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2 编辑

      657.周而复:
      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2 编辑

      658.徐迟:
      学名徐商寿,南浔人,诗人、散文家。 1931年考入东吴大学文学院。“九.一八”事变后,弃学北上东北抗日,行至北京受阻。借读于燕京大学。1933年,首次在《现代》上发表译诗《圣达飞之旅程》和诗论《诗人维祺?林高赛》。次年在《矛盾》上发表处女诗《寄》。第一篇散文是《吸纸烟的人》,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二十岁的人》。抗战时期,有《在前方——不朽的一夜》、《太湖游击队》、《南浔浩劫实写》等特写、通讯,并创作了《三大都会的毁灭》等小说。1945年在重庆期间,曾与马思聪一起亲聆毛泽东谈文艺问题,毛泽东给他题词“诗言志”。抗战胜利后,徐迟回家乡任南浔中学教导主任和英文教员。教学之余继续写作和翻译。解放后,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英文版《人民中国》编辑部负责对外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奔赴前方采访,写出了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后曾在《诗刊》社任副主编。1960年在武汉任《万里长江》编辑部主任。《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2 编辑

      659.梁斌:
      原名梁维周。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庄。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1934年在北平左联刊物《伶仃》上发表反映河北“高蠡暴动”的小说《夜之交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事》(上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3 编辑

      670.严文井:
      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中共党员。1935年到北平图书馆工作,1938年赴延安,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师,《东北日报》副总编辑,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3 编辑

      671.田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未名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表现了农村的苦难。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诗跌宕有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4 编辑

      672.柳青: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5 编辑

      673.刘白羽:
      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
     《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5 编辑

      674.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六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5 编辑

      675.穆旦:
      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
  译作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11:46 编辑

      676.琦君:
      浙江永嘉县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8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