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41|回复: 9

拜年的酒,是这么喝的

[复制链接]
山丁树 发表于 2019-12-5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庄2.jpg

​记得45连小河西有个酒坊,连里和附近连队的“酒民”,经常到这里来买酒。酒坊就在马号边,一间房子,比较显眼的就是发酵池和蒸馏锅,觉得那就是全部设备了。46连的工副业好像什么都能出,有面粉厂和酱油房(不敢确定),小河西道班前面是油坊,不知为什么都是女生?似乎有一阵子吃的就是46连做的酱油,那味道很特别,有点酸臭味儿,吃了一阵子就不吃了。好像就是没生产过醋,因为,记得清楚,我在45连的“伙食团(一起打饭、一起吃的战友)”,经常让我在出差时,拿上一个塑料桶,从孙吴县城买上一桶醋回来,每餐必用醋拌菜。因为,饭菜寡淡,加醋可以让人多些食欲。如果附近有醋坊,也就不会大老远的往回带了(只是推断)。

知青中也有在酒坊干的,干这活儿很辛苦,见到他们总是弄得浑身嘎巴,一身重重的味道——倒料(翻腾料)时就是发酵的味儿,出酒后就是酒糟味,就是没有酒味儿。因为,酒只有喝了或撒到身上,别人才能闻出味儿。

这般模样的还有猪号的,一身猪食嘎巴,和满身猪粪味儿。还有面粉厂的一身白,油坊的一身油。

养猪.jpg


带有工作单位“识别码(身上的各种嘎巴、味道和颜色)”的人,都是很能干的。并且,自己废了自己的“武功(年轻人、尤其是女生的爱美之心)”。印象最深的是54连的夏天雄,他老去营部办事。也不换衣服,冬夏都是一双套筒靴,靴子上也满是嘎巴,冬天,有时被冻得鼻子下面还拖着鼻涕,进屋前都来不及擦掉。除了说话和那身邮差绿的棉衣,根本看不出是个上海人。我很钦佩他们,在当下城市浮躁的心态面前,觉得那时的他们,更显得真实、更让人心里踏实。

酒坊里,蒸馏锅造型比较独特,像个蒸锅,但锅盖上面还有粗管子,下面还有水龙头(出酒用的),有点像动画片《蓝精灵》里格格巫做试剂用的设备。




第一次去打酒,打的是“酒梢子”。就是出了“二锅头”以后,再用那料出一锅酒,按顺序排,应该是“三锅头”了吧。不过,没那么叫的。这种酒没什么酒劲儿了,好像是酒兑了水、再敞开口放上好几天一样。甚至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有点像用湿木头烧炕的味儿。“三锅头”不好喝,可是,“头锅酒”也没人敢喝。

有一次,去酒坊找人,碰上出“头锅酒”。师傅拿出一个银杯子,和一个像温度计、又像钓鱼用的大肚鱼漂一样的东西(测量酒的度数用的)。从出酒口(水龙头)接了点酒,把“温度计”往里面一插,再看看“温度计”的刻度,好像70、还是80多度。他品了一口,然后递给我,说“尝尝”。知道度数高,小心地抿了一小口,那都反应强烈。到嗓子眼儿就给顶回来了,一通咳嗽。太辣,下不去。勉强喝下去,嗓子、食道、胃,辣一路,最后在胃里烧了起来,咳嗽不止。自此,我凑齐了“一二三锅头”全系列产品的体验。

连队过年,三十早上,大家起床后,洗漱完毕,随便聊着天等着9点钟的早饭。不知怎么的,虽然和往常的休息日没什么区别,也是两顿饭,也是9点开早饭。可是,感觉上却大不相同。就好像在空气中有什么味道在慢慢地弥散,让人兴奋,总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路上见面,总会热情招呼。就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甚至有过过节的人,今天见面都会觉得彼此不那么生疏、也不那么生分了。未必说话,但眼神交流,却也亲切了许多。这大概就是年味儿吧?随着年味儿的发酵、扩散、弥漫,晚餐时间,便达到高潮。
年夜饭的味道,这是中国人一年的期盼!



三十上午那顿饭跟序曲差不多,两三个菜,有肉,也比平时的肉菜肉多了许多,像是提醒你,今天和往常的不同。虽然,平时有肉菜可能会成为喝酒的由头,但是,三十上午那顿,却很少有人喝。大家都把自己那点酒量,和最好的状态留给了晚上的会餐。

不知怎么的,那年月,东北的年三十的会餐(年夜饭)给我的印象,除了喜庆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印象,总觉得和京剧《智取威虎山》里威虎山百鸡宴有点“靠色(音shai去声。后同)”、“串色”。可能是因为那状态和环境有些类似吧。

百鸡宴和我们会餐都属于聚众饮酒,环境又都是“乌烟瘴气”的(室内抽烟和喧哗)。威虎厅的阴森和大宿舍的昏暗,在烈酒的勾兑下,充斥着嘈杂和粗犷的气氛。不同的是,威虎山的人都让杨子荣拢在一起喝,方便突袭围歼,而我们则是分在各屋喝,食堂太冷。但其热闹程度却有一拼,各屋之间相互敬酒,大声喧哗,猜拳行令,然后,酩酊大醉。程序和威虎山是一样的。

有一个情节印象很深,现在想起很搞笑,但当时遇到却有点惊悚。

也是一年三十夜,会餐完毕,又聊了会儿天,已经是凌晨了。忘了有什么事,需要去另外一个屋子找人。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雪地嘎吱嘎吱地响着,路上就我一人,让人的思维不断地在无神论和有神论中徘徊。

那个屋子很大,住的人却很少。进门,发现屋里很暗,就更显大了。喊了两声似乎都听到回音了,也没见有人答应。往里走,看见深处亮着蜡烛般昏黄的灯光,幽幽地照着一圈泥塑般模糊的脸。心里一惊,但脚步没停(硬着头皮往前走)。突然,“泥塑”中有人说话了:“进来啊”、“坐这儿”、“给挪个地儿”、“这儿有筷子”——听声,起码有两三个“泥塑”在招呼着我,其中,有我熟悉的声音,好像是我们屋一天津人。



听说过喝慢酒的吧?快酒,就是上来就大口喝,甚至三两半斤的一口闷,喝倒了完事。慢酒呢,就是小口抿着、通常还发出“滋儿咂”的声音。一丝一丝地喝,连动作都跟电影里慢动作似的。如果结了婚,喝慢酒的人往往是老婆不能容忍的,除非她也是个慢酒爱好者。

我估计,从会餐算起,这桌已经喝了七八个小时了,不知还要持续多久。我是没勇气加入的,打过招呼说了要说的话,赶紧出来。


喝慢酒的见识了,喝快酒的也见过(后面要说的“酒林大会”就是喝快酒)。但我很想知道,如果这两种人撞在在一起对垒,会怎样呢?我揣测,就时间而言,肯定喝慢酒的赢。因为,喝快酒的一般沉不住气,几圈下来就OVER了。但如果规则是以酒量来定,谁先喝完算谁赢,那么,则肯定是喝快酒的赢。因为,同样的酒同时下肚,喝快酒的没事,喝慢酒的就倒了。因为他们一般酒量很小,他们的“抻时间”是他们的功夫。见过抻面的吧,把时间当面抻,就是他们的“绝世武功”。

那年,在连里过年的人很多,大年初一还有以连排为单位相互拜年的。大家相互递烟敬茶,说些客套话(这场景在老2连和48连、营部也有)。虽有些老套的仪式感,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一处一处地走着,说着同样的话!



就在大家走马灯似的挨屋串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过来,意思是,有些屋子不能去。为什么呢?因为会让你喝酒。当时没往别处想,只是觉得太热情了吧?才上午10点,刚吃完早饭,就留下喝酒?谁那么客气?在那个条件困难的年代,喝一顿酒的花费可不是小数,这意味着主人要在那个月的其余的日子里,节衣缩食地过上好一阵子了。

“那不是好喝的酒……”有知情者点化着不明就里的听众,可是,这让人听着更糊涂了。那就绕过这“酒门关”吧,有人出着主意。又来了一拨儿拜年的人,说,有些人试图绕过去,可是人家在门口迎着呢。必经之路,你绕不过去——这是劫道还是请客那?

我们出去看热闹,不远处,能看到那屋子门口果然站着几个人,正热情地往屋里让拜年的人呢。多正常的景象啊!不是好喝的酒?酒不好喝?“头锅酒”还是“三锅头”?还是不让你好好喝酒?看不出来?我很好奇。

就在我们好奇的时候,答案出来了。但见那“酒门关”外,还在往屋里拉新客人的时候,突然,门里冲出一位“老客人”,顾不得周围人,冲着门旁的污水桶一通狂吐。这位还没吐完,门里又冲出一位,同样的狂吐,紧跟着又冲出一位主人(陪酒的),也是一通狂吐。真是“毙敌三千,自损八百”啊。这边,门外拉客的主人,顾不上“新客人”,忙不迭地来给这几位老客人拍背,嘴里还说着什么,大概是“都吐出来、都吐出来就好了”等之类的宽慰话。有的递纸擦嘴,有的将这两位“老客人”落在屋里的东西送到手上。

伺候完毕,所有主人(门外邀请的和屋里陪酒的)站成一排,恭送“老客人”“尽兴而去”。身影远去,主人们则还在深情地远眺、招手。这场景,不算灌酒醉酒的前情,还真有点《驼铃》中送战友的意境。他们伺候人的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优雅娴熟,让人想起头戴白假发温文尔雅的英式管家。得喝吐多少拨儿酒,才能炼出这么规范的动作啊?

我们已经看呆了,而那些似乎回过味儿来的“新客人”们,早已是“闻风丧胆”、“抱头鼠窜”、“夺路而逃”了。所以,当“老客人”踉跄地远去后,主人们齐刷刷回过头来准备往屋里迎接“新客人”时,却只见到了“一地鸡毛(“新客人”慌乱中落下的东西)”,和“官道”上那“落荒而去”的“蔽日尘烟”了。



原来,那年春节,有几个酒中豪杰没回家过年,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来娱乐:凡是来拜年的,都要敬酒;凡是喝酒的,就要喝好、喝醉。据说,还有不公开的内部指标,对待会喝酒的,都要喝吐,决不让他们把酒带走。够狠!不过,他们也陪喝啊,一对一,公平。“喝酒江湖”的“风气”,他们的诚信让人佩服。我有一个同学就是主人之一,我知道他很能喝,看见他用北京知青发的把儿缸子喝,一杯半斤,一饮而尽。然后,还不吃菜。后来,也见到过他胃疼得头冒虚汗的样子,估计就是这么喝酒喝的。

关于那次喝酒的事,当时上了“坊间新闻”头条,轰动一时。事后我听说,这几个“酒棍”,和连里其他“酒派”的当红“酒棍”有些“门派之争”。所以,借着春节的热闹,才摆了这道“酒林大会”,一较高低。

当岁月远去后,再看当年的“恶搞”,却又有了些新的认识。“酒林大会”现在看来很愚蠢,不值得提倡。但是,在那个缺少文化的时代,却也是连里“春晚”的唯一一个“语言类”节目了。不同的是,舞台上是假喝,而他们是真喝,而且是往死里喝。
除此之外,我似乎还看到了,那个年代“鲜活”青春的喷张,听到了挣脱命运束缚的呐喊。有些苦涩,却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那是70年代初的事了,今天又在我脑海中泛起。喝酒出文学,也出其他艺术作品。伤痕文学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小品”应该始于“酒林大会”那年,始于小河西的“酒林大会”。

如有“知青上河图”,也应该有此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山丁树 发表于 2019-12-5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本人等级偏低,系统只让上传两张图片,可能有些图片看不见。等明天再补吧!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9-12-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9-12-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写的文章真好,一定有好多亲身经历吧,这要我们感同身受,读起来有味道,欣赏你的才华,期待你多写一些文章,我们也从中吸取一下营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9-12-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上河图,呵呵!真有创意!酒文化在那个缺少文艺化内涵的年代,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了。文笔很好,博文精彩,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山丁树 发表于 2019-12-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9-12-5 09:32
你写的文章真好,一定有好多亲身经历吧,这要我们感同身受,读起来有味道,欣赏你的才华,期待你多写一些文 ...

谢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山丁树 发表于 2019-12-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19-12-5 13:45
知青上河图,呵呵!真有创意!酒文化在那个缺少文艺化内涵的年代,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了。文笔很好,博文 ...

谢谢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9-12-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看到你们当年喝酒的样子,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9-12-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鲜活”青春的喷张,听到了挣脱命运束缚的呐喊。有些苦涩,却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拜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山丁树 发表于 2019-12-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19-12-5 21:29
……那个年代“鲜活”青春的喷张,听到了挣脱命运束缚的呐喊。有些苦涩,却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拜读, ...

谢谢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6 16: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