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2-2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6 12:40 编辑
革命同志 发表于 2012-10-26 08:33 
不想当好裁缝的司机就不是个好厨子。现在思维混乱了,广告更是胡说八道。今天说吃肉好有一百个左证,明天说 ...
时刻警惕!莫被忽悠!小心被骗!
忽悠手段:
1、涉及银行卡诈骗型。犯罪分子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手机短信通知被害人银行卡消费、透支或电话欠费,如被害人有疑问,犯罪分子接着提供或转接相关电话,在不同阶段分别冒充银行服务中心、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该银行卡被复制盗用或涉嫌贩毒、洗钱、走私等犯罪。犯罪分子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往往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一步实施诈骗:一是指令被害人将所有银行卡存款直接转存到对方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后被提走现金或转账划走。二是通过手机指令被害人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的操作,实际上被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转账业务,将银行卡内存款直接转入犯罪分子账户中。三是在电话中获取被害人的相关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被害人银行卡中存款转账划走。
2、虚构中奖信息型。犯罪分子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名,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被害人中了大奖,被害人一旦回复,便称兑奖必须事先另外交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否则不予兑奖。被害人向犯罪分子指定账户缴纳所谓费用后即被诈骗。
3、冒名客户更改银行帐号诈骗型。犯罪分子发布格式短信,内容为“银行帐号已改,请将款汇到某银行帐号XXXXXXXXXXXX,户名XXX”,手机用户误以为是自己的客户发来的,便将货款汇至该账户被骗。
4、虚构事件冒名诈骗型。这类信息以绑架、交通事故、住院、日常生活费等名义不断翻新。一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取被害人家庭成员、亲属的相关信息,反复骚扰或通过某种手段致使被害人家庭成员或亲属关机,利用这个时机,以医生或警察名义给被害人打电话谎称其家庭成员或亲属因生病、车祸住院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让被害人将钱汇到指定账户实施诈骗。二是通过各种手段取得相关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后,冒充被害人友人加以情感联系,后以路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急需用钱为由,骗被害人将钱汇到指定账户。三是发送格式短信,内容如:“爸妈,我的钱包和身份证件被盗,请汇款xxx元到我朋友的XX的帐号上,户名:xxx”。
忽悠方式:
1、退税退费诈骗型。犯罪分子发送手机短信,内容如:“尊敬的客户,国家金融财政中心有政策要退还汽车购置税或房产税,请速与我们联系,号码XXXXXXXXX。”在此类骗术中,犯罪分子可能掌握了车主或房主的手机号、姓名、车型或房屋等信息,然后冒充税务局工作人员,给一些购车或购房用户打电话发短信,称可退购车税或房产税,然后以便民为由,要对方到ATM自动取款机上在其诱导下进行转账操作。
2、销售廉价违法物品型。犯罪分子发送手机短信,内容如: “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在本市出售。另提供高息贷款、防身武器等,电话XXXXXXXXX。”此类骗术是利用被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品等物品,可低价邮购发运,先引诱被害人与之联系,之后再以交定金、托运费等名义进行诈骗。
3、发布虚假无抵押贷款信息型。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发布或发送手机短信息,声称能够办理小型无抵押贷款,引诱被害人与其联系,再以收取手续费、担保费等名义诈骗被害人钱款。
4、网络炒股型。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或通过电话向被害人推荐股票,如果恰巧该只股票股价上涨获利,则以某公司股票即将上市等名义引诱被害人投资入股,从而诈骗被害人巨额资金。
5、盗用网络QQ密码型。犯罪分子利用盗号软件在网络上盗取被害人QQ密码等信息,趁被害人不在线时,冒充被害人以借钱急用等名义诈骗被害人QQ好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