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5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5 07:14 编辑

                      1970年10月11日      
      情况变化十分迅速。下午五排和后勤菜班的女同志搬来,三排的十名男同志也搬了过来,山上骤然变了样。于是就搭了另一个帐篷的铺板,搭简易食堂和厕所,十分紧张。
       晚饭时已经黑天了,之后把所有的炊具搬到了简易食堂。这是一个用苫布围成的平顶建筑,大风一吹,呼啦啦直叫。我们自己挖了一个灶,准备明天早上做饭。
       人多了,大约六十人。吃饭是个问题。要克服这一困难,争取情况的好转。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足足十七个小时,其中空闲一个小时,学习一个小时。现在是22点,要睡了,迎接明天从5点开始的忙碌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扎根树 发表于 2012-10-1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2-10-15 09:19 编辑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5 07:14
1970年10月11日      
      情况变化十分迅速。下午五排和后勤菜班的女同志搬来, ...


      上山几天时间的话,咬咬牙就过去了,开地可能不是短时间的活,水源、照明、烧材甚至粮食搬运,会给青年带来很大困难。十月山上的夜晚应该很冷了,水源远吧?随着日记的展开,我好象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愿青年们早日完成工作,安全下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6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6 07:36 编辑

                       1970年10月12日      
      全连为新点的建设忘我地奋斗。大家发挥了老革命传统,自觉地,积极地,精神焕发地在初冬的日子里战斗着,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现在既要盖菜窖,防止冬菜发生过多的冻损,又要买菜,运菜;既要使山上的人住好,吃好,还要继续架帐篷使后续人员陆续上山;既要准备开荒耕地,又要抓紧搭建食堂,严寒的季节将宣布在几片破布遮成的小天地无法供人食肴的。
      弄水是很困难的,担一挑水约用半小时的时间,还好,炊事班的用水都是排里派勤务。洗脸很困难,有的干脆不洗了。尽管同志们的手和脸是脏的,却进一步锤炼了对毛主席的忠心,对革命事业的红心,对艰苦奋斗的恒心。
      正常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但现在的生活却是有条不紊的,大家都为着一个目标抓紧,战斗,突击。一切都以大步突击的方式跃进。
     和全连比,炊事班的工作并不怎么沉重。今天又上来一个同志,三个人负责六十人的饭菜还忙得过来,只是辛苦些。别人睡觉,我们要起来;别人休息了,我们还在干。一天最少要干十三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6 15:36 编辑

                             1970年10月13日      
      大量地运菜,运坯。菜是自己种的菜,坯是自己脱的坯。一个要保储,一个要建设,都是当务之急,都要在严寒这一主要矛盾面前争取主动。干劲是有的,就是需要时间。时间是可以缩短的,但要得到上边的支持。连队仅有的一台铁牛被师长指为“无油应省”而停运,一切都指望汽车给倒运。其实并非无油,而是怕我们自己拉东西方便。对于新点的建设,物资供应是关键。光有人是远远不够的。
      连长今天搬到山上,他是铁牛的顾问,亲自开车,却空手上来了。如今帐篷里增加到36人,空气都较过去热乎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7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7 06:04 编辑

                       1970年10月14日      
      同志们都在学习哲学。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号召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学习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唯心论。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时代的要求,革命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
      哲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人民群众中本来就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毛主席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思想,是最易懂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的理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以生活的经验,活学活用,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持之以恒,不断深化,由物质到认识,再由认识到物质,即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无数次逐步升级的过程,就可由不自觉到自觉,进而掌握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只有掌握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才能自觉地革命,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认真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更好地推进革命。
      和同志们一起展开一个学习运动,是我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8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8 07:03 编辑

                                1970年10月15日      
      大姐突然于今天来到赵光。
      我从新点下山前,同志们把她接到连里,并热情地接待了她,我十分满意和感激。
      大姐是接到我十号的信,再次走访了市安置办,人保部,并且到了省里,带着省市精神来给我办理手续的。无论省市回答都是确定的:根据龙发125号文件精神家庭发生重大变化即可返城。由输送部门出证明信,接收部门签署意见即可。哈市对返城青年分开处理,六八年走的直接上人保部,六九年走的,到市安置部门。市人保部只负责开准迁证,别的不处理。并且认为拿着区里的证明是可以办理的,师里拒绝是无理由的。
       我和大姐一起到军务科,同李参谋谈了所有情况,他的回答是师里也相信情况是真实的,也认为符合文件精神,同意返回,但手续还是不健全,还需要市里的证明,并且拿出办理的其他几个返城的例子,证明都是市里签署意见后,师里才予以办理的。我反复和他谈了省市的意见和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他所举的例子里没有哈市的,也不能认为所有城市千篇一律,哈市就是这种情况。关键是否符合文件精神,不应在手续上东推西档,造成阻力。我们希望他同哈市联系一下,问清楚是否如此,再给我们明确的答复。李参谋决定给哈市挂长途,让我们明日再听答复。
       晚上住在连部的小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9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9 06:52 编辑

                  1970年10月16日     
      军务科李参谋电话联系了哈尔滨市安置办,人保部,并且请示了兵团军务处,证实了我们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于是签署了意见,同意返回。
      大姐打算晚上就回去,考虑到孩子,天气冷,我让她明天再走。对于家庭大姐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对于我尽到了一个姐姐的义务,向大姐致敬。
       晚上同志们都来闲谈,谈家务,谈运动,谈各种随意的问题,非常高兴。未来困难重重,但是,组织是按政策办事了,是负责任了。我就等着大姐把市人保部的证明寄来,最后办理回去的一切手续。
       主要的矛盾又转到了哈市。在这期间我还要很好地继续我的工作。前面无论多少困难,人总是要前进的,在学习和斗争中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执着 发表于 2012-10-19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大哥有毅力、一心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需要有这样高度觉悟、无私奉献的人,尤其是当年更需要血气方刚的年青人。现在他至今仍是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20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20 14:50 编辑

                             1970年10月17日      
         上午 ,送大姐回哈尔滨。
      下午,继续参加工作。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准备接受更大的考验。
      人们的生活无论怎样艰难困苦,也无需他人同情,他们总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创造生活的乐趣。
                  1970年10月18日
      一天忙得不可开交。中午没有休息,晚饭后又听取孙政委,吴师长传达中央召开的北方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之后是看电影“井冈山的新农民”“智取威虎山”,结束是23点多了。
       孙政委尖锐地批评了右倾思想,轻视劳动,对屯垦戍边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批评了机关某些人说师部是“劳动师部”的实质。批评了一分队的退步。他们告诉我们,作为生产建设兵团一定要学大寨,有大寨人的志气,不能一看就馋,一想就难,一做就懒,一搞就散。一定要坚持下去,结出硕果,要上刚要,过黄河,甚至跨长江。变不变,就看干不干,搞不搞,关键在领导。只要党群一心,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一定能够扭转我们的亏损,为支援世界革命作出贡献。
        兵团的前途是光芒万丈的,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2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20 14:52 编辑

                               1970年10月19日     
      总也没有接到同志们的来信,打算我的事情有了眉目之后再分别告诉大家关于我的情况。
      每当我想到怎样告诉大家,我为什么离开自己战斗的地方返回繁华的城市,心里就产生卑怯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讽刺,一种不容申辩的罪过。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走了曲折的路,甚至是回头路。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雄鹰北去非孔雀”“二十四孝又加篇”的赠他之句,如今的的确确成了自我的解嘲。当然,雄鹰除了直冲云天,还有低荡盘旋,人的生活也要随着新的矛盾发生变化。不过,只要那最初的闪光仍然占据他的心头,就会召唤他不懈地前行。
      遗憾,但没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