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458|回复: 4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五) 大学堂里的教授们(黑龙江)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1-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1-1-23 11:11 编辑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五)
   大学堂里的教授们(黑龙江)

   “文革”后期,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文革结束后,各条战线都进入恢复时期。为了迅速恢复教育秩序,一大批老高中的知青被抽调回城短期培训后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1970年后采取推荐、考试等方式招收了一批工农兵学员;1977、78年恢复高考,又有一批知青步入高等院校。毕业后,相当一批人出类拔萃,留校执教,有的继续考研、出国深造,有的成为博导、教授,有的成为个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的成为国家各名牌大学的校长书记、掌门人,桃李满天下,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发展、振兴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北大荒知青成为大学堂里的教授、学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由于教育界的两院院士、大学校长书记们、清华北大的教授们等已独立成篇,在这里就不再列入。
   由于大学堂里的教授们人才济济,数量众多,只好按京津沪黑和其它分篇编辑。这一篇为黑龙江篇。
   耿永常,男,1951年11月17日出生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原黑龙江省呼兰县),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土木工程施工学科组长。
1968.11-1970.11, 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一营二连知青;1970.11-1975.04,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学生;1974.05-1975.01,哈尔滨建工学院一系地下建筑专业教师;1975.01-1976.01,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专业进修教师;1976.02-1989.08,哈尔滨建工学院地下建筑专业教师;1989.09-1995.0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教研室;1993.07-2001.07,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09-1999.09  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设计理论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光远院士;1999.09-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学科组教师;
   兼任中国岩石力学学会地下空间分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人防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核心期刊《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委。目前主要承担地下空间规划与建筑、地下结构、地下防护结构等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曾负责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省部级课题等多项研究项目。参与了国内几十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承担过国内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大型地下工程项目的规划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性评价。目前主要参与的是哈尔滨轨道交通一号线地铁隧道变形及地下结构近接相互作用及影响研究、地下公路、越江隧道、湖底地下车库等设计及结构变形影响研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优秀图书一等奖一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11项。培养硕博研究生10人。

   鞠晓峰,男,哈尔滨知青,1973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
   1973.09 –1978.02,哈尔滨市原种繁殖场下乡知青;1978 -1982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工学学士;1982.01 – 1986.06,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系助教;1984 - 1986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助教班,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1986.07– 1988.07,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教研室副主任,讲师;1988.08 – 1991.06,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任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讲师;1991.07 – 2001.09,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管理学院教授;1996-2002,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2001.10 – 2005.01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5.02 – 2009.05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2006.09-2006.12 英国萨尔福德大学 哈工大管理人员进修项目;2009.06– 2010.08,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管理学院教授;2010.08 – 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管理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专顾委委员。
   王伟,男,1957年生,哈尔滨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现任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1974-1978 黑龙江省兰西县红卫公社东方大队知青;1978年-1982年,就读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力学师资班;1984年-1987年, 就读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1998年-2001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1982-2000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2000-2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
   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结构振动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振理论与计算软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合作访问研究。主要承担结构力学、非线性结构力学和有限单元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力学”主讲教师,黑龙江省精品课程“有限单元法”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教育部优秀教学团队成员。编著、主编和参编教材7部。近年主要从事木结构抗震、抗风、抗暴及可靠性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52名,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7名。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
2004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王铀,1954年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黑龙江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天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加工技术、自组装技术。现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等职务。
   1974年入哈工大学习;1985-1989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专业(学士);1989年获哈工大工学博士,199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任北航教授;1994年-1995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任访问教授;1994-199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应用化学系 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1995年-1997年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原国家标准局)任客座科学家。1997年-1998年在美国南方公理大学任高级研究员。1998年-2000年在美国纳米材料集团任高级工程师兼项目经理。1997-2000 中科院化学所 高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专业(博士);2000.9-2001.12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高分子系 博士后;2001年至2004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任访问教授;2004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哈工大,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3-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副主任;2005.8-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教授;2006.4-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博导
   谈和平,男,汉族,江苏无锡市人。1965年9月-1969年3月,上海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学习。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1969年03月—1973年09月,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爱辉县爱辉乡插队;1973年09月-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1976年10月—1978年09月,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西岗子发电厂,技术员;1978年10月-1980年12月,哈工大热能工程学科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由教育部选送赴法国学习;1988年4月回国;1989年获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12月起,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98年8月—2011年0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5年07月—至今,航空航天热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起任哈工大教授。
   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作者),2011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
   主要任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第五届、第六届学部委员(第五届:工程技术一部;第六届: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工程热物理学报》、《宇航学报》编委;美国传热学杂志: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编委;国际传热传质联合会科学理事会:the Scientific Council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eat and MassTransfer,中国委员;目标与环境光学特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蔡江新,男,1948年生,哈六中1966届老高二学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教授,原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系总支书记。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49团(尖山农场);1979年调入哈工大(原哈尔滨建筑大学);1980年-1985年,就读哈工大夜大,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4月17日入党;2008年退休。
   在校工作期间,参与组建计算机应用系,任系总支书记,并承担4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2002年,被省建设厅聘为省建设信息技术与计祘机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在职期间发表论文多篇,专著1部。

   林建群,男,汉族,1950年5月生,天津人。天津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博士导师 公共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油画艺术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美术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2团(旭光农场)电影放映队兼美术宣传;1973-1976年,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系学习;1980年,四川美术学院师资进修班学习;1976-1995年,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系教师、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95-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
   游宏,男,1948年生于上海,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教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理学院院长。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十分场,曾任机耕队统计员;1973-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1976年毕业后分配回农场中学任数学教师、政治处宣传干事、“五七”干校理论教员;1978-1981年,毕业于东北师大数学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2-1986年,东北师大数学系讲师;1986-1990年,东北师大数学系副教授;1987年6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1990-1995年,东北师大数学系教授;1992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吉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荣获第二届国家及高校数学名师奖。
   中国数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数学会秘书长,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统计学学科组成员,美国《Math. Review》评论员,《应用数学》编委会编委。

   武高辉,男,1955年3月出生,齐齐哈尔知青,1973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是国内最早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学者之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3年10月-1976年6月,下乡到齐齐哈尔卫东青年农场,曾任副场长;1976年6月-1978年2月,齐齐哈尔房产水泥厂 团支部书记;1977年-198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学科获硕士学位;1985年4月-1987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副主任/讲师1987年11月至1993年3月,日本千叶工业大学 研究员;1990年-1993年,获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4月至1993年11月,日本精密铸造公司研究员;1992年-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副教授;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8月至1998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98年6月至2005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2005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所长2011年6月-2013年11月,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兼任: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获奖情况:1999年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3年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2005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6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合作,排名第三十一,材料界唯一);2011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八,材料界唯一)
   自少年开始习武,武术七段,师从中国十大武术名师李文彬,为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传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术协会会长。著有《尚派形意拳械抉微第二辑》,《尚派形意拳械抉微第三辑》。

   吴隽,男,1958年9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知青,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工大工商管理学教授
   1976.7-1979.9,绥化红旗公社知青;1979.9-1983.7,沈阳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本科;1983.7-1984.10,哈锅工艺焊接工程师;1984.10-1992.6,机械部哈尔滨中德焊接技术培训中心;1991.9-1994.11,哈工大MBA 硕士学位;1992.6-1993.7, 哈工大机工厂;1993.7-1994.12,省振华司法经济鉴定事务所副所长;1994.12-2006.12,哈工大企业管理副教授; 1996.3-2002.2,哈工大博士学位;2006-今,哈工大工商管理学教授。

   尹海洁,女,蒙古族, 1958年3月生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肇源县人,哈尔滨知青,1975年7月参加工作,民盟盟员,博士研究生文化,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南岗区政协副主席。
   教育经历:1978,9-1982,7,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电子专业本科;1983,9-1984,7,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高校教师进修班进修;1986,9-1989,9,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2-1998,10,日本大阪大学人间科学部社会学专攻进修;2001,3-2006,5,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1975,7-1976,9,黑龙江省宾县胜利公社插队;1982,7-1988,7,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助教;1988,7-1994,7,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1994,7-2004,7,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社会学系副教授;2004,7-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2006,12-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学带头人;2009,2-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2009,4-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任职:2006年9月至今担任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协副主席。1997年至今担任南岗区政协委员。2011年至今中国社会学会理事2010年至今黑龙江省社会会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至今担任黑龙江省经济调查研究会常务理事;2010年至今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民盟委员会副主委。
   荣誉称号:2007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006年12月,哈尔滨市南岗区优秀政协委员;2005年1月,哈尔滨市南岗区优秀政协委员。2008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参政议政特别贡献奖。
   刘松茯,男,1954年生于呼兰,哈尔滨知青,清华大学毕业,哈工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博士,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0-1983.7清华大学建筑系 学生1986.9-1989.12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硕士研究生1997.9-2001.7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1983.8- 1988.9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助教;1988.9- 1996.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 讲师;1996.9-2002.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2.9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2004.4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4.5-2005.5 英国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 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200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当代西方建筑思潮课程改革研究》成果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所授《外国建筑史》课程200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2008年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中外建筑史》之外国建筑史主讲教师;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焦光虹,男,哈尔滨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曾任场部中学教师,后被招工返城回哈尔滨,在化工机械修配厂当铣工。恢复高考后上大学,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现已退休。

   李建华,男,上海知青,1966届老高三毕业生,1970年4月12日下乡到黑龙江省黑河张地营子公社二队,曾任高级中学数理化教师, 1977年首次高考,他的考分很高,因制度原因被卡住没有放行,1978年再度高考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一年后因成绩优异跳级到77级,1982年1月毕业后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

   李晓霁,女,1958年6月生,辽宁盖县人,哈尔滨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民建会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注册建筑师。黑龙江省建设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住宅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付会员、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会员,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评审专家。
   1975-1978年下乡知青;1978-1982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2001年哈尔滨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哈尔滨市住宅研究所)助理建筑师、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设计所所长。设计大量民用建筑,参加设计竞赛获得建筑设计金、一、二及佳作奖项。1984年霍英东香港培华基金会“全国室内设计培训班” 结业(深圳)。1993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曾任三届民建哈尔滨市市委委员;1996年-2000年哈尔滨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毕业;1999年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
   2001年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发公司及发展计划处兼任总工程师职务,为学校的建设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建筑师、副教授。讲授《建筑史》、《高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选型》、研究生课《建筑技术与艺术》,制作大量多媒体课件,每年根据获得的新的资源及课堂反馈不断的完善课件。二次被学生评为“优秀主讲教师”候选人。
2003黑龙江省建设厅,黑建科[2003]7号,为黑龙江省住宅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2004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2010年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评为院学生喜爱十个老师之一。
   杨玉顺,男,1948年3月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教授,原任哈工大能源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江滨农场)先后当过农工、班长、武装排长;1970年,被调到二师十团当作训参谋,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三年半;1973年,被推荐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7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江津工作,学习车工技术;1978-1981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历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工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学院党委书记、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主任。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学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近三十年来,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和工程热力学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编写教材四种,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三十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和省级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十余项。

   于龙川,男,哈尔滨六中毕业,哈尔滨知青,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
   1983年在山东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在瑞典Karolinska 研究院获得医学科学博士(Medical Science Doctor);1987-1989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3-1995,和1997-1998年在瑞典Karolinska 研究院生理学与药理学系作访问学者;1999-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作访问学者。
   回国后在1996年组建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建立了脑内定点给药,细胞外多管微电极记录和给药,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荧光组织化学,细胞培养,痛觉行为学测量,Morris 水迷宫,位置偏爱反应等有关的实验方法。

   张毅刚,男, 1953年11月出生,鸡西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学带头人,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教研室副主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省教学名师。
   1969.6—72.5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1972.5—74.7鸡西师范学校化学班学生; 1974.9—78.1 鸡西市第7中学教师 ;1978.2—82.2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本科学生; 1982.3—84.8 鸡西矿务局工学院教师 ;1984.9— 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1.10--至今哈工大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教研室副主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2000.8--至今 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教授;2004.3 ,哈工大教学带头人。
   参加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20余人。国家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课程负责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于捷,女,哈师大附中1966届高三毕业,哈尔滨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苏家店农场,历任农工、饲养员、中学教师等。现任哈工大焊接研究室焊接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赵金楼,男,1957年生,河北黄骅市张孙村人。黑龙江省勃利县知青。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经管系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军工)经管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导师,船海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
   他不满三岁时就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到黑龙江省勃利县谋生。后下乡当知青三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读到博士,从助教晋升到教授,现为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委信息管理学科专家组专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曾多次参加在欧美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现兼任经济管理学院船舶工业管理研究所主任。哈尔滨子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其廉,男,1947年生,上海松江三中毕业,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原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1968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32团(北兴农场)14连,曾在连队学校任教;1978年3月高考入东北林学院学习;1982年毕业后又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原任机电工程学院教授,2007年退休。
   顾继友,男,满族,1955年9月生,黑龙江双城人。1974.8 高中毕业,双城市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博士)。教授,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津贴。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1974年8月-1978年3月,回乡劳动;1978年3月-1982年1月,东北林学院林产工业系木材机械加工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系获工学硕士。 1994年10月-1996年10月,在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林产学科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2003年8月-2004年2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高分子材料学研究室做访问研究员。
社会任职: 全国人造板与木材胶粘剂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粘接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林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组组长;《林业科学》、《木材工业》与《化学与黏合》编委。
   一直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系列低毒性脱酸树脂胶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对发展我国木材加工用合成树脂胶粘剂、提高人造板生产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EI级刨花板用DN-6号低毒性脲醛树脂胶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为SCI收录,6篇为CA收录。1995年12月-1996年10月在日本《木材学会志》上发表了4篇有关“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与其化学构造及固化机理研究”论文,为世界同行所关注,被省林学会评为一等优秀学术论文。“EI级干法中密度纤维板制造工艺研究”被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评为优秀论文。“苯基苯酚一酚醛树脂胶研制”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九五”重点教材《胶粘剂与涂料》。

   解保军,男,1958年5月生,哈尔滨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人文学院院长助理。现任哈工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
   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下乡不到一年,由于表现突出,被大队推荐当兵。从部队转业后,他又到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恢复高考后考上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哈工大,成为人文学院马哲专业的第一批专业教师,由此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先后获得出国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曾两度留学法国、澳大利亚。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很有前瞻性,是国内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问题的学者,并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张守健,男,汉族,伊春市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营造与房地产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75.8—1977.9 下乡伊春市美溪林业局兰新林场;1977.10—1978.2 伊春市美溪区第二中学代课教师;1978.3—1982.1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民建专业本科学生;1985.9—1987.7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1990.8—1991.1 黑龙江大学外语培训部 学习;1991.9—1992.1 四川外语学院培训部  出国前外语培训;1992.10—1993.10 荷兰WageningenUniversity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1.9—2006.12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生;1982.1—2000.6 哈尔滨建筑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施工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其中 1997—2000 兼任哈尔滨建工建筑工程总承包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哈建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总经理);2000.7—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营造与房地产系教授。
   社会兼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二届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水利厅科技委水利施工与造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咨询专家;《项目管理与建筑经理人》编委。

   魏绍毅,男,1969年下乡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五分场。原任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

   阎昌琪,男, 1955年生,哈尔滨知青,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4年,由哈尔滨市郊区农机修配厂被推荐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舰艇核动力装置专业学习; 本科毕业后,阎昌琪被分到上海工作。1978年,考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动力系78级唯一一个也是建系以来第一个研究生;198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1991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作访问学者;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1998年,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做研究工作。
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科学与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学会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学院教指委成员。

   杨玉洁,女,1950年1月出生,哈尔滨知青,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1980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并留校至今。兼任黑龙江省高校第五届哲学教研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逻辑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人生科学学会会员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校哲学课教学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讲的哲学课被评为2003年度黑龙江省级精品课并被推荐参加国家及精品课的评选。

   王述洋,男,1958年3月生,伊春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2003~2010),现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东北林业大学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及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林业机械领域和安全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黑龙江省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委员。
1975年6月-1978年2
月,黑龙江省伊春地区朗乡林业局知青、工人;
1978年3月-1981年12月,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
1978年3月-1981年
12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大学本科;
1981年年1月-1982年
1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见习教;
1982年2月-1987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助教;1983-1990年任校教工团委组织部部长;1987年9月-1993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讲师 ;1992年9月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9月-1995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 副教授;1995年9月-1996年2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正研究员;1996年3月-1999年6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 研究员;1998年9月-2002年6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4月20日被聘为“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

   王跃先,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下乡知青,中共党员,法学学士,教授,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助理兼文法学院院长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后一直从事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环境法学、自然资源法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2015年3月卸任校长助理。
社会兼职: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人大法制咨询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省、市普法讲师团成员。
   刘维彬,1951.12出生,汉族,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业主任。
   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八分场;1974.9-1977.7哈建工 建筑学专业学习;1977.7-1979.6 天津中国华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79.6-1985.9 黑龙江商学院机械系建筑专业教师;1985.9-1986.9 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86.9-1998.6 黑龙江商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1998.6-至今,东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主任。
   方桂珍,女,汉族,黑龙江省8510农场中学毕业,北大荒知青。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
   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2年毕业,分配东北林大任教;1995-1996年在日本岛根大学访学一年。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得黑龙江省模范教师。
   指导培养20多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3项,目前主持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1项、省重点攻关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发表论文70多篇。参编专著2部,林业院校重点教材2部,研究生教材1部。
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获东北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师任课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二次获得东北林业大学“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任全国高等院校林产化学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付组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工学会理事;中国木结构建筑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保护研究会委员;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林产化学与工业编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委。

   许正霖,男,1947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哈尔滨铁路中学毕业,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东北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任知青连队文书、指导员;1972年3月入哈尔滨师范学院政治系读政治教育专业;1974年7月毕业留校,任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员;1980年9月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主修《资本论》研究、经济学说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功课;1992年8月调至东北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系经济学教研室执教,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现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3级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由该教研室集体承担的两门必修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东北林业大学精品课(200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被评为东北林业大学优质建设课程(2005)。
   他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教学研究,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著述30余篇(部)。他是省高校本科通用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2)和省高校本科通用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他多次荣获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是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兼任黑龙江省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工作。
   
   孙丽萍,女,大兴安岭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1975年7月-1979年10月 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林业局知青;1979年10月-1985年6月 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教师;1980年9月-1985年7月 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本科 ;1985年6月-1991年9月 东北林业大学,助理工程师 ;1991年9月-1995年11月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师;1993年9月-1996年4月 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硕士 ;1995年11月-2000年6月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师(实验室主任);2000年6月-2004年8月 东北林业大学,高工、硕士生导师(实验室主任);2004年9月-2008年12月 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博士;2004年8月-2006年9月 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年9月-2009年9月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9月-现在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
   张晶,1958年就读于哈师大附属小学。1964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哈尔滨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9年到双城县插队;1973年被推荐就读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1976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1988年初被派往美国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大学英语研究生班进修学习;1999年年底归国后,一直致力于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的研究。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本科生开设了多门高年级课程,如:高级精读、八级听力、美国文化与阅读欣赏、跨文化交际,英美报刊选读及英语口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另外曾主编、主审及参编出版多本书籍。目前,每学年为本科生开设三门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两门课程。指导十多名英语专业硕士生,承担校省级课题三项。在紧张的教学工作同时,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教学科研活动。
   2001年负责并实践的黑龙江省立项课题“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曾先后获“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曾获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学工作者奖,获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学奖,一次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名师的称号。
   周国芬,女,哈尔滨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0团(江滨农场),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0.jpg
   李潮江,男,汉族,1949年7月生,黑龙江望奎县人,北大荒知青,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农学院牧医系畜牧专业毕业,大学文化。副研究员,现任东北农业大学纪委书记,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理事会理事。
   1968年10月至1974年11月,望奎县种畜场知青;1970年4月至1977年8月,先后在望奎“五七”大学兽医专业,双城农校兽医专业,东北农学院牧医系畜牧专业学习;1977年8月至1981年9月,东北农学院牧医系助教;1981年9月至1999年12月,东北农学院党委组织部干事,副科级干事,科长,副部长,部长;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省促农工作队穆棱市副队长;1998年11月至今,东北农业大学纪委书记;2004年2月至今,任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理事会理事。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2.jpg
   高群,男,1950年6月27日出生,汉族,哈尔滨市人,哈尔滨知青,1966年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文化程度,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现任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执行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独立学院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5年到1993年在哈尔滨炼油厂运销科工作任科长;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社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7年调哈尔滨石化集团储运公司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1997年至1999年到哈尔滨石化集团任总调度长兼生产营销处处长;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调东北农业大学校产处任党总支书记;2002年5月至2006年1月任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执行院长;2006年1月至今任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执行院长。期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独立学院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4.jpg
   刘德深,男,汉族,1948年1月生,山东齐河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北大知荒知青,1968年5月参加工作。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东北农学数学师资班毕业,大学本科,研究员。
   1968年5月-1978年3月,尚志县鱼池乡学校教师,尚志县亚布力镇公社文教组教师,尚志县亚布力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1978年3月-1998年11月,在东北农学院数学师资班学习,任东北农学院基础部教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东北农学院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东北农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行政机关总支书记;1998年11月至今,东北农业大学工会主席;2000年7月至今,任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总支书记,国际农业信息与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2年11月当选为中国教育工会黑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委;
   2004年2月至今,任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理事会理事。黑龙江东方学院理事会理事,黑龙江东方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6.jpg
   刘溯一,男,汉族,1972—1974年7月宁安市城东中学读书。北大荒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1974年7月—1979年3月,宁安市城东乡下马河村劳动;1979年4月—1982年12月,东北农学院兽医专业学习;1983年1月—1987年,东北农学院兽医系辅导员;1988年—1993年,东北农学院学工处处长;1994年——2000年,东北农业大学科发兽药厂厂长;2000年,任东北农业大学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东农兽药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4年2月,任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理事会理事。2011年任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魏湜,男,汉族,1956年8月13日出生,勃利县知青,1973年参加工作。现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3年-1979年3月勃利县杏树公社下乡知青,农业技术员;1977年考入东北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并留校工作,一直在从事农业科研与教学,曾任实验室主任、副系主任、农学院副院长;2006年博士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1998年至2009年3月曾任农学院院长。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厅“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它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0年获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称号。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15部。
   社会兼职:国家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组专家组专家;黑龙江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第四、五、六届省委省政府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农业组专家;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东北农业大学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作物生长调控方向首席专家。
   马凤鸣,男,汉族,1947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聊城,1966届哈尔滨六中高三毕业。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现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甜菜协会理事,东方学院兼职教授。
   1968年10月—1973年7月,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库尔滨农场)任战士、班长、宣传股报道员、新闻干事;1973年7月—1976年1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学习;1977-1978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进修。1981-1982年在意大利地中海农学院研究生班学习,获PostgraduateDiploma;1984-1987在南斯拉夫诺维萨特大学农学院,专攻甜菜生理,获博士学位。1997-1998年在日本茨城大学农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3-2004 在美国农业部寒地作物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76年1月—今,在东北农业大学工作,博士(1987)、教授(1993)、博士生导师(1995)、博士后设站学科、省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带头人(1995)、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作物生理研究方向首席专家(1996)、国家甜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0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2001,200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起)、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起)、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甜菜协会理事(2003起)、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2002)、黑龙江省省级领导直接联系的高层次人才(2006年)。《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编委(1993起)、《中国糖料》编委(1997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2)。
   期间先后到意大利、南斯拉夫、日本、美国进修和学术高访近6年。1991年获农业部“全国农业教育科研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奖励。
   主持完成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科研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排名第一)、主审专著2部、参编全国通用教材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校种植业学科群负责人;省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甜菜协会理事。

   刘元英,女,汉族,1954年2月出生,北京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植物营养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第九、十、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1968年6月22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8团(290农场)四连;1979-1982年,东北农学院学士;1982毕业后,在东北农业大学任教至今。
   其间,1984.7-1985.6在挪威农业大学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培训班,获得土壤学硕士课程毕业证书;2009.3-2009.9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2.02-2004.11,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黑龙江省盐渍土综合改良管理技术引进与示范”技术援助项目专家。2005年1月,被聘为黑龙江省肥料审定委员会委员。
承担本科生课程:植物营养学,承担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营养学,土壤生物化学,植物营养研究班讨论。2001年以来,共毕业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2名。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3名。
   2001年以来,主持国际水稻所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专题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农业部“948”项目子专题2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4项,哈尔滨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
   发表论文40篇余篇,出版著作3部。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2008年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第一名)、2009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200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3年,获得东北农业大学2000~2003年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2008年,获得黑龙江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2010年,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陈典,男,1953年8月生,哈尔滨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9.8~1974.7,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下乡知识青年;1974.9~1977.,东北学院园艺系学习;1977.8~1979.4,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技术员;1979.4~1983.12, 东北农学院,助教;1983.12~1985.12,日本国冈山大学,进修;1986.3~1988.3,日本国冈山大学,获得农学硕士学位;1988.3~1991.11,东北农学院,讲师;1991.11~1997.8,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副教授;1997.9~现在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硕导;
   社会兼职:哈尔滨市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
   科学研究上,“十一五”主持课题2项。“十五”期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其中主持1项,第3完成人1项。以葱蒜类蔬菜植物生物工程技术为研究方向,发表论文31篇,其中9篇属国内外著名学刊,论文内容均为生物工程技术在大蒜、大葱、分蘖洋葱脱毒苗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领域及其结果,在同类研究中属先进水平,为国内外开发该领域实用性生物工程技术奠定了基础。

   徐凤花,女,汉族,1954年7月生,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黑龙江科技厅畜禽粪便处理与生物有机肥料生产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政府特殊科技津贴获得者。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黑龙江微生物微生物学会理事,黑龙江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土壤肥料学会理事,农垦总局兼职教授。
   197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本科;1977年~2001年八一农垦大学教师;2001年~200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承担科研项目:原料与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大豆、水稻、玉米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监控体系的建设,沼气的低温产气与工业化利用技术,牛粪快速生物转化制备有机复混肥料技术与应用,多功能生物肥料示范,双城市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处理,牛粪的无害化处理与关键设备研究,微生物制品在绿色稻米中的应用,庆安绿色水稻种植科技示范,黑龙江省生态恢复与资源化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宝清县绿色水稻生物有机肥料科技推广项目,牛粪生物无害处理与有机肥料生产项目,绿色西洋参基地建设,寒区畜禽粪便快速分解微生物关键技术研究,发表论文16篇,出版著作5部。

   赵玉林,男, 1955年生,哈尔滨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饶河县。现任东北农大电气工程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经过5年努力,研制出具有自动稳压功能的配电变压器。

   过仕明,男,汉族,1959年3月出生,北大荒知青。中共党员,博士学历,研究馆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石场林场工人、教师;1985年 7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 9月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12月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85年7月—1999年12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辅导员、团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书记;1999年12月—2001年6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党总支书记;2001年6月—2007年11月哈尔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党总支书记;2007年11月—2011年11月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文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1年11月—至今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主要社会兼职: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黑龙江省文化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管理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理论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情报科学》编委。

   韩凤来,男,1946年出生沈阳苏家屯区,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九中,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总督学。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十分场,先后任农业连排长、食堂管理员等职;1972-1975年,被推荐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政治教育系学习;1974年6月-1985年9月,马列教研部主任;1985年9月-198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助教进修班;1987年1月-现在马列教研部。
   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四十余年,先后任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总督学等职;兼任哈尔滨石油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主任等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教材多部,主要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概述》等;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改革报》,《开发研究》等国家与省部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张震甫,男1956年1月18日出生,哈尔滨知青,现任高级工艺美术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执行会长。
   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省内30多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举办巡回讲学,并被”多所高校聘为特聘教授、督学,并被”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聘为特聘教授、督学,从事艺术设计各专业的教学,并带毕业班,毕业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人民公社插队知青;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毕业;曾结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州商业美术学院海恩斯教授培训班;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设计艺术奖评委会主任;黑龙江艺术设计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艺术学科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注册艺术设计师认证委员会主任;全国黑龙江大学生冰雕大赛(创始人)评委会主任
哈尔滨市广告公司设计总监;哈尔滨市实用美术协会秘书长;哈尔滨华兴企业集团建筑装饰公司总设计师;哈尔滨正大企业集团建筑装饰公司总设计师;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创始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展示艺术设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哈尔滨雅艺设计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奈波里(日本)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主要兼职:IFDA(美国)国际室内装饰设计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设计红星奖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第一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评委会副主席;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艺术顾问;中国—俄罗斯沙雕艺术大赛评委;黑龙江文艺奖(艺术设计专业)评委;黑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形象设计评审委员会主任;首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民间美术大赛评委;黑龙江装饰优秀施工企业优质工程评委会主任;黑龙江名牌标志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冰雪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新闻政府出版工程奖评委;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台标评委;黑龙江省招标局装饰工程招标专家评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采购办装饰招标专家评委;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台标评委.
获奖情况: 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出席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论坛 荣获“优秀论文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杰出管理十大成就人物奖;全国首批艺术行业优秀人才获“模范勋章”;首届国际中小企业(黑龙江)展区最佳总体设计奖(国家经委主办)主持92全国科技展交会总体设计一等奖(国家科委主办);主持黑龙江省政府农业开发综合展获总体设计一等奖;黑龙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设计家;黑龙江艺术设计界杰出贡献奖 ;黑龙江(建党80年)美术回顾展设计作品获银奖;首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民间美术大赛 特殊贡献奖;黑龙江首届装饰艺术作品展 特别贡献奖;哈尔滨太阳岛标识中标,被授予“太阳岛标识形象设计大师”
   教学情况:从事艺术设计各专业的本科教学,并带毕业班,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2014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刘忠武,男,1951年3月生于沈阳市,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师大体育科学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政协委员。
   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六分场,曾任总场球队队长;1977年考入哈师大体育系,任学生会主席;1982年1月留校任教,一直任职于哈师大,从事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及管理工作;1992年9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6年9月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被教育部聘为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3年1月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2003年3月任黑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1月被省教育厅聘为黑龙江省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 10月继续被聘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月被教育部聘为“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2005年5月被教育部聘为“全国十一、五”重点教材评审专家; 11月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近年来,先后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通用教材两部,编著一部,主审省编通用教材一部,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研究课题六项,现任教育部体育学科重点建设基地主持人。
   曾获国务院五部委学生体质研究奖,全国曾宪梓教育奖金“教师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优秀教师奖等,目前正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哲学、体育人类学、奥林匹克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训练学)。刘忠武教授被教育部聘为第三届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在2008年当选第四届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技术组副组长;2005年1月刘忠武教授被省教育厅聘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同年被教育部聘为评审专家参加了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工作。

   黄英,女,1956年8月9日出生,黑龙江省林口县知青,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教授,硕师生导师,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正处级调研员。
   1976.6---1978.3  黑龙江省林口县亚河公社下乡知青;1978.3---1982.1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政治系学生;1982.1---1994.9  黑龙江省物资学校教师;1990.9---1993.7 东北三省党校研究生班学生;1994.9---2002.8 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副校长;2002. 8---2008.3  哈尔滨师范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2008.3---2011.10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赵庆日,男,朝鲜族,1957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萝北县人,萝北县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金融学科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曾任黑龙江新闻社记者、黑龙江新闻社经济部主任、黑龙江国际工程技术合作集团公司韩国分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系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1974.07---1978.02 黑龙江省萝北县红光村下乡知识青年、团支部书记;1978.02---1980.08萝北县第三中学教师;1980.09---1983.07 佳木斯师专中文系学生;1983.07---1984.01 萝北县团结中学教师;1984.01---1994.01黑龙江新闻社佳木斯记者站记者、副站长;1994.01---1995.08 韩国经贸信息(半月刊) 执行主编;1995.09---1998.06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06---2001.02 黑龙江新闻社经济部记者、主任;2001.01---2005.08 韩国牧园大学经营学院博士研究生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03---2007.06黑龙江国际工程技术合作集团公司韩国分公司总经理;2007.06---2008.03 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系副教授;2008.03---2010.08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10.09---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韩国贸易学会理事。
   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韩国经济人文社科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7项。博士学位论文获韩国全国优秀奖,被韩国国家电视台及韩联社、韩国主要报纸、各大网站广泛介绍和报道。在国际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李庭慰,男,1946年生,1966届哈六中高三毕业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后勤处供应股。高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黑龙江东方学院纪委书记等职。

   李原,女,1952年出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电子琴、手风琴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音协手风琴学会会长、黑龙江音协钢琴学会理事。
   1978年3月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七七级),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教授手风琴、钢琴、钢琴即兴伴奏等技巧小课、小组课和大课。
   著有著作《键盘基础教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著《实用手风琴曲100首》(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著《钢琴集体课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先后在《音乐周报》、《北方音乐》、《高教研究》和《艺术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中国音协手风琴考级曲目的几点想法》、《即兴伴奏与音乐感知能力》、《高师钢琴伴奏教学的几点意见》、《歌曲即兴伴奏简述》、《电钢琴教学的初步尝试》、《解决右手触键紧张的方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招生改革的重新思考》等数篇。编制传统、自由低音手风琴独奏曲集锦《春之声》CD唱盘(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2001年)等。
曾被聘为中国音协全国乐器考级委员会键盘专家评委,1999、2000年东北师大艺术类考生评委,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2010年、2012年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国际、国内手风琴艺术节等各级各类比赛评委。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和“园丁奖”称号。
   作为会议正式代表,出席了2010年8月1日-8月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2011年10月1日-6日在上海举办的第64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

   孟繁虹,女,1954年7月2日生,哈尔滨知青。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任声乐教研室主任、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音乐教育系任教。1996年——1997年自费到乌克兰基辅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修一年。1998年编《声乐练习曲》。1998年翻译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声乐套曲《童年》。发表论文《在乌克兰学习声乐》、《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解决高音》等。并参加编写教材。
   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获中国首届青少年演艺活动北京赛区园丁奖(2003年)。获中国首届青少年演艺活动园丁奖(2004年),隶属团体。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副主任 。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90.jpg
   于继胜,男,1956年10月生人,哈尔滨知青,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声乐分会会员。国际“贝利尼”声乐比赛评委。
   教育及工作经历: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学士学位;1982年,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1985年,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学习进修;1996年至今,任职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师大音乐学院教授。
   主要获奖:2006年国际艺术家音乐比赛成年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3年黑龙江省声乐(新人新作) 比赛专业组美声唱法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奖一等奖;2008年国际艺术家声乐比赛荣誉大奖;2000年黑龙江省文化厅首届全国有奖征文评奖一等奖;2008年国际艺术家音乐比赛优秀教师奖;2006年加拿大国际音乐比赛广州选拔赛杰出指导教师奖;2010年“玛利亚·卡拉斯”国际声乐大赛中国赛区黑龙江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年黑龙江省首届“学院杯”音乐舞蹈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5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奖二等奖。

   郁正民,男,1955年7月生于哈尔滨市,哈尔滨知青,1973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师大艺术学院理论教研部主任;音乐教学论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
   1973年1月,下乡知青;1978年3月,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 先后获“文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学术专著《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译著:《音乐基础知识程序教学》,发表论文50余篇,累计发表85万字;独立完成省教委八·五社科重点项目“音乐教育心理学课程创设”,主持省教委社科项目“黑龙江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史研究”;其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共6项。
学术兼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班 主讲专家;国际音乐教育学会 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 常务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
   张东滨,女,牡丹江市一中1966届高中毕业,牡丹江知青,1968年10月4日下乡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 宣传队的报幕员,也是北安农场的播音员。高考入哈师大艺术系,历任哈师大艺术系副主任、外事处长、成教院院长。黑龙江东方学院人文学部党总支书记。

   张国昭,男,汉族,1957年5月生,黑龙江省穆棱县知青,1975年7月参加工作,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哲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工会主席,
   1975年7月至1978年3月,穆棱县下乡知青;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82年1月至1984年9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干事;
1984年9月至1987年12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副科级巡视员;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2月至1991年8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办公室正科级巡视员;
1991年8月至1997年4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研究室《新向导》编辑部副处级巡视员;
1997年4月至1997年12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副主任、《新向导》编辑部副主编;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副主任、《新向导》编辑部副主编(调研员);2000年12月至2005年8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副总编辑;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工会主席;2011年1月至今,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工会主席。

   张毅,男,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2团(饶河农场),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校级名师。1994获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工作者 ,1999年9月任教授。现任黑龙江东方学院管理学部教授。

   刘世忠,男,1949年生,汉族,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曾任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纪委书记、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调研员。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7团(普阳农场)工程连。历任炊事员、保管员、驾驶员、八一农垦大学教师、系党总支书记、校工会兼职副主席、总务处党总支书记、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纪委书记、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调研员。
   刘志利,男,汉族,1957年生,北大荒知青。大学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历任8510农场教师、会计、计财科主管会计、副科长,牡丹江农管局商业局财务科科长、牡丹江农管局财务处科长、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财务处长、院长助理兼财务处长。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副院长。

   胡凡,男,1951年4月22日出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七星农场)74连;1978.10—1981.12黑龙江大学学习本科课程,获学士学位;1982.01—1997.10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任教;1984.09—1986.02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1994.09—1997.07学习博士研究生课程,获博士学位。1997.10—2003.08大连大学任教;2003.09—至今黑龙江大学任教
社会兼职: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2000年获辽宁省政府第七届社科评奖一等奖;2004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一届社科评奖二等奖;2006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评奖一等奖;2003年获大连市政府科学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大连市政府第八届社科评奖二等奖;2007年黑龙江大学社科评奖一等奖;2006年黑龙江大学社科评奖二等奖;2005黑龙江大学社科评奖三等奖;2006年、1992年获黑龙江省社科评奖佳作奖;1990年获黑龙江省社科评奖佳作奖;
胡子林,男,汉族,1947年8月生,哈尔滨六中1966届老高二学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库尔滨农场),曾任团部学校教师。1977年高考入哈尔滨电工学院(现哈尔滨理工大学)政师班,毕业后留校任教,社科部教授、马列主义教研部党总支书记。

   李国政,曾用名李国祥,男,汉族,1955年10月生于呼兰,黑龙江省哈尔滨人, 哈尔滨知青,1976年参加工作。教授,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省级名师,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
   1976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牡丹江农校农业经济专业大学班毕业。
   兼任教育部高职国土资源专业教指委委员、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牡丹江市生产力研究会常务理事。
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参编《经济学基础》、《农村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教材20多部。主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主持完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高职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途径的研究》、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关于提高高职农经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质量问题的研究》等教研课题。
   主持完成《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研项目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教研项目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教育部农业生产作物技术专业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曾获得牡丹江市劳动模范称号,先后三次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系统记功授奖。

   林泽荣, 1949年8月生,上海延安中学毕业,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学院教授,研究世界中古史、史学理论、世界文化史。
   1969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4团(共青农场);1971年9月到16连学校任教;1975年调到团部中学任教;1979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1983年从哈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师专当老师,后来又考上哈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是哈尔滨学院著名的历史教授。2006年5月赴美国进行研修。
   主要社会兼职:哈尔滨市陶行知学会研究会理事
   2001年获“市模范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哈尔滨学院先进教师称号, 2003年获哈尔滨学院首届教学优质奖一等奖。
   刘德广,男,1964年哈尔滨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哈尔滨知青,1964年参加工作。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党总支书记、学生工作督导室组长。
   1964年在哈尔滨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放弃了优秀的学业,下乡到双城县农村插队;1971年被推荐到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74年回到双城县第四中学任教师,后调入县委组织部;1977年调入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院任教师、教研室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现已退休。
   陆占国,男,汉族,1954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担任本科《高分子材料》课程和全校型选修课《人.香气.环境》。
   1969年8月 -- 1973年9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红色边疆农场)35连;1974年9月 -- 1978年2月,回到家乡牡丹江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牡丹江市第15中学数学教师,年年都被评为市优秀教师,优秀团干部,也奠定了他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教师职业的根基。1982年2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2月 -- 1987年3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7年3月赴日本自费留学,一去就是15年;1992年6月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物质工学研究科有机合成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为止曾任日本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企画开发部研究员、日本テルペン化学株式会社新商品开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02年6月 -- 至今,教授,回国到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化学中心工作。
在回国的6年里,主持了5项各种科研项目,6年来,共申请专利二十项,获得专利证书6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部。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毛元青,男,汉族,1957年出生,哈尔滨市人,哈尔滨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现任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会计、企业ERP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哈尔滨市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会员。
   1975年~1977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4团(8510农场)化工厂统计;1978年~1981年,黑龙江商学院学生;1982年~现今,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主任、教授。
   逄守艳,女,汉族,1957年7月生人,籍贯山东。黑龙江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
   1975年-1978年插队务农;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1984年在东北财经大学进修统计;1984年任助教;1984年-1988年任讲师;1982年-1993年在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大学任教;1993年-1996年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祥证券公司做财务工作;1996年-2000年在黑龙江省财政专科学校任教;1998年-2010任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任教。2010年11月任教授
   主持完成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加(第二名)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加(第二名)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加(第二名)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厅局级项目若干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国A1级论文5篇;检索3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3部。

   任松跃,男, 1953年1月20日出生 ,上海知青,1970年下乡到黑龙江省甘南县插队。大学学历,黑龙江省省教育学院研究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影视创作、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指令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
   黑龙江省电教优秀工作者。
   三年半的农村锻炼,就是一个农民。后来上了师范,毕业后当教师,从公社小学到县城中学再到省城大学,中间离开大学七年多时间,可以说整个工作基本上都是从事教育事业,后近三十年主要从事影视制作、多媒体技术。
   2010年内退回沪。
   荣守范,女,1956年生,伊春市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现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综合试点专业(材料成型专业)和黑龙江省精品课程(铸造工艺学)负责人、教育部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佳木斯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4年下乡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场知青队,曾任团总支书记;1976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专业学习;1980年,毕业分配到佳木斯农机学校,开始材料成型教学与研究生涯。1995年、2004年,两次东渡日本,先后在新潟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深造和访问,在学习提高的同时,也与国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2005年,考取博士学位,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从原佳木斯农机学校到佳木斯大学,从原来的铸造专业到现在更为宽泛的材料成型学科,2014年9月,在中国铸造学会与中国铸造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铸钢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专题研讨会上,荣守范被大会特邀作关于双液金属复合铸造技术的学术报告,全面阐述了该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实际应用,受到国内同行业的极大关注,许多研究院所和厂矿纷纷要求洽谈合作事宜,奠定了荣守范及其团队在该领域的国内领军地位。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我们身边的张丽莉”优秀教师、省“群星闪耀黑土地”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市劳动模范、市“三育人”模范等称号。

   苏立强,女,1962年1月生,1978年854农场第四中学毕业,北大荒知青。现任齐齐哈尔大学教授、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
   1968.9—1978.7,黑龙江省854农场26连读小学、初中、854农场第四中学毕业;1978.9---1981.9,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生1981.9---1982.7,郑州大学学生;1982.9---1994.8,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助教、讲师;1994.9---2000.2,齐齐哈尔大学副教授、工业分析教研室主任;2000.3—2000.9,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访问学者;2001.9—2005.4,齐齐哈尔大学教授 、分析化学硕士生导师;2003.4,中国色谱学会理事(第四、五届)2003.11,日本新泻大学学术交流(一周)2006.3,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双语教学(两周)2005.5---现在,齐齐哈尔大学教授、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

孙金龙,男,汉族,1952年9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曾下乡黑龙江省北安农场。1978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同年分配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体育系工作。2000年晋升教授。现任体育系体操武术教研室主任。
近几年来承担主要课程有:健美操选修、舞蹈、健美。科学研究方向:大众健身方法与理论、时尚健身方法与理论。几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5 篇,国家级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3 篇。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共3本。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协健美操部副部长;齐齐哈尔市键美、健美操协会副主席;齐齐哈尔市舞蹈家协会任理事。兼任国家(国家)级健美操项目裁判。曾在 2001 年荣获黑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比赛最佳编排奖。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省市级健美操大赛,荣获团体第一名与单项第一、二名。

   孙名齐,男,汉族,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锦河农场)38连。原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电教部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音像录制制作、发行工作。

   田卫平,男,1956年5月出生于哈尔滨市,哈尔滨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3团(兴凯湖农场)25连,下过乡,种过地,当过乡村教师,做过书店营业员。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会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文联委员,黑龙江省十佳文艺工作者。
   1979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1983年毕业后执教于哈尔滨大学美术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先后任该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2000年5月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任副院长、教授、硕士导师;2010年3月辞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职务;2011年7月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兼职任艺术系主任。
职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油画学会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会长;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佳文艺工作者。

   王朗玲,女,哈尔滨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1团(853农场)任青年干事、一连副指导员。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教授。黑龙江东方学院教授。
   现任黑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并担任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学学会副会长等职。黑龙江省科顾委委员、哈尔滨市专顾委委员及省市多家媒体和企业的顾问。先后主持并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的重点课题研究。曾任全国百市县国情调查《安达卷》和西方经济思想库第二卷《增长·发展篇》的主编之一。《安达卷》获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增长·发展篇》获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最近几年,致力于旅游和区域经济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旅游业对扩大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贡献的理论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多项省级课题。近几年来,出版《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体制创新》、《黑龙江省农村致富的发展模式及其道路选择》、《市场向谁开放》等3部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写出对策建议、调研报告等百余篇。

   温殿忠,男,汉族,1949年4月23日生于讷河县,河北抚宁县人。齐齐哈尔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黑龙江大学敏感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8年10月下乡黑龙江省老莱农场,曾任六分场连长;1972年被推荐入黑龙江大学物理系;1975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并留校任教,历任讲师、教研室主任、物理系副主任、副教授;1987年在职学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硕士1990年,其发明的“民用限流自动报警保险盒”获国家专利,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9月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子工程系进修一年,被正式注册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气工程系特别研究生,回国任黑龙江大学敏感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教授。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出版专著《力学量敏感器件及其应用》;199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996年获评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
   取得应用科研成果12项,其中与黄得星教授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2DCM硅磁敏二极管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本人独立完成的黑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与设备获1989年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1990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列车偏载探测项目获1998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际专利1项。
   1998年被聘为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委员;1999年被选为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力敏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被选为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执委兼黑龙江委员会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学会常务理事、《传感技术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和《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委。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篇;独立完成的专著《力学量敏感元器件及其应用》和《磁敏感元器件与磁传感器》先后由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于逸生,男,1952年5月23日出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教授,中共党员, 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刑法学学科带头人。现任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市法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内委司法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6团(双河农场)科研站知青;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 留校任教后 赴西南政法大学进修访学,回校后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刑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历任黑龙江大学法律系教师、黑龙江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1992年9月晋升副教授;1997年9月晋升教授;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至今;2004年4月20日兼任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至今。
   主要社会兼职:兼任黑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政府法制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法律制度史》、《先秦法律思想史论》、《市场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相似罪名比较研究》、《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论朱熹的法律思想》和《春秋决狱》简析。

   伊永文,男,汉族,1950年11月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员,中国市民文学与都市社会生活研究,曾两次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年获得中国图书奖,主持过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科研资助项目。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库尔滨农场),曾任团宣传股报道员。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水浒学会会理事 黑龙江省食文化研究会顾问。
   2001年获黑龙江省政府科研成果专著一等奖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9年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其论著——《宋代市民生活》、《古代中国札记》,二书三次印刷达二万册。2004年末,又对两书进一步修定,题为《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到古代中国去旅行》,由中华书局于2005年1月、3月二次印刷一万一千册,并发往海外。在两书发行期间,《中国史研究动态》、《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书局《书品》、香港《凤凰》周刊及《北京日报》、《杭州日报》等二十余家报刊发表了对两书的评价。中国商网、中国图书网、搜狐、新浪、百度等十多个网站连载了这两本中华书局电子版的专箸。2006年1月15日,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还以伊永文老师的著作《到中国古代去旅行》制作了三集电视片,于春节前25、26、27三天连续播出。自1999年出版学术专著以来,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京梦华录笺注》于2006年8月出版,首次印3000册,当年销售一空,2007年3月中华书局加印4000册。此类在中华书局属于“高精尖”的书,在如此之短时间二次印刷,足以说明学术界对它的欢迎程度。正像当代著名学者傅璇琮认为《东京梦华录笺注》的出版“对学术界的一大幸事”。
   张相育,男1947年1月生,哈尔滨六中1966届高三毕业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原任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任化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黑龙江大学快乐艺术团团长。
   1968年7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库尔滨农场)12连,后任团宣传队队员;1977年高考入黑龙江大学化学系;1982年1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直到退休。
   主要从事材料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退休前在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任化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参与环科所的环评工作。曾两次赴日本新舄大学留学和作访问学者,并曾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中文与外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0多篇科研论文,出版过学术专著2部,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级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退休后在东方学院一直任学校的教学督导组成员,并讲授无机化学、分析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

   由莉颖,女,1957年生,后随父母到黑龙江省凤凰山农场。哈尔滨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现为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4年于黑龙江省泰来县63农场参加工作,曾任学校教师;1982年毕业于哈师大地理系,分配到黑龙江大学任教至今。
   学术科研情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及专著3部;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校管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及省教委项目3项;校管项目1项
   2005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一项;2005年获校教学质量奖。
   薛瑞兆,男,汉族,1947年2月生于哈尓滨市,籍贯山东省海阳县。1954年—1966年,在哈尓滨市读小学、初中、高中。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戏曲与宋金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1968年—1972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6团政治处宣传干事;1972年9月—12月,哈尓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学员;1973年元月—8月,哈尓滨市教育局干部;1973年9月—1978年2月,中共哈尓滨市委文教部干部;1978年3月—1979年8月,哈尓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生;1979年9月—1982年8月,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9月—1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进修生;1983年元月—1984年2月,哈尓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1984年3月—1987年4月,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校博士研究生会主席,获文学博士学位,被授予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及广东省高等院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87年5月—2007年8月,先后在中共哈尔滨市委机关、省直国有企业及经济管理部门任职,黑龙江金源物产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物资部优秀企业家、国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95年——2002年,哈尓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2003年迄今,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戏曲与宋金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王建中,男,哈尔滨知青,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锦河农场)。现任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

   杨彬,男,1955年生人,黑龙江省北安市人,北安知青,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留学校任教。现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夏却利,男,1948年7月生,哈尔滨六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赵光农场)。哈尔滨师大本科毕业,学士,原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授、信息技术系主任,黑龙江省成人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1993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获奖情况:1991年12月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1月数学教育学报“黑龙江省中学教学教师素质调查报告”;1993年7月东北师大出版社《计算机》(省高中教材);1995年4月哈工业大学学报“关于一个丢番图议程的解”1996年3月黑龙江省学院学报“中学教师自考办学模式研究”;1996年12月长春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应用》;1997年1月哈尔滨出版社《会计电算化》;1999年1月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科研二等奖“关于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计算机继续教育的研究报告”;1999年5月中国成人教育“计算机校园网的管理”;2001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王桂耀,男,1945年7月出生,1966届哈尔滨六中高三毕业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士,黑龙江省省教育学院编审、总编辑。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49团(尖山农场);1978年高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1985年任《黑龙江教育》副总编辑;
   主要社会兼职:省成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谢莉莉,女,哈尔滨知青,1977年考入哈师大,现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授。

   谢维琪,女,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30团(江川农场)二连,担任过学校教师,学校负责人。1978年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后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任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著有《关于构建新作文教学体系的设想》,《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等。

   杨公维,男,哈师大附中1966届高三毕业,哈尔滨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红色边疆农场),返城后由工人成长为低温建筑专家。原任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司法鉴定所专家。

   张炳莹,女,青冈人,哈师大附中1966届高中毕业,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一营(沾河马场)。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系,1982年考入辽宁大学读研究生。原任大庆教育学院教授,现已退休。

   王诚宏,男,1951年5月出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现为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
   1968年11月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0团(江滨农场),先后在转建七连(23连)、团直机关、21连等处工作;1971年2月被推荐入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197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
   1985年9月获佳木斯市优秀教师称号。
   研究领域: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建设。
   主要社会兼职: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 常务理事 省党干校系统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张聚昌, 1951年8月出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政治教研室主任。从事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研究。
   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1974年考上鸡西师范专科学校,后来又研究生毕业。
   主要社会兼职:黑龙经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获奖情况:全国优秀教师(1998)、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8)。

   赵研,男,汉族,1958年6月出生,哈尔滨知青,1975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兼黑龙江省现代建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75.7-1979.7 哈尔滨市委五.七干校农场 知识青年;1979.9-1982.7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 工民建专业大专班学生;1982.7-1998.3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 土建类专业教师;1987.7-1989.7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专业学生(脱产学习),哈建工学院学士 1998.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教师。
   获奖情况:1998年获黑龙江省首届“振兴教育奖”;1999年黑龙江省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黑龙江省建设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2004年黑龙江省模范教师;2006年黑龙江省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建筑专业研究会主任、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土木学会理事。

   齐庆大,男,哈尔滨知青,1964年在哈尔滨第八中学高中毕业以后,学习董加耕、邢燕子、侯隽把一生献给祖国农村的建设事业,放弃了升大学的理想来到哈尔滨郊区农村插队,曾任民办教师。1978年高考入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后在哈尔滨建筑职工大学任教,后来任教务处副处长。现已退休。

   崔积宝,男,1946年出生,哈尔滨8中毕业。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哈尔滨学院教授、督导员,古代文学、曹植研究。
   1968年学生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5团(庆丰农场);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哈尔滨学院任教;1992年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2006年退休;2009年被聘为哈尔滨学院督导员。
   崔积宝、李桂茹夫妇1968年“上山下乡”时开始书信传情。返城结婚后,二人又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写信是他们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1978年随着两地生活的结束,“两地书”才画上了句号,合到一起共有437封情书,43万字。他们的爱情故事传为佳话。

   邓启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2月生,1975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学位,教授,现任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
   1975年8月下乡,曾任伊春市大丰林业局知青;
   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学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教师、化工系副主任1993年1月入党;1997年12月任齐齐哈尔大学化工系主任;1999年1月任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庞颖,女,1957.10.24. 出生,齐齐哈尔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文学学士,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教授。
   1975.7-1979.7齐齐哈尔市瑞廷公社一厂农场知青;1979.9-1983.7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艺术系学生;1983.7-1985.9齐齐哈尔市第十五中学教师;1985.9-1989.1齐齐哈尔市第六职业学校音乐组组长教师;1989.1-2003.7齐齐哈尔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音乐教研室主任;2003.7-现在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授。
   表彰奖励:黑龙江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1994年;《学科课程标准》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省骨干教师2003年;获齐齐哈尔市政府记功 2004年;获齐齐哈尔市政府嘉奖 2005年;获齐齐哈尔市政府嘉奖2006年《青歌赛引发的校园文化思考》获省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08年。

   尚长孝,男,1951年出生,齐齐哈尔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原任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1968-1974年在依安农场知识青年;1974-1977年北京体育学院学习;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至1997年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任体育系教师、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工会委员;1998至2003年合校后先后担任体育部教师、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2004年至今体育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工作。几十年来,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日常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周玉玲,女,汉族,1956年10月生,原籍黑龙江省呼兰,北大荒知青,1973年参加工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1973年7月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7团(勤得利农场)参加工作;1985年6月入党,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08年晋升为教授。
   历任八一农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现任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散文集——《缤纷的原野》、《北方的神灵》、《星光的气息》。《缤纷的原野》获得第九届丁玲文学奖三等奖。

   安家寰,男,汉族,1948年5 月出生,北京市人,北京知青,1968年9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本科学历,副教授,现任大兴安岭职业学院中文教师。
   1968年9月从北京下乡到原属大兴安岭地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纳文乡哈布奇村插队;1973年12月 任村小学民办教师;1982年l月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分配到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任教师、讲师、高级讲师;2003年 3月在现单位任现职。
   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政协大兴安岭地工委委员。
   安家寰从教34年,是大兴安岭知名语文教师、省级语文骨干教师,他勤奋好学,治学严谨,业务精通,教育教学成果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曾被选为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第六届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黑龙江省师范系统省级中文骨干教师,曾获国家曾宪梓基金会授予的“全国中师优秀教师曾宪梓基金奖”二等奖。2007年荣获“兴安园丁”称号。曾获“大兴安岭地区优秀教师”等地区级奖励5次。曾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教学督导组组长。
   曾获获黑龙江省陶研会论文评比一等奖,黑龙江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大兴安岭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北大荒知青成为大学堂里的教授、学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1-2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23 10:53
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北大荒知青成为大学堂里的教授、学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谢谢新植关注首评,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1-1-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江大地高校也出许多人才,是北大荒人的荣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1-2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1-1-23 21:30
龙江大地高校也出许多人才,是北大荒人的荣光……

是啊,我们家乡的知青人才也很多啊!谢谢赏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9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