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5148.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2014年10月9日19时,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7-9 10:14 编辑

      5149.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人物履历
      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般追“根”热潮。在法国,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是2014年10月期间比较受关注的人之一,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7-10 10:09 编辑

      5150.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主要作品
     《星形广场》(1968)《夜巡》(1969)《环城大道》(1972)《拉孔布·吕西安》(1974)《凄凉的别墅》(1975)《家庭手册》(1977)《暗店街》(1978)《青春》(1981)《记忆的小路》(1981)《如此勇敢的男孩们》(1982)《消失了的街区》(1984)《八月的星期天》(1986)《戴眼镜的女孩》(1988)《缓刑》(1988)《儿童更衣室》(1989)《蜜月》(1990)《废墟中的鲜花》(1991)《春季之犬》(1993)《走出黑暗》《多哈·布慧德》(1997)《陌生的女子们》(1999)《小首饰》(2001)《夜半撞车》(2003)《家谱》(2004)《青春咖啡馆》(2007)《地平线》(2010)《青春》(1983)《伊翁娜的香水》《凄凉的别墅》(1994)《拉孔布·吕西安》(1973)《旅途愉快》(2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5151.《星形广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68年发表的处女作,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拉法埃尔·什勒米洛维奇怀着扎根的意图,到处寻找自己的栖息地,最后以噩梦收场的故事,反映德国占领时期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5152.《环城大道》
      于1972年发表,是儿子寻父的故事。文中的“我”在17岁时看到父亲的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据此怀着深情,不畏艰难去寻找自己的父亲,但搞不清父亲是黑市走私集团的成员,还是被盖世太保追捕的犹太人。为探明真相,他甚至打入走私集团内部,最后在父亲被捕时挺身而出。可父亲却是一个无“根”的人——他只拥有伪造的“身份证”,他没有祖国,他还企望从儿子的一份中学毕业文凭中得到他的根基的确认,就像一个行将溺毙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5153.《夜巡》
      故事发生在二战德国占领巴黎期间。主人公先被一个盖世太保组织接纳为间谍,受命打入一个叫“地下骑士团”的抵抗组织;后来又受“骑士团”的委派,反过来调查盖世太保组织的情况。在莫狄阿诺笔下,像二战、盖世太保、抵抗组织这些概念都只是具有象征的意义。主人公身陷两个对立阵营之中,彻底的失去了自我(他甚至没有真实姓名)。为了找回自我,他先把“骑士团”的名单提供给了盖世太保,然后又开枪击伤了盖世太保的头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5154.《暗店街》
      主人公数年前因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后,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通过种种线索搜集的许多片断,究竟是他的一生,还是他冒名顶替的另一个人的一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5155.《凄凉别墅》
      莫迪亚诺的第四部小说,1975年出版当年便入围龚古尔奖,翌年获得法国书商奖,于1994年被法国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改编为电影《伊沃娜的香水》。“寻找”似乎是莫迪亚诺唯一的母题。莫迪亚诺在作品中寻找一种自我,一个迷失的自己,一种身份的认定。他娴熟地在各种叙述时态中穿梭,仿佛只有在时间的变幻中不断寻找,才能确定幸福曾经存在。遗忘和寻找是面孔迥异的孪生姐妹,小说中的主人公始终处于遗忘与被遗忘的边缘,在寻找中走向迷失。
  《凄凉别墅》中,巴黎青年维克多在12年后旧地重游,追寻逝去的时光,而往事如湖畔笼罩的薄雾。当年他为何带着恐惧感逃离巴黎?有什么不能言说的秘密?由于十分喜爱比利时侦探作家乔治·西梅农,莫迪亚诺的许多作品也带有推理小说的影子,充满悬疑性。莫迪亚诺曾说,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而读他的作品,也常常有这种令人着迷的孤独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5156.乔治·佩雷克
     (Georges Perec,1936-1982),法国当代著名的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以任意交叉错结的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见长,一九七八年出版的《生活的使用指南》是法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被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誉为“超越性小说”的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7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5157.乔治·佩雷克成就
      乔治· 佩雷克的第一本小说《物》(1965)获得了诺多文学奖。1967年,他加入“潜在文学工场”并成为主要代表人物。他尝试各种文学和数学形式的限制:《消失》(1969)是一部没有字母e的小说,《生活说明书》(1978年获梅迪西斯文学奖)则按照拼图的方式将一系列故事组合起来。在他的作品 中,这样的游戏无处不在,就像对身份的追寻和对消失的焦虑。
      乔治·佩雷克这位祖籍波兰的法国小说家的作品是很难译成中文的,譬如他采取的缺字写作、回文写作以及他个人发明的据说至今还有待破译的文字游戏之谜,都会是翻译中不可克服的障碍。这是一种小术吗?绝对不是。乔治·佩雷克的个人遭遇使他成为一个绝不会“为游戏而游戏”的人。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佩雷克的父母是侨居巴黎的波兰犹太人,1940年父亲死于战场,1943年母亲死于集中营。这样的隐痛是难以消除的,但为了活下去,又是必须消除的。于是佩雷克开始了写作——这种多少可能缓解隐痛和驱逐噩梦的存在方式。在一篇名为《消失》的作品中,通篇没有字母 e ——这个法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字母,这部作品据说是一次对母亲的死于集中营的悼念。母音 e 的缺失暗示母亲的失踪。
      佩雷克的小说《物》早在八十年代初就翻译发表在《当代外国文学》上。这是佩雷克耗时近十年的一部巨著,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包罗万象的内容,百科全书的企图,欲纳世界于一滴水中的手法都说明这一点。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展开叙述,语言上基本是无个性的、机械说明式的,但由于作者超人的才智,小说读起来趣味盎然。小说以巴黎一家公寓为中心,逐户逐人地讲述他们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等等,于是,初看之下平静的一潭止水随着平静的叙述不知不觉地变得不可思议地喧哗与骚动起来。虽然小说叙述的是一幢静止大楼的居民的故事,但其中的人是活的,所以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巴黎,而是发生在全世界。其中点题人物巴特尔布思要在全世界五百个港口画五百幅海景画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我们不时会看见一条条线索从这幢公寓射向世界各地,回旋、纠结、融合、分叉、断裂、续接,我们会感到作者不断由对疯狂的叙述逆转向叙述的疯狂。但这种疯狂是冷静的、自觉的,它是佩雷克的一种写作策略,他以主体的自觉疯狂克制着世界的不可预测的疯狂,这就像他在作品中大量无尽地陈列物品名单,不是为了陈列而陈列,他是以此种方式驱逐、控诉、反对、克服物对人的奴役。这部书中大量奇异的故事仿佛是《一千零一夜》的现代回响;再造一个世界的雄心,让人想到巴尔扎克、乔伊斯与普鲁斯特。
      乔治·佩雷克在法国文学史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坚固和重要。一九九二年,佩雷克逝世十周年时,法国文学界为之举办了多种纪念性的活动,现在,他在世界文坛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对持与其相异的语种的作家也不无启发。对以汉语写作者,佩雷克无疑是一块他山之石,但是恰恰如此,多译一些他作品中可译的作品会是有意义的。
      乔治·佩雷克是“潜在文学工场”(oulipo)的重要成员,这个实验文学团体一九六零年成立于巴黎。它的写作原则是挖掘语言的潜力,按照事先设定的形式,结构和限制,将字母,词语或句子进行拆解重组,试图探索一种语言的炼金术。参加者有十几个作家和数学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成员还有雅克·本斯,克洛德·贝尔热等,在国外的通讯员中,最著名的就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他的《寒冬夜行人》和《命运交叉的城堡》在结构上所进行的创新显然是对oulipo写作观念的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4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