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6-28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5138.《飙车》
      是勒克莱齐奥短篇小说代表作,共收入十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少男少女,就是游离于文明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物。他们排斥与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造风景,水泥森林般的城市让他们感到窒息,在他们眼里,城市是各种危险存在的地方,让人无法感觉、无法聆听,无法看见东西。他们渴望远离城市,与自然亲密接触,只有大自然向他们张开怀抱,为他们提供避难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6-29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5139.《燃烧的心》
      是勒克莱齐奥一部由七个小故事组成的小说集。这七个故事中,有些其实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对“存在”的思考,对世界和生命的吟唱,从中可以见出勒克莱齐奥对边缘社会的关注与对现代文明的诘难。小说中的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死亡。

点评

为了帖子连续性,仅以“点评”代回复。源源不断的文学常识,实在不容易坚持,辛苦了!  发表于 2015-6-29 06: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6-30 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5140.《饥饿间奏曲》
      是勒克莱齐奥的最新力作,是他献给母亲的自传体小说。从母亲的少女时代一直到结婚成家,小说透过一个女性的眼睛去看待二战,描述了战争给被占领的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正是在这样困苦的生活中,母亲被锻造成了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全篇洋溢着作家对母亲的脉脉温情,母亲的形象坚韧、忧郁而充满光彩。以“饥饿”开篇,再以“间奏曲”收尾,调动多种感官,给读者非一般的阅读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1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5141.《巨人》
      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早期创作的代表作,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传承和创新,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穿插故事情节,青年男女的爱情,海滩上天真的孩子,一切都融入了诗意的画卷中。在景物描写中运用通感、幻想等表现手法,亦真亦幻,虚实结合,把由对社会环境的感知转向一种对于存在的思考,为我们揭穿幻象的同时,也把他所期待的存在方式精雕细琢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2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5142.《沙漠》
      是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一九八零年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当年法国保尔·莫朗文学大奖。小说描绘了非洲沙漠中的游牧民族首领带领族人反抗残忍的殖民者的侵略。通过逃婚的游牧女孩拉拉在大城市里的生活际遇,描述了她与不公正世界进行的孤立无援的斗争。怍者独具匠心,将这两种抗争交织融合,让我们在领略沙漠异域风情的同时,强烈地感受到了非洲人民争取正义和自由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3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5143.《奥尼恰》
      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地位极其特殊,是一部寻找历史踪迹的自传体小说。启程是为了寻找,寻找历史踪迹的旅程,在作者笔下化为三重:儿子樊当寻找亲身父亲之旅,父亲吉奥弗洛瓦寻找消失的文明之旅和梅洛埃黑女王寻找新城之旅。多重之旅在奥尼恰交汇,在历史与传奇、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中,展现的是非洲的天与地,人与物,是非洲人与殖民者无望但勇敢的斗争,是非洲不绝的历史与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4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5144.米歇尔·图尼埃
      1924年12月19日出生于巴黎,父母都是通晓德语的知识份子,因此他从小身受德语教育及德国文学艺术的熏陶。他在法国取得文学及法学学位后,留学德国攻读哲学。回国后在哲学教师资格会考失利,无法达成担任大学哲学教授的志愿,图尼埃于是转而进入电台、电视台及出版社,担任编辑及制作人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5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7-5 04:08 编辑

      5145.米歇尔·图尼埃生平
      出生在一个父亲和母亲加斯科涅家庭,他的青年时光在圣日耳曼和讷伊塞纳河畔度过的。他的同班同学是罗杰尼米耶。他受的教育是由德国的文化,音乐和天主教。后来,他发现了思想的加斯东巴什拉。 他学习哲学在索邦大学和图宾根。在学习的过程希望教哲学的高中,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加入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那里学习和发展法国的文化。1954年,他在广告中对欧洲做出阐述。它还致力于报纸世界报和费加罗报。从1956年至1968年,他供职于Plon翻译德文。与此同时,他继续在广播电台的记者,他是负责签发暗室。他参加了1968年,与吕西安设立聚会德阿尔勒摄影。
      196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周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荣获大奖赛罗马杜法国科学院法国。他的愿望是写一篇关于流行哲学。在1970年,他的第二部小说《桤木王》经评审一致通过获得了龚古尔奖,并已售出4百万册。第二年,他6月30日公布《星期五或原始生活》——《星期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简化版。他不喜欢写了一本书的儿童,因此,对这种权力读取儿童是一个质量标准。这本书成为经典的学校。它出售的副本和7百万被翻译成40种语言。
      1972年,米歇尔图尼埃成为会员的龚古尔学院,当选为第七届覆盖,接替菲利普。197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三个新的流星它讲述了两个双胞胎,约翰和保罗。
      他住在Choisel在古宅以及是读委员会加利玛尔。审议了“经典”,图尼埃是读取所有年龄在所有国家最多的人,他虚构的世界,非常受德国诗歌和德语文学(它承认君特格拉斯作为重大影响他的一切工作)是居住的怪物,对双胞胎,是中性和交叉为主题的反转。它分为现实和幻想。尽管批评可能提高其阅读的原始神话,宗教和历史的倒退,或语言反映了丰富的,高密度和多义,带来了新鲜的和有益的法国小说在1970年代。他被授予1993年歌德奖章和博士学位荣誉由伦敦大学于1997年。
      他曾在德国大学、法国电台和出版社工作,1967年发表《星期五》,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借英国作家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揭示人与他人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的主题。1970年他发表《桤木王》,获得龚古尔文学奖。1972年他被选为龚古尔学院院士。三十年来,他又发表了多部小说和文学论著,1996年他又推出《埃雷阿扎尔或泉水与荆棘》。法国《读书》杂志刊登了他与记者玛丽亚娜·佩约的谈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6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7-7 10:35 编辑

      5146.米歇尔·图尼埃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哲理小说《皮埃罗或夜的秘密》和《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代表作《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等。
      43岁时,图尼埃才发表他的第一部小说作品《礼拜五》,改写笛福广为流传的旧作《鲁宾逊漂流记》,为其注入了深厚的哲学深度,结果一举赢得法兰西学院奖的荣耀。三年后他又以《左手的记忆》一书获龚古尔奖,之后更入选龚古尔学院院士,从此奠定他在法国文坛的权威地位。图尼埃自许为"哲学的走私者",一心想在小说和故事中传布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史宾沙诺和康德的哲学思想,特别擅长以旧有传说故事作基础,重新诠释,赋予不同的面貌,在法国文坛一片新小说的潮流中,独创一番局面。其它重要作品还有小说《流星》、《吉尔和贞德》、《四博士》、《金滴》等等,并著有众多文学评论、短篇故事及游记等等。图尼埃曾于1993年获哥德奖章的荣耀,并于1997年获颁伦敦大学荣誉博士,现居于巴黎西南边的一个小村落,持续创作。
    《桤木王》《风》《飞行的吸血鬼》《脚下的信》 《一把钥匙和锁》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虚无飘渺境》《皮埃尔或夜的秘密》《星期五或原始生活》《礼拜五》《公鸡的希瑟》 《在逃跑的汤姆拇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7-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5147.《桤木王》
      米歇尔·图尔尼埃的力作,荣获法国1970年龚古尔文学奖,列入译文出版社《法国当代文学丛书》。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汽车修理库老板迪弗热一段富于寓意的经历:他在二战中应征入伍,在战争中,他自身嗜血的魔鬼般的本能得到了发挥,这种魔力使他变得像瘟疫一样,把痛苦和死亡带给所有健康的、美丽的生灵,最后成为纳粹政训学校里一个“吃人的魔王”。小说融入了作者对人生、人性、历史、战争等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2 0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