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4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1日
       一部好小说 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要反映时代的风貌,形成现实生活的侧面或剖面,应该成为人认识历史与现实的有益的教科书。
       第二 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要树立无产阶级的英雄,要在时代发展的方向上描写运动的人群,歌颂英雄人物。
       第三 告诉人们什么是美的,有生命力的,应该发扬的;什么是丑的,腐朽的,应该批判的。要歌颂美的,揭露和批判丑恶的东西。
       第四  情节要生动,故事要隽永,语言要丰富,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特点。
       第五  高于生活,源于生活,但不能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不能搞“中间人物”论,要的是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对一部小说的批评,有时可以分明看出褒贬,有时不易辨别。在今天尤其要注意背景,考察现实效果,结合时代特点,不脱离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
        小说《在乌云密布的时候》基调是好的,反映东北战场新开岭战役前后至保卫临江前一个连队的活动。塑造了林玉生,刘福等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军队坚定的政治方向——反对内战,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用武装的革命打破武装的反革命;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情如鱼水的关系;深刻的阶级仇恨,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
       为什么要革命呢,并不是人生下来就具有革命的志向,气魄,这些东西来自社会生活。小说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革命战士的成长是怎样地离不开他的苦难的生活,离不开剥削和压迫这一革命的社会根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5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2日
       昨天大姐去了人保部,今天告诉了我答复的结果  :不符合125文件的精神,暂时停办。理由是:我母亲的病刚刚住院,还不能说不能好起来,以致能够自己料理自己。
      显然这是荒唐的理由,说什么我们走时母亲就有病,现在还是有病,怎么就发生重大变化了呢。我们三个 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离家下乡了,以至于现在没有人在身边照顾两位老人。这些,他们是不管的,意思就是自认倒霉,又没有人逼我们都下乡。我们下乡时,母亲能够自理,现在病入膏肓,住院治疗无人照料,这难道不是重大变化?省里的“暂时”到底是多久,他们没有说,只说可以请假照料。在材料上的批示是:“市人保部,请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推诿的态度一目了然。
       我于下午去省人保部,准备再行交涉,人家答复,已经批示了就是答复,而且要开会,便不再理会。只得忍气而走。大概是统一行动,市人保部也开会,想在那里弄个究竟,也不可能,只好扫兴而归。
       母亲因此病情更重。
       父亲因此气的暴跳,埋怨我们办晚了,甚至咀咒母亲还不快死。
       我只有继续待下去,向连里反映我的情况,完成我应尽的看护母亲的任务。
        严寒的季节,同志们干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我是逃兵,会认为我向往城市。那些冷漠的工作人员一定会认为我是“私”字作怪,人要变“坏”的一员。这使我想到陆游的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但我还是坚持“争春不是苦,只为报春时,不怕群芳妒,烂漫在花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6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2-6 07:06 编辑

                     1970年12月13日
    如果说不想前途,也许是不实际的,但此时的我的确没有关于未来的奢望。
    在小小的病房里,重复着无数次简单的事,有空就看书学习。对于我走过的道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都要继续下去。一只船,当然要靠到彼岸,虽然还无法知道彼岸的哪一点。
      病房里的空气总是滞闷的,除了母亲和一个老太太病很沉重 ,其他都是轻病号,有的晚上都回家去住。家长里短的闲谈是不断的,很少插得上嘴。一个住了两个多月的十四岁的小姑娘,很聪明,但不爱学习,很想引导她把兴趣移到学习上。正是天真烂漫充满朝气的时候,拒绝学习就是拒绝了有意义的自觉生活的道路。
     《 列宁选集》 第二卷马上就要读完了,还要给自己安排新的内容。小说是要读的,主要是学习语言,怎样运用这些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4日
     母亲的病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几乎没有一分钟不在十分的痛苦中。她呻吟,有时下意识地大声呼喊;晚上她睡不着,便整夜地折腾。
      有什么办法呢,我不能让大姐过多地负担,让她上一天的班,连孩子都不管就替我看护母亲。我尽力把晚上的责任担下来,让大姐隔两天替我一次。晚上是睡不好觉的,大姐的身体多病,是受不了折腾的。我虽然也是休息不好,毕竟没有什么工作干 。在女病房,大家都理解我,安慰我,有空床就让我躺下休息休息,让我感动。
       我几乎不愿 离开病房,除了完成对母亲的护理,就是看书。我的思想不是在思考现实,而是奔驰在另外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5日
     今天是我二十五周岁生日 。
     面对病床上的母亲,想到高龄的仍在劳作的父亲,过去,未来,一起涌上心头······
      病床上,
      母亲枯槁的面容,
      她那痛苦的呻吟,
      把我的心扉扣动。

      二十五年啊,
      光阴伴着云和水滔滔而去,
      多少感怀的往事,
      令我时而狂欢时而泪泣。

      天真烂漫的童年,
      小学校里年轻的伙伴;
      豆蔻年华的中学时代,
      难忘的文化大革命的狂澜······

      那是怎样的幼稚,
      世界和人生还是十分的神秘;
      那是多么纯洁的友谊啊 ,
      无猜的心灵上铭刻着火一样的记忆。

      校园里恬静的晨光,
      松花江水劈开的波浪;
      指点江山激扬的陈词,
      喜谈革命道短论长······

      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
      革命的狂飙把旧世界彻底扫荡。
      那战斗的峥嵘岁月,
      是革命的最丰富的课堂。

      天安门上庄严的国徽,
      井冈山上烈士的纪念碑;
      韶山的红太阳陈列馆,
      古老的长江、黄河东流之水······

      记下了应该怎样去战斗,
      记下了什么是恩情什么是仇。
      坚定了毛主席的方向,
      踏着先烈的脚印往前走!

     因为要革命就要有棱有角,
     要大步前进就不怕荆棘挡道。
     伟大的信仰要高于一切,
     加足马力的船永不抛锚!

    再见了,那挥手的一瞬,
    远离了,养育了的双亲;
    那泪绝不是心酸,
    立志迎击最大的艰辛。

    黑龙江的水辽阔浩瀚,
    西岗子的群山起伏连绵,
    孙吴那亲手筑起的营房,
    赵光新点一片热火朝天。

    苦算得了什么,
    我们创造的是幸福生活;
    坎坷无非教人学步,
    挺拔的寒梅要与山花同乐。

   讨伐那些罪恶的行径,
   抨击那形形色色私字的同盟,
   光明磊落的战士,
   要做翱翔的山鹰!

   不知道什么是屈服,
   哪能低下自己的头颅,
   无论怎样的难能,
   也要挺胸迈步!

   面对母亲垂危的病情,
   高龄的父亲仍然不辍劳动。
   泪水混着愤怒,
   第一次深深地疚痛。

   是为革命不要家庭,
   还是为家庭不要革命?
   本来可以统一的事物,
   如今却矛盾重重。

   我要把家庭与革命统一起来,
   仍然敞开我磊落的胸怀。
   让命运来吧,
   今天和明天照样安排。

   绝不是可耻的背叛,
   而是更坚战斗的信念;
   为革命忘我地奋斗,
   永存我的心田。

   诽谤和污蔑不过是可耻的流言,
   刁难和阻碍无非使我意志更坚。
   洞视一切已死、将生,
   一切为着壮丽的明天!

   母亲沉重的病体啊,
   把我的心扉扣动;
   现实的鞭痕啊,
   使我的头脑更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6日
     《列宁选集》第二卷全部读完。全卷收入列宁1908年到1917年4月革命时共五十一篇文章,其中有的是摘录。
      在第二卷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著名的哲学代表作。列宁在这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假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种种变种的马赫主义之流的反动理论。在理论上肃清了无产阶级内部混乱的阵地。尽管这篇文章很长,词句比较艰涩,但它是基本理论的
战斗的阐述,必须反复学习领会,才能获得教益。正如列宁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其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而这种实质被冒牌学者的新名词或愚蠢的非党性所掩盖着。”列宁的著作就是要坚持无产阶级哲学的鲜明的党性,而揭露那些用新的谬论、术语和诡计来掩饰的反动透顶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在第二卷中,列宁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来源,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论述了自由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在阶级斗争概念上的区别。列宁这一系列的光辉著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勇敢捍卫和天才发展。它使我们能够更准确,更精确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内容,以便把它更自觉地变为战斗的武器。
     第二卷的后几篇著作,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反对考茨基主义的重要文献。列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立场上,坚决地毫不留情地揭露和痛斥了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是怎样无耻地借助帝国主义的大战而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为资产阶级的总参谋部、为本国的资产阶级鼓吹沙文主义的情绪。列宁透彻地分析了在民族自决权问题上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战争观与和平主义。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深刻地、科学的、严密地论证了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特点和它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的垄断的腐朽的寄生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最高阶段。把考茨基的所谓“超帝国主义”的理论,批得体无完肤,从理论上击败了这个所谓第二国际的有权威的领袖人物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胡言乱语和调和公允的沙文主义企图。列宁英明地指出了机会主义变成沙文主义的历史根源,它的经济内容和政治 内容的一贯性,坚决主张社会主义运动同沙文主义的分裂。沙文主义不过是工人内部一群为数不多的工人官僚、工人贵族和小资产阶级的同路人,从资产阶级的巨额利润中取得一点油水的产物。如列宁所说它同机会主义一样“都是主张阶级合作,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放弃革命行动,无条件地承认资产阶级法制。不相信无产阶级而相信资产阶级。社会沙文主义是英国自由派工人政策、米勒兰主义和伯恩施坦主义的直接继续和完成。”因此列宁强调指出“同社会沙文主义者讲统一,就是同剥削其他民族的‘本国’民族资产阶级讲统一,就是使国际无产阶级分裂。”不同他们决裂,“展开坚决无情的全面斗争,就根本谈不上反对帝国主义,也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第二卷中,基本每篇都做了摘录。这种反复读过之后摘引下的重要句子,是列宁主义的精髓,同时也是学习整篇文章的索引,这个方法要继续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9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7日
      母亲的病已经不能在中西医院住下去了,大夫按心衰引起的浮肿打了五次沙立巩,仍然无法消肿,再打下去怕出现低蛋白引起水肿加剧,医院方面建议我们转院到医大一院。大姐已经联系了人,准备明天就走。
       对母亲的病好起来的奢望不敢寄托,但总要治下去,尽最大的努力,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10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8日
     早晨医大一院的救护车把母亲拉到医大一院。看病的人很多。在大姐找的人帮助下,很快在内科三诊室由许惠兰 医生给确了诊。确诊认为中西医院的诊断基本是正确的,只是在处置方法上只注意了“治”,没注意“养”,就是说需要在营养上加强。母亲的“离子紊乱”,没有纠正离子,所以效果不好。她写了新的处置意见,并同意母亲住院。不过现在没有床,让暂住中西医院,等待一段时间。
      由出租汽车站的小轿车送回母亲,还不到12点钟。
      现在经济上的支出是惊人的。母亲自己的医药费加床费一个月是50元,加上伙食费和水果就要70多元,父亲的绝大收入都被母亲花掉了,还有些紧张起来,像今天光车费就5块。
       但毕竟支撑得住,母亲入院父亲单位垫付了200元钱,解决了一步之难。艰苦的日子还在后边。
      我已经给刘连长写信谈了家中的情况求得他的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11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9日
       老黄再次来哈尔滨,并到医院看望。他带来陈强的信,并谈了连里的情况。
       后勤部已经派了黄副部长等三人入驻连队,开始四好总评。就在工作组进点当天,有八名天津同志和一名哈市同志私自回了家,对连队震动很大。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因素,有领导方面的,这是主要的;有生活方面的,思想方面的,这也是不可忽视的能动的因素;尤其师里对连队的安排是盲目的,于是大家失去了前途;加之连队专搞“组织”手段,实行个人独裁,进行报复,也引起人们的消极和反抗;大冬天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至今没有井水吃,打了两口都废了,正在打第三口,还不知何日可成;加之生活暮气沉沉,没有活力,自然引起厌倦。他们的行动虽然是非理智的行动,却毫不留情地说明了连队的现实。由此,人们对四好总评的冷淡是历次运动少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2-12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20日
        今天弟弟出差路过哈市到医院看望母亲,母亲非常高兴。他是到三师领一个本连的盗窃犯的,从哈市转车牡丹江再到勃利去,在哈只能逗留几个小时。
        同时收到新春的信。新春对我居然决定返城一事感到不解。是的,正如他信中所言,我的处境和我的思想是极不相称的。我之所以终于决定返城,一是家庭的需要,二是连队的境遇帮我下定了决心,三是现实给我的深刻的教育。一种新的生活的未来总能给我带来重新学习的机会。我不得不向命运投降,随它带我到任何地方。不过我的心还是要为人民为革命而跳动,随时准备对人类作出大的贡献,尽管这样的愿望一辈子也不能实现。
       有暇再翻中国的古典作品《西游记》,吴承恩的天才大作,虽远隔四个世纪,那多方面的深刻的修养,至今仍是我们宝贵的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