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774|回复: 16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九) 从黑土地走出的“笔杆子”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0-10-14 10:22 编辑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九)      黑土地走出的“笔杆子”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这块黑土地上走出了许多翘楚名人。其中,有许多负有盛名的“大笔杆子”,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特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出版界各大报刊、出版社的头头脑脑、著名编辑记者比比皆是,他们肩负重要使命,传播中国故事,为时代讴歌,为百姓请命,为公平正义发声,为繁荣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宣传舆论阵地的先锋和脊梁。他们依托北大荒的深厚文化底蕴,挥毫运筹,叱咤文坛,游刃有余,妙笔生辉,为北大荒增光添彩,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永垂青史的华章。

   曹焕荣, 1954年生,上海知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法学硕士,高级编辑(二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主任。
   1970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6团(新华农场)3连;1971年调团报道组;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3年9月进人民日报社,任教科文部编辑、主编,总编室主编、副主任,华东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内政治部主任。2009年7月,人民日报新设承担全社新闻采编“总枢纽”、“总调度”职能的新闻协调部,曹焕荣任部主任。现任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主任。
   他将北大荒称作“我新闻历程的‘零公里’处”。所写作品四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次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一文被研究者称为“深度报道的代表作之一”,稿件《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等奖。
袁建达,笔名建达, 1953年4月出生,北京知青。原任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国内政治部综合编辑室主任、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现任中宣部新闻评审主任。
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1团(军川农场)骑兵连,历任兵团战士、统计、技术员等职,1979年10月返城。
   原任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国内政治部综合编辑室主任、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部务委员,现任中宣部新闻评审主任。
   著有传记文学《茅以升》、《哥白尼》。高等院校教材《专业新闻采访学》编者之一。全国新闻界首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

   陈来胜,男,北京知青。原任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有众多的编著成果,成绩卓著。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四营22连;1973年调六师25团(七星农场)一营六连;1977年起一直在人民出版社做编辑工作。
  业已出版:主编《中国文化巨人丛书》(担任总主编,近代卷十本,现代卷十本)、共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担任副主编)、共同编写《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担任编委)、独自翻译英文著作《中日安全关系》、共同翻译英文著作《资本主义史》、共同翻译英文著作《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论文集》;共同翻译德文著作《德国工人运动史》、共同翻译英文著作《马克思主义与艺术》、共同翻译德文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参加翻译英文著作《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校订人类学英文译著《文化唯物主义》。另外还翻译文章《列宁生平事业年谱》(德文)、《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导言》(英文)、《哲学家马克思》(英文)等。

   韩秀琪, 1951年4月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高级编辑,光明日报社国内部主任。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4团(8510农场)工作,一干就是5年。1978年-1989年,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红旗飘飘编辑室(后改为传记文学编辑室),开始了编辑生涯,先后任编辑、副主任;1989年2月-1996年4月,调到光明日报,先后在记者部、总编室、国内政治部任记者、编辑、主任记者、高级编辑、国内政治部副主任;1996年4月至今,任光明日报社国内政治部主任。
   在新闻工作生涯中,韩秀琪获得了很多荣誉。2006年7月,他参与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先进事迹的报道,和同事们一起荣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哈尔滨火炬手。

   石国雄, 1947年出生,1966年高中毕业,上海知青,现任中国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
   1968年的8月16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3团(854农场)9连,历任马倌、农工班长;1972年调入团宣传股报道组;1978年2月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进团中央研究室、宣传部工作;1985年—1994年任《中国青年报》社党组成员、党委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1994年,调任中国青年杂志社任党组书记兼社长。期间被选为团中央委员、常委,因带领这份具有近80年历史的我国我党创刊最早持续最长的机关刊走向市场,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同时担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兼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报刊协会会长,担任了两届“韬奋奖”的评委。1999年—2003年,任《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期间任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第2、3届理事。2003年-2007年,任《中华儿女》杂志社党组书记兼社长,《中华儿女》报刊社党组书记兼社长。2007年退休;2009年8月在中国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国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西部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执行总干事,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理事。
   曾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全国青少年报刊协会长、国家新闻出版署社科期刊质量标准课题组副组长等职。
   一辈子与新闻厮守,一名年轻记者采访石国雄后感慨地说,一个人,在中国新闻界,服务于无论中青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儿女杂志其中一家,都是一种幸运。而你,在这4家,且都是在重要时期,都担任过老总,真是幸之又幸,且都与青年有关,因称其为“和青年打交道的报人”。

   潘振平,1953年生,上海知青。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审、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组长。
   1970年,中学毕业后前往黑龙江省克东县插队落户;1973年9月,被推荐进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进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工作;1982年,在华东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1990年调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年底,董秀玉从香港归来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潘振平就任三联书店的总经理助理,参加了社委会;1995年7月,三联书店委派潘振平正式管理《三联生活周刊》。
   著有《道光帝·宁》。曾任《中国历史学年鉴》主编、《读书》杂志主编。编辑有三联书店"黄仁宇作品系列"、《陈寅恪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2014年退休。

   贺冰, 1951年出生,随父母到了北大荒。853农场著名劳模贺铁军之子,曾在清河中学读书,1967届初中毕业。北大荒知青,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工人日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副会长。
   1976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并留校从事哲学教学;1980年,调入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员;1986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宣传教育部部长助理、新闻办主任、宣传教育部副部长等职;2005年起,任《工人日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副会长。
   曾在中央主流报刊发表三百余篇作品。出版有《党的基本路线教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本》等多部著作。主持、编纂了《中国工人阶级大百科》(上、中、下)、《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等数百万字的大型辞书。曾策划组织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共和国的脊梁》、历史文献片《跨世纪的使命》获中央宣传“五个一工程奖”。

   尚绍华,女,1952年1月27日生,哈尔滨知青。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盟员,现任《中国妇女》杂志总编辑,《悦己》杂志社长。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红星农场),历任小卖部营业员、宣传股报道员;1971年调兵团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76年调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1978年调《中国妇女》杂志社。后来在人民大学读书,在社科院读在职研究生。
著有《六个女人的神秘世界》等。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范瑞先, 1949年生,北京知青。现任高级编辑,工人日报新闻研究所所长。
   1968年7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3团(859农场),曾任宣传股新闻报道员、新闻干事6年;1976年返城在北京机械施工公司当工人;1978年9月,调入工人日报社当编辑;1979年-1981年,在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新闻专业学习;1983年以后,先后被任命为总编室副主任、夜班编辑室主任、要闻版主编、工人日报新闻研究所所长。
2001年担任工人日报新闻研究所所长职务后,全力投入新闻理论和编采业务研究工作,发表了20多篇10余万字的业务研究文章。主编《历史的回响》等,2016年钢笔画作《北大荒老房子画集》。
   薛培松,女,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3团(延军农场)一连。原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著有《四个现代化战略决策的形成》、《毛泽东对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的探索历程》,参与《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套装上中下卷)》的编辑,《毛泽东珍品典藏(上下集)》特邀编辑。

   岳建一,笔名盘古, 1950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协会员,历任《工人日报》编辑,《开拓》杂志副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副编审。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曾任排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岳建一以编辑知青作品在出版界享有名望。著有中短篇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荒魂》、《心……星》、《盘古》、《女娲》、《重铸民族灵魂》、《夜祭》、《流亡的中国文学珍品》等数十篇,编著“中国知青情恋报告”丛书《青春炼狱》、《青春极地》、《青春祭坛》,编辑出版《中国“左”祸》、《血色黄昏》、《血色炼狱》、《黑的雪》、《中国贫困警示录》、《天堂挽歌》等、“中国知青文学民间备忘文本”丛书、“红麒麟”丛书、“中国民间文本”文库等百余种图书。

   张民阜,笔名沙丘,男,1966届高中毕业生,北京知青,原任《农民日报》社,任记者、主任编辑。
   1967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9团(双鸭山农场),后调六师组建61团(创业农场)一连,历任司务长、团部中学教师等;1977高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考入《农民日报》社,任记者、主任编辑。
   多年来笔耕不辍,业余从事散文写作,经常有编著的新书问世,有作品获奖。
丁爱华,女,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锦河农场)38连。原农民日报社人事处主任,高级经济师。

   贾忠杰,男,1950年4月生,云山农场知青,曾在黑龙江建生产设兵团四师师部机关工作。原任中国人事出版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自1980年初起,长期在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干部局、政策研究室、政策法规司等机关工作,历任国家劳动人事干部局科员、处长、副局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人事出版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人事报》社总编辑(正司长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正司长级),2010年4月退休。
   进入21世纪以来,贾忠杰教授从学术理论、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结合中国实际,对学院进行全面管理,在中国公务员教育培训方面颇多建树。贾忠杰教授现为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国培网)董事长,中国继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商务联盟主席、中国高级公务员中心主任。主要学术专著有:《新编公务员行为规范教程》、《中国企业法律事典》、《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丛书》、《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以及《晋商大院和平遥古城》摄影集等。系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泰山儿女》特邀评论员,著有评论文章;《光辉的历程 永远的丰碑》。

   徐江善,男,笔名常新人、江山。1958年2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市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新华社参编部舆情室主任。
   1976年秋天,作为最后一批知青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一名农工;1978-1982年,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合江日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新华社辽宁分社、新华社北京分社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北京分社副总编辑,新华社参编部清样室副主任,舆情室主任。荣获新华社十佳编辑称号。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6年11月,获得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
   作为新闻记者,他不仅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亲历者、目击者和参与者,更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茁壮成长。出版长篇小说《苍天有眼》、长篇报告文学《寻梦俄罗斯》、长篇报告文学《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著有报告文学《中国车祸之痛》、《中国高教之虞》、《世界级的较量》、纪实文学《内幕新闻》等。《中国车祸之痛》、《中国高教之虞》选入年度最佳报告文学,《中国车祸之痛》评为2005年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最佳报告文学第二名。

   汪永基,男,1969年毕业于北京玉渊潭中学,北京知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历,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摄影部新闻突发事件高级主管。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6年,热爱考古、文博事业,长期坚持自觉学习考古学课程知识,长期进行文博、考古、博物馆领域的报道,为推动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整体发展事业,为普及中华传统玉文化知识,为发展国家文博领域研究,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进程的报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69年8月18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一营一连;1976年调到一营营部照相馆;1982年进中国新闻学院;1984年进入新华社。
   汪永基吃苦耐劳,成绩优秀,曾去过很多的贫困地区采访,曾去过很多艰苦的地方采访,2008年10月14日,是黑瞎子岛回归的日子,黑瞎子岛有一半属于中国。那天,他随中方代表前往黑瞎子岛,他没和其他的随行人员去挤船梯,而是翻越船的栏杆,第一个跳到黑瞎子岛上,他成为了中方第一个踏上回归了的黑瞎子岛上的人。走进汪永基的家,就恍如走进了一家考古博物馆。身为新华社记者的他,有机会见证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从"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瓷器的打捞,到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高陵"出土器物和刻铭石牌的现场,都有他的身影。耳濡目染,20多年下来,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他对古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通透。

   张千里,男,北京汇文中学学生,北京知青。现为新华社资深记者,高级记者,是中国参与赛车报道最早的新华社记者。
   1968年10月12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68团(建设农场)16连,先后到水利连、十八连、学校、服务连、工业连等,历任通讯员、教师、摄影员、司务长等。
现为新华社资深记者,高级记者,是中国参与赛车报道最早的新华社记者。国内外各项重要赛车赛事都有他的活跃身影和精彩纪实报道。1985年举行的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是首次在中国大地上有中国人组办和参加的拉力赛,开创了中国汽车运动的先河,张千里全程跟踪报道。

   石肖岩,男, 1953年6月8日出生,北京知青。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兼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全国商报联合会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现任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委员会主要负责人。
   1969年下乡黑龙江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三营17连。1973年返城;1975年后任北京电机公司、北京市物资局党办秘书,宣传处干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处副处长,《纵横》杂志主编,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1988年后任中共中央研究室综合改革局副局长、社会改革局副局长;1992年后任商业部中国商报副总编辑、中国商业出版社社长、国内贸易部中国商报社社长兼中国商业出版社社长;1999年后任国家国内贸易局商界报刊出版集团筹备组组长、中国商报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党委书记;2001年后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
   收藏历程计38年,已收藏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铸币达四万枚以上。举办过多次专题展览,在世界钱币收藏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萧家保,男,1949年生,北京知青,1968年7月2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0团(852农场),任康拜因手、粮食总站战士。现任中国商报副总编辑。

   何志云,别名:华铭,男, 1950年生,杭州知青。中共党员,历任浙江省教育局《浙江教育》编辑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文艺部编辑、文艺部主任、编委兼文化生活部主任,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文联《文艺学习》编辑部主任,中国电影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环球企业家》常务主编,《中国摄影报》总编辑。
   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二团(铁力农场);1973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二团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调任黑龙江省文化局创作评论办公室评论员,北大荒作家协会名誉会员。1977年离开北大荒返城杭州;1977年后历任浙江省教育局《浙江教育》编辑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文艺部编辑、文艺部主任、编委兼文化生活部主任,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文联《文艺学习》编辑部主任,中国电影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环球企业家》常务主编,《中国摄影报》总编辑,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主要著作有《印下指爪——何志云文学评论选》、《中国感受》、《走向成熟》、《青春party》、《迟到的缘分》、《深夜独语》等。

   曹革成,男,笔名成歌、葛成。1947年生,上海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北京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编审,文津出版社副总编辑。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0团(852农场)2营基建队任火锯工;1971年调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跃进山钢铁厂中学教师工作;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大学毕业后历任北京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编审,文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作协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呼兰河萧红研究会常务理事。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四季蛮荒》、《闯关东》、《池鹭湖》等,小说散文集《月光曲》,长篇人物传记《跋涉生死场的女人萧红》、《我的婶婶萧红》,主编《端木蕻良小说评论集》等。《北京的龙》、《中华民俗文化》等。

   宋晓梦,女,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8连。现任《光明日报》教育版主任记者,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
   宋晓梦采访近百人,在香港出版了《党内有个李锐》,在内地出版时更名《李锐其人》,并请张爱萍题写书名。

   腾伟民,笔名三云,男,1954年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金钥匙教育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盲童文学》主编,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残联第一、二、三主席团委员,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盲人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盲人按摩中心主任及北京按摩医院院长。现任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委员,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中国残奥会副主席。
   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1973年被推荐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读书,1976年毕业;1976年分配至北京朝阳医院任内科医师;1979年因眼底出血致盲。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调民政部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任副秘书长、副主席、党组成员,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2003年调中国金钥匙教育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盲童文学》主编;2004年调中国残奥会任副主席;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腾伟民当知青4年,做医生3年,在盲人协会工作27年,著有散文集《向北方》、《蓝色的主旋》,共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短篇小说近百万字。散文《枫叶正红》获2005年《人民文学》作品三等奖。

   常汝吉,男,1951年出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5团(宝泉岭农场)18连;1979年高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师大周报》编辑部主任、学生处处长、校长办公室主任。1995年调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工作,历任常务副社长、社长。
   中国版协理事,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图书装备分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美术出版社工作委员会主任。

   常振国,男,1951年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中华书局文学编辑,现代出版社副社长,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改革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290农场),历任四营司务长、干事;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4年被推荐上北京大学;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评论集《艺苑撷英》,论文集《拾遗集》,长篇《孔子》、《王熙凤》,随笔、校注《友谊诗选注》、《历代诗话论作家》、《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作者篇目索引》等。
   现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华龄出版社社长。

   车行,男,汉族,原名车广鸣,1957年8月出生,牡丹江知青。空政文工团著名作词家,中国著作权协会理事,现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1974年至2001年:上山下乡、当兵服役、邮电报务、修学任教、艺术馆员、电视编导。1978年开始发表音乐文学作品;1988年《乌苏里放歌》和《西北恋情》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词大赛二等奖。先后出版歌词集《关不住的风流》、《一去二三里》、《八九不离十》。1999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语榜中榜最佳作词奖获得者;2000年获“全国百佳优秀电视工作者”称号;2001年12月特招入伍。
   春晚观众最喜爱节目一二三等奖 ,第二届全国青年歌词大赛二等奖
   代表作品:《好日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好》、《好运来》。

   陈申,男,1949年上海出生,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4团(共青农场)。原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艺术史教授,长期从事出版社管理及中国摄影史研究与教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同时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论文、答辩导师及讲座教授。
   1998年—200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硕士研究生班(教育部QCA合作项目)教授,2000年应邀赴韩国讲学。第五、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委员。2004年“上海美术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青年摄影师大奖评选委员。2008-2013年受聘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影像艺术顾问.2013起受聘华辰拍卖影像顾问。
   主要著作:《中国摄影史》(合著),中国摄影出版社及台北摄影家出版社出版;《摄影家参考丛书》(主编),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参加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及《中国电影百科全书》,主要学术论文声:《郎静山及“集锦摄影研究”》、《后工业时期摄影》及《京剧戏衣概说》等。

   关文杰,男,1952年生,北京知青。原任中国劳动保障报社高级记者,信息部主任、要闻部主任,现任16团北京知青联谊会会长。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6团(新华农场),历任战士、上士,后调水利二连;1974年返城回京;1990年任《劳动报》劳动工资部编辑,后任中国劳动保障报社高级记者,信息部主任、要闻部主任;2002年到安徽挂职锻炼,一去就是几年。
《我的老连长》获第二十三届产经新闻奖副刊类三等奖。曾发表过许多北大荒知青的纪实文学作品。

   李向东,男,1950年生,黑龙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知青。原任《中国轻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2团(绕河农场),历任农工、文书、团报道员、理论干事;1975年调入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从事专职新闻工作。
   著有《中国1968上山下乡》、 《贺敬之风雨访谈录》,、《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编有《丁玲年谱长编》(合编)、《书语》等。

   李士杰,笔名春蕾, 1952年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民进成员。现任民族团结杂志社记者站站长、社长助理,北京市老年宜居文化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族联谊会会员。
   1967年赴山东招远插队;1968年-1975年,在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七星农场)、北京密云县西田各庄公社务农;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在北京液压件五厂当工人;1980年在北京海关任副科长;1992年在中国丝绸总公司任处长;1993年毕业于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法律系;1995年任河南长葛市公安局副局长兼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2000年至今历任民族团结杂志社记者站站长、社长助理;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政协委员》、《非爱不可》,报告文学集《政协委员和他们的提案》、《聚焦政协委员》,电视剧剧本《神人天宝》、《遁入空门的人》、《政协委员方大明的故事》。

   魏国栋,男,北京景山学校1963届初中毕业,北京知青,1967年下乡到黑龙江省856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11连炊事班长,后被推荐上大学学外语。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历任副总编辑兼副社长,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2008年因年龄原因被免去总编辑职务。

   刘意竹,男,北京二中1966届高中毕业,北京知青。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6月22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290农场)一营四连,曾任农工班长;1973年返城回北京当老师;1977年高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李志江,女,1948年生于北京,曾在北京四中、丰台三中就读。北京知青。现为副编审,任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科技组组长,兼任中国辞书学会副秘书长等社会工作。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后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作。1975年底返京,在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勤工俭学,1978年转正。曾参加《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小词典》《倒序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补编》的编写和修订工作。

   赵君虎,男,北京1968届初中生,北京知青。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中学语文教材编辑。
   1969年9月11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32团(北兴农场)7连,曾任团宣传队员;1978年高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
   他丰富的学识、睿智幽默的性格和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著有知青纪实文学《杂碎集》等。

   吕书奎,男,1949年12月生,原北京55中1966届初中毕业生,北京知青。曾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室主任、专题部主任、《中国土地报》副总编,现任《黑龙江兵团网》主编。
   1968年6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三营23连,历任副连长、副指导员;1970年3月,调兵团司令部农业处参谋;1976年,《农垦日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10月—1980年《中国青年报》群工部、青运部工作;1988年—1992年《中国轻工业报》、《消费时报》记者、记者部主任;1993年10月,《中国改革报》总编室主任、专题部主任;曾主持创办《购物导报》,参与创办《中国改革报》。1996年6月,《中国土地报》副总编;1998年,任《中国国土资源报》副总编;
   2006年内退,创办《黑龙江兵团网》。

   李雨农,男,1948年生,上海知青。曾任《中国航空报》社记者、社长。
   1968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61团(创业农场),在3连、13连、团部宣传股、11连工作,历任农工、排长、报道员、副指导员和指导员。1979年3月返城回上海。1980年4月从上海调北京,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
从仓库保管员直到《中国航空报》社的记者和社长等职。退休后,恰逢编修《中国航空工业史》工作启动,被选到修史办公室,工作至今。

   秦剑波,原名秦京元,笔名万力,男,汉族,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知青。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人生》杂志副总编辑。
   1968年中学毕业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五团(五大连池农场);
1975年返城回京;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后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中外产品报》副刊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兼周末部主任,《中国引进报》副刊部、记者部、要闻部主任,主任编辑。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静山馆文集》,散文随笔集《走自己的路》,诗集《京元诗草》等,发表各类作品200万字。报告文学《最美不过夕阳红》获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奖。

   席  楠,女,1952年出生在北京,1967届初中毕业。原任中国会计学会航天分会常务理事,《航天财会》主编。
   1967年12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5团((七星农场)),先后在良种站、武装连、团部宣传队工作;1976年返城回京,后考入大学,毕业后在航天部工作。
现为“北大荒知青舞蹈队”演员,大型音乐舞蹈《北大荒知青之歌》中的舞蹈演员。

   李玉敏,男,黑龙江省鸡西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山河农场,当年的青年标兵、机务队长,1975年农场推荐其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原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现任《 中国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杂志总编,杂志社主任。

   林菲,女, 1947年8月25日出生于浙江奉化,北京丰盛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生。北京知青。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曾任《农民日报》高级编辑、科教部主任。
   1967年12月下乡到黑龙江省集贤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9团,现双鸭山农场)17连。在北大荒11年,种地、果园、菜园、养马,以及在煤矿任中小学教师。1978年底返城回京。北大荒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深刻地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成为回京后在《农民日报》工作的雄厚资本。1979年迈进农民日报 当时叫 《中国农民报》的大门,林菲一干就是近20年。而一进报社就在科教部任编辑、记者、直至部主任的她,又是一干至今。从《农民日报》80年创建到本人退休,从事编辑工作30年,
   1995年获第二届“韬奋新闻提名奖”,这是新闻界最高荣誉。

   梁溪虹,女,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锦河农场),任修理连副指导员。现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监事会主席,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后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工作;1985年参加中国文化报筹建至今,历任记者部主任、总编辑助理,现任副总编辑;1998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于隶群,男,1948年生于哈尔滨,1966届哈九中老高三毕业生,哈尔滨知青。曾任欧美同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3团(859农场)5连,历任农工、教师、场部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1977年高考入哈尔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调团中央。从事青年工作的十几年里,于隶群同志爱岗敬业、作风深入、富于创新,工作颇有建树,先后担任处局级干部。在此期间,曾任中央统战部局长、《中华魂》杂志社副社长。1996年,调欧美同学会任秘书长,后改任副会长。

   陆康勤,男,上海知青,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先后在团中央统战部、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国青基会、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等部门工作过,曾任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社长。北京朝阳地区志愿者协会会长、三元讲坛常设讲师团团长,著有《一曲难尽几多情》等。
   退休后,他在左家庄街道担任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荣获北京朝阳区第三届十大星级志愿者称号。

   马 力,男, 1954年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旅游报》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
   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3团(兴凯湖农场)参加工作;1983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后任北京第159中学教师;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鸿影雪痕》、《南北行吟》、《走遍名山》、《走遍名水》、《什刹海的心灵游吟》,文学评论集《山水文心》,小说集《炼狱和天堂》等。散文《凤凰》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银奖,散文《纵笔昆仑》获第十七届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副刊作品一等奖,散文《星湖心影》获中国记者肇庆行征文一等奖,论文《中国现代风景散文探美》获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特写《红·绿·蓝——多彩的奥运光影》获我们的体育生活征文一等奖。著有散文集《旅游漫笔》,《鸿影雪痕》,小说集《炼狱和天堂》,散文《心中的街》获1989年首都产业报刊作品评比二等奖,《殉坑·古剑·寺塔》获1991年“百家”散文大赛优秀作品奖,散文诗《咪鲁依》获1993年繁荣杯世界散文诗大奖赛二等奖,《前门大栅栏》获2001年百首旅游散文诗评选二等奖;小说《电梯》获《北京晚报》生活一页征文优秀奖,报告文学《飞天之歌》获1995年首都产业报双良杯评比三等奖等。

   刘进元,男,锡伯族,1949年生,北京知青。原任作家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作家文摘》报常务副总编、编审。
   1965年下乡到黑龙江省852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0团)5营5连农工;
返城回京后,历任北京崇文区体委干部,人民体育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新体育》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作家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作家文摘》报常务副总编,编审。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作品集《乡恋》、《白毛》,话剧剧本《全是北京人》,另外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数十篇。话剧《牌坊》的编剧。

   彭毅,男,北京知青。原任央行出版社编辑,现任37团荒友联谊会秘书长。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856农场),曾任9连连长、团宣传股铁兵报道组负责人;1977年高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工作,后来又到央行出版社任编辑三十多年;

   陈宜年,女,1947年5月生于北京, 1966年北京女一中高中毕业。北京知青。曾任《世界电影》杂志中文编辑,副编审。
   1968年6月22日赴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大兴分场5队;1969年3月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1团(创业农场)工程2连;1975年6月困退回京,在北京中药四厂当工人;1977年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12月在中国电影出版社任编辑,后任《世界电影》杂志中文编辑,副编审;2007年12月退休。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本人“有幸”成为“挨整对象”,好在时间不长,终获“平反”。经历过北大荒的风雨,在后来的人生路上,从来不会因困难,挫折,或是病痛而退缩。人生是在苦难和奋斗的磨砺中去求证个人生命的价值。我为保持追求真善美的灵魂而庆幸,仍然坚守着希望,珍藏着知识分子的良知。

   项威,男,北京19中学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1团(853农场)。原任中国统计出版社副总编辑。

   徐文珍,女,1952年生,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红色边疆农场)13连任排长,后被推荐到北京大学上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日报社,历任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2012年8月因年龄原因免现职。

   张朔,女,1953年生,1969届初中毕业生,北京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5团(宝泉岭农场)24连。原任中国妇女报社总编辑助理。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90.jpg
   张希俊,男,北京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23团(859农场),任9连连长。曾任中国国际商品交易基地总裁、北京德胜国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2007年国际奥委会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希俊任收藏博览会总裁。
   知青纪实文学《岁月如歌》主编。

   朱陆真,女,北京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5团(宝泉岭农场)21连。原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

   李晓燕,笔名弦子,女,1953年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新闻出版报》编辑、编辑部主任,《传媒》杂志主编。
   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在云南任县委宣传部干部;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在河北三河县任党校教员、县妇联主任、县委常委;1987年在北京住总任宣传干部;1988年调《新闻出版报》任编辑、编辑部主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9年调《传媒》杂志任主编。
   著有长篇小说《青萍之末》、《韩愈与柳宗元》、《自游人》,长篇报告文学《走向彼岸》,散文集《逝去的琴声》、《风景这边独好》,文学作品集《文苑漫步》,电影文学剧本集《文苑漫步》,译著长篇小说《罪恶之源》(合译)等,共出版文学作品九部。报告文学《再塑一个大邱庄》获河北省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怒江坝人》获《中国作家》杂志优秀散文奖,随笔《大京九》获中国记协散文作品铜奖。

   孙毓敏,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七星农场)。曾任中国石化西北销售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国石化出版社副社长,教授级政工师。
   工作之余坚持业余写作,多年来在中央、省市和行业报刊杂志发表言论、散文、通讯、消息等稿件600多篇,出版评论集《关注与思考》。2014年6月出版《情怀心间》。

   魏 然,男,牡丹江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直属26团(宝山农场),任副政委。原任化工出版社副社长。

   赵沛,男,1947年10月生, 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北京知青。擅长油画、书籍装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人民体育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编审。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2团;1990年进修中央美院油画系。
   版画《地上银河》入选全国美展;设计《棒垒球运动小知识》入选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油画《蓝色的梦》入选全国体育美展;设计《中国体育年鉴》等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

   邬成梁,男, 1951年生,上海闸北区五中学生,上海知青,现任中国消费日报编辑,社长。
   1969年4月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红色边疆农场),历任班长、排长;1973年7月-1983年12月,在兵团六师68团(前哨农场)工作,历任副连长、连长、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1977年10月-1982年为黑龙江省五届人大代表;1978年3月-1983年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1984年1月-1985年9月在国家轻工业部任宣传科科长;1985年9月-1987年9月,在中国轻工业干部学院学习2年;1987年9月-现在在中国轻工业报(后改消费时报)工作。历任主任科员、科长、处长、办公室主任、社长助理、副社长、常务副社长、社长。
   邬成梁自1973年7月份由一师三团调入68团后,以临时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领导知青建68团六连,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重活累活抢在前,团结起知青共同努力使六连建设的比其他单位建设的又好又快,因而在1973年10月份被68团党委任命为副连长,1976年6月调入团(场)机关任党委副书记。在六连工作期间工作一直名列前矛,连队获得先进连队(1973年)、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称号(1975年)、农业学大寨标兵连队(1976年),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邬成梁作为“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个时代的知青代表,体现了一代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扎根边疆的形象.邬成梁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参加多项体育活动。1973、74、75年连续获得兵团先进工作者称号,1971年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党员称号,1995年获中国报业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先进工作者称号。

   田青,男,1948年生,汉族,1966届高中毕业生,天津知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艺术评论》主编、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会委员。
   1968年3月下乡哈尔滨滨江区向阳公社黄河大队一队插队5年;1973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7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 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系;198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并留院工作。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音乐年鉴》主编。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中华佛教音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审小组成员中央音乐学院音研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 《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编委、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佛教乐团顾问。
   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及创作、批评,主要致力于佛教音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曾多次组织、率领中国佛教乐团出国访问,主办国际佛教音 乐学术研讨会,多次应邀在国际著名学府讲学。近年来关注民族音乐现状,长期主持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其音乐评论在中国音乐界和公众中有较大影响。亦兼写随笔、散文及影视剧本。发表学术著作、论文约100万 字,主编专业书籍约900万字,文学创作及音乐评论30万字。

   黎晶,男, 1951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北京知青。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鉴定委员会委员、海协会书画交流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华台北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院副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北京市公安文联顾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山河农场,当过农民、木工、汽车司机、嫩江县人民银行信贷员、人民警察。1985年,考入了武汉交通干部管理学院;1988年12月,被调到黑河地区任经合委主任;1993年,任交通部黑龙江黑河航运局党委副书记;2000年后,历任中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委书记。北京市延庆县委书记、北京市四方房地产开发公司党委书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
   黎晶原任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2004年开始小说创作。在文联工作期间,于海峡两岸出版发行了《殉猎》、《柳根》、两部长篇小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长书天地”栏目播出,以《信访局长》、《男儿河》为代表的十几部中篇官场小说;出版发行了《拥抱海浪》、《荒原劲草》两部诗歌集;由歌唱家戴玉强演唱的心中的河被评为北京市政府奖;还出版了歌曲专辑和四部书画专著等;在北京、大连、海南等地成功举办5次大型个人书画展。出版《中国书法家黎晶》、《黎晶书法集》,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获奖。赠给当年荒友的每本书上,他郑重的写下:当我老了,我依然能清晰记得与科洛河畔相依的日子,愿那块我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愈加富强。

   王增如,女,1950年生,北京知青。中共党员。大专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文学顾问、会员部主任。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2团(饶河农场)三连;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党委宣传部工作;198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丁玲秘书,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员,茅盾故居工作人员,作家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作家文摘》编辑部主任、发行部主任,副编审。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作家文摘报》副社长。
   著有长篇传记文学《剪柳春风——丁玲的故事》,长篇报告文学《中国1968——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合作)、《丁玲年谱长编》(合作)、《无奈的涅槃——丁玲最后的日子》、《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合作),编辑《我在爱情中生长》、《左右说丁玲》,另外写有《我看丁玲办〈中国〉》系列文章:《从一封短简说起》、《丁玲为〈中国〉筹款始末》、《中国1968上山下乡》(合著)等。

   王志权,男,1949年8月生,北京50中学毕业生,北京知青。当代作家,经济师、编辑职称,北京食品报总编辑。
   1968年7月20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七星农场)57连,历任农工、拖拉机手、教师;1975年至1977年在营电影放映队放映员;1977年10月返京,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厂当临时工;1978年进入北京肉联厂分割车间工作;1984年4月是王志权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考试他到北京食品公司办公室当秘书。为写材料,从此足迹踏遍京郊区县食品公司及184个乡镇食品站、数十个猪牛羊、鸡鸭兔畜牧场、熟肉制品加工厂和多家冷库。1987年8月他被调入北京市第二商业局办公室,参与筹办北京二商报;1993年与市食品办、市副品行业协会合办北京食品报,这张四开八版的周报自负盈亏、自办发行。作为报社总编辑,他一手抓食品原料种养殖、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四大领域报道;一手抓经营公司、饭店、广告收入。一晃十年,直至退休。二十年来,拿到新闻专业、工商管理本科学历证书,获经济师、编辑职称证书。1994年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5年起,连续两届任全国商报联合会副秘书长。
   当代作家,所写作品200多万字,几十篇获全国、北京市好新闻评比一、二、三等奖。多篇作品收入《商海风流》《百姓故事》等书刊。偶然机会,曾涉足的茶叶生产、流通企业领导邀他参与《劳动午报》北京茶周刊的编辑工作,作为周刊主编,王志权自此一脚踏进茶界,开始了清醒喝茶、清醒作人、清醒看人的生活。

   方传明,男,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七星农场)一连,曾任团宣传队员、组织股干事。现任消费日报购物导报副社长。

   盛家林,1947年生,天津一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天津知青,曾任天津人民出版社主任编辑。
   1968年9月18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幸福之路分场24连;下乡四年,1972年返城后在教师进修学院进修一年,后留校教中文五年。1977年高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后当机关干部八年,办公司两年。历任天津市出版局出版处、版权处副处长,天津开发区渤海出版公司总经理。1991年到天津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合著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等。2008年退休。
   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一个习惯始终未变:坚持读书、做笔记和思考。人生信条是:终生学习,做思想者。

   于恪歆,男,天津知青,曾下乡黑龙江农场,担任中学语文老师。1977年参加高考,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曾任学生会副主席。原任《天津青年报》主编,现任《世界文化》主编,天津外语音像出版社总编辑。
   曾经痴迷于少数民族研究,原本想考中央民族大学,但却接到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

   胡廷楣,男,1948年生,上海知青。原任解放日报体育记者,作家、高级记者。
1969年下乡黑龙江省尾山农场五分场,在北大荒5年;1976年1月6日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培训班。
   8年教师经历,近20年的记者经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采访过世界最高等级的围棋棋赛达十年之久,曾是海内最好的围棋记者之一。涉猎文化研究二十年,尤致力于围棋文化。1993年,完成访谈录《黑白之道》,受访者中,有棋手陈祖德、聂卫平,有数学家吴文俊,文学家严文井,古典文化学者章祖安等。这是中国围棋的崛起时代,文化观念的留存。其访谈录《黑白之道》已经出版两个版本,四印次;1999年,完成《境界》,是对访谈录的初步解读,意在从科学的视角,描绘“围棋思想”的轮廓。《境界》一书开拓了围棋文化的视野。《黑白之境》脱胎于《境界》,是访谈录《黑白之道》的姐妹篇,直接表现了作者对围棋和社会生活的思考。近来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知青小说《生逢1966》。2008年关于围棋的小说《名局》问世,也是其对于围棋和生活哲理的另外一种表述。目前在为中国首部《围棋学概论》编撰《围棋思维学讲义》。

   盛曙丽,女, 1953年3月27日生,上海知青。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上海著名女作家,原为上海家庭报编辑部负责人。
   1969年下乡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三师32团(北兴农场)28连;1979年返城回沪;1989年1月正式组成上海家庭报编辑部,盛曙丽为编辑部负责人。
著有 《中学生的藏书》、《新禅说:老公老婆对话录》、《洒在日子上的阳光》、《 与小女儿的对话》、《妈妈的资本》、《母背上的大学》等。

   陆幸生,1949年生,上海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新民周刊》特稿部主任,高级记者。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32团(北兴农场);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历任《上海青年报》记者,上海《萌芽》杂志编辑部主任,上海《文汇报》版面主编、主任记者,上海《新民周刊》特稿部主任,高级记者。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陆幸生回城以后一直在新闻系统(文汇报)工作。三十余年的工作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精彩文章。著有报告文学集《中国大恐慌》、《穿越沧桑》,报告文学《天下第一难》、《我们是很优秀的》、《采访天安门》、《异国血未冷》、《温家宝在甘肃地矿局》、《走近巴金》、《庐山别墅背后》等。曾获中国潮报告文学奖,中国白玉兰电视纪录片大奖。

   张持坚,男,1951年出生,上海知青。现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上海证券报高级研究员。
   1969年5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10连,后调至营、团任报道员和新闻干事。再后,调《兵团战士报》社任编辑。1979年10月,调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任记者,后任采编主任、副社长。1995年1月,调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1999年调新华社主办的上海证券报任总编辑。
   著有《写在黑土地上》、《远去的黑龙江》等,在国内外许多重大事件、上海浦东开发等进程中都有它的真知灼见和重要贡献。

   朱伟,男,1952年生,上海知青。现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3团(红五月农场)一连,16岁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开始小说写作;1978年任《中国青年》杂志社文艺部记者、编辑,并采访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3年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小说编辑部副主任;1993年创办三联书店《爱乐》杂志,任主编;1995年接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正是这些阅历,使朱伟拥有丰富的文学理论和深刻的社会体验,以及对生活的广泛关注。

   李晓华,男,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27团(勤得利农场)任团宣传股新闻干事。原任上海《建筑时报》社长、总编辑。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18.jpg
   薛耀先,1949年6月出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主任编辑。现任《上海支部生活》编委、采编部主任。
   1968年5月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锦河农场);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先后任《上海经济时报》编辑部主任、《新闻报》总编室主任,现任《支部生活》编委、采编部主任。

   颜逸卿 ,男, 1951年3月9日生,毕业于上海长宁中学,上海知青。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轻工机械报》责任编辑。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4团(共青农场),曾任10连副连长;1978年离开农场返城,回上海后先后在工厂、区科技学院、机关、市二工大工作。两次跨进跨出高等学府的校门,而学的专业是“机械”、“经济”。其间,也曾在市二轻职大做过两年兼职教师,后来兼职主编内部期刊《上海二轻设备简讯》。1990年初,调中国轻工机械的行业报工作,当上了新闻记者,后来又做责任编辑。7年里陆续发表了300余篇评论和40多万字采写工人或企业家命运的新闻报道,先后获得了中国轻工记者协会新闻作品评选的三等奖、二等奖。1992年开始的15年里,陆续在国内`12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1000余副刊文章。

   陆大铿,男,上海知青。原任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才与就业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1969年6月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三分场;1973年8月返城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中文系毕业。
   长期从事教育报刊的采编和出版工作。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22.jpg
   陈可雄 ,男,1950年生,上海知青。曾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主任、记者。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二团(铁力农场)农工、建工、团报道员;1973年秋,选调到二师宣传处任新闻干事、创作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记者;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中篇小说集《美的结构》(合作)、《呵,青鸟》(合作),电影文学剧本《我们这一代》(合作)、《达紫香悄悄地开了》(合作)等。短篇小说《杜鹃啼归》获《青春》优秀小说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24.jpg
   顾龙,男,1950年6月出生,上海知青。新民晚报社区版社长、主编,新民地铁负责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中国科技记者学会理事、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科技传播学会副理事长。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7团(现为查哈阳农场)13连当过农工、连报道组长,后调67团宣传股任新闻干事9年,立过三等功;1977年高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攻读新闻专业,曾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广播站主编。曾在解放日报实习;1983年6月调入新民晚报当记者;1985年为新民晚报编委,先后在经济生活部、政法卫部、新闻编辑部、上海新闻部、评论部任主任;1992年策划《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儿童环保作文绘画比赛,成为两岸媒体首次合作的文化交流活动。此后又筹划与《中时晚报》的新闻合作,是两岸地方报纸的首次合作。1993年6月,随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赴台湾考察,在地方媒体赴台属首家。1994年4月出任新民国际有限公司常务理事、总经理,赴美国发行新民晚报,策划国内读者为美国亲友订报活动,首获3万读者名单。1995年回报社,在采访一线主持工作。主持组织开展的《夏令热线特别报道》、《新民随笔》均获得上海市媒体优秀品牌。2005年从事新民晚报社区版筹划工作。
   2006年10月18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国内唯一的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版》,目前有4种分众型报纸区报,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报业”、2009年被评为“最具成长力的媒体”。2010年参与创办上海第一张地铁周报—《新民地铁》。2008年获得上海市第八届“长江韬奋奖”。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中国科技记者学会理事、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科技传播学会副理事长。
回上海后,关心黑龙江农垦的建设,多次参加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知青座谈活动。2005年创办了《查哈阳知青网》;2006年组织上海知青艺术团参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知青专场演出;2007年组织查哈阳知青回访团;2008年主编出版《北大荒新闻系》一书,记录了黑龙江兵团新闻干事这一特殊的职业。2010年在上海主持《北大荒后知青时代》一书的首发式以及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在上海召开的知青恳谈会。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26.jpg
   戴文妍,女,1949年9月生于上海,上海知青。现任上海《新民晚报》社编辑。
1968年上山下乡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47团(大西江农场)耕作之余学习写作。曾发表过中、短篇小说。1979年返城回沪,进入复刊的青年报社,后又参与创办《生活周刊》;1992年到新民晚报社,创办《女性世界》专版。
   著有新闻作品选集《请与我们同行》(文汇出版社)、《女人不易》、《风雨人生》、《幸福婚姻的100个关键》等作品,颇受好评。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28.jpg
   陈凌康 ,男,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花园农场。原任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主任、讲座中心主任,《上图讲座》主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30.jpg
   翁德坤,男,1946年生,1966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三毕业生,上海知青。中共党员,上海市农村党委宣传处《现代农村》杂志常务副总编、现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黑土情》杂志总编,上海交大附中老三届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3团(854农场)4连,曾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新闻干事、报道组长、理论干事。在兵团期间曾立三等功一次。1977年底高考入大庆石油学院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分到上海,八十年代在崇明县工业局任政工宣教股长,中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县电视大学校长等;
   1988年调入市农村党委,创办《上海郊区报》(现名《东方城乡报》)、《现代农村》杂志社,任常务副主编等,现在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农科热线工作。在市农村党委被评为优秀党员,记功一次。
   近年来,他大力倡导知青文化建设,是公认的上海知青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发起人。“首届北大荒知青旅游文化节”、“青春叙事·知青油画邀请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等,都能看到老翁忙碌的身影。
   老翁的事迹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2007年,老翁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抒发了自己几十年的黑土情。同年,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全文报道了对翁德坤和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知青陈健的谈话录,在上海知青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电影《高考:1977》放映后,在七七、七八届考上大学的老知青中又掀漪澜。在文汇报举办的《高考——1977》文汇讲堂上,老翁以亲历者的身份慷慨陈词,一举获得文汇总编辑“最佳感言奖”。
   2008年11月,老翁退休了,但他更加繁忙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了,头衔还挺多:《黑土情》杂志的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黑土地文化研究会(黑龙江)负责人、上海黑土地文化研究会召集人、上海交大附中老三届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还要参加各种研讨会、文艺演出,办征文,出集子,组织知青回访活动。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32.jpg
   夏 云,男,1949年4月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原任《上海商报》社专刊部主任、美国《国际日报》集团高级顾问等职。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49团(山河农场)五营,曾任团宣传干事;
1979年返城后进入徐汇区业大中文专业学习;后历任《上海商报》社专刊部主任 ,美国《国际日报》集团高级顾问等职。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34.jpg
   冯建福,男,1946年7月生,哈尔滨知青。研究馆员。曾任企业文化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科教文卫委副主任。
1968年11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团(290农场)工程一连,历任副指导员、八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政治处干部股副股长、股长、290农场组织科长。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干事,科级巡视员、副处长、处长;1988年1月任海林县委副书记、副县长;1990年10月任黑龙江省画院院长、分党组书记;1996年5月任黑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在省作协第四次、第五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副主席、主席;1997年担任企业文化杂志社社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3年兼任总编。
   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以来,曾围绕农村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过有益探索。著有画论、文论、散文随笔、诗歌等作品。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36.jpg
   贾宏图,男, 1946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黑龙江省文学界、新闻界知名专家。曾任哈尔滨日报副总编;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文化厅长,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委第八、九届委员,黑龙江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0年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报社记者;1976年任哈尔滨日报记者、副总编辑;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后历任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省作协主席,文化厅长。现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中国作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常务理事。曾任第二届、第三届中国鲁迅文学奖评委。出版报告文学集、散文集十余部。所著报告文学《大洋的此岸和彼岸》(合作)、《她在丛中笑》和《大森林的回声》获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奖,所著报告文学《解冻》获“当代文学奖”,多次获东北和省文学大奖。近年,在《生活报》开辟专栏“边走边写”和“我们的故事”,广受读者欢迎。我省文学界、新闻界知名专家,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贴。中共黑龙江省委第八届、第九届委员。黑龙江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38.jpg
   李曙光,男,笔名松江、小江,1949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历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省出版协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会长、省记协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1968年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社知青点当工人;1969年应征入伍;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社记者、部队报道员、生活月刊编委会主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经济研究导刊编委会主任、北方文学杂志社编委会主任、企业文化杂志社编委会主任、省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省出版协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会长、省记协副会长。
   著有短篇小说《军号嘹亮》、《逆境人生》等中短篇小说。曾获中国图书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40.jpg
   陈景文,男, 1952年生,笔名陈晨虹,北大荒知青,著名诗人。曾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现任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6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为农民、教师、警察、医生、报社记者、编辑,黑龙江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文艺导演,海南省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厅助理巡视员,海南音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著有诗集《人生之歌》、《灼热的情思》、《爱在燃烧》、《家乡的土地》、《陈景文歌词一百首》,电视音乐艺术片撰稿《边塞苍芒》、《人生之歌》等。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42.jpg
   毕国昌,男,笔名笔耘、铁汉,1950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站长。
   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2团(857农场),汽车队、农业13连农工、团宣传干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干部进修学院大专班法律系,后就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班。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大庆油田工作人员,哈尔滨市公安局、总工会、市委干事,新华通讯社黑龙江分社兼职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站长。
   著有长篇小说《“OX”之谜》,报告文学集《审判前的较量》(合作)、《焦二卜厂的根》、《沿着历史的河开拓》、《寻找王铁人》,散文《石油蜜》,《时代的撞击》、《火的战争》(合作)、《人类的宣言》,长篇纪实文学《“三—五”哈尔滨银行大盗》,长篇传记文学《东方有颗星》、《何氏父子》、《何大桥学画》、《中国的希望》,电视报告文学片撰稿《第十个太阳》(8集,已录制播出)、《大气呼唤》,报告文学《大兴安岭上一把火》、《一颗宝石在闪闪发光》等,发表、出版作品200余万字。广播剧剧本《妈妈是老师》(已录制播出)获1983年黑龙江广播剧佳作奖,报告文学《苏宁的昭示》获1991黑龙江省报报文学特别奖。

   毕国顺,男,1949年生,哈尔滨三中1966届高二学生,哈尔滨知青。原任《黑龙江经济报》总编,现任任深圳《焦点》杂志总编、《鹏程》杂志总编。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任团宣传股新闻干事8年;1976年返城回哈尔滨,到哈市商业局宣传科任通讯干事;1980年11月到《黑龙江日报》记者,后任《黑龙江经济报》总编;1997年南下深圳,从报人变成杂志人,任《焦点》杂志总编、《鹏程》杂志总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44.jpg
   郝志宏,女, 1950年6月生,哈尔滨知青。哈尔滨市政协委员,现任哈尔滨日报社主任记者。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后病退回哈,曾在新农公社和平大队供销社当营业员两年;1984年考入哈尔滨日报社;1998年以最多选票荣登哈尔滨市“十大女杰”榜首。
   她走进城市及农村上千户百姓家,问百姓的疾苦,反映百姓的心声。除了创新闻界每月发稿2万多字的纪录外,她还尽自己所能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被哈尔滨市民称为“百姓的郝记者”,被哈尔滨日报社誉为功勋记者。任记者16年中,共发表各类新闻作品8000多篇,700余万字。其中有60多篇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她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剧《百姓记者》,她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记者称号。她多次荣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巾帼标兵、全市助人为乐模范等光荣称号。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46.jpg
贺平,又名贺兰月,笔名萌娘,女,哈尔滨知青。民进成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历任大学讲师、编辑,《哈尔滨文艺》杂志编辑,《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部主任、副编审,现任作家出版社副编审,《企业文化》杂志执行主编。
1975年下乡赴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务农;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秋天的钟》,长篇报告文学《源自北卡罗来纳州的河流》等。散文《有方桌的房间》获中国作协创联部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1994年《上海文学》散文奖,《秋天的钟》获1994年《人民文学》散文奖,1995年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一本打开的采访簿》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报告文学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48.jpg
   候滁声,男,笔名流溪,1952年生,哈尔滨知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黑龙江省机械制造学校中文班学生,哈尔滨绝缘厂技工学校教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小说集《活得自在》,散文诗集《魂牵春梦》、《感情的迷途》、《梦幻年华》、《潇洒的年龄》、《不受约束的心》、《年轻的太阳》、《青春不是梦》、《梦幻之旅》、《情韵》、《青春的花季》、《梦中的相思》、《飘爱的心河》、《梦痕》、《春潮》、《秋思》、《伴侣》、《心灵是天涯》、《人在梦境》、《浪漫》、《温情》等。《沉醉了,小城之梦》获1990年《人民日报》全国征文江铃杯大赛二等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50.jpg
   胡梦龙,男,1954年1月出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编辑,现任哈日报报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历任后勤营农工、文书、报道员;1976年12月调哈尔滨日报社,历任政治部记者、科级记者、评论部科级记者、科教部主任、办公室主任;1995年任哈尔滨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新晚报》常务副总编;1999年至今任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经理。
   在《新晚报》工作期间,曾主持策划“龙博杯有奖征集革命文物”、“欢庆十五大·喜迎国庆节焰火晚会”、“情系黑土地·扶助老知青”、“’98抗洪拥军支前10大新闻人物征集评选”等多项大型社会活动。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52.jpg
  
   任树宝,笔名鲁人、石鸣,男,1948年生于哈尔滨,哈尔滨师大附中学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写作学会会员。省电力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黑龙江电力报》总编辑、社长等职。主任编辑。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5团(庆丰农场),后来他成为兵团“四好连队”的模范指导员,当上了团党委委员。1975年招工入黑龙江省电力系统;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夜大);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哈热电厂党委副书记,省电力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黑龙江电力报》总编辑、社长等职。主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写作学会会员。
  已出版散文、杂文、随笔集《清风集》、《人生五线谱》、《笑也不轻松》、《心灵之旅》、《欧美之旅》、《放飞心灵》,报告文学集《星海扬帆》(合集)。其作品曾获省、部、国家级奖。
  
   高建丽,女,哈尔滨知青,1977届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原任黑龙江省文化厅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56.jpg
   郭庆晨,男,1948年生于天津,天冿知靑。原任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编审、副主编。
   1968年10月5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4团(共青农场)5连;1969年调团部机关宣传股报导组干事。
   多年从事宣传和期刊工作,先后有《党员生活断想录》(上海人民出版社),《擦名字絮语》(中国工人出版社),《曾国藩的癣》、《政绩统计法》(哈尔滨出版社)四本杂文集出版。一些作品入选《中国杂文大观》、《中国当代杂文经典》、《中国最佳杂文》、《中国年度最佳杂文》、《中国青年报杂文选》、《人民日报杂文选》、《工人日报杂文选》、《经济日报杂文选》、《杂文报杂文选》等。有几十篇杂文在全国获奖,其中杂文《“混儿”》获《中国青年报》征文一等奖,杂文《“跑”的褒贬》获《求是》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放飞希望》获1996年全国短报告文学奖。
   2008年由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退休。
  
   李文方,男,1948年12月生,哈尔滨知青。黑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教授。历任《北方文学》编辑、黑龙江画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史志办主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等职。
   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开始写作;1974年出版儿童小说《小钢墩看电话》;1975年进入《北方文学》编辑部,此后陆续发表《青麻地》《飞行猫》等小说,获得黑龙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2013年两度获得黑龙江省文艺奖。1997年获黑龙江省文联颁授“特别优秀创作奖”。2008年,获国家颁授“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
   他担任黑龙江画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等要职的时候仍笔耕不辍。多年来,李文方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散文、随笔数百篇,各种创作和著述总计500余万字。中篇小说《巴什卡小铺》《红楼情恋录》发表后,被北京《中篇小说月报》选载。201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飞行猫:哈尔滨故事》,其中首发中篇小说《门洞鱼私语》被《文艺报》转发。出版有文学艺术评论集《漫步心灵广场》,散文随笔集《文方心语》,并有文艺美学学术专著五部出版。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58.jpg
  
   周  确,男,1952年出生于山东莱州,哈尔滨知青。现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高级记者。历任总编室编委、黑龙江省摄协、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摄专委副主任等职。
   1968年5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锦河农场),后担任摄影报道员与新闻干事;1976年调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任摄影记者。
  作品进“荷赛”,屡获“尼康”国际影赛、奥运会、亚运会、亚冬会摄影大奖。随军三入柬埔寨战地、海地维和采访;现场报道飓风、特大林火、日军毒气泄露、特大洪水灾害,多次荣膺“摄影十佳”、“优秀新闻工作者”、“抗洪赈灾模范”及“特殊贡献奖”。发表博客近500篇,出版《看天下》博客书(上)、(下)两集。
  
   金斗弼,笔名江心。1952年生于密山县,北大荒知青,现任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职称为编审;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朝鲜族创作委员会副会长、延边作家协会理事。
   1974-1977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系毕业, 分配到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4年开始从事创作活动;1985年延边大学函授部朝文专业毕业;1987年至1988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语文系研修。
   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译著有长篇小说《将军吟》、《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茶花女》等作品,小说、随笔、报告文学、童话作品100多篇。整理出版童话集《金铃和银铃》;出版散文集《融神圆梦》、《阿,人情》。曾获得《黑龙江新闻》随笔奖和《辽宁朝鲜文报》鸭绿江文学奖、中国朝鲜族出版文化特殊贡献奖。
  
   由玉章,男,1952年生,哈尔滨知青,1969年9月6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64团(辰清农场),曾任独立四营、六十四团招待所炊事班长。原任黑龙江团省委《新青年》杂志社任副社长。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62.jpg
   刘绍强,男,哈尔滨第三中学1966届初3-1班毕业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9团(597农场),历任团宣传队队员、宣传股干事、兵团战士报社编辑。著有《岁月收藏 -- 北大荒开发史和吕向全的纪实摄影》、《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作品》等。曾任黑龙江画报社社长。
  
   文乾义,男,汉族,1952年生, 1968年初中毕业,哈尔滨知青。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中共党员,诗人、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历任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宣传处处长、《黑龙江邮电报》报社主编。
   1968年11月份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在开始创作,并发表了第一首诗;1975年到铁路系统工作;1981年到邮电系统工作至今。
  1988年曾参加北京鲁迅文学院第四期作家进修班学习。文学创作以写诗为主。出版过七部作品集。1989年加入黑龙江作家协会。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66.jpg
   张佑臣,男,汉族,1953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1958年移民到齐齐哈尔富裕县,北大荒知青,1971年参加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农垦日报》社总编、北大荒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1971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八营76连参加工作;1977年调到《农垦日报》社任编辑;1985年,考入省行政学院脱产学两年新闻专业;1990年,被提拔为《农垦日报》副总编辑;1998年出版了垦区第一本新闻文选理论专著-《走笔北大荒》;1998年加入省散文家协会;1999 年提拔为《农垦日报》总编辑;2001年加入省作家协会;2002年任省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
   2007 年主编出版了《农垦日报五十年系列丛书》―《别忘录》、《风景再现》、《彩墨流芳》等。2007年从工作了30年的报社去作北大荒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多次被评为省、全国农民报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企业报优秀总编辑。参与新闻摄影和摄影创作活动。

   吴继善,男, 1950年生,北大荒知青。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曾任《北大荒日报》社副总编辑。
   1972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9团(五九七农场)连队卫生员;1979年就任农场广播编辑;1987年调入农垦报社,先后任通联编辑、副刊编辑、政教部主任、总编室主任;1992年升任报社副总编辑;1997年当选北大荒作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晋升 “高级编辑”职称;1999年11月当选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秘书长(2005年起成为协会法人代表)。2003年4月当选黑龙江垦区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2004年8月当选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会长;2005年被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聘为研究员;2008年4月当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两年后晋升常务理事。
   代表作:《高地梧桐》、《另一道山梁爬上来》等。
  
   李战,女,哈尔滨六中1966届“老初二”学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北安农场。1973年9月6日入党,大学中文本科学历,原任哈尔滨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兼省新闻出版局直属审读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从小酷爱文学,初一时发表处女作。有百余篇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台上发表,并结集出版《亮丽人生》。代表作电视散文《抹不去的记忆》、长篇小说《血雨潇潇》,荣获国家、省市级多项文学大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72.jpg
   林晓峰,原名林桂芳,笔名彦华、桂方,1950年生,杭州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协会员,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副主席。
   1970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团(597农场)23连,任农工、宣传队员、团委干事;1978年考取黑龙江省艺术学校,1981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校编剧大专班。毕业后,成了很有名的作家。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剧目室负责人,省文化厅秘书,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秘书长、副主席,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副主席。
   著有剧评《戏曲舞台的新收获》,评论《1984—1985年浙江戏剧文学》、《1986—1987年浙江戏剧文学综述》,小说《八手坂纪事》(合作),通俗小说《民国特别刑事案》、《国府委员的迷梦》等。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74.jpg
   马永杰,女,上海第一女子中学1966届高中学生,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32团(北兴农场)宣传队。现任编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总策划。
  马永杰喜欢连环画,她的《苹果熟了》,全国发行。《曾经的黑土地》的作者,编委。马永杰总策划《彩绘本中国民间故事》获第一届国家图书提名奖。现任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总策划。她参加编辑,策划,主持审定的近百种图书,分别在国际,国内和华东地区,省内获奖。由马永杰  总策划的彩绘本《中国民间故事》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她荣获第七届宋庆龄樟树奖。
  
   龙彼德,男,1941年7月出生于湖南沅陵,杭州知青,1964年参加工作。诗人,评论家,作家,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一级文学艺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城市诗歌研究所研究员、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
   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9年作为杭州市第一中学的一名教师申请与知青一起下乡同江三村公社,在北大荒生活过10年。历任共青团黑龙江同江县委书记、公社主任、县委宣传部部长。
  从事过17年的文学编辑工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秘书长、浙江省文联图书编辑部主任、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主编、浙江省文联文艺研究室主任,编审。
  著有长篇小说《激情永在》、《周恩来烽火东南行》,诗集《魔船》、《春华集》、《生命树》、《大汗歌》(二人集)、《爱之海》、《铜奔马》、《虎尾兰》、《瀑布鸟》、《与鹰对视》、《爱的王国》,散文集《龙彼德散文选》,评论集《诗人的秘密》、《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散文诗艺术技巧一百种》,儿童小说集《小阔里拜师》、《闯魔窟》、《夜袭万寿庄》、《大马哈鱼W历险记》,专著《史前期探秘》、《大宇宙探秘》,主编《方向与旗帜——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凌霄花丛书》、《大江南丛书》、《白蔷薇丛书》等。儿童小说《戴铜项圈的侦察兵》获浙江省1985年-1986年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诗集《铜奔马》获1990-1992年浙江省优秀作品奖,另有诗、小说获黑龙江和上海等省市及《人民日报》、《东海》等报刊优秀作品奖。
  
   李庆西,男, 1951年生, 1969届初中毕业生,杭州知青。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1969年4月下乡赴黑龙江省香兰农场;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83年,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工作,任务是出版文艺理论、现代文学的图书;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杭州造纸厂干部,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中国作协浙江分会书记处书记。著有评论集《文学的当代性》,系列小说《人间笔记》等。
  
   万刚,男,1952年生,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老三届学生,杭州知青。历任任浙江日报记者,《共产党员杂志》副总编等职。
   1968年12月下乡赴黑龙江抚远抓吉乡东河生产大队插队落户。回杭州后,进工厂当学徒、钳工,应征入伍。从部队退伍后,万刚进入杭州市汽车配件厂当工人,不久又被抽调到厂宣传部门当通讯干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万刚受聘于杭州日报,在报社评论部当记者,先后担任浙江日报记者,《共产党员杂志》副总编等职。曾出版小说《我们·马们》,《钱江晚报》曾多次连续报道万刚事迹。
   2010年3月18日逝世。他捐献出去的眼角膜,使温州一位30多岁的男士和41岁的女士重见了光明。
  

   钱大成,男,1950年10月出生,杭州知青。中共党员。毕业于杭州大学。高级政工师。现任浙江日报社副社长、纪委书记。
   1970年赴黑龙江省抚远县海青公社海青大队务农,曾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务。1974年进入杭州大学读书,毕业后被选派到浙江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工作,先后担任副处长、处长。1996年调任浙江日报社副总编辑;1999年任浙江日报社副社长。
   工作努力,勤奋进取,宽以待人,乐以助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在省级刊物《理论学习》、《政工师》等发表论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正确把握新时期的用人标准》等若干篇。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184.jpg
   吕永岩,笔名严文、山石,男, 1952年出生,哈尔滨知青。中共党员,现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编辑、军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68年5月下乡黑龙江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一营(哈青农场),曾任《兵团战士报》见习编辑;1972年入伍,历任技师、军报道组长,沈阳军区《前进报》编辑、军区创作室创作员,步兵190师副政委(代);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艺四级,文职三级。
   著有中篇小说《光环》、《白风峪》、《石女的夏天》、《中考大战》,中短篇小说集《曝光的天使》,长篇纪实《溥仪传》、《最后的柔弱皇冠》、《雷锋》、《中国警官悲喜录》、《中国军花在非洲》、《将军志》、《忠诚》、《狱中王朝》、《绝对士兵》、《雪落无声》、《霹雳》、《历险非洲的中国女兵》、《热流》,大型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时代颂歌》、《人民的好儿子——雷锋》、《爱新觉罗.溥仪》等。《时代颂歌》获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优秀电视专题片奖,散文《浩荡军魂》获全军抗洪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紧急出征》获全军抗非典题材优秀作品奖,散文《过去的沉重》、报告文学《天职》获解放军文艺奖,《大音稀声》获“共和国的脊梁”全国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姐弟情深》获“是谁敢动我们”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大奖,《攀登的奇迹》获《人民文学》奖,《中国军花在非洲》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辽宁文学奖,短篇小说《天使的倾诉》获全军抗震救灾优秀文艺奖。

   顾万明,男, 1951年6月出生,上海知青。现任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新华网广东频道专题主编。
   1969年5月-1972年3月从上海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8团(291农场)6连农工、班长;1972年3月-1977年1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8团新闻干事;1978年1月-1982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1982年3月-1989年6月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工业副组长、组长;1989年7月-1991年7月 新华社广东分社经济采访室主任;1991年7月-1993年11月 新华社珠海记者站站长;1993年11月-2005年 新华社广东分社财经采访室记者、主任记者。1978年起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上海文学》、《报告文学》、《少年文艺》、《北疆》、《北大荒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曾有《那个知青的年代》、《民族的脊梁》作品集出版。

   孙宏杰,男,1954年生,温州知青,1970年4月25日下乡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返城后历任《温州日报》副总编、总编,市记协主席、梧桐河农场温州知青联谊会会长、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0-10-14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这块黑土地上走出了许多翘楚名人。其中,有许多负有盛名的“大笔杆子”,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特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出版界各大报刊、出版社的头头脑脑、著名编辑记者比比皆是……
真是人才的摇篮,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0-10-14 09:57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这块黑土地上走出了许多翘楚名人。其中,有许多负有盛名的“大笔杆子”,享誉全 ...

谢谢关注分享,盛情首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10-1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0-10-14 10:32 编辑

是的,我们农场就有以李庆西为代表的不下十人从事笔杆子工作,业余作者更比比皆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10-14 10:30
是的,我们农场就有以李庆西为代表的不下十人从事笔杆子工作,业余作者更比比皆是。

是啊,笔杆子多得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20-10-1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阅读了一遍,我认识的有9人。其中,有本站版主书香气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 发表于 2020-10-14 17:32
仔细阅读了一遍,我认识的有9人。其中,有本站版主书香气华。

谢谢细读!你认识的不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4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书香气华的真名是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20-10-15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志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火鸟 发表于 2020-12-22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看到的熟悉战友更多!好,这本书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5 1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