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9-2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5198.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女神—母亲”
      战后,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出版了两部总结生活经验和思考的论述《晚祷星》和《蓝色信号灯》,还有几本文集。改编成电影的作品越来越多,《吉吉》的影片大获成功,而由《田间的麦穗》改编的影片却引起一片哗然,这种少年的爱情总是离经叛道的。但是,在巴黎皇宫居所窗户后面的科莱特,已经成为一个光荣的偶像,为评论界所推崇,为学者所研究,为同行所器重。她是比利时的院士,龚古尔文学奖的评委,得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伟大作家的敬意,这些人中有安德列·纪德、保尔·瓦莱里、让·科克托、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保尔·克洛代尔,也受到更年轻一代作家,如路易·阿拉贡、让-保尔·萨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等的尊敬波伏瓦在提起她的时候称之为“了不起的女神—母亲”她的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法兰西共和国对她的官方缪斯有礼有加——授勋、举行典礼与总统谈话。1954年8月在为她举行的国葬上,数不清的普通仰慕者伴随着她。这是因为科莱特确实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无疑来自她不平凡的一生,她的记者生涯,她利用媒体的技巧。她与既令人不快、又充满诱惑的美好时代已融为一体,同时,又被对其作品的课堂解析所定格,这些准确但稍简单化了的形象是:大自然,小动物,西多的形象,美好的、有点儿恶作剧的、野性的孩提时代。在科莱特的笔下,儿童永远是“不可探测的”。但是她的成功也可以用更为复杂的原因去解释。今天的评论致力于突出科莱特的矛盾。首先是她自己的神秘:虽然有那么多的肖像、照片,还有她在书信中的坦诚,她依然躲在《隐藏的女人》中间,不让人从她的书中找出“活生生的”的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9-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5199.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坦率而模棱两可的作品
      关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她的观点是:我们离田园牧歌相去甚远。女作家通过野猫巴图所赞颂的是一个古老的世界,那里的规则仍然是捕食。她善于在动物身上揭示人性,也善于在人身上揭示兽性。
      她不墨守成规,描述了各种出轨行为,同时又主张自我控制的必要性:这是一种基于对各种形式的生活的探求,一种孜孜以求的好奇性,也基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和自我控制,也就是“克制”。西多在这方面是个榜样:“她知道人们在克制占有,也只能在克制中占有。”科莱特赋予她母亲传奇色彩:一位摆脱一切偏见,体现苛刻道德精神的女性,她与人交流,接纳“从各个方面传递给她的信息”。
      科莱特认为个人接受外面的信息与影响比影响他人更重要,因此她极少参加集体活动她仅限于尽情地表达她对两次大战期间日常生活的感受。在她的小说里,谢利的自杀,同第一次大战后的景象使他产生的厌恶有关。虽然她留恋世纪初的美好时代,这并未妨碍她揭开其面具,揭露最脆弱者命运的乖舛,特别是妇女的遭遇。
      她从来没有认同女权运动,但却对妇女受奴役的情况表示愤怒,她们经常没有职业,受到剥削,除了结婚和受人供养外,别无他途。她经常将女性同性恋看作为躲避男人的途径。她自己的生活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宣扬妇女在确定她们命运时要负起责任,但又对她们是否依旧喜欢受到束缚抱有几分疑惑。
      她从未停止描述在她看来是无药可救的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敌意。《白日的诞生》这个寓意深长的题目就隐喻着对建立一种友好关系的向往——“男人,我的朋友……”。在她的作品中,爱情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用她自己的话来讲,那都是些“不能开花结果的”爱情:年龄的差异,早熟的恋情,门户不相当,缺少基本的共同点……也许读者更倾心这种与常规的罗曼蒂克和悲剧相去甚远的暧昧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9-2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5200.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迷人的艺术
      作家让·马利·勒克雷齐奥在说到科莱特时说,我们都被“迷住”了。所有这些模棱两可之处只是由于女作家的艺术才具有了生命力。科莱特与马塞尔·普鲁斯特、瓦莱里·拉尔波、让·科克托和彼埃尔·让·茹夫一起,参与了故事的革新。她的小说建筑在缺少定见的人物活动的主观性内心独白、隐秘的感觉、瞬间放大到顶点、自传中不可捉摸的自我的基础之上。大胆而腼腆地写出情爱:《纯与不纯》歌颂其中一切的细微之处。
      她的写作中的诗意(从1908年起,《葡萄的卷须》集合了真正的散文诗)来自一种罕见的音乐性和形象的摆弄,总是出乎意料的,唤起书信读者的各种情感。她的女儿贝尔·加苏由于“感觉的优越”成了典范,“她能够用舌头品尝香味,触摸颜色,看到想象中的歌唱的线条,如头发丝一般细的线条,如草叶那么细的线条”。
      科莱特的笔法不断出人意外,更新语言和世界的景象今天的读者可以在词语、感觉、人和自然的融合中找到超越美学愉悦的冲动:这种笔法使得科莱特经常改造自己,也向读者提出了相应的步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9-2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9-28 16:50 编辑

      5201.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生平及创作年表
      1829年柯莱特的父亲朱尔-约瑟夫·柯莱特出生,称“上尉”。
      1835年柯莱特的母亲安岱尔-茜多妮·朗多瓦出生,称“茜多”。
      1873年1月28日,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出生在勃艮第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称“柯莱特”。
      1893年嫁给亨利·戈蒂埃·维拉尔,称“维里”。随丈夫——著名的音乐专栏作家来到巴黎,进入当时巴黎的文学音乐圈子,结识了马塞尔·普鲁斯特、阿纳托尔·法朗士、克洛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
      1900年出版《克洛蒂娜》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克洛蒂娜在学校》,署名为维里。随后于1901年发表了《克洛蒂娜在巴黎》、1902年《克洛蒂娜在婚后》、1903年《克洛蒂娜走了》。
      1904年《动物对话》出版。
      1906年维里-柯莱特夫妇分居,但直到1910年才正式离婚。柯莱特开始了哑剧演员的生涯,出入各类剧院。结识德·贝尔伯夫侯爵夫人——玛蒂尔德·德·莫尔尼,称“米茜”。
      1907年柯莱特发表《情感退隐》,署名柯莱特·维里;在《埃及之梦》、《肉欲》中出演角色。维里卖掉了《克洛蒂娜》系列作品的全部版权。
      1908年发表《葡萄卷须》。在布鲁塞尔、里昂和法国南方巡回歌舞演出。
      1909年米茜为柯莱特在布列塔尼买了一处房产。开始步入报界。结识《晨报》的主编亨利·德·若弗奈尔。《流浪女伶》出版,入围龚古尔奖,得三票。
      1912年茜多去世。柯莱特和亨利·德·若弗奈尔结婚。
      1913年生下女儿柯莱特·德·若弗奈尔。《束缚》、《歌舞场内幕》等出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亨利·德·若弗奈尔应征入伍。
      1916年柯莱特和亨利·德·若弗奈尔搬到苏歇大街的一所私宅。
      1917年亨利·德·若弗奈尔被派到意大利前线,柯莱特陪同前往并在《漫长的时日》编辑部工作。
      1919年柯莱特成了《晨报》知名记者和文学主管。
      1920年《谢里宝贝》出版。
      1922年《克洛蒂娜一家》出版。柯莱特在巴黎米歇尔剧院第100场《谢里宝贝》的演出中扮演蕾阿的角色。
      1923年柯莱特参加《谢里宝贝》的巡回演出。《尚未长穗的麦子》出版。亨利·德·若弗奈尔和柯莱特分居,1925年正式离婚。
      1924年柯莱特和准前夫亨利的儿子贝朗特一道去瑞士格斯塔德度假。
      1925年柯莱特在法国蓝色海岸的卡普塔耶结识莫里斯·古德盖,和他一道回巴黎。
      1926年柯莱特离开苏歇大街搬到博若莱街。她在圣特洛贝买了一座房子,取名“麝香葡萄架”。每年夏天她都到那里去住,直到1938年。
      1928年《白天的诞生》出版。
      1930年《茜多》出版。
      1932年《这些快活事……》出版(在作者的要求下,再版时更名为《纯洁与不纯洁的》)。6月,柯莱特在巴黎的美容用品店开张,随后是在圣特洛贝的店。为推销她的产品做巡回讲座。
      1933年出版《母猫》。
      1935年4月,嫁给第三个丈夫莫里斯·古德盖,为了可以以合法夫妻的身份和他一起到美国旅行。
      1936年入选比利时语言文学皇家学院院士。《我的学习》出版。
      1938年科莱特终于在皇宫一楼买了一个套房。1月入住。
      1941年《反向日记》、《朱丽·德·卡尔内朗》出版。莫里斯·古德盖于12月12日被关进集中营,直到1942年2月。
      1944年《三、六、九……》和《琪琪》出版。
      1945年全票当选龚古尔文学奖的评委。
      1949年《蓝色信号灯》出版。小说《琪琪》被搬上银幕。柯莱特当选龚古尔奖评委会主席。
      1953年龚古尔奖评委会成员登门庆祝柯莱特八十大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文学费加罗》出了柯莱特专号,巴黎市授予她金质奖章,晋升为法国二级荣誉勋位……
      1954年8月3日科莱特在巴黎的公寓里去世。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埋葬在贝尔拉雪兹公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9-3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5202.《克洛蒂娜在学校》
      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书中记叙了15岁少女克洛蒂娜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克洛蒂娜所在的乡间学校风光优美,同时也是孕育女同性恋的温床……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塑造了反叛而迷人的少女形象,引发了轰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0-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5203.《谢里宝贝》
      科莱特的名篇杰作,被誉为她作品中"最美"的小说。谢里的法文是"亲爱的、宝贝儿"的意思,在小说中是男主人公的名字。富家青年谢里与中年贵妇蕾雅相爱,但他的母亲为儿子找了一个年轻美貌、没当户对的女子,谢里屈从于母亲的安排,蕾雅黯然外出旅行。但谢里婚后对蕾雅念念不忘,得知蕾雅回家后,又情不自禁与蕾雅再续旧情。最终,他们还是不得不分手。这部小说出版后深得普鲁斯特、纪德等作家和众多评论家的赞赏,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0-4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0-4 15:34 编辑

      5204.《白日的诞生》
      科莱特写给母亲的名篇。小说以母亲写给女婿的一封信开篇,信中婉拒了去和女儿女婿住一个星期的邀请,理由是她的粉红色仙人掌即将开花而她不想错过它短暂的花期。可是第二年,母亲就去世了,与爱女从此阴阳相隔。书中穿插了母亲的信件,充满了对故乡的描述,虚构的叙事形成母女间奇妙的对话。科莱特以包含温情的细腻笔触,谱写了一曲对母亲茜多的深情颂歌,倾诉了对母亲深沉的挚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0-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5205.《茜多》
      分为三章:茜多,上尉,野孩子。这是她童年生活的回忆。柯莱特出生在法国北方勃艮第的一个名叫圣-索弗尔-昂-比邑寨的小山村,母亲茜多是本地人,父亲儒勒是南方人,伤残的退伍上尉。他们为人纯朴而善良,邻里和睦,整个家庭充满了欢乐气氛。书中描绘了作者故乡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生活、风俗人情、洋溢着她对人类,对土地、动物和树木花草的热爱,到处都闪现出母亲非常生动而风趣的形象。同时本书中还收录了《葡萄卷须》、《琪琪》这两部小说,情节同样生动,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0-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0-7 15:43 编辑

      5206.《琪琪》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的巴黎。有一个名叫琪琪的小姑娘,在祖母玛米塔的精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她调皮、任性、活泼、好动、少年老成,无忧无虑、天资聪颖而愤世嫉俗、讨厌虚伪、追求真的爱情,总而言之是个充满个性的“巴黎丑小鸭”。在巴黎的另一端有一个名叫加斯顿·拉查勒的富家子弟,制糖业公司的财产继承人。加斯顿对自己的生活和生活周边的一切,包括女人都极度厌倦。只有与他的叔叔,和叔叔的一位老朋友阿尔瓦兹夫人和她孙女琪琪在一起时才真正感到快乐。琪琪由姥姥带大,妈妈形同虚设,因为她每天只活在自己对歌剧大明星的梦里。
      琪琪的姥姥希望有一天她能像万人迷的姨妈一样,让无数的成功人士拜倒在脚下,有个好的归宿。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高贵、淑雅的上流社会女性,祖母特地送她到阿莉西亚姨妈家接受每周一次的特殊教育,她必须从一个高雅淑女的言谈举止、吃穿用戴上从头学起,而对此种教育,琪琪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与此同时,加斯东是巴黎社交界的名流,在被女友玩弄欺骗后,加斯敦痛苦无奈、醉生梦死,丑闻也不时见报于媒体……
      加斯东常常到琪琪家来作客,他很喜欢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经常送她一些糖果和小礼物,陪她一起玩纸牌游戏,两个人都觉得很开心。通过经常的接触,加斯东被渐渐长大的琪琪吸引住了,发现她具有独特的青春魅力,有主见,又纯真。 姥姥看好加斯东的殷实背景和诚恳的绅士风度,经过姥姥的提议:加斯顿.拉查勒成为琪琪的保护人,他感到不知所措,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爱上了琪琪,在叔叔拉谢尔的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正式向琪求婚。但琪琪对结婚既反感又恐惧,断然拒绝了加斯东的求爱。在这一刻,琪琪的内心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惆怅,最后终于发现她是多么喜欢加斯东。于是琪琪主动写信邀请加斯东到她家,当着祖母面表示接受了加斯东的爱情。加斯东喜出望外,亲自选购了贵重的宝石项链送给娇小的未婚妻琪琪,并带她参加巴黎的大型社交舞会。
      琪琪身着银色晚礼服,显得新鲜出众,充满青春活力,但她的举止优雅,而此时周遭的眼光惹恼了加斯东,这又是一个攀龙附凤的拜金俗女, 等待这加斯东玩弄到抛弃的命运……加斯东愤怒的离开舞场,不发一言, 吓坏了当晚如公主般的琪琪,当把琪琪送回家后,加斯东惆怅许久,在花园中散步。
      他意识到,人生已经找到了最爱,让他的生命充满光彩的就是这个在身边悄无声息长大的小宝宝,而今已经亭亭玉立的纯洁的琪琪,让她不再成为下一位绯闻女郎的唯一办法,而也同时是使他们两人幸福的唯一选择就是结为夫妻。当意识到这一切以后,加斯东重返琪琪家中,正式的向姥姥求婚,两人重归于好,结为伉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0-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5207.雷马克
      德国小说家,主要由於著有《西线无战事》(1929)一书而知名。这部小说可能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雷马克18岁被徵入伍,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战后在他写作小说期间,雷马克担任赛车手和体育记者。《西线无战事》的情节就是描述士兵在战壕中刻板的日常生活,他们似乎没有过去,也不会有将来。它的书名,即战报中公式化的语言,很能体现那冷漠和简洁的风格,以轻描淡写的语言纪录每日的战争恐怖。该书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获得声誉,1930年根据它拍成的美国电影也同样获得成功。它的续篇《归途》(1931)描写1918年德国的崩溃。1932年雷马克离开德国,前往瑞士。1933年他的书被纳粹党查禁。1939年他流亡美国,1947年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定居在瑞士的龙科港,直至去世。他的其他几部作品多写欧洲政治动乱的牺牲者,其中有些相当成功并拍摄成电影,但风评都不及第一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3 0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