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二十四节气”申遗与“梅表姐”和时节的约会(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000 [640x480].jpg

                                                《立冬》· 健民杭州知青)
日无暇晷,天有经纬。天地归藏,闭而成冬。
朔风徘徊,水冰地坼。雾濛千山,云蔽长空。
疏雨微冷,草木凋零。寒露滋香,菊黄枫红。
蜇虫休眠,野雉藏迹。鱼潜寒水,蟹影无踪。
盛德在水,处下不争。蓄锐而养,知常避凶。
天有寒暑,地有冷暖。谨节智达,用静则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00 [640x480].jpg
11月7日,今天立冬。阳光溫柔的洒在大地上街道两旁的树还绿着,桂花依然吐着醉人的清香。生活在四季常青的广州,我感受不到深秋和初冬的意境。一阵秋风很惬意的吹拂着,舞起了地上稀稀落落飘零的树叶,我眯着眼看着,突然想起南山路那满地飘落的黄色梧桐叶……哦,此时此刻的故乡会是“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了吗?
古代钱塘文学家仇远在他的紫金霜——《立冬》中用“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的形象诗句为我们拉开了立冬的序幕。太阳位于黄经225°,即是立冬的到来。它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立冬这个节气就说明冬天从此时就开始“生长”了。时序就是这般的快 速和无奈,不知道各位是否欢迎冬天的来临?反正我是最不喜欢冬天的,可它终归是来了。那么,请允许我带领各位走进介绍这个节气的知识图书馆好吗?
我喜欢引用古代“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的说法,这个立冬也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解释起来就是说,立冬以后的第一个五天,水已经能够结成冰了;第二个五天,土地也开始能上冻了;到了第三个五天,人们发现野鸡一类的大鸟少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以及颜色相似的大蛤(也就是蛤蜊),所以古人认为是野鸡等到立冬后就变成蛤蜊一般了。
当然,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在从前的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小时候的冬天一到刮风时感觉会特别冷,经常听妈妈说:“穷,穷在铜里,冻,冻在风里”。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中就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看来风是冬天的主要特色。立冬以后,每到气侯变冷前夕,我们总习惯提醒家人朋友:多穿点衣服啊,明天冷空气南下了哦!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冷空气势力强,冬天便会随着风,由北向南漫压过来,它会一路狂奔,吹过北方的山口,掠过南方的江河,一直吹到东海西湖,粤北韶关。只要一夜的大风,我们一下子就有进入冬天的感觉,正所谓一夜入冬。呵呵,越说越冷了……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历代自然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诵这一节气。立冬的诗句有哪些呢?说来惭愧,原本我对古诗的记忆存量就少的可怜,沾染了依赖信息社会的毛病之后 ,对古诗记忆衰退的近乎有点老年痴呆症了。好在对一些特定文章需要借鉴的资料既不用我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也不用我费尽周折去书架上翻找,网络上甚么都有,我只需凭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几首立冬古诗词推荐给大家就可以了。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无法作解。喜欢古诗的,可以慢慢品味,觉得不尽兴,不拦着你抑扬顿挫,继续发挥。不喜欢古诗的,当我是应个景,你随意。
《立冬即事二首》(一)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今天的搜狗壁纸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极美的意境图画 立冬,最后一片红叶已然飘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0 [640x480].jpg



                                (待续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000 [640x480].jpg

                          《小雪》· 健民杭州知青)
雪隐青山,寒气生遂。阴阳不交,玉凝初冬。
斗星西沉,冷月光映。虹藏不见,凛冽朔风。
六英飘舞,霏霏广袤。琼花放达,茫茫苍穹。
塞鸿飞去,冬麦添绿。黄花已瘦,霜重色浓。
天地得节,四时守成。节以有度,俭以盈丰。
天有抱朴,地有归真。心净释累,素怀从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00 [640x480].jpg
溫暖而淡泊的阳光照在家对面不远处的一片绿色山峦上。24℃的气溫令人舒服的想不起来这是初冬季节,唯有心情莫名受伤,仿佛被拖进冬天,感到丝丝寒意……
一声长叹,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日历显示11月22日的今天,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
我越来越觉得介绍节气的文章和说大书艺人的开场白一样枯燥乏味,这节气资料我是编不出来的,必须老调重弹。说是现学现卖,可要卖的好看,需要挑选修整,编排包装,用的时间和精力还真不少,估计得赔本了。言归正传,各位请听好了: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三候闭塞而成冬。”顾名思义,初候虹藏不见:这个时节由于很少有下雨的情况,所以彩虹就不再出现,二侯天气上腾:天际中阳气上涨,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三候闭塞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所以就被古人称为“闭塞成冬,万物不通。”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所以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之为“米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赠刘景文》的诗,是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小雪时节我特别引用这首诗的理由是源于此诗咏初冬的景致“曲尽其妙”,更缘自我对苏轼(苏东坡)相当的崇拜。众人皆知宋代的“苏门三杰”名声之大难以超越,其中苏轼更是用其无人能超越的诗词征服众人。但是即便才华横溢,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苏轼依然难以得志,一生中历经坎坷,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多次被贬后,他更加专注于诗词歌赋等的文学创作,低调做人,淡泊名利过起了隐士生活。说来也巧,苏东坡曾经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三年任满后被调往湖州等地任知州,最后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这三个地方和我都有些渊源,自然对诗人倍感亲切,敬仰不已。
再回到这首诗来。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极具魅力。
随着搜狗壁纸今天换上来的图片,最后借花献佛的依然是我喜欢的几首和小雪节气有关的古诗:
    《小雪》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日戏题绝句》 ·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今天就此告一段落,15天后的“大雪”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0 [640x480].jpg



                      (待续·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1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7-5-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00 [640x480].jpg

                                               《大雪》·健民杭州知青)
大地积寒,冰封凝姿。天垂银幕,朔风寒云。
斗杓北指,穹宇流光。观天之道,道之常真。
九霄玉洁,絮驰长空。翩若惊鸿,降临凡尘。
竹怀劲节,松寒不动。疏枝腊梅,清气乾坤。
韬曜含光,瑞融广野。大爱无疆,大雪无痕。
了了常明,如如自在。仁爱共济,立己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