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张莅

新疆知青

[复制链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4 07:26 编辑

                                       今日新疆兵团
                                                                                     作者 马元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兵团对外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一个个田陌成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1981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销的兵团。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广大军垦战士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开垦了片片绿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至今日,兵团总人口257.31万人。土地总面积11185.98万亩。辖有14个师、175个团场、2200个连队和1400多个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交建商企业,控股13家上市公司,11家国家级、50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兵团现有国家级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有6所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698所各级各类职业、技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有202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33家报纸、期刊。拥有卫生机构1 555个。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体系和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公检法司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在开发建设新疆、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55年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挺进和屯驻在新疆两大沙漠的边缘地带,用“砍土曼”或人拉犁等近乎原始的劳动工具,在最不适宜人生存的亘古荒漠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治沙治碱,开辟新绿洲。用白手起家的创业方式,在戈壁荒滩上建新城、办工厂、发展社会事业。兵团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
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在新疆发生地震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兵团民兵都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抗灾抢险,为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在屯垦戍边中,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同时,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兵团在重点项目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资源开发和交通、能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自治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断探索兵地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巩固和发展了兵团与地方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长期发展中,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份。
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成立5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百万军垦战士忠实地履行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万古荒原上开辟片片绿洲,在不毛之地建起了座座城镇。
兵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4 07:36 编辑

                                           一小筐鸡蛋
                                                                              作者 无锡知青邵维梅
  “同学们,大家别随便说话。今天老师喉咙疼,上课时请保持安静”。刚说完;我用食指对着嘴唇上做了个手势。顷刻间,课堂上就变得鸦雀无声,简陋的教室里,一个个稚嫩的小脸蛋上一双双清澈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表情似乎在问:“老师,您怎么啦?”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上课特别省心,课堂效果也特别好。
这件事发生在35年前,虽时隔多年,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仿佛就在昨天。那是一九七一年的冬天,十二月份是我初为人师的第二个月。当时我心里在想,这些才二年级的学生娃娃不仅已懂得尊敬老师,也已懂得了爱老师。我深感欣慰。这件小事让我从心里第一次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我真切地感到他们是那么的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就在上完那节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按平时的习惯为学生们点着烤火取暖的炉子,还未及起身,小胖妹澎艳耘同学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一小筐鸡蛋,呼哧呼哧地吐着白气扑到我眼前,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老师……这鸡蛋是给……给您的,你喉咙疼,我妈说,吃了鸡蛋就会好的”。说完,她歪着红脸蛋,咧着小嘴,两眼直瞅着我,急切的等待我收下她的一片心意。
我被眼前这一幕感动了,这就是我的学生,他们是多么的懂事。他们关心老师,幼小的心灵透露出真情,善良而美丽。在这茫茫戈壁滩上,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澎艳耘,老师谢谢你!也谢谢你妈妈!不过,你得把鸡蛋带回去。”“为什么?老师收下吧!"澎艳耘急得快哭了。“老师,收下吧!”同学们也都帮她求情。  
这下可难住了我,当时我想,我若不收鸡蛋澎艳耘会很伤心的。但是,我若收下鸡蛋,。她现在会高兴,但等她将来长大了会看不起我这个老师的。最后,我还是坚持了我做人的原则,并说服澎艳耘同学把鸡蛋带回家。
    那年我21岁,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之中。学着做事,学着做人,学做一名好老师。就在那一刻,我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形象高大了。就像我心中一直记得的那些好老师一样。
    遥远戈壁滩上的那些孩子是我的第一批学生,那里也是我教学生涯的起点,它为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严格要求自己,要像我的老师一样为人师表,做个好老师。那一小筐鸡蛋,虽然我没有吃一个,却让我一生受益。人间处处有真情,戈壁生涯真情尤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5 13:36 编辑

                                   重返北塔山
                                                                                 作者  何其行
光阴似箭,北塔山一别已有四十年。四十年间,虽一心向往重返,无奈辗转东西,始终未能如愿。趁此次赴疆开会之机,特意安排两天前往北塔山,在有生之年再看看老地方、老朋友。另外,父子同行,也让儿子看一看父母亲曾经挥洒汗水留下青春脚步的地方。
此行由老朋友、已退休的原准葛尔工贸公司书记王建林陪同驱车前往。
出乌鲁木齐,沿吐乌大高速向东至米东折向北,沿G216国道到五彩湾向东,再沿Z917国防专用道,直通北塔山。上午9:00出发,12:00在五彩湾吃午饭,下午两点再启程。进入将军戈壁,一马平川。
新开通的柏油路像一条黑色的长蛇通向远方的地平线。空旷的路上很少有车,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一路上经过四十年前为躲避武斗步行来到过的红柳沟,曾经被牧场开采过的水晶矿,五三年剿匪时牺牲了一连战士的大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4点钟轻轻松松来到北塔山山脚下。想起1965年第一次奔赴北塔山,坐的是六师给北塔山送粮的大卡车。第一天走的是“三合土”的路,颠颠簸簸到奇台已是漆黑的夜晚。第二天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将军大戈壁,一路扬沙飞尘、寒风呼啸,到北塔山已是夕阳西下。
如今的道路已非昔日所比,路途好像也缩短了许多。过去绕行黄山、吉木萨、奇台、木垒要走450公里,今天从乌鲁木齐到此只有374公里,只相当天津到沈阳一半的路程。
进入北塔山牧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牧场标志性建筑——白塔。白塔像一位哨兵挺胸屹立在入山口西侧的山头上,位置未变,容颜已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们开车直接找到巴拉海家。巴拉海早已等候在家门前,将我们迎进去后,立即招呼老伴在庭院里摆上茶桌,摆满了布尔萨克、酥油、奶疙瘩,端上来香喷喷的奶茶。
我已经有四十年没喝这种带有北塔山草场特色的奶茶了,即使是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的奶茶,都不能与这里的奶茶相比,我一连喝了十几大碗不觉尽兴。茶色、奶香加上主人的热情,让我又回到四十年前住在哈萨克毡房里的温馨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2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