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8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5325.《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伊塔罗·卡尔维诺在动身前往哈佛大学前夕去世,他本来要在那里主讲1985-1986年度的查尔斯·艾理奥特·诺顿讲座。由于天性沉默,他总是不愿意谈他自己,但他对谈文学的发展很有兴趣。在准备他的演讲过程中--他妻子回忆说这"困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不可避免的要提及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方法,意图和希望。这样,这本书就成为了卡尔维诺留给我们的遗赠:他为未来的人们指出的要重视的那些普遍的文学标准,也成为我们进入卡尔维诺自身世界的暗号。
      写作应该重视哪些问题?卡尔维诺用非常简洁的安排,为五种必不可缺的文学标准的每一种都准备了一次演讲(对读者来说就是一个备忘录)。第一个是"轻盈",卡尔维诺引用了卢克菜修,奥维德,薄迦丘,卡瓦尔康蒂,列奥帕第,和昆德拉--还有其他一些作家,都是用来--表明他的意思:如果要显示生存的重负,那就应该轻盈的显示。另一个必要的文学标准是"迅捷",一种将行动(用诸神的使神墨丘利象征)和沉思(用克罗诺斯农神象征)联系起来的敏捷。下一个是"准确 ",语言的精确和明晰。第四讲是"可视性",作为了解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手段的视觉意象。然后是独具匠心的"繁复",卡尔维诺出色的描述了一些文学怪人(福楼拜,加达,穆希尔,佩拉克,和他自己),以及他们试图表达人类面对既痛苦又诱人的无限的可能性的努力。第六讲也是最后一讲--已计划还未完成--叫做"连贯"。也许一开始我们感到意外,但接着我们就会思考卡尔维诺会如何讲这一讲,就象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样的思考总会产生更多的思考。通过这本书,卡尔维诺给了我们在本世纪撰写的最雄辩的,最少防御的"文学辩护词"--它也是给下一个千年的合适的礼物。埃斯特·卡尔维诺指导了这本书的出版预备工作。她是伊塔罗·卡尔维诺的阿根廷出生的妻子,担任过好几个国际组织的翻译。哈佛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Patrick Kreagh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5326.《巴黎隐士(卡尔维诺自传)》
      由十九篇或长或短的文章辑成,题材有日记、回忆短文、访谈、短评等。尽管体例不统一,但毫无疑问的,乃是其中都充斥着卡尔维诺生命历程的内容。由卡尔维诺的妻子所写的前言,我们可以知道其中有十二篇早在卡尔维诺生前就已存放在自己列为"自传"的档案里。对于这些留存的资料,他计划怎么处理,我们并无法知悉。他可能根据这些重写一本自传,也可能只是增补剪辑。但这样的工作在卡尔维诺逝世后已永不可能,我们只好自己跳进这些生命痕迹的海洋里与他共泳,并以他的作品来和这些资料参照,重编出我们自己心目中的他的自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5327.《分成两半的子爵》
      发生在中世纪后期,是一个关于泰拉尔巴的梅达尔多子爵的令人恐怖的故事,子爵在他第一次和土耳其人作战中被一枚炮弹正好炸成两半。他回到奥地利的领地--从字面上说,是半个人--,成为了邪恶的化身,他送给孩子毒蘑菇,将忠心的奶妈赶到麻风村,对一个美丽的牧羊女进行吸血鬼似的求爱。当子爵的另一半奇迹似的出现,并试图消除这些伤害时,宿命中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小说皆大欢喜的结尾和故事本身一样令人惊奇。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寓言(被孤立,被伤害),这部小说有深刻的寓意。作为对有关好人与魔鬼的基督教寓言的故意模仿,这部小说也是机智和清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5328.《树上的男爵》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1776年6月15日,意大利翁布罗萨的贵族少年柯希莫·迪·隆多(那时他12岁),因为和专制的父亲阿米尼奥·迪·隆多男爵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爬到了树上,并发誓不再下树。一开始,所有的人都没在意,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一时气话,不必当真,但柯希莫坚守誓言,决意在树上一直生活下去。
      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柯希莫直到去世也没有下过树。小说写了这五十多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反映他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这种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挑战。如果柯希莫没有爬上树,那么他的一生可能也就是过着贵族应该享受的中规中矩平庸安逸的生活了,但是他不接受这种地面上的生活,所以他爬上了树,决不下来。在树上,他打猎、读书、恋爱、旅行,他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使一个凶残的大盗爱上了小说,他帮助小城建立了防火系统,挫败了土耳其海盗,打退了狼群的袭击;他广泛阅读,比同时代人更早的接受新思想,他与伏尔泰和卢梭通信,印刷自己的出版物,成为当地共济会的创始人,在大革命期间组织了当地的革命,成为市政委员会的一员,连拿破仑视察意大利的时候都慕名来拜访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2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5328.《不存在的骑士》
      阿季卢尔福是法兰西查里曼大帝麾下的一个骑士,有别於其他的骑士,阿季卢尔福并不存在,亦没有肉身,是一具会骑马的中空的甲胄。但藉著坚定的意志,他不但可以与人类生存,更是一个完美的骑士-精通剑术,战争,历史,数学,家居布置等等。正因如此(阿季卢尔福常常追求完美和真理,又不肯说谎),每个人都讨厌他。在战云密布的时代,朗巴尔多--一个年轻有为的男子-因父亲被回教将军所杀而潜入法兰西(基督教)大军的军营,希望有一位骑士可以帮助他,但跑了一整天,又得到阿季卢尔福的指点,仍不得要领,反而要于次日跟随大军进行一场乱七八糟的战役。后朗巴尔多为父亲复仇后,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理由留在军中,失去了人生目标。这时候遇到了女骑士布拉妲梦,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并决心拥有她,这成为他新的人生目标。同时,骑士托里斯蒙多因为自己的真实身世而威胁了阿季卢尔福的骑士荣誉,阿季卢尔福就离开调查,查里曼大帝和其他骑士都暗暗高兴,除了爱慕他的布拉妲梦,知道消息后立即追逐阿季卢尔福。朗巴尔多见后起了妒意,也骑马急追。最后真相大白,每个人都确知阿季卢尔福是清白的,但此时灰心的阿季卢尔福已经离开了众人,没有收到最后的真相。朗巴尔多到森林找到了他的空甲胄,以及一张批准朗巴尔多穿著空甲胄的纸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之韵 发表于 2016-2-1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宋晓华真是才子,每天发表文学小常识坚持不断,精神可佳!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3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之韵 发表于 2016-2-12 17:59
老顽童宋晓华真是才子,每天发表文学小常识坚持不断,精神可佳!为你点赞!

      春之韵版主好!感谢您点赞,感谢您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3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6-2-13 05:30 编辑

      5329.《时间零理论》
      卡尔维诺叙述了这样一个情景:狮子扑向猎人,猎人射出一箭,这一瞬间在他看来就仿佛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一个绝对的时间,即"时间零",在此之后的事件,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而在狮子扑出来与利箭射出之前,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
      传统小说致力于苦心经营故事情节的发展机制,描写它的来龙去脉,即着意于时间负一、时间负二……并大肆铺叙时间一、时间二……直至交代故事的结局。也就是说,传统小说依靠情节来吸引和打动读者,遵循的只是线性因果关系。卡尔维诺却认为,唯有"时间零"才是至关重要、令人感兴趣的时刻,也是作者最应该注意的时刻。依照上面的例子,如果根据"时间零"关注的情况,作者努力刻画的应是狮子扑出来与利箭射出的一瞬,即时间零的位置。而其前因、后果并不重要,也就不必写出来。读者只捉住时间零出现的一瞬间,引起兴趣。后面的东西只是一种顺势演绎,不必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6-2-15 12:03 编辑

      5330.《宇宙连环图》
      卡尔维诺六零年的代表作,表现出作家高度的创造力。全书由十二则短篇以及贯串的共同人物组成。每一篇都由一则看似科学新知的「赞词」导引,小说里的人物有数学公式、也有单细胞生物,故事则从叙事者的童年展开,写及他的初恋及同侪情谊,卡尔维诺在本书中展现他独特的写作企图,以文字将宇宙演化过程诗化,将无限无艮的时空注入了有限生命的记忆。这部作品呼应着卡尔维诺对文学的信仰: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有信心,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方式让我们感知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2-16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33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泊克镇外,(3)从陡坡斜倚下来,(4)不怕风吹或晕眩,(5)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缠绕交错的线路网中,(7)在一片穿织交错的线路网中,(8)月光映照的银杏叶地毯,(9)环绕一空墓,(10)什么故事在那头等待结束?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