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9 21:41 编辑

                      1970年3月21日   
      为着工作的方便,我到兵团招待所来住了,房间号是421。兵团部搬走之后,招待所由道外搬到了南岗,这里比道外方便得多,可以直接到道里,道外,西大桥,香坊和太平。
       在困难面前苦恼是无及于事的,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母亲很痛苦,我们没有办法减轻她老人家的病痛,只能慢慢地医治。人总是要死的,不管母亲什么时候离开我们,我们都是伤感的,留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抢救她,用加倍的革命工作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970年3月22日
        又是一个星期天,串了几个门。
         无论和老一辈还是过去的同学都是谈生活多,谈大事少。也好,有些谈话尽管与政治很远,却不无益处,了解到一些复杂的人情事故。
        有时候没有工作做是怎样的索然无趣啊。
                                 1970年3月23日
         日子似乎过得很慢。洪参谋没有指示,钱也没有到。跑了机电公司,仪表没有解决,又跑了五金交化站,赶上正在分站,不办业务,工作又卡了一步。
        一个人的工作是单调的,还好,可以看看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二苗 发表于 2012-7-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0 06:20 编辑

    你学习! 李再林版主:能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敬佩!您的才华,也是不懈写作而积累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0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苗 发表于 2012-7-9 21:52
向你学习! 李再林版主:能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敬佩!您的才华,也是不懈写作而积累出来的。

谢谢。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晚年了,还有机会晾晒自己几十年前的日记。如果上帝给我时间,我会晾晒我高中时的日记,进而发表我返城后的日记,把自己的人生展示给今天的人们,让他们了解我们是怎样和祖国一起走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0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0 06:42 编辑

                        1970年3月24日      
       跑跑颠颠的生活常常冲击我读书的习惯。但习惯毕竟是有力量的,尤其在毅力的支持下。我决定看两部书,一部是日本留学生的座谈《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部是《九评》。在新形势下,在70年的春天,对照着看这两部书,会有更多的启发。
      历史已经证明,到底是谁远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谁把苏联拉向了倒退。一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改造列宁,斯大林缔造的国家,改变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把“全民党”“全民国家”作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他们把党,把国家变成压迫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工具,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一个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被彻底葬送了。日本留学生的座谈用更切实的感性的认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今日的苏联社会。
                               1970年3月25日
      回忆过去完全是为了今天。当我打开过去的日记,不仅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道路。有些东西已经被历史批判了,我正是在批判中行进的。那批判的东西虽然是丑的,但多是出于幼稚和旺盛的求知欲。谁会说自己生下来就是天才?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不断地前行着,为着人民去战斗。我清楚地记得《前驱》那部书中的一段话:“有些人把活着当成目的,这不过是懦夫的借口,真正的人所要珍视的是怎样活着。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他永远不朽;要是只想到自己,行尸走肉,纵使能活到千年百岁,也不过等于暂短的昙花一现”。
      一切为着我们肩上的崇高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0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0 06:47 编辑

                          1970年3月26日     
       读《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有感:
       仪表堂皇稻谷肠,
       离经叛道助狼腔。
       东风化雨西风灭,
       天雷自古有电光。
       友谊援助堪笑止,
       有麝何必当风扬?
       千夫所指天下语,
       红旗一举在东方。
                              1970年3月27日
      打算最近几天离开哈尔滨。托运的货物已经发走,今天结算完毕。又到五金交电去了一趟,仍然是短时间不能营业。待下去无事干,家在这里,还是回去为好。
      要考虑的还是母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家里的事情还要依靠组织,依靠两个姐姐和邻居们。要感谢我的父母,在如此困难之下,还不想扯我们的后腿,想着我们的前途,让我伤感之余,引为自豪啊。
                              1970年3月28日
       这次哈尔滨之行收获不大,工作任务盲目,只靠领导意图去做,连一封介绍信都没有,连托收都得借人家的用。这样的采买既不专业,也不对口,走一步看一步,让人心中没有底,弄不好还可能出问题。
                             1970年3月29日
       星期日,陪姨母到二姐家看一看。
       晚上发现母亲又吐血了,一定是家中无人时,母亲自己下地累着了。母亲养病的条件,除了缺少人护理,应该说其他条件还可以,基本是要吃什么弄什么,缺什么买什么,各种药也都想办法弄了回来。我们多么希望母亲能够多享受一些今天的幸福啊,她能健康地活着对于我们,尤其是高龄的仍然不辍劳动的父亲是何等的安慰啊。
        一首小诗记下:
        呕心沥血病缠身,一生辛劳为后人。
        几度生死未须顾,戍边尤系慈母心。
         孤苦难维争残寿,意念游子亲又亲。
        奋战之余千里思,常使悄然泪沾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1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1 05:33 编辑

                        1970年3月30日   
      晚上和父亲,母亲一块吃过晚饭,离开了家。
      这些日子,我除了工作在招待所用餐外,饭基本在家里吃。每每都是父亲动手而且都要喝些啤酒。父亲总是要把好吃的留给我吃,今天我索性多喝了一些,也是心情不好的关系。对于母亲,我只能是安慰,主要是不要惦记我们,一心一意地养病,明知都是空话,又有什么办法呢。
      要坐的车次是到龙镇的365次,买的是卧铺。从家出来时,洪箴和新诺来送我。
                               1970年3月31日
      回到了孙吴。
      师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从龙镇回孙吴途中,看到一分队的同志分乘马车和汽车前往赵光执行营建任务,没说建什么,只知道为期四个月。这是一个不小的举动,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对于一个部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一分队能够重振军威,在新的条件下,取得更大光荣。
      这一变动不是孤立的,作为为营建服务的我们将要怎么工作,目前还不清楚,但总是要清楚的。要准备迎接新的工作和新的考验。
      我的户口大概还在一分队,粮食关系已经转到后勤,而工资要在营建办开。真是乱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1 18:05 编辑

                1970年4月1日     
      党的九大召开整整一年了。回顾战斗的历程归结到一点就是一条,那就是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办就是胜利。
       从夺权到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从大批判到清理阶级队伍,从整党建党到几百万干部与知识青年到农村干革命,从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斗争到经济领域的斗争,从准备打仗到支援世界革命······一系列的革命进程,都是因为我们紧跟毛主席,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对毛主席的指示坚决照办是革命战士的本分,是彻底的,毫不含糊的事。照办就有方向,有方法,有干劲,就胜利,就前进。我们每个人都更自觉地认真地照办,我们革命的进程就会更加顺利。
                                1970年4月2日
      从各方面情况看,一分队到赵光修建技校大楼是给师机关建办公室和附属设施,师机关是要往赵光搬啊。
      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事情,不是我们能马上理解的。不过我们营建办归谁领导,花钱总是困难,财务不给拨钱,令人困惑。今天把帐报了一下,并入一分队账目;又请示了两万多块钱,准备最近出发去买白灰,还要批一下。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日子太难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1 18:11 编辑

                            1970年4月3日      
      办公室的生活有些无聊。本来很简单,很容易,顺理成章该办的事,却常常变得困难。要外出,手续总得办一下。可到哪里开信呢?已经找了部长,张副参谋长,他们还要考虑研究,好像这不是早就应该考虑好的事。
       总有一些人前来扯皮,都是些连队里的阴暗的东西,谩骂有之,和吹捧,抱怨混合在一起,让人心中不悦。年轻人的思想必须要有进步的政治力量来灌注,不能让“我”在心中膨胀,否则,势必有一天给革命带来损失。
                                    1970年4月4日
     工作准备就绪,开了两封信,买好了明天的车票,准备出发了。因为明天的车是三点半发车,所以我住在了招待所的28号房间。刚刚看完一场电影《广阔的地平线》,被乌拉伊的崇高精神所感动,阿尔巴尼亚在和平建设中激烈的阶级斗争,给我巨大的鼓舞力量。
      这次外出要办下列事情:
           一)把发到龙镇的水暖零件改运赵光;
           二)把龙镇新到的水暖零件开出来;
           三)前往北安或玉泉购买30—50吨白灰;
           四)在哈市继续购买一些水暖零件。
     此次路线大抵是龙镇,北安,赵光,哈市,玉泉,可能还要往返奔波。打算到一分队的驻地看一看,给有的同志捎的东西还未送到。
      可能是昨晚火炕太热,有些感冒,一天不适。我生活在同志们中间已经惯了,干这种单打一的脱离连队生活的工作常常让我心绪不宁。治疗此种症状的唯一方法,只有学习和忘我地工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2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2 06:34 编辑

                        1970年4月5日     
      乘3时30分从孙吴始发的客车于7时前到达龙镇。一天的时间办了几件事:
      一,中转站的水暖零件还没有验收,入库,下账,因此不能开票,另外的有些东西包括固定资产已经分配完毕或干脆没有,只得作罢。
       二,龙镇火车站的水暖零件已经改运赵光,办手续找人困难不说,还要自己装到列车上,好在东西不多,一个人总算搬得动,还顺利。
       下午,陈营长也到龙镇,陪他找人查询农机缺件问题。赵显劲也来了,还有朱平等人,谈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外乎变化,现实,将来,天南海北无需详记。
         晚上就住在龙镇招待所6号房间。
                              1970年4月6日
        一场少有的特大风雪在东北的大平原上出现了,我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来到了赵光。
       由赵光车站到一分队驻地有八里路,正是步步顶风,还要上坡,风夹着雪打得脸发麻,只戴一顶单帽,耳朵都要僵了。大路上是没脚面子的雪,深的地方竟到膝盖。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风雪弥漫的赵光技校。
        一分队暂住在原师训练队的房子里,条件很好,有暖气,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搬到帐篷里。大家的精神面貌很好,士气很高,准备迎接大的考验呢。
        晚上,连里开批判会,批判朴光明,此人是老运动员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从批判看对他本人倒不见得有效果,对大家却是个教育,推动了连队的两化建设。相信,一分队会稳步前进的。
                              1970年4月7日
       晚上又回到哈尔滨。母亲的病情如故。姨母已经离开哈市,母亲靠大姐每天请半天假伺候。
        在哈市要逗留几天,有几件事要办,然后再去别处。兵团招待所正在开军工会议,不接待,正好回家住。在火车上就肚子疼,还没有好,真的好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12 16:21 编辑

                         1970年4月8日      
      这次回来翻阅了过去的读书笔记,在那杂乱无章的篇幅中有很多值得回顾的东西,那些咀嚼过多少次的东西,尤其七年前写的笔记,不仅引起“反刍”还引起愉快的回忆······
      我的初中时期的日记是笔记与日记混杂的,只有笔记是有价值的,对我有益的,日记则是幼稚的,可笑的。有些东西要清理掉,留下辛勤整理的哲学笔记,作为一个慰藉的纪念。
      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原理,把它科学地应用到社会,自然和人类思维这些范畴之中,紧紧地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他深刻的,通俗的,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最伟大的真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哲学观点,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捷径,是攀登继续革命走向共产主义坦途的阶梯。要反复学,经常学,联系实际地学。哲学也就是那么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从毛主席的几篇哲学著作入手,坚持日久,联系实际,必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