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0 19:39 编辑

                                 1970年10月1日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已经整整二十一年了。今天,我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为了庆祝这一光辉节日,师里组织了活动,上午看了一场电影,晚上观看师部宣传队演出的红灯记选段。
      炊事班在节日里总是忙的,这不奇怪,奇怪的是头头们,不闻不问,不帮厨。也不知道班排是否学习了十一社论,炊事班是落下这一课了。
       晚饭前,干部们去新点看了看,还不知下步怎么安排。总之,到了变化的时候了。
      鲁迅在一文中说:“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
        不准备多读书,累了,准备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0 19:46 编辑

                        1970年10月2日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连里早上和晚上两次举行军人大会,讲评要求入党的同志,各排的代表按名次一一进行了讲评。
      隋宝龙同志和于玥同志在全连讲评不久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的目的当然是为着得到一次群众的讲评,受一次群众斗争的再教育,同时也无疑地表示了他们对党,对毛主席的无限忠心,一个要求加入到誓死为解放全人类的队伍里的钢铁般的信念。
     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在讲评会上,对宝龙同志和于玥同志的观点是有对立的,深刻反映着一场新的斗争。对两位同志的肯定,无需多谈,有大变化的是部分人认为于玥同志是“个人野心家”“不能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把个人摆在领导之上”“入党动机不纯”“马列主义口朝外”“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一切错误归于别人”“极左思潮严重,唯我独革,唯我独尊”。认为隋宝龙在处理同二排长的关系时不能摆正个人和组织的 关系,“骄傲自大”。两位在全连没有完全通过 ,有的排压根就没有通过。有人告诉我,发表上诉意见最多的,最激烈的,就是五排,是副教经常去过的单位。 一切就什么都明白了。
       我和于玥,宝龙,在很多问题上有过矛盾,但却是共同战斗的战友  。为了捍卫毛主席 的革命路线   ,我们没有个人的名利要求。革命一个是无我,一个是方法和策略。对于我们至多是犯第二 种错误,第一种是永远与我们无关的。
        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还是要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一切,解答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1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1 06:22 编辑

                              1970年10月3日
       按上级指示,天天读集中讨论评议五个人入党问题,他们是:三排长沈棠杰,副连长运随东,文书韩天锡,及牺牲的李殿强烈士。
       中午连军人大会介绍各排讨论情况。对于沈棠杰和李殿强,全连基本一致通过;其他三人,有两种意见,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不过,说的是不同意见,却表示了通过。
       通不通过,要对照新党章,对照毛主席关于接班人的五条标准。奇怪的是有人在评论他人时竟然把其对二排长的态度看成一条,俨然二排长成了反面人物,还要连累他人了。真的佩服我们的领导者做了多少艰难困苦的工作啊。
       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先生含狗血喷人,倒先吁了自己的尊口了”“我想辩论事情,威吓和诬陷,是没有用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扎根树 发表于 2012-10-11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使我们重新走进那段,似已走远却在眼前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日记全景式展现了火红年代里,知青们远离家乡,胸怀革命理想,奋战在那密林深处、挥稿于落雪渠旁、抢麦收气老天笑在打谷场的生动场景。知青们作的每一件很简单很普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组成了一件很宏伟很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日记读来亲切,再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扎根树 发表于 2012-10-11 08:39
感谢你,使我们重新走进那段,似已走远却在眼前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日记全景式展现了火红年代里,知青们 ...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1 20:55 编辑

                    1970年10月4日   
     今天开始新点的开发。
     为什么要建新点,因为作为一个连队还要存在。我们一直执行基建任务,为师部服务,任务完成了,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们没有生产基地,自然要去新建。现在还是打前站,白天去,晚上回来。打算20号统统搬上去。
       全连对于这一变化是有准备的,士气很高,发扬了工程连“哪里艰苦哪安家,越是艰苦越向前”的光荣传统。
       今天早班后,又去北安买蒜,乘坐火车的尾车回来的,到连队已经19点30分了。实在乏困,得休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3 08:54 编辑

                       1970年10月5日      
       中国有句古话— 朝里有人好做官。
       仅拿我连为例:
       省军区某处长之子被调去军区;
       中央乐团李多伦之子被济南部队特殊招收而去;
       中央音乐学院某教授之子,兵团部某参谋之小舅子,最近刚刚接到前往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工作调令。
       走到人有的还说几句革命需要的话,有的则坦率地说出“劳改结束,该出头了”的话。他们都镀了一层金,靠着一种超然的力量,从事自己“高尚”的革命事业去了。
       我曾经无情地批判过“朝里有人好做官”的观点,认为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不会出现这种涣散革命斗志的事情,却想不到此类问题越来越多,令人叹息。
                           1970年10月6日      
       晚上,政指做了二十分钟的整党运动的总结,读了十分钟的四好规划,老夏做了十分钟的指示,整党运动就结束了。
       明天要有一个排上新点住下,炊事班也要去人。一想起家里的事情就十分烦恼,只有劳动和学习才能使我愉快。要争取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3 08:55 编辑

                           1970年10月7日       
        晚上,连里传达省革委会召开的青年政工会议苏民的报告,以及知识青年的好榜样张勇同志的光辉事迹。
       要革命,就要奋力向前看,向前走。像张勇同志那样胸怀一颗朝阳,坚定一个方向,下定一个决心,一辈子忠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辈子让心脏跳动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脉搏上。
        我已打算首批代表炊事班上新点去,明天准备,后天上去。个人的事情让组织上去考虑吧。
                        1970年10月8日
        已经晚上了,同志们送来了家里的信。大姐在信中谈了我可以想见的母亲的病情,并且告诉了我在上次信中没敢告诉我的消息:爸爸因为不慎碰伤在家休养。家里认为我没有积极办理手续,大姐准备在本月16日来,如果得不到我在15日以前的回信的话。
        我把情况再一次反映给党支部,答复是已经请示过军务科,认为不是特殊情况,不同意签署意见,但同意我亲自去师里请示。我知道这样的事难为了他们。他们习惯了在首长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说明问题,加之连里已经有两人返乡,还有一人要求回天津,压力很大。也好,我还是亲自去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3 19:42 编辑

                    1970年10月9日     
      师里军务科的答复如下:
      根据125号文件精神,不能调转工作,可予以办理回迁手续;因家庭发生重大变化,应由市安置部门出证明,和师里取得联系。
     于是我给大姐写了信,希望她酌定处理。
      我是打算请假回家的,连里感到为难,那就再拖几天吧。
      下午来到新点。这里距师部约20华里,离公路不远,在一片坡地上,已经架起了两架帐篷,一架住上了人,一架暂时支起一口大锅,每日造饭。据云我们全连就要在这里过冬了。说是开地,还没有影。已是冰霜雪冻的季节,还得从帐篷开始。情形的发展,未属乐观。搞不好要造成更大的损失。
       已经十分之冷了,帐篷里寒气袭人。昨天东方红可能没有放水,冻出了毛病,铁牛55也因同种原因把小发动机冻坏了。这给我们的工作和计划都是很大的打击。
        野外帐篷里的第一夜会是什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0-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0-14 17:07 编辑

                  1970年10月10日      
      目前新点只是一片荒原,而季节却步步向着冬天迈进。矛盾是突出的,我们面前是艰巨困难的。
       早晨天刚亮就起床,在零下几度的山坡上野炊做饭。白天还好些,在另一架帐篷里利用一只锅做汤,热馒头,烙饼。一天就在寒冷烟熏火燎中,在忙乱腰酸腿麻中飞过。
       晚上在冷气袭人的帐篷里点着蜡烛看书,只有这时才是安静的,轻松的,思想之马奔腾驰骋,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鲁迅的全集五卷已读毕还人,现在集中学习列宁的二卷,已经读了三百页。由于时间不集中,精力分散,读的很艰难,笔记也搞得不好。
       学习列宁的坚定的无产阶级策略思想,学习他反对各种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流派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所表现出的毫不妥协,勇往直前,无情讨伐的精神。他的天才思想,他的伟大天才,需要我们在认真研究和学习其光辉著作,学习他经历的革命实践中,永远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