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14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6-14 06:59 编辑

      5408、若泽·萨拉马戈
      惟一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超过350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版的《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盲目》)。萨拉马戈1922年生于里斯本北部一个小村庄,葡萄牙当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若泽·萨拉马戈享誉国际,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天地茫茫,但一对深爱的情侣饱受着磨难,竟无容身之地。小说真实与虚幻互为交织,气势恢宏,语言生动,不愧大家手笔。萨拉马戈遣词造句时的明快与简洁,以及在简洁中所涵托的饱满情绪,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在写作中的快乐,并因此受到感染进入漫游陌生之地的精神历程。这是所有杰出作家的共同处,核心的秘密隐藏在无边无际的语词丛林中。萨拉马戈1922年出生,1947年出版首部小说《寡妇》,1995年获葡萄牙语文学最高奖卡蒙斯奖,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萨拉马戈一生创作了数十部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是葡萄牙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15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5409、《修道院纪事》
      是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写的一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以独创的风格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令人目注神驰。小说描述了一位士兵和一位具有特异视力的姑娘之间奇特的爱情故事,把读者带到了18世纪初宗教裁判所窒息人性的时代。天地茫茫,但一对深爱的情侣却饱受磨难,无容身之地。小说真实与虚幻交相辉映,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不愧为大家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1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5410、《失明症漫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17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6-17 07:07 编辑

      5411、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巴西作家。生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科迪斯堡。出身于富有的庄园主家庭。早年在里约热内卢学医。1932年参加瓦尔加斯政府的军队任军医。1934年被派驻德国汉堡任领事,曾庇护受到法西斯迫害的犹太人。1942年巴西对德宣战,被囚于巴登-巴登,直至战争结束。后被派往哥伦比亚和巴黎担任外交职务。回国后在外交部任职,并从事创作。他早年创作诗歌,诗集《岩浆》(1936)获巴西文学院一等奖。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萨加拉纳》(1946)描写巴西腹地的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腹地不仅是环境,而且成为主宰人们活动的力量。《广阔的腹地:条条小路》(1956)是他的成名之作,以腹地的土匪生活为题材,写里奥巴尔多为了向土匪头目拉米罗报复杀父之仇,成为另一匪帮的首领。他的伙伴迪亚多林战死,才发现她女扮男装,原是拉米罗遗弃的女儿,她生前已向他表示了爱情,而他却毫未发觉。作品以细腻的内心活动与粗犷的盗匪行径作对比,大量运用腹地民间的口语,气氛强烈,形象鲜明,与巴西地区主义小说的沉闷而单调的风格大为不同。1956年出版的《舞蹈团》,收入7篇短篇小说,也以地区色彩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特色。短篇小说集《初期的历史》(1962)更偏重于幻想和象征的描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2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6-21 18:14 编辑

      5412、若热·亚马多
      巴西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加布里埃拉》被认为是巴西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巴西现代主义小说家 。 2001年8月6日晚因心肌梗塞在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一家医院逝世,终年88岁。
      若热·亚马多1912年8月10日生于巴伊亚州的伊塔布纳市,1931年发表处女作《狂欢节之国》,1933年因发表以可可种植园农民的苦难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可可》一举成名。1936年起由于参加进步政治运动多次被捕入狱,后流亡国外,1952年回国后专事写作,1961年当选为巴西文学院院士,5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若热·亚马多在近7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其作品被译成49种文字,在55个国家出版。其中他在1958年写的长篇小说《加布里埃拉、康乃馨和桂皮》最为著名,被译成30种文字。他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巴西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创造了500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人物在巴西家喻户晓。他的作品给巴西电影和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至今仍不断有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搬上荧屏,很受观众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29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5413、《加布里埃拉》
      巴西当代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若热·亚马多著:
      一九二五年,巴西可可之乡伊列乌斯市迎来了又一个丰收之年。丰年富庶和繁荣背后演绎着激烈的斗争。一时局面纷乱,一系列冲突和事件后,文明风尚渐渐取代了拓荒时代的野蛮习俗,来自里约的革新派也最终战胜了阻挡进步的当地保守势力。伊列乌斯市赢得了一个更可期待的未来。小说一条辅线是饭店老板纳西布先生和美丽热情的外乡女孩加布里埃拉曲折动人,散发着热带气息的爱情故事。斗争与爱情两条线索穿插进行,全面细致地展示了巴西二三十年代新兴城市的社会风俗画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6-30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6-30 06:31 编辑

      5414、胡安·鲁尔福
      墨西哥作家和摄影家,他幼年丧父,在体弱多病的母亲的照拂下步入毫无色彩的童年。不久母亲去世,鲁尔福被孤儿院收留。于是,他不仅没有肥皂泡似的儿时,也注定不会有潇洒浪漫的青春。因为,当别人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时候,他却在修女的呵斥下用汗水和眼泪浇灌生活;当别人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时候,他却在简陋的文化夜校里强迫自己睁开疲惫的眼睛。但这些并没有妨碍他向几乎同样贫穷的文学张开双臂。未届弱冠,他一边报考公务员,一边开始了人生道路上既崇高又艰辛的跋涉:文学创作。
      他创作过不少回忆童年生活的短篇小说,还构思过一部题为《苦孩子》的长篇,未果。这时,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另一种贫穷:没有足够的文化和文学修养。于是,他开始广泛涉猎一切到手的文学作品。同时,不惜血本与另外两个"穷孩子"胡安·何塞·阿雷奥拉和安东尼奥·阿拉托雷等创办了文学刊物《面包》。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便是由自己的刊物《面包》刊发的。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并于1953年以《燃烧的平原》为题结集出版。
      评论家们称这个集子为魔幻现实主义杰作,而事实上这时的鲁尔福还相当传统。作品中不但没有多少魔幻色彩,即使放在19世纪也绝不会有谁感到意外。但这并不影响他展示才华:一种与众不同并从此一以贯之的质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1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5415、胡安·鲁尔福主要作品
      他的作品全都以墨西哥农村生活为题材。一部分写墨西哥革命,比如《孤独的夜晚》、《烈火平原》和《我们分到了土地》。前两篇叙述农民起义军的惨败和革命理想的破灭。第三篇写革命"胜利"后农民们获得的土地竟是一片寸草不长的干渴贫瘠之地。另一部分则大都写墨西哥农村的贫穷、落后和富者的为富不仁、贫者的救死不赡。毫无疑问,使鲁尔福跻身于拉丁美洲名作家之列的除了他的《平原烈火》,还有他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1955)。后者也许称得上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2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5416、《佩德罗·巴拉莫》
     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故事里,胡安·普雷西亚受幻想的指引,在母亲的指引下,前往科拉马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然而,他看到的是一座"冷冷清清、空无一人"的村庄。事实上,他要找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现在的科玛拉被披上了死亡的外衣,染上了死亡的病症。从他走进科玛拉的那一刻起,只有未经超度、终日不得安宁的鬼魂们在与他打交道。通过这些游荡在各个角落的魂魄,他了解了父亲生前的形象--一个狡诈、残忍、作奸犯科,同时又被命运深深玩弄,失去了儿子和爱妻的农场主。
      在这部小说里,鲁尔福几乎用尽了现代派所有的写作技巧:意识流、超现实、荒诞……然而,所有的这些写作技巧都被他巧妙地嫁接了--真正的不留痕迹。在他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下,隐藏的是拐弯抹角的叙事结构,破碎迷离的魔幻气氛融化了无穷的艺术底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3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7-5 06:59 编辑

      5417、卡洛斯·富恩特斯
      墨西哥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特塔维奥·帕斯之后最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整个西班牙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和小说家之一。富恩特斯出生于巴拿马,父亲是一名墨西哥外交官,因此从少年时期就辗转各国,深受不同文化熏陶。而后在美国和瑞士的求学生涯,又使他对欧美文化有了系统学习和深入了解。在辗转了基多、蒙得维的亚、里约热内卢、华盛顿、圣地亚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他回到了祖国并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作品。
      由于对欧美文明的了解和对拉美落后现状的认识,比起其他的拉美作家,富恩特斯作品中存在着更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以笔为枪,在作品中对墨西哥社会的现状和阴暗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揭露,同时,和前辈帕斯一样,也在作品中坚守着墨西哥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本源。
      2012年5月15日,卡洛斯·富恩特斯因病在墨西哥城当地一家医院逝世,离开了这个充满了他的文字、他的关注和他的读者的世界。富恩特斯之死震动了整个墨西哥文化界,墨西哥多个官方和民间组织、电视媒体、网站都大度整版推出专题,痛悼这位整个民族心灵导师的离去。墨西哥政府相关部门发言人阿莱恒德罗·波利埃表示,富恩特斯的逝世是"整个国家的巨大损失":而墨西哥语言组织主席赫梅·拉巴斯蒂亚也对这位对墨西哥语言文字发展做出不朽功绩的大师的离去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他说:"富恩特斯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将永远与我们相伴"。
      富恩特斯一生著述甚多,最著名的作品是1962年发表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这部作品受到拉美文坛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一部"最为全面、最为完美、成就最为显著的小说"。富恩特斯也因此被称为了"墨西哥语言的外交官"。他几乎囊括过西班牙语世界绝大部分奖项,包括西班牙简明丛书文学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奖、墨西哥雷耶斯奖、塞万提斯奖、鲁文·达里奥文化独立勋章、西班牙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智利优质勋章、以及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等,不一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9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