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5174.《毁灭,她说》
      本书讲的是森林边缘的旅馆中,两男两女的爱情四重奏。马克斯·托尔和施泰因都是阿丽莎的情人,两个男人又都喜欢上伊丽莎白·阿里奥纳。他们互不嫉妒,却嫉妒伊丽莎白和阿丽莎两个女人在一笨拙地挣扎,试图活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5175.《娜塔丽·格朗热》
      也有译为《娜妲莉·葛兰吉》,拍摄于1972年,由玛格丽特·杜拉斯自编自导。玛格丽特·杜拉斯采用不加润色的方式,无声地展现出女性的一天。她和她的朋友在院子里工作,谈论各自的家庭,偶尔接待来访者。当一名洗衣机推销员上门拜访时,这一天的生活出现了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5176.《坐在走廊里的男人》
      讲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一次忘我的情欲经历,除了叙述者“我”在旁观看之外,再也没有别人看到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5177.《萨瓦纳海湾》
      也译作《萨瓦纳湾》,书中讲述了舞台演员玛德莱娜年轻时在各国红极一时,老了失去记忆,像幽灵似的住在她的女儿溺死的海湾附近。每天晚上有一位**来看望她,那是她的外孙女,力图帮助外祖母回忆起她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母亲的旧事。从老妇破碎的回忆和**断断续续的补叙追问中,一个十六岁少女与一个陌生男人的恋情隐约现出轮廓。那是一段狂烈的、向死的爱情,少女在生下女儿的第二天就自己把自己溺死在萨瓦纳湾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5178.《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去。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5179.《罗马对话》
      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的电影,拍摄于1982年,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最后一部实验电影《罗马对话》,尽管充满咒语,但不拘言笑,甚至并无破坏性。《罗马对话》中涉及罗马大帝与萨里马女皇在宫殿和监狱之间鲜为人知的艳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5180.安德烈·马奇诺
      法国作家。于1957年9月10日出生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毕业于莫斯科的加里宁大学,教过哲学,1987年从前苏联来到巴黎,他先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后来又在巴黎政治研究院教书。1990年他写的《苏联英雄的女儿》确立了他的声誉。1995年,他的《法国遗嘱》获得龚古尔奖和美第奇奖,使他成为全世界知名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1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5181.安德烈·马奇诺人物简介
      安德烈·马奇诺于1957年9月10日出生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987年从前苏联来到巴黎,在拉歇兹神甫公墓的一个地下墓室里住过一段时间,写过几部为了出版而佯称译自俄文的小说。1990年发表《一个苏联英雄的女儿》,1995年发表的《法兰西遗嘱》获得了龚古尔奖、中学生龚古尔奖和梅迪西斯奖。他的小说已经被译成30种语言,但他虽然成名却并不跑遍全球去演讲,也不和读者们座谈,被认为是法国最无视传统的小说家。马金的新作《一生的音乐》是一部令人悲痛而又激动的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20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5182.安德烈·马奇诺成长经历
      马奇诺出生于1957年9月10日出生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毕业于莫斯科的加里宁大学,在教过哲学,1987年借到法国旅行的机会,获得政治避难的权利。他三岁时便跟祖母学会了法语,所以来到法国后很快便开始用法文写作。他先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后来又在巴黎政治研究院教书。 他开始写的一些文章没有人发表,但1990年他写的《苏联英雄的女儿》确立了他的声誉。1995年,他的《法国遗嘱》获得龚古尔奖和美第奇奖,使他成为全世界知名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8-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5183.安德烈·马奇诺社会评价
      似乎童年回忆与自传色彩是得奖的保证之一,又或许是这类的题材写来情感特别浓郁,所以更容易获得评审青睐。这本书除了强烈的怀旧情感之外,文字的细腻优美,行文流畅诗化更令人再三反复吟诵。以中文版的译笔而言,更是值得喝彩,的确掌握了诗化的语言。 一位在俄罗斯大草原上成长的小男孩,每年最值得怀念的日子,就是在北方难得的夏日阳光中,听外祖母讲述一段段跟法国有关的故事,巴黎的街道,爱丽榭宫的衣香鬓影,流风轶事,塞纳-马恩省河变成大海一般的……。巴黎的故事交错着俄罗斯草原上的物换星移,而总是在巴黎的繁华梦境中笼罩着俄罗斯草原的寒冬与艰困的现实生活。 在小男孩成长的地方,现实生活中总是有流言,猜疑,不信任与构陷入罪,这就更显得外祖母口中的法兰西、巴黎,即草原之外的地方,显得更加温暖与抚慰人心。就靠着探索繁华之地的意志力----在图书馆中查数据,看历史,在外祖母的相簿里发现蛛丝马迹,在陈年未开的皮箱中找到的旧报纸……,这些片段拼凑着一个华丽的人生。 看这本书令人想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与《重现的岁月》,而这个意念又与时间这个概念重叠,或许这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隐喻,由许许多多的片段回忆,人生在瞬间产生的永恒,成为一生的生命动能。 这是一本温暖的、优美的回忆录,也是一本写作技巧高超的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4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