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27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27 06:55 编辑

                             1970年10月29日
      房间里十分 之冷,穿着棉袄,披着大衣,坐久也感周身冷瑟。几天来气温均在零下,最冷已达零下十几度。
      做饭是个很大的困难,在那八面透风的食堂里, 滴水成冰,两个人做五六十人的饭,在保证三顿正常饭的前提下,还要保证突击性的任务,情形就可想而知了。不得不拉一些同志帮忙,才算完成了任务。
      炊事班分开 两处,山下从没有搞过天天读,自有自己学习了。
      目前世界矛盾的集中点还是中东和中南亚,局势变化很大。美苏关系一直勾心斗角,联合国大会空前萧条。中加建交后,美洲的局势值得注意。智利的阿连德登上了总统的位置,他是一个温和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人们都在注视着他的国家将执行什么样的新政策,这在美洲有巨大的影响。
      最近中国援助修建的坦赞铁路开工,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在非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2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0月30日
     晚上观看电影《舞剧白毛女》。舞剧是用舞蹈语汇即身段造型来表达剧情的,我们把它进行了改造,加上歌声,加入能够表达无产阶级思想行为的舞蹈动作,使之成为无产阶级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精湛的艺术,伟大的思想,归功于毛主席的《讲话》,让古老的西方芭蕾舞为无产阶级服务是一场革命,是对外国资产阶级艺术之冠不可摘取的神秘,老朽,保守的思想有力的鞭挞。剧中杨白劳倔强的性格,喜儿坚决的反抗,大春坚定的革命精神,扣动人们的心弦,反之,黄世仁,老妖婆,则让我们感到残忍,无耻,伪善,罪有应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29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0月31日
        列宁在《卡尔· 马克思》一文中,对于马克思的传略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概述。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的天才创始人。他和 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发展成熟的历史,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最初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是黑格尔左派份子。他的革命的,正确的,社会主义观点的形成是在1844年到1845年。他在分析研究了他以前的时代,天才地继承和完成了十九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的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他的彻底而完整的科学观点,构成了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最后解放的理论和纲领。
      列宁把马克思的学说分成几个主要的方面加以精辟的阐述,即:
       一哲学唯物主义;
      二辩证法;
      三唯物主义历史 观;
      四阶级斗争;
      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价值和剩余价值;
      六社会主义;  
      七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
       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毕生的精力都在竭尽全力地把各国工人运动统一起来,把他以前的各种形态的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马志尼,蒲鲁东,巴枯宁,英国的 自由 主义,工联主义,德国拉萨尔派的左倾  等等)纳入一致行动的轨道 ,反对所有这些宗派和学派的理论,为各国工人阶级制订了统一的无产阶级斗争策略。
       要很好地学习列宁的这篇文献,反复理解,这对于巩固对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的了解,进而了解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统的历史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两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消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七个基本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3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1月1日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包括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一,这种唯物主义 “主要的是机械唯物主义”,它没有顾及到自然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电子学)的新发展;二,旧唯物主义是非历史的,非辩证法的,而是形而上学的,反辩证法的,它没有全面彻底的遵循发展观;三,旧唯物主义者抽象地了解“人的本质”,而不是把它看做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他们只是“解释”了世界,但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说他们不懂得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辩证法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他们认为其他一切对发展和进化原理的说法,都是片面的,贫乏的。都是把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过程(往往伴有飞跃,巨变和革命)弄得残缺不全。马克思恩格斯改造和发展黑格尔的学说,指出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不是按直线式,而是按所谓螺旋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巨变的,革命的进程;“渐进过程的 中断”,量到质的转化;由于作用于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在某个社会内部的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向相互矛盾或冲突而造成的发展的内因;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历史不断揭示出新的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
  马克思 恩格斯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完整性和片面性。因此认为必须“使社会科学适合于唯物主义的基础并根据这个基础加以改造”。马克思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考察了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并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确切判明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动机由什么决定,各种矛盾思想和趋向间的冲突由什么引起,人类社会中所有这些冲突的总和究竟怎样造成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基础的物质生活生产的,客观条件怎样,这些条件发展的规律又是怎样——马克思对这些问题都注意到了,并指出用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即把历史当做一个十分复杂的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的过程来研究的途径。
  马克思 彻底发挥了唯物主义,把其运用于社会现象,发现了唯物史观,这就消除了以往一切历史理论的两个缺点,即:
  一,以往 一切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历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 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马克思对于运用 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如下周密的说明:
      “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的社会 生产中彼此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组成社会经济的结构,即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建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的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和他们一向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存生产关系或不过是现存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的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发展生产力的形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发生的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物质变革,同人们借以意识到这种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形态区别开来,简单的说,就是同意识形态区别开来。
      正如我们判断一个人时不能依他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一样,我们判断这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这个时代的意识为根据。恰恰相反,这个意识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存在的冲突中求得解释······大体说来,亚洲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和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可以看成社会经济形态的几个演进时代。”
      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矛盾充满着历史,“马克思 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找出规律性来。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其所以有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每个社会所分成的各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条件不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原始时代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他严格要求用科学态度分析现代社会中每个阶级所处的地位及其发展条件。他指出:“当前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一切的阶级都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中层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做斗争,都只是为了挽救他们这种中层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把历史的车轮扭向后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指他们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里来,那是指他们维护的不是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他们将来的利益。那是指他们抛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而接受了无产阶级的观点。”马克思估计了历史发展的全部合力,分析了社会关系,以及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从过去到将来的许多过渡阶段的复杂情景,得出英明的结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指出了任何阶级斗争,一切革命斗争的根本问题点——政权问题。
       今天,山下的食堂正式停伙了,但吃饭问题并没有解决,一部分留下工作和不能上去的二排和四排,刚刚开业的第二食堂居然拒绝我们就餐。之所以开辟第二食堂,就是为了第一食堂只供纯机关的首长和现役就餐,其他人员都可以在那里吃饭。他们使用着工程一连搭的食堂,却拒绝还在做善后工作的一连的人吃饭,何等荒唐。好在附近看守所的同志看在都是连级的份上,给我们一天饭,明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兰乐乐 发表于 2012-10-3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的知青日记,带我们回到四十多年前记忆。震撼,感动,心潮澎湃。知青岁月,激情满怀,一生难忘。
谢谢你当时写下的日记,谢谢你保存完好的日记。回忆我们的过去慷慨万分,珍重我们的现在幸福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扎根树 发表于 2012-10-3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2-10-31 13:51 编辑

     进到丰富多彩的知青网,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李大哥的《我的知青日记》,那一晚我一看,就看到凌晨4点多,很多年都没有熬过夜了,这些年这是第一次。日记里展现了很多紧张工作、计划调配、生活安排,甚至过年食物的分配等丰富的场景,从侧面也反映出日记的主人公正直、善良、积极进取为人宽厚的优良品格。有这样一部珍贵的日记保留了下来实在是知青的幸运。日记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再次感谢李大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3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很普通,也很平凡,既然上天给了我生命,留下生命的轨迹,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责任。当我们把生命还给上帝的时候,我要让人知道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它对我的同类有什么启发和帮助。我会随着一缕青烟消失,而我的生命还留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它是贫穷的,卑怯的,渺小的,但我经历过。有痛苦也有欢乐,有追求也有消沉,有坎坷也有幸运,有荣誉也有伤疤。它可以成为后人的笑谈,也可以成为后者的养料,起码让后人了解在那个年代年轻的我们是怎么度过的。如此,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3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31 17:09 编辑

                         1970年11月2日
       机关终于强硬地拒绝我们吃饭,连组织我们施工的营房科的同志也无可奈何,于是同意我们统统上新点,扔下这里未完成的工作。二排同志大部分上山了,四排也决定立即搬走。
       早晨吃了点昨日剩的片汤,中午在赵光吃的,晚上陈强同志,还有宝龙和黄怀仁同志在我的房间共进晚餐。我们买了三盒罐头(青鱼,鸡蛋猪肉,红烧猪肉),三瓶啤酒,由宝龙和黄怀仁在第二食堂买了包子,吃得很好。我和陈强同志决定明天走。宝龙和黄怀仁继续在营房科工作,此外还有一个班在电锯干活,实在离不开,所以给饭吃,还有烧锅炉的几个已经归属管理科,当然也必须给饭吃的。
      看起来不能小看吃饭问题。因为没有饭,我们搬家的决心和速度空前之快;因为没有饭,给同志们的教育比首长们上十堂课还要深刻得生动无比。
      最后一夜睡在连部这个房间里,陈强也过来共住一夜。闲谈到很晚,不再读书了,早早休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1-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1-1 16:16 编辑

                         1970年11月3日
      新点一片新气象。
      一排整齐的帐篷住着全连的同志;食堂高高地建立在高坡上,一边还有一个仓库与帐篷相对;中间便是一片操场;食堂门前立着两块黑板,刊登着近期同志们学哲学的体会和一个最近召开讲用会的通知;在食堂与帐篷的东南方向越过一条大道便是新建的猪舍,再东面是未来的马棚;正在兴建的连干部家的“地窨子”已经起来两间;背靠着的两个大菜窖储藏着全连一冬天要吃的菜。时间不到一个月,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是我们生活的基地,战斗的家园了。
      炊事班的男同志住在食堂的一个房间里,目前虽然还没有门,但比我曾经住过的机关连部的房间还要暖和。是因为和同志们住在一起,已经点起了炉子,而且还是火炕,昨天烧过了的。
       唯一难为的是没有灯,晚上只好想办法。好歹借了一盏,可以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点什么。这里再艰苦,也比在那无人管饭的地方强千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1-2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1-2 08:36 编辑

                           1970年11月4日
      学习哲学要遇到很多概念,这是必须弄明白的,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它们,才可能理解思想内容,才能运用好思想法则。当然,我们学习哲学主要还是学习观点,基本的东西。关于哲学的范畴,一般的了解就可以了,主要在于用,在于具体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矛盾。求得正确的认识,积极地运用这种认识改造两个世界。
      关于宇宙发展的绝对性,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关于客观规律性和人类认识的真理性,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哲学中的基本范畴。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还是离不开实践,离不开活的具体的东西。我们之所以有时糊涂,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切实的例子,即找出典型的矛盾。没有找出一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和其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的实在性,相对性。宇宙的发展是绝对的,认识是相对的。无数相对的东西组成绝对的东西;任何绝对的东西都离不开相对的具体的形式和过程。所谓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形式,它的特点是客观性即绝对性和物质性。没有物质存在之外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物质不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
      学习理论的目的就是解答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又是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的过程。学用相长,循环往复,才是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