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828.俳句:
      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829.谣曲:
      日本古典歌舞剧“能”的台本,或简称谣。能是中世纪的室町时代在猿乐的基础上经过改革、提高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题材多取自文史典籍,也有一些是取材于社会现实。基于世阿弥从音乐的立场讲述能乐的词章的说法,在日本的能乐已经是和历史中所触及的那样,从仿效技艺的猿乐能,再到采用更古老的田乐能力里的一些要素,更加摄取了在当时世间流行的舞乐,可以说是“集百家于一家之所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830.卡夫卡式: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经典样式。由奥地利犹太人小说家卡夫卡而得名,以他的小说《变形记......后现代主义各流派以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曾掀起“卡夫卡热”,卡夫卡被奉为现代派文学的一位鼻祖,卡夫卡式小说被认为是现代派小说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831.硬汉形象:
      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832.冰山原则:
      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833.小人物:
      真正描写小人物命运,作家关注的一般都是出于社会阶层下级小官员和小职员的,通过对他们悲惨命运的描写来批判当时沙皇专制下的丑恶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普希金以伊凡·彼得罗维奇·别尔金为笔名发表了《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驿站长》、《风雪》、《射击》、《棺材匠》、《村姑小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驿站长》,它叙述了一个忠厚善良的小人物维林辛酸悲惨的一生。他终日辛劳为旅客服务,遭到往来官吏的欺凌,在这不宁静的生活中只有单纯美丽的女儿是他唯一的欣慰。女儿被拐走后,他怅然若失,想尽办法来到彼得堡,期望找回“迷途的羔羊”——他的女儿杜妮娅。可是狠心的军官明斯基却将他拒之门外。维林孤苦无靠,回去之后不久就悲愤而死。小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834.奥勃洛摩夫性格:
      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835.忏悔贵族:
      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他们出身贵族,有才学,有理想,正直善良。由于上流社会的腐败,使他们堕落成自私自利者。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落后及不合理性,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836.托尔斯泰主义: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837.美丑对照原则: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
      法国又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
      对于这两位大家的文艺思想,人们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4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