,犯了还可以改正和再起,但是,如果在男女关系和经济上犯错误,别人就会看不起你,就失去了再起的机会。”
王家明不认同自己的读书习惯,一目十行,一本书看第一遍,不愿再看第二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王家明说这是他特别致命的弱点,就像成年后做事经常虎头蛇尾一样。
他走了30多个国家,走到哪里都买书。他在多伦多的家里有一个大书房,在北京临时家里,才住几个月,书橱就满了。王家明的阅读有几个习惯,晚上睡觉前必须看书,否则睡不着。但他认为许多电视剧没营养,从来不看。
大量的思考和阅读使他与众不同。在委内瑞拉,华侨多为广东恩平人,他们只知道赚钱,很少了解自己的家乡。王家明成反而为恩平的“有心人”,经常让他这个东北人告诉恩平人:你们恩平出了哪几个名人,不要言必称山清水秀!那些在委内瑞拉不稀奇,比恩平还美呢,必须要介绍委内瑞拉没有的东西,要记住三个人:第一个中国人做到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和他的女儿唐闻生,她是毛主席的翻译唐闻生。
中国的第一个飞行员冯如。
美国的第一个女飞行员张瑞芬。
1996年,王家明来到在哈瓦那,耳边忽然响起儿时所熟悉的《美丽的哈瓦那》的旋律,他格外崇拜卡斯特罗,“能够在美国的眼皮底下战斗、美国对他奈何不得的硬汉!”
他在古巴见到一个头像。那是一个让他心头一动的肖像,一种清高的美,豪气迸射、英武逼人。王家明一眼之间被定在那里,有一种气息将他攫住。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成熟的脸庞上,布满刀刻斧凿般沉痛的表情,愁眉紧锁,坚定而痛苦,一双明亮有神又阴翳深沉的眸子,凝视着远方……他在古巴的大街小巷,港口码头,随处与这个头像不期而遇,这是头像主人最自然的表情。
起初他还以为这是年轻的卡斯特罗,后来他到美国,又多处见到这个肖像。回到中国,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许多文化衫上,到处印着这个肖像……王家明特别惊奇,卡斯特罗有这么“国际”和“流行”吗?
接着,他在拉美多地都发现这个塑像,同一神情,为什么这个人物如此受欢迎?为何拉美会崇拜他?王家明感到必须走近他。
很快,他明白这并不是卡斯特罗,而是卡斯特罗的战友——切·格瓦拉。这是一个以痛苦征服世界的人,同时,一眼之下也将王家明征服。
这个传奇的英雄,身后多年,一直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被誉为“人间的耶稣”“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完美的人”“浪漫冒险家”。切·格瓦拉曾见过毛泽东,出席过联大。王家明说:“他本来生活优越,但却追求一种高亢的精神生活,人一定要有理想,不惜生命,这是最让我望尘莫及的,我敬佩这种有骨气的人。”
他把切·格瓦拉的传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在他的阅读史上绝无仅有,那种热烈激扬的情绪,精神气质上的纯粹,困难中顽强的理想主义与流浪主义,那种狂欢与殉难……今天看来是如此陌生。切·格瓦拉深深感染了王家明,成为他的偶像。从此,他对切·格瓦拉服膺至极,“我与切·格瓦拉那么不同,我是为了个人奋斗才出国,而他拥有优越的生活,本人是医生,完全可以不奋斗,他之所以出走,是因为他的理想,永远孤独的命运感,这种为了理想去追求去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敬仰、膜拜……”王家明身上有着切·格瓦拉的血性、流浪与不惜身的气质。《格瓦拉传》是王家明迄今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如果机缘允许,王家明会毫不犹豫地追随切·格瓦拉成为一个革命者。
在王家明的相册里,有一张极为独特的合影,只有两个人,他和一位外表奇异的异族老妇人。之所以说这张照片独特,还因为它的背景是白宫以及偌大的广场,这个白色塑料帐篷位于白宫的正对面,如果从白宫出来,这个“景观”谁也躲不过。
这是他2011年游览白宫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上这个孱弱瘦小的老人打扮怪异,头上缠裹着一条暗绿色的头巾,上穿一件红白蓝条衬衫,下面是一条纯白裤子,赤脚穿一双棕色凉鞋,整个看上去颇显几分嬉皮模样。她的身后是一个用白色塑料布搭起的帐篷,周边竖着满是反战标语的大大小小的牌子,看似本·拉登面部实为小布什的画像,醒目地靠在一块偌大的牌子前。
王家明完全懂得那些内容——反战,顿时产生浓厚兴趣。他开始用英语与人交谈,老人一听他是中国人,高兴地对他说,“你来自中国吧,我有中文牌子。”一边说,一边从帐篷内变戏法似地抽出一块大纸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四个汉字“世界和平”,王家明和她共同举着这块纸牌合影留念。
原来,这就是世界最牛“钉子户”,已经在白宫门前驻扎了30多年。 “钉子户”全名叫康塞普赛昂·皮奇奥托,出生于西班牙,从小便成了孤儿,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去世后,18岁的皮奇奥托到美国寻梦。1969年,她丈夫应征到越南前线,谁知,此去竟成诀别。丈夫阵亡后,这个女人悲痛欲绝,从此,她加入了反战游行的行列。她一次次举着牌子,跑到大街上抗议美国政府出兵打仗,呼吁世界和平。
她用塑料薄膜和硬纸板在白宫门口搭了帐篷,日夜在那里举牌抗议。警察一次次动用暴力想把她赶走,这个倔强的女人不惜到美国最高法院,把联邦政府告上了法庭。结果,她赢了。虽然,赔偿金作为律师费付给了律师,她分文未得,但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判决:允许她在任何地方居住。
按照她的逻辑:白宫门口的马路不是白宫的,她当然有权利居住了。从此,她便堂而皇之地在白宫门前搭起帐篷,名正言顺地在那里“住”下来。她那小小的帐篷里堆满了反战宣传品和各种标语牌。
这个帐篷,更像宽阔、整洁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一块补丁,每天都在提示着白宫的门面,让白宫的主人和美国政府难堪。白宫附近草坪最常见的动物是松鼠,以及阳光,鸟鸣,绿荫……这一切,就这样与这座破败不堪的塑料帐篷以及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和谐在一起。据说每届美国总统都要忍受每天早晨皮奇奥托高举抗议标语的身影,不仅如此,还要派保安保护她的安全,让她持久稳定地享受抗议的权利。
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一颗人类的良心,引起王家明强烈共鸣。不断有人前来与老人寒暄、攀谈,她则不失时机地向人们递上各种资料,最后还要补上一句:“请上我的网站”。
这个世界被破坏着的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修复着。王家明跟她握手,用英语告诉她,对她非常敬佩,“支持你!”
现实生活中,王家明把对英雄的崇拜发挥到极致。2013年五一劳动节,王家明在广州,本来妈妈订好饭店为他过生日,这时朋友约他去河北易县的狼牙山。王家明大脑里立即闪出“五壮士”的悲壮情景。他说,“自己一生如果不爬上狼牙山会终生遗憾。”“狼牙山,我一定要来!”4月30日晚上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朋友把他接到狼牙山。
   这是一个仪式般的情结,充满对英雄的崇敬和祭拜。朋友们都乘坐索道上山,但王家明让自己一步步爬上去。同行者中许多比他年轻的,都跟不上他的脚步。来到五壮士跳崖的地方,他被一种精神震撼着,他庄严地敬了个军礼,“太了不起了!如果中国人都有这种精神,抗日时怎么能被小日本打成那个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2-11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缺口的苹果
王家明在北大做访问学者时,乔布斯正在全世界疯狂。这只带有缺口的“苹果”留给世人无尽的感叹与思索,许多人都在研究那只苹果为何不圆润完整,为何非要留一个缺口?
其实,王家明身上也有一个这样的“缺口”。
王家明经历了太多残酷,远不完美。除了常人经常给他的那些正面评价之外,他坦言自己易暴怒偏激,情绪化、不稳定、不踏实、虎头蛇尾,缺乏包容和宽谅,显得游移、不成熟……但他从内心极力留住那些人生中的美好,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就像安迪不顾一切冲进监狱长办公室为犯人们播放《费加罗的婚礼》: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样的人生瞬间,多么愚钝的人也会明白,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塞林格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成熟,对于王家明有着特殊的意味,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去思索人生的悲苦与酣畅。一个像孩童般天真和任性的人,一个疾恶如仇绝不迎逢的人,一个屡受伤害仍阳光灿烂的人,一个怀抱诗歌童话和啤酒的人……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历尽磨难,仍坚持己见。他勇猛而善思,即使在最为艰难的生存环境里,也从不忘记让自己做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正义与友情——这就是王家明渴望成为的本真的人。这样的人难免与这个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抵牾与龃龉。海德格尔说:“今天的人类已经难以和本真的自我相逢。”这大抵是世纪初人们的普遍写照,王家明偏要在冲撞中证明这一切。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缺陷显而易见,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钟爱他的芬芳。缺陷和弱点,架构起人生千般的滋味——即使再努力,也有无奈的时候。比如,个性是文人的必须,却是政客的大忌。英伦作家毛姆曾对前来求教的青年人说过一句话:“你具备作家所有的优点,却缺少作家必备的缺点,那就是偏激。”这话太损,却恰恰反证了王家明的命运。
是的,缺口使之生动。有了这个缺口,它就成了乔布斯的苹果,也是王家明的苹果,一只令人难忘的苹果,一只使世界改变的苹果。
不可想象,如果没有那对夫妇的背叛,没有内蒙古大骗局,没有X芝,没有……一切一切,风调雨顺,月白风轻,是否还有王家明如此的斗志?是否会有今天的王家明?
一个一生没有任何敌人的人,是不可想象的。是对手,造就了王家明。
这就是对立面的价值,也是这个“缺口”之于王家明的意义。

龙商名人
2011年底,王家明偶然从朋友那里得知自己成为“龙商100集”候选人。他找到龙商项目负责人张雷雷,这时他即将进入北大经济学院做访问学者,而张雷雷正在北大进修,即将结束,二人见面一聊,直呼“缘分”。
此前,他们互不相识。张雷雷也是黑龙江人,是世界创意经济大讲堂主席,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牵头,黑龙江省创意经济协会主编《龙商100集》,再拍成100集电视剧,这是一个具有极高政治性和权威性的项目。
张雷雷先生说,这本书定调很高,从文化兴国创意而来,对黑龙江的人文历史进行一次大盘点,让世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黑龙江,立志成为黑龙江政治经济的一部宝典,划时代的经典。
他们选择从黑龙江走出的各行各业100个成功人士,属于大范围大概念的黑龙江人。入选人员必须具有黑龙江基因,是从黑龙江走出,不一定籍贯在黑龙江,但必须曾经在黑龙江学习、工作、生活过,有过黑龙江渊源,受黑龙江基因和人文因素熏陶,是目前所在行业的精英。这100个人物限制在当代,这个创意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因此成为黑龙江政治经济生活中极具影响的事件。
他们为此成立了一个调查团队,每个人的资料来源比较广泛,保证每个人以正能量亮相。在几千人中选出100个人,历经三年,他们要让时间验证,这100个人保证在三年之内没出现任何问题,经过严格筛选、甄别,经得起推敲和锻打、考验。
这100个人分为十组,每组以一个商数命名——“龙商”不是“商人”,是“商数”,分别为智商(IQ) 篇、情商(EQ)篇、逆商(AQ)篇、德商(MQ)篇、胆商(DQ) 篇、财商(FQ)篇、心商(MQ) 篇、灵商篇。
而每组的10人要在30人里反复遴选,“一度,都选得心疼了,因为即使这30个人中,也是顶级优秀,舍掉哪个都不忍。”张雷雷说。
当张雷雷看到下属报来王家明的材料,顿时眼睛一亮。他们研究他的材料后,认为他可以作为海外代表。“王家明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国,属于国外的华侨领袖,完全符合这100个人的选择标准——领袖风范,所以我们把他归入第七集——‘心商’。”张雷雷说。
《当代龙商100集》中对“心商”的解释是:维持心理健康,调试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在心商这一组,入选的人物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钱运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外交部长、北大荒知青王毅;神七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少伯;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刘春华;加拿大著名华侨北大荒知青王家明;水稻之父——北方水稻科学技术协会水稻专家徐一戎。
李晓华、张茵、周小川、姜昆等知名人士分别位于100个人中的另外九个商数小组。颇有意味的是,这100个人里,有一个以色列总理奥尔博特,犹太人。此人1945年生于以色列北部的宾亚米纳地区,他是原居中国哈尔滨犹太人的后裔,其祖父1917年移居哈尔滨,并一直生活在那里,去世后被安葬在哈尔滨犹太公墓。他的父亲在哈尔滨长大,1932年迁居以色列。他曾回哈尔滨扫募,把自己看作哈尔滨人。
王家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荣幸地成为黑龙江省的100个精英之一。这些年他在国内包括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无数,只有这次,家乡人给予的荣誉,他格外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2-11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点滴

王家明像所有男人一样,爱好汽车、旅游、摄影、唱歌、游泳、滑冰、跑步、爬山……
他还喜欢收藏。这些年他游览了3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收集了许多“宝贝”: “真正昂贵的古董需要实力,我的藏品都是复制品,收藏的只是一种文化。”
在多伦多的家,走廊里放了两个大货架,还有一樽一米高的毛主席铜像。
    王家明把形形色色的藏品布置得很艺术,他还喜欢在所走过的国家买下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比如圣母玛丽亚的护身符,耶稣上绞刑架的照片等。他在耶路撒冷的死海装了一瓶水,这瓶水跟着他辗转多个国家,后来一直放在多伦多的家里,每每欣赏,总感到特别的意义。
虽在海外多年,王家明一直保持着饮茶的习惯,而不太接受西方的咖啡。由于对切·格瓦拉的崇拜,他甚至爱上切·格瓦拉父母曾经栽种过的马黛茶,每次去拉美都要带回许多,自己饮用也分送亲友。
闲暇的时候,他最喜欢的曲子是《毕业生》的主题曲《斯卡布罗集市》和俄语原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经常一遍遍地听。王家明还有一个不错的歌喉,在许多场合以及与朋友的KTV里,经常激情献唱。他的几个经典曲目是《我是中国人》《把根留住》《中华民族》《我的祖国》《同一首歌》等老歌。
王家明一生,没贫穷过,也没有富裕过,他有一个遗憾是没做到亿万富翁,“如果做到亿,就会对社会贡献更大。”他是反对物质主义的人,从不大手大脚花钱。他坦陈自己“坏事坏在两个方面,一是嘴,二是性格,这两个方面使人生受到重大局限。”时而时尚前瞻,具有进取意识,也经常怀旧、暴躁,显得情商欠缺,甚至陷入“横柴入灶”的情境。
平时征战生意场,大起大落,但日常中的王家明又是出奇的细腻。他保存的资料连女人都叹为观止。从百天照片、团费证明、录取通知书,到结婚时宾客随礼的大红单据,甚至在广州工作时购买机票的介绍信都完好无损。平时喜欢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无论走到哪里,那个沉重的大黑包都背在身上。
2008年之前,王家明还是电脑盲。他在1991年出国时,国内的电脑远没普及,而在巴拿马和委内瑞拉,电脑都是西班牙文,是由秘书操作的。移民加拿大后也没有中文秘书,自己想写文章到处求人打字,感到极不方便。这时,他又明显错过了国内普及电脑的时机,只有自己补课,经常追着两个女儿学习操作和打字。不过,一年之后,他对使用电脑已经运用自如了。
作为男人,王家明自有一种对美女的独特欣赏,但他也非常喜欢与那些美男子交往。他走南闯北,交往的男人中具有相当一批绝世美男,在他口中,这些人个个仪表堂堂,堪比邹忌,王家明每每形容他们,总是一副眉飞色舞。他坦言,一生就喜欢跟那些面貌清朗、大气开阔的男人交朋友,而尽量规避那些形象与内心狭隘委琐、气量狭小、唯唯诺诺的男人。他身边相交的朋友无论政界领导,还是生意伙伴,甚至一起聊天的酒肉朋友,个个豪爽粗犷,玉树临风。他坦陈,害过他的那些男人都形容猥琐,在他看来,无论高矮胖瘦,都不屑与之交往。
王家明对孩子的喜爱超乎常人。王家明说,如果政策允许,他想拥有十个甚至更多的孩子。
有一张立娜出生四个月时的照片,王家明坐在沙发上,把老妞放平在腿上。那张照片的瞬间捕捉得很艺术,王家明一脸笑容地看着怀抱中的老妞,而四个月的老妞竟如大人一般,黑黑的眼仁,胖嘟嘟的脸蛋,张着小嘴,善解人意地笑着与爸爸对望。这是王家明十分珍爱的一张照片,经常把玩欣赏。平时一脸严肃的王家明,一提起孩子,特别是他的宝贝女儿,脸上立即铺展开轻柔的线条,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婴粉。

语言的天空
王家明自称没有语言天分,在学校里学俄语,十分抵触,那时俄语给他留下并不美好的印象,“缴枪不杀”“打倒新沙皇”“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等口号。联合收割机叫“康拜因”,女性的连衣裙叫“布拉吉”,等等。至今这些短语他能用俄语流利地说出来,那时他不想学俄语只想学英语,但没老师,也没英语课。
他就读的大专,刚从中专变大专,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没有开外语课,王家明一直遗憾。但他此时已经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自己业余悄悄学习英语,对着收音机背单词。那时的校报上,表扬王家明时,总是提到“每天早晨锻炼身体、学习英语”。
进到外贸是个偶然,他发现自己因外语被歧视,那些学外语和学经济的同事非常受重视,但他这两样都外行。到广州工作他必须用外语了,因为结汇和信用证全部都是英语,一些外语出身的同事太“牛”了,他有时问人家也不爱理他,逼着他自己一定要学习。那期间也曾零星的报班学习,直到吴局长想带他去美国,但因英语卡壳,对他感受到巨大触动,才到暨大脱产学习。出国之后,无论工作和生活,除了学习常使用的西班牙语,他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
王家明到广东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广东话,想学却不得体。他发现北方人讲广东话难听极了,他在办公室一说广东话全办公室都笑他,自尊心让他不敢再讲,他发现许多在广东几十年的北方人根本说不成广东话。到广州一年后,他全部听懂了广东话却不轻易开口。他记得自己出过一个大笑话,有一次乘公共汽车,踩了别人的脚,却用广东话说“姆乖”,至今他一直念念不忘“这个丢人事!我当时以为‘姆乖’是‘不好意思’,谁知却是‘谢谢’。”
出国后,身边简直就是一个小广州,况且这里没人笑话他。如果碰到的人听不懂国语,只能讲广东话。他掌握一个技巧,如果对方是“正宗”广东人,他讲出来对方会笑话,他则不讲,而在委内瑞拉,那些恩平人连广东话都勉强,只能说家乡土话,王家明则大胆地讲广东话,在他们面前他的广东话流利极了。国外多年,他已经能够自如切换语言,比如他知道某人讲西班牙语或英语,见面就自动切换。
西班牙语的学习艰难而有趣。华美公司为他配的翻译富兰克林是广东华人第二代,精通英语、广东话和西班牙语,平时他们之间用广东话沟通,偶尔讲英语,英语讲不通就讲广东话,交叉进行,总能说明白。富兰克林顽皮刁蛮,有一次他教秘书说广东话,把“吃饭”说“做爱”这样的骂人话,本意是搞恶作剧,被王家明臭骂一顿
他跟富兰克林一句句学习西班牙语,后来富兰克林偷东西被炒掉,又请了一个黑人克丽斯帝娜。她会讲西班牙语和英语,为了锻炼英语和西班牙语,他深一句浅一句地硬讲、模仿。在拉美一年之后,基本语言都能沟通,两三年后能够应对生活和生意了,但阅读和书写还有障碍。王家明的一个朋友甚至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下班后学习1-2小时西班牙语,他们又能说又能写。
跟广东人做生意就讲广东话,跟秘书司机讲西班牙语,遇到英语和西班牙语都可以讲的人,王家明就对他讲英语,王家明做生意是操着母语之外的三种语言,“必须精确,把价钱说错,就惨了。”这么多年,王家明在生意方面没出一个差错。他报价、写支票都是用英文和西班牙文,进出海关也是用这两种语言。“我虽然不是很聪明,但在那个独特的环境中,我的适应能力蛮不错。”
有时国外来人,分别懂英语和西班牙语,怎么办?他分别与其中一方讲西班牙语或英文。比如来了一个美国人只会讲英语,而当地人只会讲西班牙语,他们彼此之间不能沟通,王家明则成为桥梁,在西班牙语和英语间来回翻译,锤炼得娴熟流利,这是在语言上遇到的艰难而又有趣的一件事。这个优势,成为他做生意的常态。
有一次他与一个本地华侨拜访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与中国驻委商务参赞一起聊天,呵呵,那情景,有趣极了:三个人讲三种语言,王家明对华侨讲广东话,华侨对商务参赞讲西班牙语,王家明与参赞讲普通话。
那时,只要是国际贸易方面,他的英语和西班牙语词汇量都够用,日常生活也没问题。但深入到宗教等专业领域,则显功力不足了。
也偶尔出现语言误会,比如“斗拉斗”,是巴拿马的一个社区名字,而对方听成“诺达柳”,这是公证处,发音接近,朋友到公证处去找他,他到“斗拉斗”去等朋友,一些误会难免。
多年后,王家明在多伦多与一帮朋友聊天,手机响起,他接听,朋友们忽然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王家明,只见他一改平时的英语和普通话,与电话另一端说起一种古怪的语言,朋友们在一旁惊讶地听着,不知所云。放下电话,朋友问他讲的是什么,他告诉朋友们,这是委内瑞拉的一个从前的生意伙伴打来的,他们只能用——西班牙语,交谈。这位朋友投来敬佩的目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3 2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