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871|回复: 5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八) 中央电视台及各地的“台柱子”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0-10-11 11:57 编辑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八)
    中央电视台及各地的“台柱子”

   中央电视台是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靓丽名片,是许多人垂涎仰慕、追寻梦想的理想之所。但不曾想到,一批北大荒知青居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台柱子”,从台长、书记到编导制作、主持策划,许多重要位置、关键岗位都由他们“长期把持”,成了“北大荒人”开拓的又一片“新天地”。在京津沪浙黑的各地电视台,也同样名人荟萃。这种现象不仅让我们“北大荒人”深感荣耀,也让许多人叹为观止。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台柱子”都是何许人也?

张长明,男,1950年8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县人,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副台长,高级记者。
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尾山农场,历经8年;
197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同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
1984年起,历任经济部主任、总编室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对台节目部主任、对外中心主任、海外电视中心主任、台长助理;
1992年作为首批大陆记者到台湾访问。组织、策划的大型系列片《香港沧桑》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发表业务论文《国际地位与电视传媒--对中国电视 走向世界的思考》等。
先后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中文、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俄罗斯语、阿拉伯语国际频道的组织创建工作。
1994年3月任副台长;
1996年12月调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业务研究生班;
1999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被评选为“十佳”广播电视理论人才。
具有丰富的外宣工作经历。在编著《传播中国:20年电视外宣亲历》中,作者根据自身的外宣、传播工作的经历,以中央电视台的外宣工作为主线,对中国20年来的外宣工作进行了详尽、生动的记叙。相信读者读完《传播中国:20年电视外宣亲历》,一定会对我国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外宣工作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作者本人的工作经历也会留下深刻印象。
王晞建,男,天津市静海县人。天津知青,196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1968年9月18日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任军务参谋、教师;
1972年被推荐在天津师范学院学习;
1973年毕业留校任团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等职;
1977年12月调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建筑机械厂组织科任干事、工程机械工业公司任副科长、北京市科技干部局任主任科员。
1989年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人事处;
1994年底任人事处处长。
1998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
2003年12月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曾多次被评为先进职工、优秀党员。从事人才、教育工作多年来,先后为《成人教育手册》、《继续教育管理通论》、《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国职工教育百科全书》等撰写有关章节约10余万字;在《电视研究》上发表若干关于人事管理改革的文章。
陈爱民,1949年4月22日出生于温州,小学毕业于五马小学(今广场路小学)、初中毕业于温州六中(今实验中学)、温州中学高中毕业。温州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约作家,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
1970年5月6日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历任6营61连农工、56连出纳员、团宣传队创作员;
1974年被选送中央戏剧学院深造;
1976年调入中央广播电视剧团;
1982年调至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编剧。
已问世的作品有:《香港的故事》、《泥人常传奇》、《遗案》、《多棱镜》、《难圆情缘》、《荒唐历险》、《神丐》、《死谷回声》、《浴血坚持》等影视、话剧、小说480部(集),约1000万字。创作的剧目曾11次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陈力,女,1953年出生于北京,北京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现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会长。
1969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省嫩江农场;
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毕业。在大学任教三年后,走上了教育新闻工作岗位。发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若干,曾荣获中国新闻特别奖等奖项,撰写的报告文学入选多部报告文学集,并编著《春蚕集》、《耕耘集》等。
1989年回京;
1993年由《中国教育报》调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任处长,从事教育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参与策划、编辑了《兴国之本》、《教育新闻理论与实践》等书。
1997年底调入中国教育电视台任副台长兼总编辑,发表教育电视论文多篇,主编和参与编辑了《我们的“关注”》、《大学的智慧》等书,策划和主持制作了《21世纪中国教育》、《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取信于民》、《解读教育乱收费》、《我们的责任》、《迎接新的挑战》、《碰不得的高压线》等大型系列节目和专题片,并策划推出了近二十台大型晚会和现场直播活动。
程志明,男,1951年生,北京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团(597农场)值班二连。曾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主要负责体育赛事的信号制作、转播和录像工作。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副主任。
1972年被推荐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1975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1989年借调到中央电视台亚运会办公室,当公关部主任;
1991年3月,正式调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部。
1979年开始从事体育报道工作,至今已经近30多年。
《体育赛事电视制作专业精典》和《跃升与质变: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专论》是程志明近期主编的两本书,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大型体育直播谈话节目《体育沙龙》的创办,担任了该节目的首任制片人。采访和报道了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夏季奥运会,总共7届,以及2届冬季奥运会,5届亚洲运动会,6届全国运动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任领队,率领中央电视台58人队伍,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出色完成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现代五项共3个项目的公用信号制作任务,获得国际奥委会高层领导和电视专家的高度赞扬,为中国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开创了历史。之后又率队参加了多哈西亚运动会、墨尔本英联邦运动会、多哈亚运会、亚洲杯足球赛、女足世界杯赛、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疾人奥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均赢得广泛好评,确立了中央电视台在国际电视信号制作领域的地位,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许朴,男,北京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专题部制片主任。
1969年8月20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17连,先后在农场麻袋厂、五七分校、团职学校等单位工作;
1976年返城回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参加了电影《报童》、《瞧这一家子》的拍摄。后来到中央民族乐团(原中央歌舞团)担任灯光设计;
1986年调入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就任于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专题部制片主任。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许朴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在纪录片《达赖》中任制片主任。组织拍摄了《香港苍穹》、《台港风云》、《中国人权》等多部专题片,《中国人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人权状况的纪录片,在国际电视周上展映获得各国专家的好评。许朴还在《祖国风貌》及全面反映文革后第一个全运会的专题片《全运会》中担任制片。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jpg
迟连方,男,黑龙江省讷河县人,讷河一中毕业,讷河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编辑、制片人。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老莱农场;
1971年作为工农兵学员推荐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
1975年毕业分配中央电视台任青少年电视节目的编导;
1984年任青少年部副主任;
1992年任海外中心专题部制片人;
1998年被评为高级编辑。他撰稿、编导和摄像的节目“小小设计师”,在德国慕尼黑第十一届国际青少年电视节上获得优秀青少年电视节目一等奖。从1981年首次评选全国优秀电视节目起每年都有他的节目获奖,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jpg
敬一丹,女,汉族,1955年生于哈尔滨。哈尔滨知青,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2年下乡到黑龙江省青河林场当五年知青;
1976年,被推荐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学习;
1979年,担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1983年,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任记者、节目主持人,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1994年,加入《东方时空》;
1995年,加盟新闻评论部;
1996年,加盟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组,此后,她又进入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她沉稳淡雅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成为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后来相继主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感动中国》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节目。
1993年至1997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荣获“金话筒奖”。
2012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宏村·阿菊》第三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日前正式启动。敬一丹作为评委来到启动现场,畅谈诗歌与朗诵。
2015年4月,敬一丹正式退休,还将继续做教育工作。
2015年7月,敬一丹当选为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丈夫王梓木,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刘锦源,男,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6团(850农场)。现为知青著名电视剧编剧,中央电视台编剧、导演、北师大心理学博士,从事编导工作三十年。
己拍摄並播放的电视剧:
一、“死囚”上、下集、编剧、制片、1986年,中央台播出
二、“巴掌镇的大作家”单本、编剧、导演、制片、1987年,中央台播出
三、“修车铺的故亊”单本、编剧、导演、制片、1988年、四川台播出
四、“绝非小事”小品,50集,编剧、导演、制片、1988一1989
五、“回心草”四集,编剧、导演、制片、1989年、中央台
六、“神秘的大熊猫世界”四集,编剧、导演、制片、全国省市电视台,及国外电视台。
七、“唐玄奘”十八集,编剧、导演、全国省市台。
八、“唐诗故事短剧”八集,编剧、导演、制片、
王铁,男,汉族,1955年生,1969年参加工作。学者、作家、当代诗赋家。任古今文学文化艺术品鉴赏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艺术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鉴赏》栏目总撰稿、全国政协中国文化碑石工程专家组组长兼总撰稿等。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
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毕业。
1988年任中共黑龙江省桦川县委组织部组织员。
1989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专业研究生。
1992年调入中国文联名人研究中心任编辑部主任。
2000年被聘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写作项目组副组长。
2001年后,任古今文学文化艺术品鉴赏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艺术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鉴赏》栏目总撰稿、全国政协中国文化碑石工程专家组组长兼总撰稿等。
著有《王铁辞赋集》、《王铁骈文集》。其中《马赋》、《荷赋》颇具影响。王铁,写作题材广泛,作品体裁全能。腹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作品语言精美,内容思想深邃。尤其是为全国各地撰写的60余篇碑刻诗赋,创造了诗赋这一全新的文学体裁。文学大师刘绍棠生前为其题词为“齐字如金,用字如凿。”浩然称赞其文为“理丰辞俊篇翩爽,山高水长物悟新。
创作成果
30余年来,在多家媒体发表出版作品约计350万字。
1978年2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克己奉公,埋头苦干——记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九分场三连党支部书记刘清涛》的通讯。
1983年,写成《现行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弊端及新编后其内容形式的特点简说与理由》一文,获2000年中国首届素质教育论文金奖。
1993年,创立《人类快乐学》理论体系,后分专题在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等学术机构作了20余次专场演讲。
1994年,纪实文学《珍宝岛未曾陷落》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并获北京写作文化节一等奖。
1995年9月20日,报告文学《他告诉我们什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并获全国记协举办的“中华大地之光”征文活动一等奖。
1999年,创立中国集邮鉴赏美学。
2002年2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整版报告文学《在历史和未来的画图中》。期间,几乎为国家发行的每一枚邮票予以美学鉴评。
2003年,走近诺贝尔系列专刊学术艺术专家委员会为其出版了《走近诺贝尔·王铁文集》专号。
2004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托,为其策划、创作专著《诚信山东·优良传统卷》等书,在“两会”上受到各界人士好评。并经四年努力,撰著了《当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一书。
王晏青,男,天津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总编辑。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江滨农场)6连;
1972年选送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
1975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并被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其几十年记者的职业生涯中,11次获全国好新闻和中国新闻奖,7次获中国广播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多次获行业评选特等奖,并获得国际奖。1988年王宴青被国家防汛抗早总指挥部聘请为当年新闻界唯一的特邀联络员;1990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以表彰他多年来为全国绿化宣传所做出的贡献;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国广播"敏锐和执着,是记者的职业素质"电视协会“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进修学习。先后师从金铁霖、李岚宗、王家彦、刘晶新、米恩泽、侯安武建河等专家教授悉心指导。多年来有众多学生考上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论文科学教育一等奖,声乐演唱金奖。
2010年9月9日在大庆歌剧院举办个人专场原创石油歌曲独唱音乐会,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监制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发行两张演唱专辑,收录中国当代50位著名歌唱家最具代表性作品。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当代歌唱家称号。
吴少华,男,北京北大附中1966届高中6班毕业生,北京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总政歌舞团、中央军乐团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工作。中央电视台制片人。
十岁时就失去双亲。从小就喜爱音乐,到北大附中以后,由于高超的琴艺,他被选进文娱宣传队担任伴奏,成了队里的顶梁柱。
1968年7月,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1团(853农场)四营一连,后在团宣传队、三师宣传队(白毛女宣传队)工作,担任手风琴伴奏、乐队指挥和文艺创作。
返城回京后, 1986年、1987年两度担任中央电视台“八一文艺晚会”导演,其中1987年的晚会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
后创办《军事天地》栏目,并任制片人。《军事天地》是个以国防教育为宗旨的综合性知识类专栏节目,吴少华是享誉全军的资深制片人。在历次中央电视台的年度评奖中,《军事天地》多次获得优秀栏目称号,连续三年获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一等奖。
1994年,担任中央台“八一文艺晚会”总导演。曾任大型文艺晚会“高歌为你壮行”及“献给亲人子弟兵”的总导演。担任中央电视台第五、第六两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总策划人和大赛颁奖文艺晚会策划人及监制。
1999年和2003年,两次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先进个人。
2001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优秀党员。
2007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先进个人。

张连珠,男,汉族,1941年6月生于河北保定。1952年随父母进京,1956年从师吴江先生学习素描,北京知青,1963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络电视台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副主任。
1963年去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后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5团15连),因得到丁玲、陈明关怀和教诲而画笔不辍,从事宣传绘画多年。
1979年回京一直从业于文物部门,爱画日笃,练笔更力,先后得益于许麟庐、郭传璋、黄苗子先生的指导和严教,画风私淑赵少昂。
1990年其作品和艺术简历入选《中国当代国家词典》。
1991年画作《欣欣向荣》由“中南海”收藏,其作品曾得到多家单位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喜爱和收藏。
其作品多次参加画展,并成功地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多次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科技日报》、《中国艺术报》、《华声报》、《新华文摘》、《美国侨报》与《科学周刊》、《世界报》、《鉴藏杂志》、《中国画》、《艺术市场》等多家报刊刊登介绍。作品或简历还编入《中国人物志》(1990年)、《世界名人录》(1997年)、《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1999年)、《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作品集》(2000年)。2000年通过文化部组织的ISC2000艺术品价值评审。2005年东方时空艺术人生书画专刊,2006年~2008年先后三次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08年作品入选由文化部组织、《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大家》、《一代大师》画集,2009年荣获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称号,2009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六十年盛典- 书画艺术六十人张连珠作品》,2012年秋,回北大荒成功举办个人画展,2013年5月随全国政协访问台湾参加两岸艺术交流,其作品赠送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先生、台湾海基会会长林中森先生。
张元鹏,男,北京知青,1967年11月22日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5团(庆丰农场),任四师演出队队员,自1984年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以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制片工作,担任过儿童电视剧、晚会、专题片,纪录片、竞赛等众多大型节目的制片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少儿中心少儿部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制片主任。

钟勇,男,北京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央电视台电视剧责任编辑。
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在20连赶车。因为他极具艺术的天分,被调到团部宣传队,后来又调入四师宣传队;
1978年参军并走进海政文工团。他常常跟随演出小分队到各地演出,在繁忙的演出中仍然坚持搞创作。他创作的活报剧"如此照相"被姜昆看中并改编成相声。他还尝试影视拍摄工作,在电影《甜蜜的事业》他扮演了村技术员。
1993年,钟勇转业到中央电视台做"影视同期声"节目主持人,并担任电视剧的责任编辑。
从1993年到现在,他平均每年参加10多部电视剧制作工作,先后参加拍摄了《士兵今年十八九》、《布依女》、《海风吹过乡村》、《远东阴谋》、《孔繁森》等100多部电视剧。其中有不少获得了飞天奖。他是《闯关东》、《交通警察》等100多部电视剧的责任编辑,是《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总制片人。

徐小斌,女,1953年生于北京,湖北荆门人。北京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民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
1969年8月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一营二连:
1974年转插回京后在西郊粮库当工人;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8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中央电大教师;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迄今为止(截至2012年)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书40余部。著有长篇小说《羽蛇》、《海火》、《敦煌遗梦》,中短篇小说集《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双鱼星座》、《迷幻花园》等,另有《徐小斌文集》(5卷)。中篇小说《双鱼星座》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敦煌遗梦》获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电影文学剧本《弧光》获第十六届莫斯科电影节特别奖,电视剧剧本《风铃小语》获第十四届飞天奖、首届CCTV杯一等奖。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等重要奖项。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等十余国文字。
徐小斌艺术经历:
自幼习画。十三岁拜中央美院教授姚治华先生为师。
最早的小说作品《雏鹰奋翮》写于17岁,成为手抄本。
最早的绘画作品《战斗的越南南方青年》绘于五年级,获得国际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
第一篇小说发表于1981年第2期《北京文学》。
第一部由自己改编本人小说的电影《弧光》公映于1988年,翌年获得第十六届莫斯科电影节特别奖。
第一次开个展于1990年中央美院画廊(徐小斌个人刻纸艺术展)。
曾经作为中国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于1996年受邀在美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访问讲学活动,分别在美国杨百瀚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圣玛丽学院等举办了题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呼喊与细语”的文学讲座,是第一位被美国正式邀请讲中国女性文学的作家,讲座受到研究中国文学的海外学人的欢迎。
参加1997年在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三十四届贝尔格来德国际作家会议;
参加1999年在台湾举办的两岸文学研讨会;
参加2002年在加拿大举办的渥太华国际作家会议;
参加2006年中俄文学交流;
2007年,接到美国文学翻译中心(ALTA)副主席Rainer.Schulte先生的邀请,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赴美参加由五十个国家的作家、翻译家参与的国际文学研讨会。
2008年,参加香港国际作家工作坊活动;
2009年参加中国厄瓜多尔文学交流;
2010年由于希腊文小说《亚姐》出版,接受希腊文化部邀请赴希腊交流访问;
2011年受到美国纽约亚洲协会邀请,赴美讲学,与著名作家苏童一道在美哈佛大学演讲并受到热烈欢迎。
在影视创作方面,是20世纪80年代第五代电影第一位获得国际奖的编剧;在其参与编剧、策划的影视剧中曾经多次获奖。
在绘画美术方面,擅长装饰绘画及民间刻纸艺术,曾于1974年、1975年在工厂期间代表粮食局参加全国美术展览;
1990年8月,在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个人刻纸艺术展,得到中国作协副主席艾青先生、中国美协副主席周思聪、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著名画家尤劲东等人的高度评价;央视《半边天》节目首期即介绍了这一独特的刻纸艺术。
2006年,参加中日友谊书画展,再度获得业内人士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世纪90年代加入中国电影家协会。2000年后加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孔子学院总部特聘专家,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黄玲,女,北大荒知青,作为北大荒转业军官的后代,在黑龙江省855农场渡过了小学、中学时代。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新闻编采专业毕业。国家一级播音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结业。曾任全国青联委员和河北省青联常委。曾任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初中,高中期间被当时的四师战士业余演出队选中,随即加入演出队;
1979年加入北大荒文工团成为专业话剧演员;
1981年底考入河北电视台,播报、主持和参与制作了包括新闻、专题、大型文艺晚会及综艺类、竞赛类、系列片等各类节目。其中《河北民间技艺表演赛》、《中国民间收藏大观》和一些综艺晚会等节目不仅受到观众的好评,也多次获得河北省、华北区和全国的各类专业奖项,当时不仅是河北省最知名、呼声最高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获得业界最高奖项的地方台年轻主持人之一。曾获全国电视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是全国广播电视界最高专家奖项主持人“开拓奖”金奖、“金话筒”获得者。
1992—1993年成了CCTV-4首批主持人,获得“全国十佳主持人”称号。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主持了《天涯共此时》栏目,以及与赵忠祥共同主持的大型系列片《庐山》都给全国和海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赴美;
1998年回国后从商

陈虎,男,笔名陈默,生于1950年,北京四中1969届初二学生,北京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高级编辑,曾任北京电视台国际部主任、科教节目中心主任等职。
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11连,曾辗转于河南干校、贵州三线等地的多个单位;
1978年高考入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
1982年毕业后即进入北京电视台,曾担任过多年的国际部主任和科教节目中心主任。主任编辑,连续8年聘为“亚洲电视奖”中国评委。
在职期间,他主持、制作了大量的广有影响的节目和多项活动。工科的背景,训练了他的严谨风格;而在知青时代就已显露出来的历史偏好、文学素养以及不循常规的思维方式,使他主持、制作的节目总能因出新而受到好评,比如1999年推出的365集的节目《1949年的故事(红色多米诺日记)》与2008年播放的十集大型历史记录片《子年北京》。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颇有建树,并且勤于笔耕,曾为多部电视节目,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等撰稿,如“向新中国迈进”“世纪龙年”“为祖国而战”“战争与和平”“北京发现”等,逐年来著有《解放日记——1949年的故事》《诺贝尔奖百年百人》等书。

王冰河,男,汉族,北京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国家一级编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电视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特邀导演,现任北京金尊影视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出品人。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32团(北兴农场)4连,曾任三师宣传科干事。
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少数名族电视艺术研究会研究院。
1982年开始从事影视创作工作至今。
担任哈尔滨话剧院电视部主任期间,独具慧眼、与时俱进、用于穿心,开创了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先河。曾担任北京双玺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曾执导一系列影视作品,包括《隔离日》、《隋唐英雄传》、《太行骄子》、《七尺男儿》等。
迟有志,男,北京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制片人。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11连;
返城后曾在街道工厂干机工,在普兰德那儿待过几年,做到机修工,后来又做到办公室,下海自己开公司,搞营销等。
现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制片人,《驼道》、《瑞雪飘飘》、《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制片人。
苏京平,男,汉族,1950年8月28日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55中学,北京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290农场),后任团部小学教师,当兵团战士9年;
1977年返城,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曾在电台理论组、科技组、专题部等部门当记者;
1980年开始主持《生活顾问》节目,从而成为北京电台最早的节目主持人之一。
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函授班;
1993年以来,主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节目;
2000年4月以来,兼职主持北京电视台《夫妻剧场》节目,曾获中国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金奖、银奖,“全国广播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
主持各类节目30年,主持过的节目达6500多期。主持过的节目包括《生活顾问》、《伟大祖国》、《家庭教育》、《老年之友》、《生活828》、《京城人家》、《自然、社会、人》等。
蔡岩,女,1960年出生,黑龙江鹤岗人。曾下乡鹤岗市二轻局青年农场。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学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
1976年走上声乐道路,她拜哈尔滨师法大学艺术系教授、原中央乐团女中音歌唱家马瑞图为师,开始系统学习声乐。。其演唱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曾先后六次荣获国家级声乐比赛奖,多次参加全国大型文艺演出,为北京、天津等地拍摄的电视剧录制主题歌和插曲。 
1992年开始歌曲创作,先后多首歌曲发表在全国发行的音乐刊物上,并培养了大批学生;
1997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优秀青年专家”,并享受省政府特殊军贴,同时成为鹤岗市唯一一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2008年,蔡岩在市音乐家协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协会副主席,成为鹤岗市歌唱领域的领军人物;
2012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监制出版了她的个人专辑《中国当代50位著名歌唱家最具代表性作品——朋友常聚聚》出版。同年,入选鹤岗市首届文化名人。
孙泽敏,浙江余姚人,1952年生,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高级编辑,作家。曾任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总支书记,总编室主任。现任上海大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学科带头人。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营(红旗农场)六连,历任拖拉机手、排长、文书、连队指导员;
1974年入党;
1977年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考上后又退学,回到上海当工人;
1978年考入华东师大夜大学中文系,苦读五年,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考进上海电视台。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新闻杂志性电视栏目——《新闻透视》,第一个财经类节目《财经报道》,前者至今收视率在上海地区独占鳌头。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好新闻一等奖、中国电视论文一等奖、萌芽文学奖等30多项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上海电视台排名第一的十佳电视人。破格晋升高级编辑。
1999年,上海记者协会和广电学会还专门召开了“孙泽敏作品研讨会”。先后发表300多万字散文、诗歌、杂文、电视论文、采访札记、儿童文学作品,著书8本,主编3本。
2000年辞职创业。从一家茶楼的斗室到上海徐家汇地区的一处影视创意工厂,先后为60多家电视台制作过精品栏目,为世博会、虹桥商务区、SONY、雅芳、安利纽崔莱、通用、工商银行、交通大学、浦项钢铁等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制作着近千部精美的电视产品。作为上海大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挑着几十位股东的重托,建立了一个大众传媒合作联盟、两个传媒公司、两个贸易公司、一个餐饮管理公司(狼来了火锅连锁餐厅)、两个网站的小小产业链,并开设了孙泽敏博客和微博。
2011年起,孙泽敏开始投入教育事业,现担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学科带头人。

陈建明,男,1953年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原任上海东方电视台资深编辑,电视新闻中心主编。
1969年8月28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6团(二龙山农场)砖厂,曾任北郊农场宣传干事;
1978年参加高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79年返城,1982年大学毕业。
原任上海东方电视台资深编辑,电视新闻中心主编。
北郊农场上海知青联谊会会长,主编纪实文学《有个农场叫北郊》,用四年时间发起、组织、建成“知青墙”。

王小峰,1949年生, 浙江鄞县人,1965年9月考进上海市静安区培进中学。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上海大学美术装潢系专科毕业,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电视台文艺中心编导,长期在上海电视台从事文艺编导工作,现为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电视台专栏专职摄影师、导演。
1969年5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0团(查哈阳农场丰收分场)一营三连,历任电影放映员、50团宣传队员;
1970年3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政治处电影队;
1978年6月,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员;
1982年10月,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干事;
1984年12月,上海电视台技术部任录音员;
1993年9月,上海电视台文艺部文艺中心编导;
2001年5月,上海东方电视台综艺部。
主要成绩:
1991年,参加拍摄、剪辑的十集京剧电视连续剧《曹雪芹》荣获第七届全国电视戏曲片奖一等奖。
1992年,参加拍摄、剪辑的十集京剧电视连续剧《曹雪芹》又荣获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戏曲片二等奖。
1995年10月,参加拍摄制作的音乐专题片《春之旋律》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第九届(1994年度)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音响(单项)奖。
1998年2月,参加编导、拍摄制作的《世纪回响--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型歌会》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第十一届(1996年度)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1998年2月,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2月,参加编导、拍摄制作的《五洲风--中英文双语大型元旦文艺晚会》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第十三届(1999年度)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特等奖。
达奇珍,女,上海新沪中学学生,上海知青,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4月病退返城被分进了街道生产组。1993年至1996 年《诗与画》栏目编导,上海资深电视媒体人。现任上海电视台、上海文广影视剧中心编导。著有《我的弄堂往事》、《山阴路的前世今生》等。
袁超,男,1951年生,上海知青,1969参加工作。曾任上海东方电视台热门栏目《信息总汇》《上海早晨》等名牌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任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影视企划部总监。
1969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0团(8511农场),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保卫战,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机炮连指导员,任四师宣传队指导员。
1974年6月,被推荐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播音专业(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
1976年8月毕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破格留京录用,从此他开始其播音主持生涯。不久接替体育赛事转播员工作。为了搞好转播工作,他特地去北京体育学院进修半年。
1978年冬,袁超结束了这段体育转播经历,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1986年,在《每周广播电视报》举办的听众评选中,他荣获“我最爱的播音员”普通话一等奖;
1987年首次推出由市委副书记夏征农题签的《袁超朗诵作品专辑》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
后来上海电视台决定正式调他担任经济电视台《信息总汇》主持工作。曾任上海东方电视台热门栏目《信息总汇》《上海早晨》等名牌电视节目主持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名主持。
2015年出任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影视企划部总监。

王国强,男,1953年生,河北黄骅人,天津南开中学学生。天津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综合运营部部长、主任编辑。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永丰农场武装基干连二排七班,南阳良种站。
这以后当兵,连里、团里、师里,然后退伍回天津,又从区到市,几乎一直没离开文艺和宣传报道工作。在师政治部宣传队时,创作的两个表演唱就曾在沈阳军区获奖。回天津后继续做文化工作。
1987年考入天津电视台。一台“鱼龙百戏”的专栏,揪去了上亿观众的心。使他名声大振,成为著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荣入1994《中国人物年鉴》,并进入中国《21世纪人才库》和《世界名人录》、《军魂》等四十多部名人典籍。
代表作品《文化人物·马三立》获全国文学作品一等奖。《神鼓金喉骆玉笙》等,曾多次获得中国电视星光奖、金鹰奖。
程珊,女,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昔日的猪倌,今日的总监”。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副总监、杭州电视台节目中心主任,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程珊工作室”主任。
1969年3月9日插队到黑龙江省富锦县兴隆公社新兴村,后来,程珊考上了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到富锦一中当老师;
1977年当兵,后转业到杭州电视台工作。
历任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副总监、杭州电视台节目中心主任,先后从事过浙江杭州电视台电视剧购片、发行、制片等多项工作。现已设立程珊制片人工作室,任主任,以制片人、制作人、策划人身份拍摄了《古今大战秦俑情》、《延安爱情》等屡创收视佳绩的电视剧作品。
王亚东,男,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任广播员,后上北京广播学院深造,毕业后去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组负责人。
2007年获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广播作品类一等奖;
2008年获主任播音员资格。
王杰,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师17团(普阳农场)拖拉机手。现任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编辑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杨 颖,男,汉族, 1955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后迁居呼兰。黑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高级编辑,现任黑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总监。
1999年以来其编辑的节目七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两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2000年底,杨颖负责组建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主持策划法制频道的整体设计方案,并策划推出一批有个性、有影响的自办栏目,法制频道从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使法制频道成为黑龙江电视台优势频道。
在主持法制频道工作期间,带领大家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策划、运作创优选题,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实现了国家级政府大奖“五连冠”。在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法制频道在哈尔滨地区所能看到的58个频道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
从2001年开始,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与省司法厅、省法律援助中心、省内多家律师事务所联合,连续六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规模宏大的“援助龙江行”活动。目前,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我省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普法公益活动。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因此荣获了全国2001—2005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省委省政府2006年7月授予全省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9月,调到黑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工作。期间,集中精力策划新节目、节目编排和频道及节目包装。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到2007年1月1日,终于如期播出了新的卫视频道。
2007年3月份以来,与省农委、省技术监督局联合开展了《春雨行动》和《春雷行动》,把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把农民在备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解决在基层。这两项活动,得到了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和省长张左己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饶津发,男,汉族,1951年出生于天津市,天津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电台广播电视艺术中心专职编剧。
1969年由天津市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红色边疆农场)二营4连。任小学教师、宣传队编导;
1978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1981年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电台任广播剧专业剧本编辑兼编剧至今。
23年来经手编辑的广播剧1200余部(集),其中20余部获全国一等奖,6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亲手编写的广播剧100余部,其中16部获全国一等奖,5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全国“优秀编辑”单项奖一次,全国“最佳编剧”单项奖3次。全程参加了黑龙江广播剧连续15届全国评奖均获一等奖的剧本准备工作,200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文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3年获全国广播剧编辑成就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有一周多无法登录,久违了!今日得以发表文章,与各位荒友重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0-10-1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篇。欣赏精彩,祝晚秋快乐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0-10-11 13:09
拜读美篇。欣赏精彩,祝晚秋快乐安康!

谢谢关注赏评,祝你安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20-10-12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一丹、程志明、王晏青等都是著名的记者、主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10-1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 发表于 2020-10-12 07:48
敬一丹、程志明、王晏青等都是著名的记者、主持人。

是啊,媒体名人济济!谢谢赏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5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