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568.《兄妹开荒》
      这台著名秧歌剧是1943年由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王大化、李波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内容反映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依据当时陕甘宁边区开荒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编写。原名《王二小开荒》,后以群众通称的《兄妹开荒》定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2 21:09 编辑

      569.《王贵与李香香》
      李季于1946年发表的一首诗歌。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土地革命在三边地区获得成功后,相爱已久的王贵与李香香终于结婚。但游击队转移后,恶霸地主崔二爷抓走了王贵,并逼李香香改嫁。游击队打回后,活捉崔二爷,王贵与李香香重逢。作品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以及比兴手法,塑造了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幸福的青年形象。该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57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全书共五十八节,近四十个人物,写了一个农村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群众,几经曲折终于斗倒地主的过程,波澜起伏,疏密相间;故事线索纷繁,然而主次分明,繁而不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571.《莎菲女士日记》
      短篇小说,丁玲著,1928年发表。小说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挣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小说通过身患肺病的莎菲写日记的方式,细致地刻画了莎菲的心理,叙述了莎菲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莎菲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五四”后一些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和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572.《李有才板话》
      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573.《小二黑结婚》
      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13 05:44 编辑

      574.《暴风骤雨》
      是周立波的一部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史诗性作品,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写的是1946年党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哈尔滨附近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庄,在工作队领导下,斗垮恶霸地主韩老六,打退土匪进攻的故事。这一部以赵玉林为主要人物。第二部写的是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斗争,以郭全海为主要人物。整部小说大规模地完整地再现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575.《上海的早晨》
     作者是周而复。庞大的四部曲小说,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显示了那一代作家驾驭大历史的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576.《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是一部独幕喜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揭露了阔太太自私刻薄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称赞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唯唯诺诺的丑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13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577.《三家巷》
      作者欧阳山。作品以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变化、矛盾和斗争,亲戚朋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真实地、生动地、历史地展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对各自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作品中,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国民革命军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或不同程度地得以艺术再现,或有所涉猎,因而,实际上作者已经通过他的笔勾画出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前后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光荣道路,记录下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无论是当时还是由现在回视都是难能可贵的。以委婉纡徐的风格,通过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视历史风云的变幻,是《三家巷》这部作品一个突出的特色。小小的三家巷,其实就是当时南中国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的一个缩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7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